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戰爭史上2次偉大的撤退,一次救了中國,一次救了世界

戰爭,對於任何任何一方來說,獲勝才是最重要的,但勝利只屬於一方,吃了敗仗的必然要面臨撤退的局面,因此在戰爭史上撤退成了不光鮮的一個詞,逃兵成了可恥的代表。它意味著失敗的一方接下來將要應對被動,甚至是被肆意欺壓的狀態。但其實在歷史上,並不是每一次的撤退都是帶著恥辱色彩,都帶著被動的無奈,有的時候只要轉換一下思維,就會發現有的時候在戰爭中實施撤退決策,做戰爭中的“逃兵”其實是一次明智的戰略決策。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兩場撤退,保存了戰爭中的有生力量,救了中國、救了世界。

人類戰爭史上2次偉大的撤退,一次救了中國,一次救了世界

第一場,是中國革命最重要的轉折:紅軍長征。因為錯誤估計形勢,先冒進又保守,致使我軍的第五次反圍剿失利,我軍損失慘重,8萬的人馬不到3個月,就僅剩3萬餘人,如果繼續在蘇區堅持對抗國民黨,那恐怕會有滅頂之禍。於是中央決定實行撤退,開始長征,開闢新的根據地。長征之路困難重重,過草地,爬雪山,缺衣少食,還要面對敵方的追擊,在克服了無數險阻之後,終於在1936年三大紅軍主力順利會師,標誌著長征這一人類歷史上的壯舉勝利。此次撤退不是逃跑,不是失敗,而是一次偉大的戰略轉移,它保存了紅軍力量,挽救了國家和民族的命運。

人類戰爭史上2次偉大的撤退,一次救了中國,一次救了世界

第二場,二戰中著名的撤退:敦刻爾克大撤退。1940年,德國處於戰略優勢之下,發動閃電戰,突襲了歐洲各國,因為事發突然,各國也沒有準備,德國來勢兇猛,導致歐洲各國無力還擊,部分在戰爭爆發初期就舉旗投降,唯一還能有些骨氣的就剩英國。但此時英國也不復昔日輝煌,面對德國的強勢,節節敗退。在敦刻爾克這個港口小城進行了當時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撤退行動。在部隊和民眾共同努力之下,花費了一個星期的時間,將30多萬大軍順利遠渡。這次撤退,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改寫了二戰的局勢,成功挽救了大量的人力,為未來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實力,毫無爭議地拯救了世界。

人類戰爭史上2次偉大的撤退,一次救了中國,一次救了世界

這兩次“撤退”從表面看都做了戰爭的“逃兵”,但從歷史進程來看,如果沒有長征,我們的革命的希望可能早就被扼殺,如果沒有敦刻爾克,那世界的命運也許會被德國的車輪碾壓粉碎。所以撤退並不意味著失敗,有的時候更是勝利的前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