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時代:中國生豬價格走勢分析,預計先跌後漲後高位運行


春節前,我國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疫情對生豬養殖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1、從需求端出發,近年來豬肉戶外消費佔比較高,一般不低於30%,若餐飲企業因肺炎經營慘淡甚至破產將造成豬肉消費下降。

2、從供給端出發,一方面,因防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散,部分區域原料、飼料調運受阻,造成豬料供給不足,若較長時間內無法解決飼料不足的問題,將導致生豬養殖行業再次去產能,與此同時,種豬或仔豬補欄的難度也明顯增強;另一方面,調運不暢可能導致生豬或豬肉在養殖主產區積壓,造成區域豬價割裂。

疫情後時代:中國生豬價格走勢分析,預計先跌後漲後高位運行


後市觀測:

1、2月行情預測:2月生豬價格或呈先穩定,到小幅下滑,再降幅擴大的走勢。節後市場開工企業較少,生豬交易速度緩慢、交易量少,市場穩定居多,局部節前集中出欄的區域如東北、四川等地適重豬源偏少,豬價或小幅上漲。中旬開始各地陸續開工,華北、華東、華南等地在春節期間及上旬積壓的生豬將大批量衝市,屆時價格或下滑。下旬華中部分市場或開始交易,養殖單位或不斷出欄來釋放存欄壓力,豬價仍有下滑空間。

2、3-4月行情預測:3月生豬市場或仍以穩定市場價格、保證豬肉供應為主,價格或呈相對穩定的態勢。4月生豬需求仍處在淡季,但由於生豬供應量或不斷減少,生豬價格不乏小幅上漲可能。

3、較長時間預測:根據農業部官方披露數據,2019年11月全國能繁母豬存欄環比上升4%,從靜態角度看,對應今年11月生豬出欄環比出現上升;從動態角度看,非瘟疫情尚未穩定,三元留種效率較二元降幅至少超過60%,產業私用非瘟疫苗造成嚴重負面後果,再疊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帶來的行業產能可能再次出清,後非洲豬瘟疫情時代,養殖密度大幅下滑。考慮到非瘟傳播能力差,疫情可控;上市公司生物防控已做了大量固定資產投入,行業養殖門檻再度提升。屠宰方面,監管政策將繼續加碼,中小屠宰場環保、檢疫成本大幅提升,私屠濫宰將得到較好整治,龍頭規模效應的優勢將得到更好的體現,有望推動行業集中度中長期加速提升。 總之,穩定生產、規模化生產、屠宰加大監管力度與高價運行是行業主邏輯。預計2021年全年生豬價格將維持高位,未來2-3年高豬價運行確定性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