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一个市,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美称

福建省,简称“闽”,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福建省是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的起点,也是海上商贸集散地。福建沿海的文明是海洋文明,而内地客家地区是农业文明。截至2018年底,福建省下辖9个省辖市,12个县级市,44个县,29个市辖区。其中,就莆田市来说,人口超360万,为福建省下辖的地级市。莆田市历史底蕴深厚,史称“兴化”,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美称,自唐朝以来,涌现出2482名进士、21名状元,17名宰相。


福建省一个市,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美称


首先,莆田,福建省辖地级市,古称“兴化”,又称“莆阳”、“莆仙”。莆田市历史底蕴深厚,史称“兴化”,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美称,自唐朝以来,涌现出2482名进士、21名状元,17名宰相。在地理位置上,莆田市位于福建沿海中部,地处北纬24°59′—25°46′,东经118°27′—119°56′之间。东南濒临台湾海峡,东北毗邻福州市的福清市,西南连接泉州市的永春县、南安市、鲤城区、惠安县,西北背泉州市的德化县和福州市的永泰县。东西长122.4公里,南北宽80.5公里。全市陆域面积420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1万平方公里。就莆田市的历史来说,早在西周时期,该地区属七闽地。春秋战国时期,该地区属百越之地。


福建省一个市,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美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县制下,今福建省莆田市一带属闽中郡。西汉建立后,今莆田市一带属会稽郡冶县,东汉时期属南部都尉侯官县。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今莆田市一带成为东吴的疆域。在三国时期,该地区属建安郡侯官县。西晋消灭东吴后,该地区属晋安郡侯官县。南朝陈光大二年(568年),析南安县地建莆田县,不久撤县。由此,就莆田县这一建制,最早始于南北朝时期。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再次设立莆田县,不久即废。唐武德五年(622年),又一次设立莆田县,属丰州(今泉州)。唐圣历二年(699年),析莆田县西部设立清源县,莆田、清源2县属武荣州(后改泉州)。


福建省一个市,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美称


唐天宝元年(742年),唐玄宗李隆基这位皇帝在位时,改泉州为清源郡,而清源县改为仙游县,莆田、仙游2县属清源郡。之后清源郡又改为泉州、清源军、平海军,莆田、仙游2县亦属之。北宋建立后,宋太宗诏以莆田、仙游、永福(今永泰)、福清四县之部分属地设立兴化县(治所在今仙游县游洋镇)。南宋时期,升福州为福安府,定为行都,景炎二年(1277年),设立兴安州,故莆田市又有“兴安”之称。元朝建立后,兴安州改称兴化路,下辖莆田、仙游、兴化3县。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兴化路改称兴化府,辖莆田、仙游、兴化3县不变。公元1448年,明朝将武化、长乐两乡并为广业里,划归莆田县,兴泰、福兴、来苏3里并为兴泰里,划归仙游县。


福建省一个市,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美称


最后,清沿明制,兴化府建制不变,仍辖莆田、仙游两县,隶属福建省闽海道。到了1914年,莆田、仙游两县属厦门道管辖。1983年5月,撤销莆田地区,原辖属的福清、闽清、平潭、长乐、永泰5县划归福州市管辖。1983年9月,建立莆田市,下辖莆田、仙游2县和城厢、涵江2区。截至2019年2月,莆田市辖仙游县、荔城区、城厢区、涵江区、秀屿区等一县四区,全市陆域面积420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362万人。对于莆田市,你怎么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