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規模最大帝王陵園在陝西禮泉 依山而建陪葬墓多達180餘座


昭陵也是中國曆代帝王陵園中規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被譽為“天下名陵”。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與文德皇后長孫氏的合葬陵墓,位於陝西省咸陽市禮泉縣煙霞鎮九嵕山上,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從唐貞觀十年文德皇后長孫氏首葬,到唐玄宗開元二十九年,昭陵建設持續了107年之久,周長60千米,佔地面積200平方千米,共有180餘座陪葬墓,是關中“唐十八陵”。

昭陵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實物見證,是瞭解、研究唐代乃至中國君主專制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難得的文物寶庫。

昭陵是中國乃至世界上體量最大的帝王陵墓,在中國乃至世界帝陵建制上有著獨特的地位。

唐太宗以九嵕山建昭陵,並詔令子孫“永以為法”,開創了唐代帝王陵寢制度“因山為陵”的先例。 昭陵自貞觀十年首葬長孫皇后起,便開始了大規模的營建工程。至貞觀二十三年埋葬唐太宗,營建工程才基本結束。除主陵墓道地宮以外,還在陵山周圍建起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群。

而昭陵被人們廣泛知道,是因為昭陵六駿。在昭陵祭壇東西兩廡房內置有六匹石刻駿馬浮雕像,即著名的“昭陵六駿”。 每邊三具,皆背靠後簷牆而立。據記載,原石在每塊上角有歐陽詢書太宗自撰的馬贊詩,隨後另有殷仲容隸書刻於座上,如今俱不可見,原詩收入《全唐文》中。


六駿的名為“特勒驃”、“青騅”、“什伐赤”、“颯露紫”、“拳毛騧”、“白蹄烏”。其中“颯露紫”、“拳毛馬咼”二駿,於1914年被盜運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其餘四駿現存西安市碑林博物館。

昭陵六駿刻於貞觀十年,各高2.5米,橫寬3米,皆在青石平面上起圖樣,雕刻人馬形狀的半面及細部,並使高肉突起,稱之浮雕,也叫“高肉雕”。圖為昭陵六駿原址,現在地面擺放的都是複製品。

昭陵的這些石刻在品類、造型及題材上,既不取生前儀衛之形,也不用祥瑞、辟邪之意,獨具一格,所有石刻都是寫實,富有政治意義的不同凡響之作。

唐陵陪葬沿襲了漢代制度:皇陵餘地賜親屬、功臣、將相陪葬,給東園秘器。

貞觀十年底,唐太宗首葬長孫皇后於昭陵後,即於第二年二月制《九嵕山卜陵詔》,除明確規定把昭陵作為自己和皇后的陵墓外,還號召文武大臣及皇親國戚死後陪葬昭陵。接著,又下發補充詔書,允許子孫從父祖而葬昭陵,即所謂“其父祖陪葬,子孫欲來從葬者,亦宜聽允。”在太宗的號召下,文武大臣和皇親國戚都以陪葬昭陵為榮,從貞觀年間開始,直至開元年間,有數百位顯赫人物陪葬昭陵,從而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帝王陵園。


在眾多的陪葬墓中,規格最高的屬“因山為陵”,魏徵墓和唐太宗貴妃韋氏墓屬於此類。在昭陵下面,就有唐太宗貴妃韋氏墓,現在可供遊人參觀。

唐太宗貴妃韋氏墓對面不遠處就是長樂公主的墓葬。

昭陵地面建築雖被毀壞,又屢遭戰亂破壞,但陵園遍佈豐富的古蹟和文物,還藏有大量的古代美術工藝品及其他文物。昭陵博物館展示眾多墓碑和墓誌,保存了大量的有關唐代的政治、經濟等各方面的史料,展示了初唐書法藝術的高度水平。喜歡文物的朋友還是值得去看看的。

歡迎留言評論!本文系原創,未經同意,禁止轉載。歡迎私信提供線索,告訴我您身邊的故事,一經採用稿費奉上!喜歡我們的圖片,記得點擊右上角,關注《禎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