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之謎

阿道夫.希特勒這個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元兇、“20世紀人類的惡魔”,一生壞事幹絕。但是,這個惡貫滿盈的戰爭狂人雖然政治上極端腐朽反動,生活上似乎頗為潔淨。他尤其不近女色,據現有史料記載,希特勒非但沒有尋花問柳的劣跡,而且一生也沒有娶過妻妾。

這是為什麼呢?難道希特勒是個道德上的完人,還是他有難言的苦衷?為什麼希特勒不願把任何健康記錄及昔日醫療檔案留給後世?為什麼希特勒身邊的許多人都對這個戰爭狂人的隱秘噤若寒蟬而諱莫如深?20世紀80年代,在東德歷史學家的一次會議上,韋丹堡的歷史學家史丹普佛宣佈獲得了一件驚人的材料,證實希特勒並非一個十足的男子,而是一位女性。提供這份秘密材料的是希特勒過去的副手、戰犯赫斯的一位前友人。赫斯在柏林史賓杜監獄服刑數十年後死去,在他留下的日記中有許多有關希特勒的個人秘密,指出他在出生時身體有嚴重缺憾,以至隱瞞了他的真正性別,一直當作男孩長大。

1916年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受傷,軍醫發現他有女性的生理構造,但最後希特勒還是選擇過男性的生活。因此他不得不經常服用雄性荷爾蒙,並且採用種種隱瞞的辦法。

以至後來他的家庭記事、健康記錄和軍旅生活記載全部被銷燬。

這些極端的個人秘密,除了赫斯外,希特勒的情婦愛娃.布朗、他的私人醫生以及幾個貼身僕人也知曉。史丹普佛教授所作的結論認為,希特勒在一出生時就具有卵巢和子宮等女性器官,但也有男性形式的性別,只是難以進行性生活。他經常要以雄性荷爾蒙進行治療,以使自己的外形更為男性化。由此推斷,希特勒可能是一種兩性畸形。

其實有不少人對希特勒的性別產生過疑問,有研究者這樣寫道:“從生理上看,希特勒不是一個儀表堂堂的男子漢,當然更不像柏拉圖式觀念中的偉大軍事領袖和新德意志的締造者。他的身高略低於男人的平均高度,臀部寬大而雙肩窄小,肌肉鬆弛,雙腿短小,呈紡錘形。後臀部被沉重的長統皮靴和寬大的長褲遮蓋住。他長著一副寬大的軀幹,但胸脯凹陷,以至於人們說他的軍服下填塞著棉花以遮掩這一缺陷”。朗格爾等合作的一份心理分析報告《他的生活與他的傳說》中也認為希特勒的“步姿非常象婦人,那是一種優雅的步姿,每走幾步,他的右肩就會神經質的抽動,同時左腿迅速邁向前去。

他的面部還有一種引起他的雙唇向上曲捲的習慣性的抽搐。

當演講時,他總是穿著一套看上去普普通通的藍色的衣服,這服裝奪去了他全部特色……”曾在希特勒身邊工作了三年的女秘書格特魯德.特勞德爾也說希特勒與情婦之間的關係象慈父一般。他喜歡年輕貌美的女性不是色情,也不完全是性慾。他喜歡與女人調情,但他又有些害怕調情的後果,他很討厭身體被人們接觸,他甚至不讓醫生檢查他的身體。

一位西班牙外交官的回憶錄中講述希特勒曾向一位名叫瑪傑達的女人透露,他之所以對許多女性在身體上的奉獻報以嗤之以鼻是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一顆槍彈擊中了他的生殖器,造成了他性生活的障礙。而一些醫學家則傾向於認為希特勒可能是梅毒病患者,如《希特勒的罪惡生活》的作者指出希特勒是一個第三期梅毒病患者,並因此而由他的私人醫生為其切除了睪丸,因為“倘若沒有梅毒病使希特勒喪失了性慾的話,要解釋他拒絕如此之多的美貌女性性方面誘惑人的奉獻的原因是不容易的”。但也有一些傳聞稱希特勒曾有過孩子。

70年代初,一位編寫世界名人鐵事的英國體育新聞記者曾收到一份來自印度的剪報,一篇由萊奧.海曼寫的《希特勒的女兒接受猶太教》的文章中,認為1936年在慕尼黑舉行的奧林匹克運動會上,蒂利.弗萊舍爾投擲標槍為德意志贏得了兩枚金牌。希特勒對她勇敢精神的欣賞導致了一場為時八個月的旋風般的戀愛,還送給她一幢位於柏林附近臨近湖邊的小別墅和一輛白色的梅塞德牌轎車。

當她懷孕後,希特勒象扔掉一塊石頭一樣拋棄了她,於是也就有了一個私生女。但更多的學者都認為這些都屬於無稽之談。

這位世界頭號戰爭狂人的性別,至今仍是一個未最後解開的謎。

人們總是以特殊的眼光來關照歷史上的特殊人物,縱然是遺臭萬年的希特勒也同樣備受世人注目。他一生中的點點滴滴都是人們刨根問底的熱門話題。

對於希特勒神秘的死,人們當然不會輕易放過。

1945年4月下旬,曾經不可一世的希特勒,在廢墟和淒涼中度過了他的生日並在舉行完婚禮後,便從世界上銷聲匿跡了。

生耶?死耶?於是人們數十年來一直猜測紛紛。

當然,大多數人肯定希特勒已在柏林陷落前夕於1945年4月30日自殺身亡,然後被澆上汽油焚屍滅跡。但是,他們對於希特勒自殺的方式,則各執己見。

一種說法以希特勒的貼身侍衛林格的招供為據,林格說:“希特勒用一支7.66口徑的手槍向右太陽穴上開了一槍。

這支槍和另一支備用的6.35口徑的手槍都落在他腳邊。希特勒的腦袋稍偏向牆壁,鮮血流在沙發邊的地毯上。”另一種說法來自希特勒屍體的解剖報告。“在被火燒得變了形的軀體上未發現明顯的致命傷或疾病”;“嘴裡發現有薄玻璃瓶的瓶身和瓶底的玻璃碎片”。專家們在對報告詳細研究之後,作出結論:“由於氰化鉀中毒致死”。此外,尚有兩點旁證:在4月30日下午3點到4點,希特勒自殺的地下室內充滿了苦巴旦杏仁味,這顯然是氰化鉀的氣味;4月29日至30日的夜間,希特勒曾將3個裝在子彈殼裡的小玻璃瓶拿給總理府醫院院長哈澤教授看,希特勒說,“這些小瓶裡裝著快速致死的毒藥,這些毒藥是他從施登夫赫爾大夫那兒得到的”(哈澤語),並且希特勒當場請哈澤在其愛犬身上試驗藥性。關於希特勒自殺時秘室中的槍聲,也說法不一。認為希特勒用手槍自殺的人當然認為這槍聲是希特勒本人開槍所致。認為希特勒以氰化鉀自殺的人對槍聲的說法各異。

有些人認為當時希特勒房間裡根本沒有槍聲,或者只是當時在門外的人們的一種幻覺。另一些人則認為,當時在場的希特勒衛兵、傳令兵和女秘書等聽見了槍聲,這不應視為訛傳。但他們認為打槍的人不是希特勒,而是林格!這些人的證據是希特勒私人衛隊長臘登休伯的供詞:“看來,希特勒懷疑毒藥的作用,因為他長期以來每天都進行注射,所以他命令林格,讓林格在他服毒之後向他開槍……林格向希特勒開槍了。

”人死見屍,通過法醫便可驗明正身,然而有關希特勒屍體的下落,也是各有各的說法。

一種是死不見屍體。希特勒當時身邊的一些人,如為他育犬的托爾諾夫、廚師蘭格爾等都認為:“元首死了,他的屍體一點也沒留下。”據親手燒掉希特勒屍體的林格說:希特勒自殺的時間是15時30分,而後他將屍體用毯子裹好搬到花園裡,澆上早已準備好的汽油焚燒。“7時(19時)半,遺體還在繼續燃燒,我不再管它。”由時間推斷,屍體己焚化得所

希特勒之謎


希特勒之謎


希特勒之謎

剩無幾了。

前蘇聯人則不然,他們聲稱發現了希特勒已焚燒過的屍體。

1945年5月5日的備忘錄記載,有7名蘇軍官兵在希特勒的私人避彈室附近,發現並取出兩具燒過的屍體,一具女屍,另一具男屍。

經過仔細研究後確定,這是希特勒與愛娃.布朗,屍體上也有特徵。另一旁證是,與這兩具屍體同葬在一個彈坑中的還有兩條狗,而那是“希特勒私人的狗”。決定性的證據是對希特勒牙齒的鑑定,因為世界上沒有兩個人的牙齒完全相同。前蘇聯人找到了希特勒的牙醫,他幫助前蘇聯人找到了希特勒牙齒的X光照片和沒有來得及戴的金牙套,並且憑記憶描述道:“希特勒的上一排牙有金橋,支撐在左邊第一顆戴牙套的牙上……”這些與前蘇聯人手中握有的希特勒的牙齒基本吻合。到了1972年,關於希特勒的生死之謎又起波瀾。那位牙醫推翻了以前的說法,說並不能肯定那一定就是希特勒的顱骨;他的助手也發表了同樣的言論。兩個關鍵證人的翻供徹底否定了先前的結論,因為,當初蘇聯屍檢專家鑑定的依據恰恰就是他倆的證言。

種種跡象表明,希特勒根本不是自殺死在地下室,那具燒焦的屍體根本就是替身!也有很少一部分人認為希特勒似有從天羅地網中逃生的痕跡。

當柏林陷於一片火海之時,就有希特勒已飛往巴伐利亞或者其他什麼地方的說法,這甚至否認了希特勒曾舉行過婚禮。另一些人似乎有根有據地說,希特勒在柏林失陷的3天之前便和女飛行員萊契一起駕機出走,他的死不過是一種假象,是為了迷惑世人而製造的謊言。又有人說希特勒是從地下通道逃出柏林的,躲到“攻不破的”南蒂羅爾堡壘中去了。

眾所周知,1945年4月30日午夜4萬多人逃出帝國總理府防空洞,夾在人群中希特勒很容易就能混出去。那時候,柏林和德國到處是無家可歸的人,希特勒也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消失在人流中。還有人從繳獲的文件中看到,希特勒的一些機構在盟軍攻克柏林之前,已轉移到伯希斯特加登去了,同時轉移去的還有希特勒的部分文獻、他的一個秘書,尤其還有私人醫生莫勒爾,從當時希特勒的病情推斷,他沒有這名醫生配製的強烈刺激劑,是一天也支持不下去的,所以這名醫生是斷不會與希特勒分開的。

再者,希特勒任命鄧尼茨為北線軍事總指揮,但南線投有類似任命,是不是因為希特勒決意南逃以圖東山再起,而把這個位置留給了自己?後來是不是因為迫於大勢,才無下文呢?這些是否可以說明希特勒在盟軍攻克柏林之前已逃遁南方了呢?如果這樣,那就側面否定了希特勒是在柏林自殺的。

還有,鮑曼的文件中有一封令人頗感興趣的電報:45.4.22上薩爾斯堡休麥爾同意遷往大洋以南全國總區長鮑曼這意味著鮑曼在遙遠的德國境外已安排了避難所,而這種戰略性的安排顯然要得到“元首”的同意,這似乎可說明希特勒早已為脫身作了精心安排;加之後來的事實證明,大批**戰犯都逃往南美洲隱身,“元首”是否也潛伏南美的某一角落呢?為了否認希特勒在柏林自殺,有人以“兩個相貌相同的人”來表明希特勒似有“金蟬脫殼”之嫌。甚至在60年代,一名攝影師在一家報刊上登出了希特勒尚在人間的照片。更聳人聽聞的是電影中有報道希特勒的畫面,並配有誇張的字幕“希特勒——安靜地進入蒙太奇”,這轟動一時的消息震驚了世界各家報刊。奇聞種種,矛盾重重,是否真正會有水落石出的那一天?是否會有希特勒的忠實追隨者將事實真相公佈於世?是否註定這是一個永恆探索的課題而無法解開?讓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