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作業難度增加,家長一味地包辦,會讓孩子失去學習動力

微信群裡,一位家長曬出自己的作品並備註:多年不畫,手生了!一副色彩極具衝擊力的裝飾畫,上色的精細化程度使我誤以為是PS作品,各位家長們開始你問我答:

R爸爸絕對是高手,有藝術家氣質!孩子以後的美術作業不用愁了!

這是孩子R爸爸幫孩子做的作業嗎?看來我得面壁思過去,差距太大啦!

我娃美術作業還沒做,R爸爸提供有償服務嗎?

從家長們的火熱討論中,小編得知R爸爸看孩子的美術作業太難,耗費時間太久,自己恰好有美術功底,於是主動出手相幫,替孩子完成美術作業。R爸爸的包辦作業,在班裡的美術作業評比中可能會獨領風騷,還可能使孩子得到高分,可是家長替孩子做作業這件事到底應不應該呢?

孩子的作業難度增加,家長一味地包辦,會讓孩子失去學習動力

生活中,替孩子完成作業的家長並不在少數,家長替幼兒園孩子做手工,替小學生描字帖、做手抄報,家長們可謂是十八般武藝輪番上陣,寫得書法,做得手抄報,本該孩子完成的作業變成家長的優秀作品展。家長包辦孩子的作業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現在孩子的課業負擔比較重,家長們到底該不該替孩子做作業呢?對待孩子堆積如山的作業,家長究竟應該怎麼做?今天,小編就和大家探討這些問題。

一、為什麼家長總是喜歡包辦孩子的作業

1、作業難度大

作業難度大是家長包辦作業的原因之一。每位家長可能都有這樣的經歷,孩子拿著老師佈置的作業本找父母求助:媽媽,這作業太難了,幫幫我吧!虎媽接過孩子的作業仔細端詳,做手工既要用剪刀澆水,還要用到鐵絲,很容易弄傷孩子嬌嫩的小手,虎媽認為這確實有點難度,瞬間變慈母,準備材料開始行動。

孩子的作業難度增加,家長一味地包辦,會讓孩子失去學習動力

2、家長心疼孩子

晚上九點,熊孩子的作業才只完成一半,明天還要交一份關於做好疫情防護的手抄報,完成一份手抄報至少需要兩小時,家長再不幫孩子,孩子只能凌晨才能睡覺,這樣一來又會影響到第二天的學習狀態。家長本想只是協助,主體部分留給孩子完成,可看著娃還有那麼多作業,就乾脆一手包辦了。

3、家長的虛榮心

每個人都渴望被表揚和誇讚,家長同樣有一顆不甘於落後,力爭上游的心:誰家孩子學習成績好,誰家孩子字寫得好,誰家孩子畫畫好,哪位家長不願聽到這樣的評價呢?優秀的孩子背後說一定站著優秀的家長,家長的臉上也金光閃閃。家長擔心孩子做不好,或是孩子做出的作品家長不滿意,影響到家長樹立優秀家長的形象,於是自己親自操刀全部代勞。

孩子的作業難度增加,家長一味地包辦,會讓孩子失去學習動力

家長包辦孩子作業的初心是擔心作業太難、心疼孩子,同時也滿足自己小小的虛榮心,偶爾為之可能影響不大,如果家長總是替孩子完成作業,對孩子來說並不是好事,會對孩子產生很多不良影響。

二、家長包辦孩子作業給孩子帶來哪些影響

1、形成依賴

以前小編偶爾幫孩子做難度比較大的手工作業,後來小編髮現遇到比較簡單的作業,孩子也不願意自己完成,只想尋求幫助。家長經常包辦作業,會使孩子形成依賴心理,認為不管遇到多難的作業,即使自己不會做,也不用擔心,因為家長會一手包辦的。家長越來越勤於完成作業,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懶惰,懶於思考、懶於動手,思維能力與動手能力極差。孩子還會將這種依賴性延伸到職場中,比如總是依賴上級領導部署工作,工作主動性和執行力差。

孩子的作業難度增加,家長一味地包辦,會讓孩子失去學習動力

2、形成錯誤認知

孩子從小就被灌輸“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種認識有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當父母長期包辦作業,剝奪孩子做作業的權利時,這種認知就會被打破,從而形成錯誤認知。孩子看到家長做作業,就會理所當然地認為作業是父母的事情,而不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孩子在面對困難時,就會選擇逃避現實,不敢承擔責任,遇到問題時歸咎於他人。

3、孩子能力得不到鍛鍊

家長的大力幫助,使孩子的作業迅速榮登“優秀作業評比”榜首,孩子生存在這種“虛假優秀”的幻境中,對孩子的危害極大。“虛假優秀”的背後,是家長各項能力的再次展示和熟練度的提高,孩子則面臨著理解力、思考力、動手能力的不斷下滑,家長總是代勞,孩子的各項能力得不到及時鍛鍊,很難發現自己與別人的差距正越來越大。

孩子的作業難度增加,家長一味地包辦,會讓孩子失去學習動力

孩子的作業難度大、數量大,是現實存在的問題,但家長經常包辦作業帶來的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需要引起家長的注意,家長的好心也可能會害了孩子。作為家長,什麼才是對待作業的正確做法呢?

三、想讓孩子成為好學生,家長應該這樣做

1、少動手

孩子從出生後,各項能力都是在模仿和摸索中得到提升的,孩子通過實踐增強各方面的能力。各科目老師佈置作業的目的不同,大致包括以下幾種:鞏固知識,增長見識,拓展思維,創新發展。孩子做作業的過程中,手、眼、耳、口、大腦的功能被喚醒,動手、動腦的能力得到充分施展,手眼配合越來越默契。對待孩子的作業,家長儘量少動手,把作業的主動權交還給孩子,讓孩子多動手操作,讓孩子從作業中體驗到樂趣,對於激發孩子的興趣與潛能,是很有幫助的。

孩子的作業難度增加,家長一味地包辦,會讓孩子失去學習動力

2、重引導

家長幫助孩子解決作業問題的重點應該放在重視對孩子的引導上,通過提問鼓勵孩子思考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比如學校讓準備一個手工作品,第二天交給老師,孩子不知道該怎麼做,家長就可以先問問孩子,想做哪一類手工作品,可以給出選項供孩子選擇,比如紙杯類、瓶子類、摺紙類、創意類作品。

然後家長提示孩子完成這類作品需要哪些材料,統計家中材料的數量。再引導孩子通過哪些途徑可以尋找到作品圖片,根據圖片準備材料,一步步引導孩子完成作品,家長只起到導演的作用,這場手工作品的戲還是讓孩子自己演。

3、區別對待

提到孩子的作業問題,家長有時會犯難:家長包辦作業對孩子不好,撒手不管又不現實,作業該怎麼管,這個度到底該怎麼拿捏?建議家長根據孩子的年齡和作業的難易程度區別對待,比如創意性的作業,就可以任由孩子天馬行空的想法迸發,此時孩子起主導作用,家長只是參謀、輔助,只提建設性意見,幫孩子打下手;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如果完成作業有難度,家長可以替孩子做難度較大的部分,同時告訴孩子具體做法,其他環節交給孩子自己完成。

小編再總結一下:關鍵步驟孩子自己做,創意思維孩子自己想,家長只做指導,如果孩子實在不會做,家長可以現場演示,然後讓孩子自己再做一次。

孩子的作業難度增加,家長一味地包辦,會讓孩子失去學習動力

想做合格的父母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孩子每一天都在長大,家長每一天也要有所成長,感謝伴隨我們一起學習育兒知識的各位家長朋友,願在養育孩子的路上,家長們都能少走點彎路,多走點正途。

各位家長朋友,你們包辦過孩子的作業嗎?看完今天這篇文章,以後一定不能再包辦啦!今天互動話題是“你是如何對待孩子的作業的呢?有什麼好的經驗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