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居“古隆中”:是信史還是信仰?

正史記載南陽郡在漢水之北,襄陽在漢水之南屬南郡。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前的史籍記載,南郡之襄陽縣和南陽郡之鄧縣,在長達486年的時間裡,一直是以漢水為界的。在諸葛亮走出草廬、結束躬耕生活之前,沒有一條史料可以證明南郡之襄陽縣不轄隆中,也沒有一條史料可以證明南陽郡之鄧縣轄隆中。

《裴松之注〈三國志〉》備引了《漢晉春秋》(東晉襄陽人習鑿齒著)中一條與正史悖離的怪異說法:”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南陽之鄧縣”和”在襄陽城西二十里”這兩條地理屬性互掐,決定了“亮家隆中”象海市蜃樓般虛幻。清光緒以後的襄陽人把始建於清康熙年間、位於明襄簡王陵下方的實景化”亮家隆中”正式定名為“古隆中”)。

隱居“古隆中”:是信史還是信仰?

【清光緒年間(1893年)橫空出世的“古隆中”牌坊】

諸葛亮《出師表》說”躬耕於南陽”,沒說”躬耕於南陽郡”,更沒說”躬耕於南陽之鄧縣”。歷史上”南陽”與南陽郡郡首宛城互指約定俗成,後《出師表》說“操困於南陽”,《後漢書》說“南陽至襄陽二百六十里”,“四年六月,漢兵起南陽至昆陽(南陽郡屬縣)”,《襄陽耆舊記》說”南陽城南九十里,有樂宅戍”,上述史料中的”南陽”無一例外是指宛城,前《出師表》說“躬耕於南陽”、後《出師表》說“(操)困於南陽”,也概莫能外。

隱居“古隆中”:是信史還是信仰?


隱居“古隆中”:是信史還是信仰?

”襄陽說”網友不厭其煩地向國人安利”南陽”是南陽郡,矢口否認“南陽”可與宛城互指。原因很簡單:史載”自漢以北為南陽郡”,”古隆中”與南陽郡鄧縣僅隔一條漢水,襄陽人咬定《漢晉春秋》孤證舛說不鬆口,商請某”泰斗”調整東漢南陽郡行政邊界,讓”古隆中”隔漢水”傍”上南陽郡鄧縣,變成南陽郡屬地,這樣套路“躬耕於南陽(郡?)”,跟南陽臥龍崗打泥巴戰攫取“躬耕地”名號,似乎是順理成章。

隱居“古隆中”:是信史還是信仰?

【亮自述“躬耕於南陽”,泰斗一言九鼎,說”躬耕地”在那個叫”古隆中”的山溝裡,讓”躬耕”瞬間變成笑話】

如果“襄陽說”承認南陽、宛城互指,麻煩可就大了:”古隆中”在襄陽城西,”南陽到襄陽二百六十里”、“南陽郡,秦置。雒陽城南七百里”(——語出《後漢書》;此處”南陽”、”南陽郡”均指郡城宛城,),襄陽人就是把“古隆中”搓成一根猴皮筋,它也夠不著南陽(宛城),此時再去碰瓷“躬耕於南陽”混充諸葛躬耕地,顯然是鞭長莫及。

這就是”襄陽說”及其受益者的陽謀心計——明知道自家說辭紕漏百出如”皇帝的新裝”,卻幻想聽眾們懵懂無知對其一呼百應。看到”襄陽說”賣家不辭辛苦,做論證,曬”結論”,在網上吆喝得不亦樂乎,而且個個寶相莊嚴,一點也沒有笑場的跡象,不得不佩服其信念之堅定、功力之厚沉。

隱居“古隆中”:是信史還是信仰?

”襄陽說”們的歷史邏輯,遊離於史學倫理、公序良俗之外,讓人不明覺厲,嘖嘖稱奇。”號曰隆中”更象一座穿越時空的海市蜃樓,懸浮在襄陽這座城市的精神伊甸園中。對”襄陽說”追隨者而言,真相似乎不重要,因為”隱居隆中”是信仰;不輕言放棄,也坍塌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