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在香港病逝後,其姨太太孟小冬結局怎樣?

lierenhuichang


孟小冬是民國時期最紅的生角,有“京劇冬皇”之稱,前夫是梅蘭芳,後來嫁給了青幫大佬杜月笙。

孟小冬為何離開梅蘭芳,投入杜月笙的懷抱:

孟小冬和梅蘭芳的婚姻一直得不到梅家的認可,連梅家大門也沒邁進一步。所以,孟小冬黯然離開。一直孤苦無依,四處飄零。

1937年,在姚玉蘭的撮合下,而立之年的孟小冬做了杜月笙的情婦。

情婦當得也不安穩。兩個月後,七七事變爆發,日軍鐵蹄踐踏中原,日本想以杜月笙的威望主持上海政局。杜月笙拒絕做漢奸,流亡香港。孟小冬返回北平。

在顛沛流離中重聚: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佔領香港,杜月笙困頓重慶。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杜月笙回到闊別已久的老巢。顛沛流離的生活終於安定下來,杜月笙開始強烈思念北平的孟小冬,多年不見,伊人是否如舊?

杜月笙趕緊讓賬房黃國棟寫可一封掛號快信,叫孟小冬速來上海。

孟小冬千里迢迢趕來時,杜月笙已經等候多時,1945年的孟小冬已經年近40,雖然還年輕漂亮,但滿臉煙容,難掩落寞。杜月笙感慨萬分,顧不上寒暄,心疼萬分,一把將孟小冬拉進懷抱……

在那動盪不安的亂世,杜月笙溫暖的懷抱給了孟小冬無限安慰。從此,兩人公開過起了同居生活。

一路追隨,在臺灣侍疾:

然而,孟小冬好似與安寧平穩的日子無緣。顛沛流離、四海為家才是孟小冬的宿命。

1949年天津、北平解放,上海形勢“吃緊”。杜月笙這樣舉足輕重的大人物成為國共兩黨都爭取的對象。杜月笙年事已高,不願參與政治糾紛,既沒有選擇大陸,也沒有選擇臺灣,而是去了香港。

進入杜家的孟小冬收起了往日的絕代芳華,安靜沉默,對一切看不慣、聽不得、受不了的事情都淡然置之。

1949年的杜月笙已經61歲了,不再是昔日盛年花美男,而是年逾花甲的老病翁。孟小冬進入杜家後,自然而然挑起了侍奉湯藥的重擔,孟小冬溫柔耐心的陪伴,是晚年日漸衰病的杜月笙不可缺少的慰藉。

孟小冬終於步入婚姻的殿堂,有了名分,杜月笙的五太太:

1950年,杜月笙覺得香港也不是安穩之地了,計劃著帶一家老小去法國定居。

當時,杜月笙的老婆孩子們都在,杜月笙正清點人數,看需要辦多少護照。孟小冬聽著聽著幽然加了一句:“我跟著去,是算女朋友呢,還是算傭人?”

杜月笙一愣,瞬間醍醐灌頂,明白這句話包含了孟小冬多年來的隱忍和痴情。也明白這句話包含了孟小冬對未來生活的擔憂和迷茫。

於是,62歲的杜月笙不顧家人的勸阻,堅持與孟小冬補辦了婚禮。杜月笙將自己的兒子、媳婦、女兒、女婿全部叫來,讓他們給孟小冬磕頭,並改稱“媽咪”。

婚禮當晚,形銷骨立、纏綿病榻多年的新郎杜月笙離開病床,穿起長袍,戴起禮帽,坐在輪椅上,42歲的新娘孟小冬穿起嶄新的旗袍依偎而立,留下一張具有深意的合影。

多少年來,孟小冬一直苦苦追求的就是名分。如今,人到中年終於被明媒正娶,正式做了一代流氓大亨的五太太,身份終於得到認可。一生傲岸的孟小冬,最終也算是有了真正的歸宿。

杜月笙去世後,孟小冬的生活:

成婚的第二年,也就是1951年,63歲的杜月笙在香港病逝,臨終前說:“我杜月笙的後人不能向人伸手要債。”燒掉了數十萬的賬單,只留下10萬美元的遺產。孟小冬分得遺產2萬美元。

不久,杜家親屬相繼離開香港,只剩下孟小冬一人在香港深居簡出,以收學生、教京劇為生。

1968年,應姚玉蘭的邀請,60歲的孟小冬移居臺灣。絢爛歸於平淡,孟小冬在臺灣的生活很簡單,每天看看電視、打打麻將、遛遛狗。

1977年5月,孟小冬70歲大壽,眾多親朋好友都來為孟小冬賀壽。孟小冬非常高興,還即興唱了幾句話京劇。

但是,年逾古稀的孟小冬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了,不久就因為心臟病而去世了。

性格決定命運:

縱觀孟小冬的一生,琴瑟和諧的日子短,孤單寂寞的日子長。

所謂“性格決定命運”。從流傳下來的為數不多的孟小冬照片中,你就能看出什麼樣的美人叫做“豔若桃李、冷若冰霜”。

照片中,這位出生在寒冬臘月的美人似乎沾染了寒冬的氣息,臉上一絲笑容都沒有,一副咬碎銀牙往肚裡吞的“冬皇”氣派。寒星似的一雙明眸,好似能看到人的心裡去。這樣的女人是不是隻有大佬才能罩得住?

專心寫有參考價值的歷史,喜歡請關注。


與狼共舞的歷史和旅行


孟小冬先後在香港、臺灣生活,並且最終在臺灣逝世。作為民國為數不多的美少女,孟小冬的人生頗為離奇。

事件回顧:

眾所周知,杜月笙曾經在最為輝煌的時候娶了孟小冬,並且對孟小冬照顧的無微不至,在杜月笙的五房姨太太當中,杜月笙唯獨鍾愛或者說願意把真心付出的就是孟小冬女士。

可是在孟小冬與杜月笙這段姻緣之前,還有一個人與孟小冬有過牽連,那就是國民戲劇大師:梅蘭芳先生。梅蘭芳是孟小冬早期最為心愛的一個男子,只不過因為一場刺殺外加上梅蘭芳的姨太太不願意讓自己邁進梅家的門檻不得不告一段落。

於是孟小冬在雜誌報刊上發帖,來控訴自己坎坷的一生,而在發帖之後的一段時間裡就被杜月笙收納其中。

孟小冬的成名作是:《搜孤救孤》,而這首戲曲在整個民國時期所佔有的巨大影響力是常人難以想象的,而且因為孟小冬的加入,使得這首戲曲,直接讓其他的戲曲人放棄演唱,因為無論怎樣演唱,都難以逾越孟小冬那個版本。

而杜月笙第一次遇見孟小冬時,便被她的戲劇所吸引,眾所周知,杜月笙本身也是個戲劇迷,對於各種戲劇但凡是能夠聽得到的都會哼哼上兩曲,而孟小冬的美貌與才華的貫徹融合,深深的吸引了杜月笙。


最早兩人相遇時,杜月笙竭盡自己的全部力量去幫助孟小冬,並且對他生活上進行了無微不至的關懷,而在抗戰勝利的第二年,杜月笙便從香港回到上海,並且把孟小冬也帶了過來。

在之後,杜月笙和孟小冬前往香港,並且在1950年杜月笙與孟小冬正式結婚,此時的孟小冬相差杜月笙21歲。結婚之後,杜月笙將自己的部分財產直接給了孟小冬,並且在結婚不久,杜月笙變撒手人世。

沒錯,這就是事實

孟小冬在絕大多數人的眼中是成功人士,早期嫁給了梅蘭芳,後期又嫁給了杜月笙,並且在杜月笙死後領取了大筆遺產,前往臺灣安享晚年。

可是這樣所謂的成功人士並不是孟小冬所希望的,最起碼從孟小冬在此之後的11年之內能夠窺探出一二來。孟小冬到了臺灣之後,自己租了一個房子單獨居住,並且數年都是如此。

或許風光過後的孟小冬心中依然是孤獨的,是落寞的,也不知在人生的最後幾年裡,孟小冬想的究竟是梅蘭芳還是杜月笙。

【參考文獻:《中國戲曲史》】


趣談唐宋元明清


孟小冬是杜月笙一生中最愛的女人,儘管他曾經也風流,儘管他也去了好幾個女人,可是,他心中最愛的始終是孟小冬。

只是,他們兩人的結局終究談不上好。

杜月笙為了得到孟小冬,也可謂是費勁了周折,雖然談不上驚天動地,卻也轟轟烈烈,足見真心真情。

杜月笙3歲喪母,妹妹被送人,5歲父親病逝,8歲繼母不知所蹤,此後寄人籬下,13歲被舅舅趕出家門,隨後飄蕩上海,為了吃一口飯,給人當牛做馬,為人端屎倒尿,更是差一點病死上海,雖然後來打出了一片江山,可是命運卻不可謂不坎坷。

孟小冬生於1907年,這一年是羊年,也似乎是應了“女人屬羊命不好”這句話,所以,她的命運也曾和杜月笙一般悽苦憂愁。

1919年,12歲的孟小冬在上海登臺唱戲,喜歡聽戲的杜月笙被青澀的她所吸引,當然,此時已經31歲的杜月笙也只不過是她的一個戲迷罷了,沒有男女之情。

他跑到後臺去見孟小冬,獻上一捧鮮花,然後斯斯文文地說了句:“孟小姐,阿拉杜月笙這廂有禮了。”

孟小冬被他的舉動弄得手足無措,只能報以一笑。

1925年,孟小冬為了能夠站到更廣闊的舞臺,也為了能獲得更好的發展,頭也不回地去了北京,讓後唱了一出《四郎探母》,一炮而紅,一時間成了京劇界裡的紅角,她也因此認識了京劇名角梅蘭芳。

1926年,孟小冬和梅蘭芳在旁人的慫恿下,同臺唱了一出《游龍戲鳳》,戲後又在旁人的撮合下假戲真作,此時已經32歲的梅蘭芳雖然已有家室,可仍然貪戀孟小冬的年輕漂亮。

1927年,孟小冬和梅蘭芳結了婚,可有趣的是,梅蘭芳卻因為害怕家中的夫人,從沒讓孟小冬進過梅家的門,只將她養在外面。

梅蘭芳是個十足的渣男,他後來不僅辜負了孟小冬,拋棄了孟小冬,在離婚的時候甚至連一點補償也不肯給孟小冬,好在杜月笙一個電話打過去,他便得乖乖地拿出了4萬塊錢給孟。

孟小冬和梅蘭芳結束了,杜月笙便又有了追求她的機會了。

從1931年孟梅離婚,到1937年孟小冬去上海,杜月笙用了7年的時間才融化了她被梅蘭芳傷害得凍結了的心,才初步確定了他們之間的關係。

不過,杜月笙在得到孟小冬之後沒過多久,上海便淪陷了,當時杜月笙原本想著帶她一起去香港,可是,杜月笙還沒有娶她,她也不願意沒名沒份地跟著他,所以孤身一人返回了北平。

10年之後,1947年,杜月笙趁著自己過60歲生日的機會,打著讓孟小冬唱戲祝壽的旗號,將孟小冬請到了上海,她一到上海便住進了杜公館。不過好景不長,孟小冬住進杜公館之後,又謠言四起,杜月笙還是沒給她名分,她一氣之下又跑回北平去了。

實際上,當時的杜月笙完全沒有考慮到結婚的事,他從重慶返回上海後,忙著競選市長,競選市長失敗後又競選議長,後來蔣經國到上海反腐又對準了他,所以也確實沒有多少精力去考慮結婚的事。

1948年,杜月笙派專機去北平將孟小冬接到了上海,此後,直到杜月笙病亡之前,兩人再也沒有分開過。

1949年,杜月笙帶著孟小冬去了香港。

1950年,杜月笙計劃攜家眷遷居法國,可是在給孟小冬辦護照時,她卻搖搖頭拒絕了,然後語氣生冷地問杜月笙:“我跟著去,算丫頭呢還是算女朋友呀?”

杜月笙一愣,他已經習慣了孟小冬的陪伴,卻忘了自己還沒有娶她,她還不算是自己的夫人。

於是,杜月笙放下了遷居法國的事,拖著病體給孟小冬辦了一場遲到了十幾年的婚禮。

然而,杜、孟結婚後不到一年的時間,杜月笙便在1951年8月16日撒手人寰了,孟小冬傷心得哭到昏厥。

杜月笙死後,孟小冬和姚玉蘭發生了爭執,兩人之間關係破裂,所以當姚玉蘭扶靈去了臺灣之後,孟小冬卻一個人留在了香港。

孟小冬沒有給杜月笙生下兒女,只是收養了一個女兒,即杜美娟。只不過,後來因為杜美娟不顧孟小冬的反對嫁給了一個美籍華裔軍官之後,母女二人也幾乎斷絕了關係。

孟小冬孤身一人在香港,為了消磨時光和孤獨,她又投身回到了自己的事業上——京劇!她收了幾個徒弟,傳授自己的技巧和經驗,又或是偶爾唱一段給友人助助興。

1967年,孟小冬和姚玉蘭和好後,在姚玉蘭的邀請下遷居臺灣,10年之後,即1977年,孟小冬在臺北病逝。

孟小冬一生悽苦,最真心待她的也唯有杜月笙一人,可是,她真正和他待在一起的時間卻是少之又少。

杜月笙用了十幾年的時間攬獲了她的心,她的心原本已經有了溫度,可是,他的死,卻又再一次讓她的心降了溫,直趨零點。

沒了杜月笙,她的心實際上已經死了,活著的只是軀殼而已,這恐怕也是她在杜月笙死後哭的最傷心的原因吧。

她愛過,瘋狂過,傷心過,死心過,可是,晚年和杜月笙在一起後的平淡或許才是她一生孜孜追求的理想人生。


流浪的侯爵


孟小冬是杜月笙的第五房姨太太,那一年杜月笙60歲,孟小冬42歲。孟小冬是被杜月笙第四方姨太太姚玉蘭騙來的,結果孟小冬就和姚玉蘭由乾姐妹變成“親姐妹”了。

孟小冬是京劇老生大家,師從餘叔巖,有“冬皇”之美稱。孟小冬年輕時曾和梅蘭芳有過一段婚姻,但孟小冬的一個“富二代”粉絲,嫉妒梅老闆的豔福,居然潛入梅老闆的家中,試圖開槍打死梅老闆。梅老闆害怕了,匆匆和孟小冬離婚。

姚玉蘭出身梨園世家,也是女老生,在上海也很出名。後來被杜月笙看上,娶回家做了第四房姨太太。她很喜歡孟小冬,又是同行,於是姚玉蘭就找到孟小冬,結拜為姐妹。

孟小冬和梅老闆離婚後,心情不好蟄伏了幾年,後來又復出。1938年正式拜餘叔巖為師,直到1943年餘叔巖去世,孟小冬一直跟隨在餘叔巖身邊,一邊學戲,一邊照顧恩師。

抗戰勝利後,杜月笙回到上海,這時姚玉蘭邀請身在北平的孟小冬來家做客。杜月笙一眼就看中了這個曾經的京劇皇后,但杜月笙也沒聲張。只是在孟小冬臨走的時候,交給孟小冬一把北平的一所大宅院的鑰匙,作為見面禮。孟小冬覺得很尷尬,但心中對杜月笙已經有了好感。

1947年,杜月笙60歲大壽,再次邀請孟小冬前來表演。後來北平局勢不穩,姚玉蘭就催促孟小冬來上海躲避。這是杜月笙的哮喘已經很嚴重了,孟小冬來到上海之後,就是幫著姚玉蘭照顧杜月笙。

後來杜月笙和帶著姚玉蘭、孟小冬以及一家人前往香港。一家二十多口住在一個三室一廳的公寓裡,杜月笙覺得很對不起孟小冬,要在臨死之前給孟小冬一個名分,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沖喜”治病。於是杜月笙匆匆和孟小冬舉行了簡單的婚禮,孟小冬就成了杜月笙的第五房姨太太。

但是僅僅一年之後,杜月笙去世,隨後孟小冬也搬出公寓,另尋他處居住。孟小冬在香港以教京劇餘派唱腔為生。

1967年,姚玉蘭邀請孟小冬去臺灣定居,孟小冬考慮再三,來到臺灣。孟小冬在臺灣的生活很悠閒,唱戲調嗓,看書寫字,幾個老友聊天喝茶。

1976年,70歲的孟小冬因心臟病去世。

孟小冬的晚年還算幸福,雖然沒有子女,但她還有一些弟子,不時會來照顧孟小冬。


老蟲


杜月笙病逝時,孟小冬才44歲,中年喪偶,此後寡居近30年,未曾再嫁。

孟小冬不嫁,也並非源於嫁不出去。一遇梅郎誤終身,她把最好的青春歲月全部奉獻給了梅蘭芳,卻被梅蘭芳傷的遍體鱗傷,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在她最孤獨無依的時候,是杜月笙給了她最堅實的依靠。

杜月笙愛她,結婚時,杜月笙對滿座親友笑言:“我要讓全中國的人都知道,杜某人娶了孟小冬!”與梅蘭芳三年低調委屈的婚姻相比,孟小冬清楚的知道,所謂低調,不過是梅蘭芳愛她不夠,愛的不夠,才畏人言!正因為感念杜月笙對她的深情,杜月笙死後她願意用此後的光陰為他獨守空房。

杜月笙死後,孟小冬一個人在香港潛心交徒,直到後來收到姚玉蘭的信,(姚玉蘭是杜月笙的四姨太,也是孟小冬的好姐妹)邀她去臺灣同住,並問她嫁與杜月笙,可曾後悔?

孤傲的孟小冬回覆在香港一切都好,就是孤獨,但孤單也好。嫁與杜月笙不是報恩,不是無奈,是愛,後悔與杜月笙相遇的太遲。但她孟小冬又是一生不會後悔之人,一生如戲,落音無悔,不知幾時才能赴臺。

此後孟小冬一直一人在香港,在碩大的杜家庭院,一個人唱戲,一個人思念杜月笙,滿世落寞,直到60歲時,才去了臺灣。


禾木兮


杜月笙去世後,孟小冬先在香港獨居了十六年,後來到臺灣靠著杜月笙留下的遺產安享了人生的最後十年,“梨園冬皇”就此謝幕。她的一生離不開兩個男人,一個是她付出愛情的梅蘭芳,一個是給了他家庭的杜月笙。

孟小冬,1907年生於上海,出身梨園世家,是著名的女老生,被譽為“京劇冬皇”。作為京劇世家的一員,孟小冬從小耳濡目染,悟性極高。十八歲的孟小冬,從上海來到北京,為數不多的幾次亮相,便使她聲名鵲起。

《天風報》的主筆沙大風將稱孟小冬為“吾皇萬歲”,將她捧為老生中的“皇帝”。兩年後,孟小冬“冬皇”的美譽傳遍北京,再加上她修長的身材,優雅的舉止,十足的古典韻味,毫不遜色那風靡上海灘的名媛唐瑛。

孟小冬與梅蘭芳是在一次義演上相識的,因一出《游龍戲鳳》而相愛。而立之年的梅蘭芳愛上不滿二十歲的孟小冬,當時的梅蘭芳已有兩位妻子。孟小冬天生倔強,不甘屈就做小,於是便有了後來的“名定兼祧”。

兩人結婚三年後,梅蘭芳伯母去世,因梅自幼曾過繼給伯父,伯母去世與母親無異。依照“名定兼祧”的規矩,孟小冬也需前往梅府守靈。然而已經懷孕的福芝芳無情地將孟小冬攔在門外,拒絕承認她是梅家的媳婦。

福芝芳以孩子為要挾,最終梅蘭芳只能讓孟小冬先回去。此時的孟小冬如夢初醒,三年的婚姻註定只能是南柯一夢,大病一場的孟小冬,最終在梅黨“舍孟留福”的流言蜚語中下定了離婚的決心,她決不受此屈辱。

1930年,孟小冬在報紙上聲明與梅蘭芳分手。第二年,孟小冬與梅蘭芳離婚,在上海灘大亨杜月笙的調停下,梅蘭芳支付孟小冬四萬銀元作為補償。多年以後,梅蘭芳與孟小冬,彼此連對方的名字都絕口不再提起。

離婚後的孟小冬,將所有的心思放在京劇事業上。轉眼到了1938年,她拜四大鬚生之首餘叔巖為師,學的真傳,成為梨園界首屈一指的女鬚生。餘叔巖病逝後,孟小冬找到了一生中給了她最終歸宿的男人杜月笙。

早在十年前,杜月笙就娶了孟小冬早年的師姐姚玉蘭,成為其四姨太。杜月笙能與孟小冬最終走在一起,姚玉蘭功不可沒。孟小冬與梅蘭芳離婚後的那幾年,經常到上海公開演出,姚玉蘭的住處也就成了她的落腳處。

杜月笙竭盡所能的在事業和生活上幫助孟小冬,二人漸生好感。抗戰勝利後的次年,杜月笙從香港回到上海,孟小冬在杜的催促下也來到上海。1947年,杜月笙在六十大壽期間舉辦賑災義演,梅、孟二人都被邀請。

梅、孟複合的流言蜚語再次響起,結局卻是孟小冬第二天就走了,並宣佈此後不再登臺演出。兩年後,杜月笙攜孟小冬舉家遷往香港。孟小冬雖然在杜月笙跟前強顏歡笑,但杜月笙也是能看出她眉宇間常有憂悒之色。

杜月笙對孟小冬總是禮敬愛慕,跟她輕聲細氣地交談,疏解她孤寂、憂悶的內心。杜月笙初到香港時,有意赴歐洲定居。正當他盤算需要多少張護照時,孟小冬說道:“我跟你去,是算丫頭呢,還是算女朋友呢?”

這一句讓四周瞬間安靜了下來,也讓杜月笙下定決心要與孟小冬結婚。杜月笙到香港後身體一直不怎麼好,當時有人勸說沒必要再舉辦儀式,但杜月笙決意在自己去世完成這一大心願,給孟小冬一個明確的交待。

1950年,病榻上的杜月笙與孟小冬結婚,孟小冬正式成為杜月笙的五姨太。當時孟小冬42歲,杜月笙63歲。第二年,杜月笙病情加重,他讓陸京士宣讀遺囑,孟小冬得一萬美金,杜月笙銷燬別人寫給他的所有借據。

幾天後,杜月笙將最後的七千美金分給孟小冬三千,並叮囑後人不要四處要債。杜月笙在彌留之際,蔣先生的代表洪蘭友前來看望,讓杜月笙好好養病,說前途有希望。杜月笙說:“大家有希望!”說完便撒手人寰。

孟小冬突然哭喊起來:“他不死心塌地跟著蔣先生,能沒希望嗎?”一時大家都驚慌失措,畢竟有代表在場。接著孟小冬又說:“黃老先生(黃金榮)不是在上海還活得很好嗎?就是你們讓他逃出上海,踏上不歸路。”

(中為孟小冬)

孟小冬壓抑的情緒終於得到釋放,漸漸平靜下來。之後的孟小冬,遵守了杜月笙去世前的叮囑,不再登臺唱戲,連吊嗓都不弔了。她的性格愈發沉靜孤僻,深居簡出。在香港的那十六年可能是她一生中最平靜的日子。

1967年,孟小冬由香港轉遷到臺北定居。她到臺灣以後生活平淡,她自己租一個房子獨住。孟小冬在臺北的十年過得還不錯。她沒有經濟來源,主要是靠杜月笙留給她的錢和她早年自己掙的錢過活。

孟小冬對物質生活沒有太多的需求,就是希望有朋友每天到她家去。她經常與其他親屬一起打牌消磨時間,就這樣一晃十年過去了。1977年,孟小冬在臺灣去世,享年70歲。一代“梨園冬皇”的傳奇就此落幕。


野史也是史


孟小冬乳名孟若蘭,本名孟令暉,小冬是她的藝名,但因為她的藝名更有名氣,所以世人都以為她本名叫孟小冬。不過,更有名的是她與杜月笙之間的忘年愛情故事,因為她是杜月笙的第5位太太,同時也是年紀最小的。



1950年,杜月笙與孟小冬在香港結婚,此時杜月笙已經是62歲高齡的老人了,而孟小冬才43歲,正是如狼似虎的年紀。但是僅僅一年後,杜月笙就在香港因病去世了。

此後孟小冬深居簡出、閉門謝客,一直生活到了1977年才去世,終年70歲。杜月笙去世後,孟小冬失去了主要生活來源,但她本就是京劇名角,雖不再登臺唱戲,但靠著教會弟子收取費用也能打點最基本的生活。


孟小冬年輕的時候是民國時期著名的京劇女老生演員,她扮相英俊,嗓音醇厚,且無雌音,在當時頗有名氣,號稱“冬皇”。她原本與京劇名家梅豔芳是天設地造的一對,但最後卻因為性格原因分道揚鑣。

後來,青幫的大佬杜月笙便對她展開了瘋狂的追求。孟小冬雖然同意跟杜月笙在一起,但兩人當時並沒有結婚,所以孟小冬更像是杜月笙的情婦。兩人在上海同居了十幾年,一起經歷了諸多風雨,而杜月笙的事業也經歷了大起大落。


直到1950年,62歲的杜月笙才在香港給了孟小冬一個正式名分,此時孟小冬也已經43歲了,兩人都年紀差了近20歲。然而,杜月笙在婚後第2年便去世了。

在杜月笙死後,孟小冬一個人還在香港獨居16年之久。她每日深居簡出,主要負責教導弟子唱京劇,只是自己不再登臺唱戲。這是因為杜月笙在臨終前曾叮囑過她,以後不要再登臺唱戲,不然自己泉下不會瞑目。孟小冬遵守了杜月笙臨終前的叮囑,後半輩子果真再也沒有登上過舞臺一次。

1967年的時候,孟小冬因為到臺灣探親的緣故離開了熟悉的香港,此後她再也沒有回去。據說,她在臺北東門町租了一套房子住,但還是不太喜歡出門,只喜歡宅在家裡看電視,直到1977年在臺北病逝。


世界人文通史


杜月笙是上世紀初上海有名的青幫頭子,他跺一腳,上海都要震三震,雖是黑社會性質的組織,但杜月笙本人卻是流氓裡的真君子。

杜月笙一生娶了5位太太,孟小冬是五姨太,杜月笙的最後一位老婆,娶孟小冬時,杜月笙已經到了花甲之年,且身體不好,常年臥床,跟孟小冬結婚時才從病榻起來由人攙扶著舉行了婚禮。



01

孟小冬出生梨園世家,祖父孟七出身徽班,自己的父親,伯伯,叔叔都是京劇演員,自然孟小冬耳聞目染的也走上了這條道路,14歲就在上海乾坤大劇場演出,獲得了很高的讚譽,當時的評論界贊她“扮相俊秀,嗓音寬亮,不帶雌音,在坤生中已有首屈一指之勢”。

北京是京劇藝術的故鄉,取得成績之後的孟小冬為了更加精進自己的技藝,於1925年離開上海,北上謀求更好的發展,最終拜在“新譚派”即“餘派”的代表人物餘叔巖的門下,成為餘叔巖的關門女弟子且是唯一的女弟子。

自從拜在餘叔巖門下,孟小冬勤學苦練,不問寒暑整整五年,京劇技藝有了質的飛躍,能與當時京劇老生翹楚馬連良、譚富英、楊寶森相頡頏,譽滿全國,被尊稱為“冬皇”。成為享譽全國的名角。

當時最紅的旦角是有“伶王”之稱的梅蘭芳,而最紅的生角就是“冬皇”孟小冬,兩人經常的演對手戲,男女角色顛鸞倒鳳,讓他們從舞臺上的情侶走到生活中。然而此時的梅蘭芳已經有了兩位夫人,孟小冬要跟梅蘭芳在一起只能是三姨太,三姨太就三姨太吧,只要能跟梅蘭芳在一起,孟小冬是不介意的。

梅蘭芳的二夫人福芳芝是個厲害的主,所以梅蘭芳根本沒敢把孟小冬帶回家,只是在外邊租房子住簡單的舉行了婚禮,連親戚朋友都沒有,只有梅蘭芳最好的幾個朋友知道,相當於同居,梅家根本沒有承認這個媳婦,這一同居就是四年。



02

梅蘭芳的二夫人知道孟小冬得存在後,極其牴觸,後來梅蘭芳與孟小冬的住所發生了槍擊事件,福芳芝藉此說梅蘭芳的安全最重要,言下之意眾人皆知,梅蘭芳也因此事跟孟小冬距離越來越遠。

之後梅蘭芳的伯母去世,當初孟小冬是以梅蘭芳伯母的兒媳婦得身份嫁入梅家的,婆婆死了兒媳婦當然要到場,可是當孟小冬去到梅家,福芳芝卻不讓她進門,孟小冬看向梅蘭芳,梅蘭芳也只是好生勸孟小冬讓她先回去,至此孟小冬心灰意冷。

她心心念念愛著的梅先生並不愛她,或者說沒有她想的那麼愛她,既然這樣還留念什麼了,後來孟小冬就登報跟梅蘭芳解除婚姻關係。

此時的杜月笙幫孟小冬要到了梅蘭芳4萬元的補償金,在跟梅蘭芳一起的4年,孟小冬沒有登臺演出過,這都是梅蘭芳的要求,當然也就沒有收入,這些補償金是梅蘭芳應該給的,可是他有些不想給,杜月笙打了電話給梅蘭芳才給了這錢。

幾年之後,在杜月笙的力捧下,孟小冬再次登臺演出,杜月笙每每都到場,他說他是孟小冬最忠實的戲迷。就這樣孟小冬跟杜月笙走到了一起,跟杜月笙在一起的日子,她依然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登臺演出,由此可見,他要比梅蘭芳更愛孟小冬,在杜月笙去世得前一面跟孟小冬舉行了婚禮,用杜月笙兒子的話說,就是為了能給孟小冬一個名分,好在他死後分到家產。



03

杜月笙跟孟小冬結婚前已經重病纏身,下不了床,結婚時都要人攙扶著跟孟小冬舉行了婚禮,可見杜月笙真的是非常的愛孟小冬,知道自己命不久矣,要為孟小冬打算好一切。

孟小冬明白杜月笙的一篇真情,在杜月笙死後,孟小冬才44歲,她沒有選擇再嫁,而是一個人住在香港杜月笙的住所裡,深居簡出,專心教授弟子,彷彿杜月笙還在一樣。

直到多年以後,好友也是杜月笙的4姨太邀請她去臺灣住,她才去了臺灣,直到去世。

雖然梅蘭芳傷了她,但杜月笙癒合了她所受的傷害,晚年也算善終。

我是【史料未及爾】,歡迎留言,討論,一起探討歷史人物,事件。

史料未及爾


孟小冬,民國時期著名京派老生,師從著名京劇藝術家餘叔巖老先生,餘派傳人之一,被《天津大風報》評為“京劇冬皇”。

孟小冬這一生是輝煌的,也是坎坷的。

她出生於京劇世家,父親、伯父、叔叔皆是京劇演員,她九歲時就開始向自己的姑父仇月祥學唱老生,因她天賦異稟,因此不到12歲就能登臺唱戲,獨挑大樑,14歲時就能在上海乾坤大劇場與張少泉、粉菊花、露蘭春、姚玉蘭一起登臺表演,並贏得了社會評論界“扮相俊秀,嗓音寬亮,不帶雌音,在坤生中已有首屈一指之勢”的高度評價。



當然,無論孟小冬在上海如何的吃得開,學京劇的人對於一個地方都十分的嚮往,那就是被視為京劇的聖地,也就是北京,而孟小冬亦也不例外。1925年,18歲的她隻身前往北京,先向陳秀華、陳彥衡、孫佐臣、王君直、蘇少卿等京劇名家學習京劇表演,最終師承“餘派”宗師餘叔巖老先生。

而就在北京學習京劇表演的日子裡,她認識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個男人,那就是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但是在北京,若問最紅的旦角是誰,那絕對是“伶王”梅蘭芳無疑,因此在當時身為最紅的生角孟小冬,她與梅豔芳是才子佳人,天生一對啊!如此,在有心人的撮合下,孟小冬和梅蘭芳開始了一段美好的生活。



但是好景不長,1926年的某一天,梅蘭芳和孟小冬的家中發生了一起槍殺案,梅蘭芳的老友張漢舉被孟小冬的仰慕者王惟琛所殺,而後在媒體的炒作下,不堪輿論壓力的梅蘭芳和孟小冬最終以分手為結局。孟小冬經此打擊,是痛不欲生,心灰意冷下她曾一度於天津居士林皈依佛門。此後數年,她都始終都對此事是久久不能忘懷,並堅持不與梅蘭芳相見。

而後在十餘年的事件裡,孟小冬都是孤身一人,甚少與外人交流,這期間上海大亨杜月笙雖對其是百般討好,經常對她是噓寒問暖,但孟小冬都不願與他相好。直到1946年,在杜月笙的姨太太姚玉蘭的有心撮合下,孟小冬終於答應以身相許,與杜月笙相好。



當然,此時因種種原因,因戰事的耽擱,杜月笙並未對孟小冬明媒正娶,而只是暗地交往。但她雖沒有名分,可對杜月笙卻是真心實意的,杜月笙病倒在床榻時,她自然地就挑起了侍奉杜月笙的擔子,而杜月笙因有她的陪伴,晚年也有了安慰的依靠。

1950年,杜月笙欲帶領全家人遷往法國,此時在計算所需護照的數量時,孟小冬說道:“我跟著去,算丫頭呢還是算女朋友呀”,杜月笙聽後,當即決定將孟小冬明媒正娶,那一晚,杜月笙離開了他那幾乎離不開的病榻,由人攙扶著,與孟小冬拜堂成親,而此時孟小冬的臉上也出現了久違的笑容。



1951年,杜月笙病逝。此後孟小冬獨居香港,深居簡出,專心教授弟子,傳播京劇文化。她教授弟子極為認真、嚴格,在收徒時就會告誡她的徒弟,未經她的允可,不能在外面隨意吊嗓,更不準在外面唱尚未純熟的戲,若有違反則逐出師門。1967年,孟小冬由香港遷到臺北定居, 自此就在臺北終其一生。1977年5月27日,孟小冬死於肺氣腫和心臟病。


澳古說歷史


【米瑞君】的觀點:孟小冬出身於梨園世家,長相清秀,氣質優雅,被譽為“京劇冬皇”,16歲就聲震上海灘,在京劇界享有很高的聲譽。她的另一個身份是上海皇帝杜月笙的五姨太。另外,她與京劇大師梅蘭芳曾有一段情,嫁給梅蘭芳後因為生活瑣事和梅蘭芳原配的百般挑釁,最終與梅蘭芳分道揚鑣。嫁給杜月笙後的孟小冬終於品嚐到了幸福的滋味。

杜月笙對孟小冬一片深情,讓孟小冬感動不已,在相處中漸漸愛上杜月笙

在上一段感情中,緣於梅蘭芳的優柔寡斷和梅蘭芳原配的刁難誹謗,讓孟小冬受了很多委屈,可以算得上傷痕累累。與梅蘭芳分手後,在她最無助的時候,杜月笙對他展開了猛烈的追求,孟小冬有過猶豫,很長時間內,她已經不再相信愛情了。但是,杜月笙卻表現出足夠的耐心。最終,孟小冬被杜月笙的真心所打動。杜月笙對孟小冬很是寵愛,他們結婚時,杜月笙曾經對滿座親朋立下誓言:

“我要讓全中國的人都知道,杜某人娶了孟小冬!”

有生之年能遇到杜月笙這樣一個有權有勢又愛自己的男人,孟小冬感到受寵若驚。他們有20歲的年齡差,但是,卻完全不影響他們在生活中相親相愛,相互關照。

杜月笙在香港病逝時,孟小冬44歲,她孤獨終老,沒有再嫁

嫁給杜月笙之後,孟小冬不再登臺獻唱,1949年孟小冬隨杜月笙到了香港。那時的杜月笙身體狀況已經非常差,幸虧有孟小冬的悉心照顧和暖心相伴,杜月笙在最後的歲月中得到了心理安慰。

兩年之後,杜月笙因病在香港去世。從此,孟小冬就過上了孤獨寂寞的生活,她深居簡出,不與外界交往,倒也過得清淨自在。在香港期間,她還收過幾個徒弟,孟小冬對學生要求極為嚴格,教授一招一式認真嚴謹,容不得一點兒馬虎。在她的帶領和教導下,孟小冬的三位徒弟趙培鑫、錢培榮和吳必璋也都在京劇界爭得了一席之地。

後來,在她的好姐妹、杜月笙四姨太姚玉蘭的邀請下,她去了臺灣。從此,她就和姚玉蘭一起生活。所以,孟小冬的晚年生活簡單、平靜,她沒有再嫁人。孟小冬於1977年在臺灣逝世,享年70歲。

一個女人終其一生能遇到一個與自己惺惺相惜的人,實在是可貴和難得。孟小冬能遇到杜月笙是她的福氣和運氣。雖然沒能長久相伴,但是,她卻將這段情深深地埋在了心裡。她不想辜負這段情,帶著杜月笙的愛過完了後半生。或許,對於孟小冬來說,一份完整的愛已經足夠圓滿。


我是米瑞君,精讀華夏史。歡迎關注“米瑞談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