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孟子所说的“浩然正气”?

儒家亚圣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这句话非常有名,那么这句话究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了?什么是“浩然正气”了?

什么是孟子所说的“浩然正气”?

我们先看看原文和引处:(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什么是孟子所说的“浩然正气”?

这段公孙策和孟子的对话用现代话来解释是说:“(公孙丑问说):“请问先生在哪方面擅长?”(孟子)说:“我能理解别人言辞中表现出来的情志趋向,我善于培养我拥有的浩然之气。”(公孙丑)说:“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呢?”(孟子)说:“这难以说得明白。那浩然之气,最宏大最刚强且极端有力量,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用邪恶去伤害它,就可以使它充满天地之间无所不在。那浩然之气,与仁义和道德相配合辅助,不这样做,那么浩然之气就会像人得不到食物一样疲软衰竭。浩然之气是由正义在内心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不是通过偶然的正义行为来获取它的。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不能心安理得的地方,则浩然之气就会衰竭。所以我说,告子不曾懂得什么是义,是因为把义看成是心外之物。一定要在心中有集义这件事而不要停止,心中不要忘记,不要用外力(违背规律地)帮助它成长,“义”可以说是因人因时因地因物而制宜的宜,也就是随时随地争分夺秒认真活在当下,好好生活,好好做事情,好好做人改变坏习惯才叫“义”。不要学宋人那样。宋国有个担心他的禾苗不长而拔起它们的人,疲倦地回到家。对家人说:‘今天我疲累之极啊,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干枯了。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人是很少的。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不给作物除草的人;帮助庄稼生长的,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所以“义”显得十分重要,做人做事的方式方向方法和对规律的掌控都可以称为“义”。

什么是孟子所说的“浩然正气”?

可见,孟子说的“浩然之气”是指配合仁义和道德而生的一种正义之气,它是一种充斥天地间的无比宏大刚强极端且充满力量的正气,多多培养这股正气,就像身体有了食物变得强劲,没有的话,这股气会慢慢衰竭减弱,人会越来越懒惰堕落,恶习越来越多。所以,每个人都要培养心中这种正能量,这股“浩然之气”,无愧于天地,无愧于祖先父母,无愧于亲朋好友,无愧于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