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金莲:脚尖上的病态审美,中国文化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上篇文章中我们说到,南唐后主李煜虽不具备帝王的才能,却有着一般帝王家的通病——奢侈。

金莲弓鞋,可以说是他宫廷奢靡生活的一个缩影。

金莲弓鞋,大家没印象,但说"三寸金莲"一定有印象。

三寸金莲:脚尖上的病态审美,中国文化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寸金莲

李煜在位时,宫女窅(yǎo)娘为吸引他,将自己的纤足用布条缠绕,显得更小巧,走起路来身态婀娜多姿、轻盈柔软。

有一天,李煜在欣赏歌舞时,注意到窅娘的舞姿与众不同,格外的千姿百媚,便对窅娘宠爱有加。并令其在六尺高的金制莲花台上翩翩起舞,宛若仙女。

由于窅娘因缠足起舞而受到君主的宠爱,宫中纷纷仿效,并传至民间,流行千年。

李煜在《菩萨蛮》中写到:

"花月明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划袜相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这词完全把男女幽会情景描写得惟妙惟肖,让我们亦可见到,月夜之下,一个妙龄少女怕被别人发现自己与情人的幽会,穿着袜子、提着金缕鞋轻手轻脚步上台阶的情形。

三寸金莲:脚尖上的病态审美,中国文化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女子"缠足",藏着一部中国历史,历代王朝就如人的生命一样,有自己的寿命,会生老病死。可一个朝代一个朝代的兴亡,丝毫没有影响到女子缠足裹小脚,缠足之风还愈演愈烈。


01 大脚无人爱,小脚裹千年

南唐后主的个人爱好,影响后世判断女子是否美丽、能否结为连理的最主要标准不是拥有迷人的容貌、丰满的身材,而是是否缠足,有小脚。

三寸金莲:脚尖上的病态审美,中国文化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小脚女子走路,轻盈,步子婀娜,可谓"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这吸引了历朝历代无数女子竞相效仿,上到太后妃子,下至渔女村姑。

从南宋诗人罗必元写的《金莲步》诗句可以看出,宫廷中处处以缠足为美的现象。

"金陵嘉丽不虚传,浦浦荷花水上仙,未会与民同乐意,却于宫里看金莲。"

宋朝的朱熹(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也对三寸金莲推崇备至,认为"但凡闺阁女子皆应有三寸金莲"。

三寸金莲:脚尖上的病态审美,中国文化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弓鞋

在父系社会的审美价值观下,缠足被认为是女子娇媚的重要体现,倘若女子没有缠足成为三寸金莲则会被天下人耻笑。

了解古代历史的,都知道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老婆,马皇后就是一个大脚。

有次皇上和皇后微服私访,在一个巷子里看见百姓给一匹大马四蹄上穿上大鞋,并讥笑马皇后天生大脚且没有缠足,朱元璋愤怒之下将当时街巷之人全部满门抄斩,天下为之一震。

可以看出,在古代若是女子没有缠足,会被家人尤其是丈夫视为奇耻大辱。

三寸金莲:脚尖上的病态审美,中国文化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马皇后

到清代康熙年间,女子缠足风气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但清政府从保护人高脚大的满族女子的身心健康角度出发,多次禁止旗人缠足。

顺治十七年(1606 年)曾颁制书,"普渝海隅,痛改积习",规定幼女和妇女有抗旨缠足者,其父或夫杖八十,流三千里。康熙初年又命令康熙元年之后所生之女,禁止缠足。

风俗是难以改变的,禁令不但失败,还愈演愈烈,花样翻新。社会风气一时以大脚为耻,对小脚崇拜达到了狂热的程度。

山西太谷县富室之妾必缠足,其鞋底为他处无:"夏代所著,以翡翠为之,其夫握之而凉也。冬日所著,以檀香为之,其夫嗅之而香也。"

三寸金莲:脚尖上的病态审美,中国文化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02 苦刑吓不住,金莲成时尚

缠足,把女子的双脚用布帛缠裹起来使其成为一种特殊的形状。

女孩长到五、六岁时就开始缠足,讲究的人家还会挑一个好日子。冯骥才的《三寸金莲》中就有:奶奶为戈香莲裹脚的情节,可窥见一斑。

奶奶"操起菜刀,噗噗给两只大鸡都开了膛。不等血骨出来,两手各抓香莲一只脚,塞进鸡肚子里。又热又烫又粘……瞅着奶奶抓住她的脚,先右后左,让开大脚趾,拢着余下四个脚趾头,斜向脚掌下边用劲一掰,骨头嘎儿一响,惊得香莲'嗷'一叫……那脚布裹住四趾,一绕脚心,就上脚背,挂住后脚跟,马上四趾上再裹一道……香莲只觉这疼那紧这诿那折,奶奶不叫她把每种滋味都咂摸过来,干净麻利快,照样缠过两圈。"

三寸金莲:脚尖上的病态审美,中国文化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缠足

民间还有把缠足之痛、方法和经验结为一体的顺口溜。比如 "天光起来就缠足,缠得污秽满床褥",还有更恐怖的 "不烂不小,越烂越好"。

缠足之疼,可谓层层切骨,刻刻痛心,可与挖心相比啊!

但在缠足时代,崇拜金莲的风气下,力求得一双社会公认的"金莲",作为炫耀资本,也让女子乐此不彼。

三寸金莲:脚尖上的病态审美,中国文化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脚婆娘去降香,瞧着小脚心里慌"、"真小脚,要爱俏"这些歌谣更是把纤足女子炫耀小脚、洋洋得意的表情刻画得入木三分。'

在清末时期,山西大同还举办"亮脚会"。

每年农历六月六,女子都坐在家门口,伸出小脚来让过往行人观赏品评。脚最小、绣鞋最精致的女女得到的好评点赞最多,也最能博得男子的欢心。当地还有歌谣描写男子挑选对象以脚小作为重要条件:"看我腿,是好腿,红绸裤子绿穗穗。看我脚,是好脚,梅花高底菜碟搁。"

说到这,就不得不说一下与缠足共生之物——弓鞋。

三寸金莲:脚尖上的病态审美,中国文化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弓鞋原本是指弯底鞋,后才泛指缠足女子所穿的小脚鞋子。

弓鞋,长三寸余,布制,亦有缎制,鞋面多绣花鸟图案,也有作风头形的。弯曲如弓,鞋底多为 4~5 寸高弓,款式多样有眠鞋、尖口鞋、踏堂鞋、莲鞋、棉鞋、等数百种。

三寸金莲:脚尖上的病态审美,中国文化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女子的小脚通过弓鞋的包装,不但引起男子对犹如红菱般的小脚产生无限的遐想,还影响了择偶标准,使男子偏爱小脚女,女子只能强忍巨痛迎合。

并流传出"裹小脚,嫁秀才,吃馍馍,就肉菜;裹大脚,嫁瞎子,吃糠菜,就辣子"的歌谣。


03 小鞋变宝贝,文人手上玩

女子裹脚本是一件极其残酷的事,但在古代文人骚客那里却是一件非常雅致的事。还纷纷著墨赞扬小脚,俗事变成了雅事,相互切磋莲事莲技,更有人称自己是 "莲癖"的人,雅号"爱莲居士"。

苏轼的《菩萨蛮·咏足》:

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

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

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

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

还有郭钰《美人折花歌》:

"花刺钓衣花落手,草根露湿弓鞋绣"

三寸金莲:脚尖上的病态审美,中国文化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弓鞋

文人骚客的文学讴歌,对世间的审美导向起到了推波助谰的作用,三寸小脚有"三寸金莲"的美誉,也是被文人骚客极力推崇的结果。

在"脚被缠得越小越好"的审美下,文人骚客们根据大小来细分贵贱美丑。

以三寸之内为"金莲",以四寸之内为"银莲",以大于四寸为"铁莲"。

于是,言及金莲势必三寸,即所谓三寸金莲。

他们甚至总结出了小脚的"四美"(形、质、姿、神)、"三美"(肥、软、秀)。

《香莲品藻》中还将女子的小脚划分为五式、三贵、十八种、九品。还以九品中正方式为小脚评定高低,例如凡品、赝品、艳品、逸品、珍品、妙品、仙品、神品。

三寸金莲:脚尖上的病态审美,中国文化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你一定可好奇,为什么小脚在中国的历史中能存在如此长久的时间?

其原因有三:

一是观赏。男人希望女人都像赵飞燕那样走路,轻盈,步子婀娜。

二是女子在宋朝"程朱理学"的固定格式中对自我的束缚,男子以强为贵,女子以弱为美。

缠足女子,走不快也走不远,才能 "防私奔"、守"妇德",也就是“守身如缠足,闲足以闲心"。

三是性,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都认为——鞋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征。

林语堂在《吾国吾民》中也说到:

"缠足却为中国人在性的理想上最高度的诡秘。"

柔若无骨的小脚,被男人抚着盈握在手中,甚至含入口中,或是弄出别的把戏,其里面包含着性的原始嗅觉和刺激。

李渔把若干玩小脚取悦的方法编撰成文,将小脚称之为女性的"第二性感带",并称从弯曲的趾丫到弧型脚掌反复抚摸,片刻之间就可挑逗起来听觉、视觉、触觉、嗅觉等感官的情欲。

这些文人太无聊,才会有如此低级趣味!但男性主导的社会下,女子不得不迎合男性的口味。

时至今日,这种三寸金莲的病态审美早已过往云烟,缠足这一陋习也已退出历史的舞台。

1912 年3 月11 日,孙中山令内务部通饬各省劝禁缠足。

令文说:当此除旧布新之际,此等恶俗,尤其先事革除,以培国本。为此令仰该部速行通饬各省,一体劝禁,其有故违禁令者,予其家属以相当之罚。

我们现代生活中,虽然还有关缠足旧俗的语言,但其中的审美价值取向已多取贬义,比如 "懒婆娘的襄脚布,又奥又长"、"穿小鞋'、"小脚女人走路,扭扭捏捏"之类。

三寸金莲:脚尖上的病态审美,中国文化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寸金莲不仅反映了古代的社会文化生活,更反映了封建社会压迫女性的历史,其中的道德观、审美观、以及文学、美术,性等内容深刻。

最后用袁枚在《随园诗话》中的一句诗结束:

"三寸金莲自古无,观音大师赤双趺;不知缠足从何起,起自人间贱丈夫。"



因裹小脚的图,会极度引起大家的不适,在此就不插入文章中。

感兴趣的朋友,可上网搜索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