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生的金智英》性别歧视何时改善


由于疫情的原因,和大部分宅友一样,刷抖音成了我日常消遣时间的最佳方式。《82年生的金智英》这部电影,就是我在抖音里刷到的,说是女性评分很高,男性评分很低。因为是孔刘主演,我决定要看这部电影。然而我寻找电影的能力相当有限,所以退而求其次,在豆瓣找到了这本书,把这本书看完了。

《82年生的金智英》性别歧视何时改善

文章的开头讲到了金智英患了一种会变成别人的精神疾病,从这个精神疾病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大致的窥探到金智英作为母亲的女儿,作为学校的学生,作为职场的女性,作为一个妈妈所经历的细碎事情,从这些细碎的事情中,看到男女不平等的现状,与金智英无力改变现状的一生。

看完书之后,我心里特别不舒服,这种不舒服不仅仅是来源于我曾经有过书里女主人公的类似遭遇,更是因为我知道想要去改变这种状况非常困难。近年来,男女平等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这个话题之所以能够成为热门,是因为作为女性的我们,在成长的各个阶段,都遇到过这样或那样不公平的待遇,所以很有共鸣。互联网的发展让女性得以发声。和书里写的一样,虽然重男轻女这个现象在30年的时代发展中已经慢慢地发生改变,但是时至今日,男女地位依旧很不平等。


按照小说的顺序,我将小说分成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2015年

《82年生的金智英》性别歧视何时改善

"亲家公,恕我冒昧,有句话我还是不吐不快。只有你们家人团聚很重要吗?我们也是除了过节以外,没有别的机会可以聚在一起好好看看三个孩子。最近年轻人不都是这样吗?既然你们的女儿可以回娘家,那也应该让我们的女儿回来才对吧!"

如果上述的语言描述并没有办法引起大家的共鸣,那么可以换几句我们经常听到的话。"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无论是自己的父母还是男方的父母似乎都有一种强烈的共识,女人只要嫁了人,似乎就比男人更低人一等。在过年过节回家的顺序方面,在家庭决策方面,总是首先以男人为主。

这并不是因为女人没有决策的能力,也不是因为女方的家长不思念自己的女儿,而是因为自古以来我国重农抑商,在这种小农经济环境下,男性始终扮演着体力劳动的角色,女性则扮演着家长里短的角色,这种对比之下,男性是孔武有力的,是有责任感的,是维系一家人生存的顶梁柱,而女性是柔弱的,是琐碎的,是哭哭啼啼的,是没那么重要的。

这种观念持续至今,即使女性工作能力强,挣钱跟男性一样多,也很难在社会俗成的"以男人为主"的社会环境中,真正挺直腰板,做到平等。


第二个阶段:1982-1994

金智英最难忘的儿时记忆,莫过于偷吃弟弟的奶粉。每一次偷吃奶粉被奶奶抓到,就会被奶奶一巴掌狠狠地拍到背上。她明白,奶奶之所以会打她,并不是因为她已经过了吃奶粉的年龄,而是因为弟弟的一切都无比珍贵,不是哪个阿猫阿狗能碰的,而在奶奶眼中,除了弟弟之外的其他姐妹,连阿猫阿狗都不如,所有给弟弟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理所应当。

因为姐姐年龄比弟弟大所以应该要让着弟弟。

因为姐姐比较懂事,所以不会跟弟弟起任何争执。

因为姐妹年龄相仿,所以姐姐穿小的衣服可以留给妹妹穿,而弟弟性别不一样,所以必须买新的

……

女孩在永远都需要谦让的环境里形成习惯,在亲人,教师的道德,礼仪的绑架中处处退让,以便让"弟弟"这颗男性的幼苗,在阳光的呵护之下,野蛮生长。她们总是孤独地渴望着自己的牺牲有一天能被家里的人看见,哪怕只是说一句谢谢也会感动得痛哭流涕,但是她们最终会发现,在以家人为名的范围内,机会永远都轮不到她们。那些女孩的牺牲永远地牺牲了,而以家人为纽带的道德绑架,却永远都不会结束。


第三个阶段:1995—2000

"女孩子凡事要小心,穿着要保守,行为要检点,危险的时间、危险的人要自己懂得避开,否则问题出在不懂得避开的人身上。"

小说中用词是比较文明的,而如果将这些话转化成初高中生日常听到的话,就会变成这样:

"一个巴掌拍不响,你不去招惹男孩子,他会来招惹你吗?"

"你穿成这样,出去有什么危险那是你活该。"

"苍蝇不叮无缝蛋,你自己行为没问题,人家怎么会找你麻烦。"

"你是女孩子,怎么没有一点廉耻之心,女孩子要懂得自尊自爱,我看你连什么是自尊自爱都搞不清楚。"

在男女关系的各种负面信息中,无论女孩是否无辜,她都不得不背上各种各样的骂名。这其中无辜的女孩最惨,她们甚至还需要承受着相处了十几年的家长的质疑和误解。

从小到大我们都被家长,被教师教育着夏天穿裙子不能穿膝盖以上的,穿短袖的领口不能过于敞开,不能去人少的地方,不要总是跟男孩子一起玩。那时候我认为这是一种对女孩子的保护,但是我现在才明白,这不是保护,这是对男性的一种纵容。

为什么不教男生尊重女性,为什么不教男生无论在任何地方都要具备绅士风度,为什么不教男生帮助女生呢。什么都没有做却要遭到伤害的女孩,为什么还要受到家长,教师的教育呢,还要去反省自己的行为,改过自新呢?难道应该惩治的,教化的不是犯错的人吗。

这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的社会环境对于女性并没有那么重视,仅此而已。


第四个阶段:2001-2011

"社长很清楚这份工作压力有多大,与婚姻生活尤其是需要育儿的生活绝对难以并行,所以才会认为女职员不能胜任,而且他也没打算调整公司员工福利,因为他认为,与其为撑不下去的职员补足相关福利使其撑下去,不如把资源投到撑得下去的职员身上更有效。

"

金智英所在的公司中,女性的工资永远比男性低,干的活也永远都比男性要更辛苦。金智英一直以来都觉得或许社长将更难搞定的客户交给自己,是因为自己的能力得到了上级的认可。最后她才知道,社长之所以会将比较难伺候的客户分配给金智英,并非因为更信赖她,而是没必要把比较有可能长期留在公司服务的男同事逼得太紧,叫他们做苦差事。

任人叫自己"大酱女"这种贬低人的称号,吃饭的时候要坐到男客户中间去,必要的时候无论是否能喝酒都要陪着客户喝酒。在清醒之后,金智英还必须安慰自己,这是工作,为工作付出一些辛苦是必须的。

《82年生的金智英》性别歧视何时改善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职场女性为了让大家摆脱对女性职员的刻板印象,总是在员工聚餐时待到最晚,自愿加班、出差,产后一个月便重返职场。然而这些事情最终也没能为女性赢得尊重,最后因为是女职员,升职加薪的时候,社长也选择了普普通通的男职员。

在越来越文明的今天,这个社会看似改变了很多,可是仔细窥探内部细则和约定俗成,便会发现其实还是固守旧习,所以就结果而论,应该说这个社会根本没有改变。


第五个阶段:2012-2015

"所以你失去了什么?"

"啊?"

"你不是说叫我不要老是只想着失去吗?我现在很可能会因为生了孩子而失去青春、健康、工作,以及同事、朋友等社会人脉,还有我的人生规划、未来梦想等种种,所以才会一直只看见自己失去的东西,但是你呢?你会失去什么?"

金智英的婆婆一直催促着金智英生孩子。生孩子之后需要抚养孩子,这时候再返回职场既竞争不过年轻的职员,又在孩子有意外的时候必须要请假,所以很多公司是不愿意要这样的员工。生孩子对于金智英来说几乎是失去所有,所以金智英一直对于生孩子这件事情非常的排斥,丈夫和婆家一直说服她,反正晚几年生也迟早都是要生的。这话的意思大概是,那些该失去的东西,你迟早都是要失去的。现在生孩子,你还能拥有一个可爱的孩子,和一具恢复更快的身体。

《82年生的金智英》性别歧视何时改善

"明明这些事情都早在自己的预料之中,金智英依然难掩失落。郑代贤拍着她垂落无力的肩膀,说道:"等孩子大一点,我们再偶尔请保姆帮忙照顾一下,或者送去幼儿园,然后你就可以读你想读的书,或者找其他工作,趁这个机会或许还能转行做点别的事,我会帮你的,放心。"

郑代贤发自真心地说出这番话,金智英也明白他的意思,但心中还是不免冒出一把无名火。

"能不能不要再说'帮'我了?帮我做家务,帮我带小孩,帮我找工作,这难道不是你的家、你的事、你的孩子吗?再说,要是我去工作,赚来的钱难道都只花在我身上吗?干吗说得好像是发善心帮别人做事一样?"

小说中金智英的丈夫是几乎算得上是一个完美的丈夫,而即使是这样的完美丈夫,在女方生育这件事情上面,也默认女方的牺牲几乎是理所应当的。有失才有得,他们嘴上总是漫不经心说着我也会付出这样的话,就好像女人会像说话一般轻松的拥有一个孩子。而实际上,他们失去的东西与女性相比实在是少得可怜,会失去下班与同事喝酒的消遣,周末与同事出游的自由。而职场上的所有几乎女性都是去了。此外,不少女性还必须面领着独自抚养孩子的辛苦,过着被丈夫抱怨收入不够,却永远也不搭把手的日常。

这种牺牲对比起来,男性的牺牲真的可以说是少得可怜。


文章的末尾金智英的精神疾病在不断地好转,但是关于文章中提到的女性问题却没有解决的对策。我不是女权主义者,但是我不希望戴上社会约定俗成关于女性的枷锁,在狭窄的房间里过着养儿育女的生活。如果可以,我希望我能够获得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