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各大區GDP對比:東部、西部、中部、東北、長江經濟帶

2019年中國各大區GDP對比:東部、西部、中部、東北、長江經濟帶

山川網:前不久,國家統計局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下稱“《公報》”)。

根據《公報》顯示,初步核算,2019全年國內生產總值990865億元,比上年增長6.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0467億元,增長3.1%;第二產業增加值386165億元,增長5.7%;第三產業增加值534233億元,增長6.9%。

今天我們要重點關注的,其實是2019年度中國分大區的GDP變化情況,即中國東部、西部、中部、東北四大區以及非常有代表性的長江經濟帶的大區域經濟發展情況。

在進行今天的正文之前,首先要更新一下此前我們已經推送過的2019年中國分省GDP數據資料。在之前的初版中,絕大多數省份的2018年度修訂後GDP數據都是暫缺的。經過這段時間的持續收集整理,目前我們已經補齊了相關數據,這裡安排更新給大家——

2019年中國各大區GDP對比:東部、西部、中部、東北、長江經濟帶


2019年中國東部地區各省市GDP相關數據

2019年中國各大區GDP對比:東部、西部、中部、東北、長江經濟帶

中國(內地)東部地區包括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山東省、江蘇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廣東省、海南省,是長期以來中國社會與經濟發展最發達的地區。

2019年度,中國東部地區生產總值511161億元,比上年增長6.2%;其中京津冀地區生產總值84580億元,比上年增長6.1%。

2019年中國各大區GDP對比:東部、西部、中部、東北、長江經濟帶

事實上,在此前的相關推文中,我們已經對2019年是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歷史上的又一個重要分水嶺的觀點,進行了相關的闡述。

在中國城鎮化進程發展最快的過去二十年間,我們發現中國各大區域的發展節奏基本還是相似的。比如我們說東部地區是發達地區,發展速度明顯領先於全國,這是過去很長時間內一般大眾的直觀理解。

但是現在完全不同,區域經濟發展早已從過去的粗獷式階段進入了細分化階段。就拿中國東部地區的十省市2019年經濟表現來看,就有四個省市的經濟增速低於同期全國增速,分別是山東、上海、天津、海南。

除此之外,事實上廣東、江蘇、北京三地的2019年經濟增速表現,也僅僅是比同期全國均速持平或略高一點,經濟發展進入平緩期的表現也十分突出。

綜合上述數據來看,中國整體經濟最為發達的東部地區,平均經濟增速已經全面回落至與同期全國經濟均速持平的階段。進一步延伸來看,未來增速進一步回落,長期低位運行將是可以預計的。這符合目前階段,中國東部地區所處的城鎮化階段。

這種情況,對於經濟體量與規模已經發展到相對成熟階段的廣東、江蘇、上海、北京等地區而言,並沒有太多的影響。而對於經濟發展尚處於非常初級階段如海南這樣的地區,事實上是非常不利的。當錯過最佳的經濟發展紅利期之後,未來經濟發展的利好基礎就會大受影響。而在這樣背景之下,本身經濟基量處於低位的地區,就會十分被動。


2019年中國西部地區各省市GDP相關數據

2019年中國各大區GDP對比:東部、西部、中部、東北、長江經濟帶

中國西部地區包括陝西省、四川省、雲南省、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重慶市十二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

截至2018年底,土地面積678.1589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70.6%;人口為3.795587億,佔全國總人口的27.2%。西部地區疆域遼闊,除四川盆地和關中平原外,絕大部分地區是我國經濟欠發達、需要加強開發的地區。

同時,西部地區與蒙古、俄羅斯、塔吉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不丹、尼泊爾、印度、緬甸、老撾、越南13個國家接壤,陸地邊境線長達1.8萬餘公里,約佔全國陸地邊境線的 91%;與東南亞許多國家隔海相望,有大陸海岸線1595公里,約佔全國海岸線的 1/11。商務部數據顯示,2019年1至6月,西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349.6億元,同比增長21.2%。

2019年,西部地區生產總值205185億元,增長6.7%。

2019年中國各大區GDP對比:東部、西部、中部、東北、長江經濟帶

關於中國西部地區的2019年,最值得大家關注的,必然還是成都、重慶兩大區域重鎮和成渝都市圈的迅猛發展。

首先,是西部地區的兩大國家中心城市成都、重慶在2019年常住人口數據上,繼續保持了十分亮眼的表現。根據兩市統計局的相關資料顯示:2019年末成都市常住人口為1658.1萬人,比2018年增加了25.1萬人。2019年重慶全市常住人口3124.32萬人,比上年增加22.53萬人。

而事實上,兩市的常住人口快速增長絕非去年一年。回顧過去幾年的相關數據我們發現,從2015年到2019年,重慶市常住人口分別增長了25.15萬、31.88萬、27萬、26.63萬、22.53萬。

另一邊的成都,由於2016年簡陽市行政區劃的變更,受常住人口統計範圍變化的因素排除在外後,其餘的2015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常住人口分別增長23萬、12.67萬、28.53萬、25.1萬。成渝兩市的人口吸引力,足可見反應出二市在過去幾年經濟領域的出色表現。

另外,根據相關財經媒體的報道,成渝城市群接下來還將密集上馬大量的區域大基建項目,這接下來進一步加速區域一體化進程,顯然是巨大的利好消息——

重慶市近日下發2020年市級重大項目清單顯示,成渝中線高鐵、渝西高鐵、渝萬高鐵等一眾重點項目都將在今年開工。此前,川渝兩地交通部門還簽署文件,將攜手推進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而從高速公路上來看,成渝之前有經遂寧的北線,經內江的南線,還有經安嶽的中線。而成渝之間的鐵路也是大致線路。計劃今年開工的成渝中線高鐵將經安嶽到重慶,線路全長約282.9公里,速度目標值350公里/小時。

不僅如此,成都正在編制的《東部新城綜合交通規劃》初步確定,預留成渝600~800公里/小時超高速磁懸浮建設通道。成渝主城之間距離約310公里,如果按600公里時速計,單程僅需31分鐘,進一步縮短了時空距離,推進成渝城市群一體化。


2019年中國中部&東北地區各省市GDP相關數據

2019年中國各大區GDP對比:東部、西部、中部、東北、長江經濟帶

中國中部地區,東接沿海,西接內陸,按自北向南、自西向東排序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江西、湖南六個相鄰省份。

截至2017年底,中部地區國土面積約102.8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3.68億人,生產總值約17.94萬億元,人均生產總值約4.87萬元。

2006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若干意見》。2016年12月26日,國家發改委印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規劃》指出“支持武漢、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強化長沙、合肥、南昌、太原等省會城市地位。繼續做大做強洛陽、宜昌、蕪湖、贛州、岳陽等區域性中心城市。”

《規劃》將中部地區定位為“全國重要先進製造業中心、全國新型城鎮化重點區、全國現代農業發展核心區、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全方位開放重要支撐區。”《規劃》提出“發展壯大經濟增長極。壯大長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形成南北呼應、共同支撐中部崛起的核心增長地帶。”

2019年中國各大區GDP對比:東部、西部、中部、東北、長江經濟帶

2019年度,中部地區生產總值218738億元,增長7.3%。在大區平均增速數據來看,東部、西部、中部、東北四大區域中,中部地區無疑是最為出色的。

相較於同期全國6.1%的平均增速,中部六省中中地理位置較偏西北的山西之外,其餘五省的年度經濟增速都在7%以上,其中經濟基量相對較低的江西省更是達到了8%的水平。

放眼整個中部地區,綜合實力和遠期前景最為值得關注的,顯然還是長江中游城市群。

長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為主體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規劃範圍包括:湖北省武漢市、黃石市、鄂州市、黃岡市、孝感市、咸寧市、仙桃市、潛江市、天門市、襄陽市、宜昌市、荊州市、荊門市,湖南省長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岳陽市、益陽市、常德市、衡陽市、婁底市,江西省南昌市、九江市、景德鎮市、鷹潭市、新餘市、宜春市、萍鄉市、上饒市及撫州市、吉安市的部分縣(區)。

2017年,長江中游城市群土地面積約32.61萬平方公里,總人口1.25億人,地區生產總值7.90萬億元,以全國3.4%的土地面積和9.0%的人口數量創造了9.6%的經濟總量。

長江中游城市群承東啟西、連南接北,是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全方位深化改革開放和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點區域,在我國區域發展格局中佔有重要地位。

在全國四大區域中,東北地區涉及的省份最少,只有三個,即遼寧、吉林和黑龍江。2019年,東北地區生產總值50249億元,增長4.5%。

2019年中國各大區GDP對比:東部、西部、中部、東北、長江經濟帶

關於東北我們能說的不多,根據本文開篇中分享給大家的“2019年中國各省市GDP相關數據”顯示,全國四經普中的2018年各省GDP數據重新修訂行動,對於東北三省的整體形象無疑是進一步的雪上加霜。

遼寧省:2018年修訂前GDP數據為25315.4億元,修訂後數據23510.5億元,向下修訂1804.9億元,下修幅度7.13%;

吉林省:2018年修訂前GDP數據為15074.62億元,修訂後數據11253.8億元,向下修訂3820.82億元,下修幅度25.35%;

黑龍江省:2018年修訂前GDP數據為16361.6億元,修訂後數據12846.5億元,向下修訂3515.1億元,下修幅度21.48%。

在同期全國31個省市當中,2018年度GDP數據上修的省市共有17個,下修的省市共有14個。如果我們按照修訂體量的增減進行排名的話,吉林、黑龍江、遼寧三省在下修GDP體量排行榜上可以排到第3、第5和第6位。

通俗一些來形容目前東北三省的GDP經濟體量,就是原本數量就不多,這回難上又加難。


2019年中國長江經濟帶各省市GDP相關數據

2019年中國各大區GDP對比:東部、西部、中部、東北、長江經濟帶

長江經濟帶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雲南、貴州等11個省市,面積約205.23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的21.4%,人口和生產總值均超過全國的40%。

長江經濟帶橫跨中國東中西三大區域,具有獨特優勢和巨大發展潛力。改革開放以來,長江經濟帶已發展成為我國綜合實力最強、戰略支撐作用最大的區域之一。

2019年中國各大區GDP對比:東部、西部、中部、東北、長江經濟帶

在2018年時,長江經濟帶總人口為6億左右,佔全國的42.9%。其中,下游地區約2.25億人,佔長江經濟帶的37.6%;中游地區約1.75億人,佔29.2%;上游地區約1.99億人,佔33.2%。

長江經濟帶地區生產總值約40.3萬億元,佔全國的44.1%。其中,下游地區約21.15萬億元,佔長江經濟帶的52%;中游地區約9.78萬億元,佔24.3%;上游地區約9.37萬億元,佔23.3%。

而時間推進到2019年,長江經濟帶經濟繼續保持快速發展,地區生產總值上升至457805億元,增長6.9%,高於同期全國平均增速0.8個百分點;其中長江三角洲地區生產總值237253億元,增長6.4%。

2019年中國各大區GDP對比:東部、西部、中部、東北、長江經濟帶

毋庸置疑,從現階段的中國區域經濟體量而言,規模最大的城市群是長三角城市群,規模最大的經濟帶是長江經濟帶。

關於長三角城市群,過去我們談的很多,相較而言長江經濟帶我們講的略少一些。因為單單長三角城市群的綜合體量已經極其巨大,而長江經濟帶則直接佔據中國經濟的半壁江山。且按照目前的區域經濟發展勢頭來看,未來還將進一步擴大至佔據全國的江山的多半壁。

長江經濟帶發展勢頭之所以如此強勁,和該區域基礎優勢密不可分。綜合多方觀點,大致可以總結為五大要素——

一是交通便捷,具有明顯的河運優勢。長江是中國最大的河流,理論上可以通航萬噸河輪,運量比鐵路大,價格也比鐵路低。長江經濟帶橫貫我國腹心地帶,流域面積廣闊,不僅有贛江、漢江、湘江等支流,還與京滬、京九、京廣、皖贛、焦柳等南北鐵路幹線交匯,承東啟西,接南濟北,通江達海。

二是資源優勢。首先是具有極其豐沛的淡水資源,其次是擁有儲量大、種類多的礦產資源,此外還擁有聞名遐邇的眾多旅遊資源和豐富的農業生物資源,開發潛力巨大。

三是產業優勢。這裡歷來就是我國最重要的工業走廊之一,我國鋼鐵、汽車、電子、石化等現代工業的精華大部分彙集於此,集中了一大批高耗能、大運量、高科技的工業行業和特大型企業。此外,大農業的基礎地位也居全國首位,沿江九省市的糧棉油產量佔全國40%以上。

四是人力資源優勢。長江流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搖籃之一,人才薈萃,科教事業發達,技術與管理先進。特別是以上海、南京、武漢、成都等城市為代表的一種科教重鎮,匯聚了中國大量一流的高校資源,為該區域的經濟可持續發展奠定了雄厚的人才基礎。

五是城市密集,市場廣闊。1995年沿江九省市擁有大小城市216個,佔全國城市數量的33.8%;城市化水平約為50%,比全國平均水平高21個百分點;城市密度為全國平均密度的2.16倍。上海浦東開發開放和三峽工程建設將產生數千億元的投資需求,而且這一地區人口密集,居民收入水平相對較高,各種消費需求也十分可觀,對於國內外投資者有很強的吸引力。

由此我們不難推斷,在未來的十年到二十年間,在以長三角城市群為龍頭帶動,以長江中游城市群為中流砥柱,以西部成渝城市群潛力無窮的“三雄”合力之下,長江經濟帶勢必將整個中國經濟的未來推向世界之巔。

綜合全國各大區域的2019年經濟表現來看,我們認為各大區域之間、區域城市內部之間的差異都在進一步擴大而非縮小。過去區域發展較均衡的地區其餘仍舊保持均衡,過去區域發展不均衡的地區同樣保持不均衡。

各大區域經濟發展均已進入了過往經濟與社會長期高速發展後,積累矛盾較為集中的時期,未來解決內部矛盾的壓力與日俱增,而在區域經濟範圍內的個體逆襲機會則相應與日俱減。

展望未來,經濟的不確定性正在持續增強,普通人需要迅速更新危機意識與思維,做好對未來更多難以預料危機來臨的應對準備與相關儲備。

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