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太极拳为什么要往松软上练?

习练太极拳的人,都知道练拳要求松。松,是一件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颇为有益的事情。但是,怎么松才是太极拳的松?这个问题有人曾专门著书谈过。我个人认为研究太极拳的松非常的有必要。但是用一本书的内容探讨松,则不免矫枉过正了。所以,我力求通过这篇文章尽量将松阐释的简而易懂。

说到太极拳的松,绝非放松那么简单。如果只是放松,那么在盘架子的时候就会出现散和懈的情况。松散就是周身各处合不到一处,互相说不上话。松懈就是头部丢了顶领。可能有一些拳友会说,习练太极拳不正是要求松松的“用意不用力”吗?是的。习练太极拳的确是有这样的要求,也要做到这个要求。但是,我们要搞清楚怎么不用力。

不用力的运动是不可能的。从运动解剖学来看,无论是在静立的状态下,还是在动态的情况下,人体的不同肌肉群总会有做功的。否则,人就站不住或者无法运动。肌无力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所以,只要是肌肉做功就都必然存在力的成分。那么,太极拳在盘架子的自始至终也就都不可能不用力。

但它的这种用力最难做到却又必须做到的就在于,必须用恰当的力完成支撑与运动,也就是相关联的运动肌要彼此相互调整到最佳的相互作用状态。这就是练习它在体练阶段比较侧重平衡的意义所在。平衡就是度,就是中,就是无过不及,就是不大不小,正正好好。练这种拳难就难在这里。

这种松松的力感在静态的时候相对的易于感受和掌控。可在动态的时候就极不容易保证其质量了。因为,人体在运动的过程当中,地球的引力对不同式子的中心,重心的影响就随时随地的出现了。而人体出于本能的为了对抗这种影响就难免会生发出肌肉力来平衡身体的姿势。这样,先前的那种松出来的劲儿就会受到干扰,破坏。进而又不由自主的形成了硬力及拙力。这个时候,不仅太极拳的那种静态之下的松没了,就是放松的状态都不复存在了。基于这个原因,我们就要有针对性的解决它。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往松软上练?

软不是疲软,而是柔软。是为了区别有棱有角的硬而言。练拳要练的周身如绸缎那样的柔软之形才好。柔软者,动作柔和绵软也。能柔软则能有益健康,有助长寿。故老子说:“专气致柔,能若婴儿乎?”体柔才能气柔。体怎么柔的?就是把关节练软乎了。柔的反义词是僵。你看僵尸的显著特征就是关节僵硬。练太极拳要动如万向节一样圆活顺遂,关节僵硬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所以就得将各个关节练软乎了。能软才能催僵化柔。松的是肌肉,软的是关节。人几十年养成的习惯不容易改变,所以有一种练法提倡大松大软。

关节通俗来讲就是骨头与骨头之间的连接处。关节的外层是一个叫做关节囊的结缔组织,里层是一个覆盖有很薄的光滑软骨的关节面。在关节面和关节囊的中间包围成关节腔。腔内含有少量滑膜液,能使关节保持湿润和滑润。所以,关节具备很好的角度转动能力。

但是,人们在后天的生活工作当中,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使得自身的某一关节或者某些关节的转动本能受到了限制,甚至退化。这些问题在平时体现在关节的炎症上。而在练拳当中体现在动作的不灵活,有棱角,不协调上。这都是习练太极拳的弊病。只有把九大关节处的韧带渐渐的活动开,关节的转动范围才会加大。每个关节处的转动范围和量加大那么一点,对自身功夫的增长都是出乎意料的巨大。


九大关节在松的状态下保持处处都能转动的圆活,圆活的好像九颗珠子,九个大小齿轮一般的协调的转动,在外部看来就是绵软柔滑之态。武禹襄先生在《十三势行功要解》中说的:“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至”在初级阶段也可以指的是这个。要知道,太极拳的气和体是分不开的!体若在运动开合之中不能绵密如珠,则气亦不遑论!至于太极拳的气我们在后面会单独探讨。

如果说九大关节是九个珠子,而这九个珠子还是九曲珠,而不是九直珠。那么串这九个珠子的物件儿就不应该是铁丝一类硬的东西。那应该是什么呢?是我前面说的松。这个松就好似一个赋有弹性的皮筋贯串于九个珠子之间。这样就做到了任何一个珠子的动,都会节节贯串的传递到其它八个珠子上去。这样一来,身体从上到下就不会存在僵滞点,没有僵滞点就不会形成被打击的受力点。如此才能实现摸哪儿哪儿空的功效。没有受力点就如打在空气之中,收发没有附着的转化之处,就容易被我们有机可趁。练成九曲珠是借力打力的必备条件之一。

九大关节在拳式里的运行又好似齿轮的效果。因关节有大小之分,所以,我们这九个关节在运动当中根据圆周的不同就必然有转动的快慢之分。大齿轮转一圈,小齿轮就可能要转两圈。这样才能做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的练拳要求。

为什么要动静划一呢?就是为了求整。不整就化的不干净,就发的不干脆。而九大齿轮转动的中心就在于腰这个齿轮。其他八个齿轮只有以腰这个齿轮为核心才能上下衔接贯串的一整。腰为主宰,以腰为轴说的都是这个。因此,无论在动作的开展,还是动作的蓄收,上下的总共八个关节就都要做到通过腰来进行等速的呼应。

这是过去武术界总结三大内家拳之一的太极拳的特点为“太极腰”的根本所在。等速就是匀。只有匀才能保证动作的整齐划一。才能让之前说的松渐渐的贯串于整个拳式当中。

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转发以及评论,把你想说的都写下来吧!

天下太极是一家,理虽同但法不一,各家各练法,传播正确练法练功不练招,请持续关注“太极的秘密” 交流请私信!---《文宇太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