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天空,一邊是陸地的80後

前一陣,跟一個朋友微信聊天,談到他們單位一個85年的小夥被提拔了,在他一個70後的言談中,覺得80後還是很年輕的,我不經意的說了句,其實這個年齡到這個位置也是很正常的啊。

一邊是天空,一邊是陸地的80後

自行車是80會後最大的回憶,上學的交通工作主要就是自行車,每個同學上學就是騎自行車。

一邊是天空,一邊是陸地的80後

小時候的玩具,那時候有很多種玩法,厲害的真的能很遠就彈中。


一邊是天空,一邊是陸地的80後

這是經常玩的遊戲了,現在看來是非常好的遊戲,作用有點像現在的繩梯啊。


一邊是天空,一邊是陸地的80後

我最開始接觸四大名著就是看的這個,家裡有三國和水滸的小人書,當時特別喜歡看。


一邊是天空,一邊是陸地的80後

那時候課本都是這樣的插圖。


一邊是天空,一邊是陸地的80後

那時候這個遊戲機就是很好的了,記得我當時有一個,就是俄羅斯方塊遊戲。


一邊是天空,一邊是陸地的80後

那時候的課本跟現在的比真的很樸素了。


一邊是天空,一邊是陸地的80後

當時當值日生是特別神氣的事了,因為可以管別人啊。


一邊是天空,一邊是陸地的80後

現在的壓力確實很大啊。

一邊是天空,一邊是陸地的80後

現在的壓力確實很大啊。


一邊是天空,一邊是陸地的80後

那時候最不喜歡的東西,現在看著,特別的傷感,當時應該好好學英語的。

在我的印象中,80後這個詞是我上高中的時候,那時候有個作文大賽非常出名,新概念作文大賽,韓寒、郭敬明就是從這個作文大賽中走出來的,好像是韓寒出名後,社會上對80後群體有了一個統一的稱呼。

之前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年齡大的領導還會跟人介紹說,這是我們單位新來的小夥,80後,白駒過隙,一晃參加工作已經快14年了。

一邊是天空,一邊是陸地的80後

那時候去遊戲廳都不是好少年啊 。

確實自己已經不再是屬於年輕人的範疇,就我的朋友來看,像我這種36歲的80後中期群體,已經明顯出現在兩極分化。

A是我高中的一個同學,上學時學習很不錯的,家境一般,大學考入了一個985高校,畢業後在學校讀研,本科畢業後到了一家設計研究所從事技術工作,自己非常勤奮,業務能力很強,逐漸在單位有了一席之地,現在可以獨立承擔大型工作的設計工作。

B是我高中的一個同學,我個人認為,他的情商很高,高中時同學的人緣很好,學習成績一般,高考時沒發揮好,覺得沒達到自己的理想成績,復讀了一年,考上了一所在當地比較知名的醫藥類專業大學,畢業後從事過醫藥銷售等工作,最後在一所三甲醫院工作,俗稱的沒有正式編制的合同工。

一邊是天空,一邊是陸地的80後

那時候遊戲很少,美術課一般老師講做手工也很多。

C是我大學的一名同學,學習成績很一般,但好在為人很聰敏,用東北人的話來說,就是社會上的事弄得很明白,畢業後,在家裡的安排下,很順利的有了正式工作,家裡在工作上自然也提供了很多的資源,自身發展的很不錯,也是獨當一面的人物了。

D是我的一名高中同學,成績一般,為人處世也一般,考上了一所普通的大學,大學畢業後,在家裡充分運用智慧,幾經運作下,有了正式編制身份,因為家境很好,打扮的非常時尚,加上人也長得很帥,朋友圈的照片都是走走逛逛中很帥的自拍。

上面的都是我身邊真實的同學經歷,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上學時接受的是賴寧、雷鋒這樣傳統的教育,中學時學的最多的課文是魯迅的文章,小時候,同學間感覺沒有太大的區別,貧富的差距還不是特別大,但當我們高中、大學時就會因為家境的原因在同學間造成很大的差異,等我們工作的時候,更是因為優質崗位的稀缺而造成很多不公平的現象。

當然不排除有像我的同學A那種,靠著自身的努力來打通上升的渠道,但這就像我們這一代人面臨的一樣,打通上升渠道的方式主要是兩個,一是自身的努力,在當下的環境中,普遍的看法就是提升學歷;二是自身的資源稟賦。

在自身努力上,如果想要規避灰色的區域,那就要做到自己到達金字塔的頂端,一將功成萬骨枯,就像A他本身是985的本科碩士,所學的專業也是非常有含金量的理工科專業,在當年的高考中,可以說他是當屆考生的頂尖選手,但像B這樣,學習成績也還不錯,自身素質也很好的人,進入這個社會中,就缺少強有力的競爭資本,畢竟在中國這樣一個帶有明顯“熟人社會”痕跡的環境中,個人的感性優勢發揮的空間很小,所以,對於80後來說,目前在社會中立足並取得一定成績的,大多數都是學霸級人物。

自身資源上來說,我想我們這一代人,都會有自身的認識,這其中會有一些偏見,比如像我在體制內工作的人,中國的傳統就是子承父業,因為父母的一代從事公務工作,在培養孩子的時候自然會往這方面來培養,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孩子也自然而然會有體制內工作的天然素質,所以在工作中,有著自身資源的幫助,加上比別人更熟悉體制工作的能力,自然而然在工作中會得到更多的關注,而不是像一些人說的,有些人上去,被提拔,無非就是有人唄,這是非常大的一種誤解。(在我的工作過程中,確實感到,我這種沒有家庭氛圍的人,同那些體制內家庭長大的人相比,很多方面都是非常不成熟的),在我們大學畢業的時候,07年左右,因為我們這一撥的大學已經是擴招的狀況,畢業生非常多,所以在工作選擇上,一些國企、體制內的崗位一定程度上確實需要自身的家庭資源來為自己鋪路,就像我的同學C和D一樣,有家裡的資源,就有了平臺。

現在從網絡媒體上的新聞可以看到,在各行各業,80後已經成為了骨幹人才,但就像是題目中說的,一邊是天空,一邊是陸地,在畢業後有很好平臺的人,通過這十多年的努力,已經在同齡人中遙遙領先了,以後的會在各自的領域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但對還處在奮鬥期的人來說,在現在這個快速變化的社會中,實事求是的講,80後的競爭力已經越來越低了。

一方面是社會快速的變化,80後沒有90後的優勢,現在的90後已經進入到職場中,在成長過程中,雖然只有10年左右的差距,但這10年卻是國家快速發展變化的10年,無論從知識結構、信息技術、社會交往上,都有非常大的變化,80後正好處在新舊交替的階段,以上的方面,80後的自身積累與社會的需要沒有達到很好地統一銜接,這方面跟90後比就有非常大的劣勢。二是80後的自身資源已經非常有限,80後的父母普遍是50後或是60初的人,這部分人的本身就是經歷了文革、下崗潮的一部分人,這代人的成長本身就非常的坎坷,尤其是現階段,這部分人大部分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沒有辦法再給下一代提供更多的幫助。最後不得不承認,長江後浪推前浪,現今的社會,已經告別了大範圍的用工潮,用人的方向已經發生了非常大的轉變,更多的用人單位希望錄用新鮮血液,80後的年齡劣勢非常明顯。

80後已經成為一代人的代名詞,這代人已經成為當今社會上的主流,也有很多人不可避免的成為浪潮中的一朵水花,就像《平凡的世界》中說的一樣,大部分人都是在平凡的奮鬥著。

還記得初中時,在課本上寫著自己的夢想,未來會成為世界足球明星。也許很多的東西都只是夢想,我也過了做夢的年紀,但未來的日子還是要踏踏實實走,這個年紀了,更多地是要有理想,不要妄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