《道德經》第十三章:重視先天之身方能無患——重法身,輕肉身

《道德經》第十三章:重視先天之身方能無患——重法身,輕肉身

“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白雪乾金飛瓊苑,黃芽坤土發玉園。” 今天繼續跟大家分享韓金英老師對《道德經》第十三章的感悟,一切事物皆屬幻化多端,生生滅滅,惟我先天元氣才能使常存於天地間。

《道德經》第十三章:重視先天之身方能無患——重法身,輕肉身

第十三章 厭恥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為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

《道德經》第十三章:重視先天之身方能無患——重法身,輕肉身

這一章教人得失如一,重真身,輕假身。受了表揚以為寵,受了委屈以為辱,老子說的不是這外在的寵辱,而是內在的寵辱。內在的寵是無為,得靈,元神當家為寵。有為、失靈,識神專權,元神被鎖入深宮,使整個生命遠離自然,被扭曲為辱。

比如你的心跳,本來是自然在跳,現在識神在計劃指揮,一分鐘跳六十多下怎麼行,要兩百下,這當然是生命的大辱。對於內守先天一炁的人來說,如果遇到一個假道,那自然而得的寶貝,他讓你有為地做這做那,這是對你的侮辱。你謹慎地對待,緊緊地守在無為上,不要輕易被有為拉出來,這是內守者的驚。不是驚恐,而是萬分謹慎的態度。

存真內照,見我本來,是我寵;惟恐毫釐之差,常存若驚,靈性尚有一念之差,是我辱也。一念不動是驚,一物不動是驚,空中顯相是驚,光中霹靂是驚,虛靈不昧是驚。驚難盡述,如此若驚,有寵而無辱。

《道德經》第十三章:重視先天之身方能無患——重法身,輕肉身

貴大患若身,有身就有患,無患亦無身。入靜後,患雜念生而崩鼎;患真氣不生,真氣是真水,火炎無水,水火未濟,在中宮牛郎織女擦不出火花,來不了電,如何結婚;虛靈可以無用,但是真陽不生,氣接不上去。對大道原理不清楚,憂患很多,但所有的憂患都來自這個肉身,都是來自人們重視這個後天的身。如果人們能輕視這個肉身,重視先天之身,憂患從哪裡來?有為患生,無為患絕,貴大患若身,看重肉身就像看重大患一樣。看重肉身是因為怕死,誰知死期更速;命(肉身)中不得性(元神),性裡常生命,重性輕命,放得無患。

《道德經》第十三章:重視先天之身方能無患——重法身,輕肉身

何為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受寵不是什麼好事,因為得寵失寵都令人不安,或者驚喜不安,或者驚恐不安,所以寵是卑下的東西。對於修道的人來說,無海枯竭,先天不生是辱;後天作而補先天,是寵。得真靈若驚,失真靈若驚,叫寵辱若驚。

《道德經》第十三章:重視先天之身方能無患——重法身,輕肉身

何為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我的大患來自這個肉身,如果我只有這個先天之身,而無後天之身,何患之有?普通人肉身沒有了,一切就都沒有了。得道的人陽神出竅,這個肉身不在了,法神卻輕舉升雲,一念千里,刀兵水火都拿它沒辦法。

小說《西遊記》裡孫悟空的形象,描述的就是得道法神的本事,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火眼金睛,什麼妖魔也逃不過他的眼睛。但孫悟空本事再大,也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這個如來佛就是我們說的道、無。無身,獨立於肉身的真神之身,也叫法身、光蘊身,是光炁之身,其聚則有,其散則無,物莫能傷。正如《心印經》所言:“神能入石,神能飛行。入水不溺,入火不焚。”

《道德經》第十三章:重視先天之身方能無患——重法身,輕肉身

如果以衣服飲食榮華富貴為養生之要,則是重凡身,而先天真身未有不因之而損。先天真身既損,後天凡身亦斷難久存焉。這就是凡夫之所以愛其身而竟喪其身的原因。惟至人知一切事物皆屬幻化之端,有生滅相,不可認以為真,惟我先天元氣才是我生生之本,可以一世也可以百世,可以千萬年。若無此個真身,則凡身從何而有?此為人身內之身,存之則生,失之則死,散之為物,凝之為仙,一刻也不能離。

《道德經》第十三章:重視先天之身方能無患——重法身,輕肉身

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貴以先天之身為天下者,則可以寄其身,而塞於天下。愛吾先天之身為天下者,乃可託虛靈之身於天下。是存道身,外凡身,寵先天之身,才是無辱於身,無患於身,方是清靜常存之道。

《道德經》第十三章:重視先天之身方能無患——重法身,輕肉身

老子說人的肉身不過是個工具,人的真身元神才是長生的主角,它來自道體,具有虛空而包容一切能量的特性。

我們的肉身能儘量地靜、空、虛,這個真身才會在體內被鬆綁。道具有無限的能量。一靈元性在入胎時帶入的道性能量受到人體這個小容器的限制,在人生的勞碌中很快就消耗殆盡。只有將其釋放出肉體,重新獲得充足的能量,將精氣神結成丹的質量,人體這個肉身才會相對地長存。按《黃帝內經》的說法,每個起居有時、按自然規律生活的人,天壽都應該在120歲以上。而最高級別的長生,就是老子、呂祖、張三丰這樣的,將肉身完全氣化掉。王重陽、張伯端也還沒有到這一步。

《道德經》第十三章:重視先天之身方能無患——重法身,輕肉身

真身可以寄託天下的人,他們的真我在天地間永存。老子、觀音、呂祖等都是取得這樣成就的人。呂祖活了三百多歲,從唐代到宋元時期還經常看到他現世的記載,到明清以後就幾乎見不到了。而大量的呂祖扶鸞文獻的出現,說明這時他的肉身已經氣化,只有一靈真性永存。現代人不相信神明的存在,當然不相信扶鸞,把扶鸞之作視為偽託。扶鸞是占卜的一種形式,借凡人之手,達神靈之言。呂祖說,卜巫者,須要誠心正意,無思無為,不以休咎分其心,而後能通休咎。孔子說,寂然不動,感而遂通。至精至神,此即赫赫明明,法神昭著也。沒有進入身體的內在世界,體驗虛空世界的真實,無法理解一靈真性的生存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