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座建筑的形制以及理念是由明堂而来的?

太极故乡2018


“明堂,亦称天宫,位于洛阳,是隋唐洛阳城中轴建筑群上著名的‘七天建筑’中最高大的两个建筑之一,明堂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礼制建筑,为儒家的礼制建筑典范,是古代帝王明政教之场所,凡祭祀、朝会、庆赏、选士等大礼典均在此举行。开创了明堂建筑由方到圆的先河,其形制及理念为北京天坛‘祈年殿’所延用。

一天武则天有位贴身女官急匆匆地来到大殿,说有祥瑞表奏。原来,有人亲眼看见了有一只凤凰从明堂之上飞出,落在了上阳宫的肃政台的梧桐树上。武则天急忙率众登明堂观看,只见凤凰看到武则天后便向东南飞去,身后的朱雀却云集朝堂,翩然起舞久久不肯离去。

  看到此景,一个大臣立即跪倒在地,向武则天解释道:“凤凰象征的就是武后您,它飞到肃政台,见到您后才离开,就是在暗示您登基大宝;这些朱雀代表的正是臣下我们,您如果还是不登基,就是违背天意,朱雀们便不会离开,我们也将长跪不起呀!”

  看似万般无奈之下,武则天顺应天意,昭然登基,朱雀也果然飞走了。公元696年9月19日,武则天登上则天门,宣布开始登基大典,并下令大赦天下。

  武则天对于明堂可谓钟爱有加。其实,这座盛极一时的大唐建筑正是这位女皇帝为自己登基准备的,包括明堂前面的则天门,也都有着象征皇权的特殊意义。洛阳明堂,也和武则天的大周政权一样几经曲折。据史料记载,这座明堂几次失火,更是几次重修。这座代表着武则天政权的建筑,始终是屹立不倒,风采卓绝。

  据《旧唐书·武后本纪》记载“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方三百尺。凡三层,下层法四时,各随方色,中层法十二辰,上为圆盖,九龙捧之。上层法二十四气,亦为圆盖,以木为瓦,夹纻漆之,上施铁凤,高一丈,饰以黄金。中有巨木十围,上下通贯,栭、栌、橕,借以为本。下施铁渠,为辟雍之像,号曰万象神宫”。

  明堂不仅规模宏大,又是标新立异、时髦华丽之作。武则天以独特的方式和创新精神建造明堂,“时既沿革,莫或相遵,自我作古,用适于事”,一反过去拗于周制的复古传统和呆板四方的单层建筑模式,又在内涵上继承了传统明堂“象天法地”的设计原则。唐洛阳宫明堂上圆下方的建筑形制,开创了以后中国古代明堂建筑由方到圆的先河。体现出天子与天相通、象征性表达四时、十二时辰、二十四气以及四面八方、天人合一、天圆地方等宇宙时空观的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