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價格戰到綜合實力 水泥行業迎來新一輪洗牌

“水泥行業的競爭終將由簡單的價格戰轉向全面綜合實力的比拼。”有行業分析師近日斷言。

短短三年,水泥行業迅速擺脫陰霾,不斷刷新著行業效益新高度。這其中既有供給側改革深化帶來的宏觀經濟的改善,也有錯峰生產常態化以及環保限產帶來的供需關係的改變,更有市場競合關係潛移默化的影響。在這些因素的作用下,水泥行業跑出了一條不同於其他傳統制造業的快車道。

曾幾何時,正如多數傳統資源型產業一樣,水泥行業經過百餘年的發展,產業生態非常成熟和健全,企業間的競爭更多在於產品端的價格比拼。不少時候和地區,企業間為了擴展和爭奪市場,可供選擇的戰術手法並不豐富。無論是2015年華潤水泥在廣東市場推出的“N-1”策略,還是海螺進入新市場依靠低成本降價的慣例,終究是價格手段。

隨著水泥價格保持高位穩定的趨勢愈加明顯,行業利潤大概率將無法維持過去幾年的增長率,但孕育中的行業新常態則逐步形成。行業新常態下價格戰雖然依然是企業競爭的手段之一,但是其重要性逐步讓位其他方面,更可以認為未來水泥企業之間的競爭向全面綜合實力比拼的轉變。

綠色礦山、超低排放、智能化、產業鏈和企業間的競合關係等等都將是綜合實力比拼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雖然每單個環節的落後並不會影響企業的效益水平,但綜合水平則關係到企業的生死存亡。

礦山治理一直以來是水泥企業在建設和發展中最主要的短板之一。由於政策和觀念等種種原因,水泥企業在礦山開採中多為粗放式,並無邊開採邊恢復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常常造成資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尾礦問題日趨嚴重。隨著政策的收緊和對於高質量生態環境要求的急迫,礦山治理這份“舊賬”已到了不得不重視的地步。不少地方制定頗為嚴厲的政策,對於不能建設綠色礦山的企業給予暫停開採等一些懲罰。在石灰石資源日趨緊張的當下,礦山對於水泥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17年底,河南在《關於徵求河南省2018年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工作方案(徵求意見稿)修改意見的通知》率先提出“超低排放水泥企業或可不用參加錯峰生產”。隨後,在差異化錯峰的加持下,超低排放蔚然成風。高價位情況下,獲得額外的生產時間,對於提高效益和擴展市場無疑有巨大優勢,也將大幅提升水泥企業的環保改造積極性。

智能化在幾年前似乎和水泥行業並無多少關聯,百年來水泥行業作為傳統工業生產方式相對成熟,特別是新型幹法水泥推廣以來,水泥生產技術工藝一度被認為已經固化,但自中國建材和海螺兩大水泥集團發力智能化時,才發現原來如此傳統的產業也可以富含“科技範兒”。當然,智能化並不是單純為了炫技,而是超前意識的佈局。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雖然工業經濟總量穩步增長,但是用工人數有所下降。這背後與勞動力結構轉變有密切關係,勞動力逐漸短缺無疑將成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的短板,智能化水平將關係到企業未來能否可持續發展。

正如國際老牌水泥建材集團一樣,國內不少水泥集團已經或者正在推進建材全產業鏈的建設。延長產業鏈對於水泥企業擴大規模,把控上游和終端市場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時隨著對於河道的整治,天然砂日益緊俏,價格飛漲。這也為擁有礦山的水泥企業提供了新的盈利增長點,紛紛佈局機制砂領域。

可以預見,伴隨著國內水泥行業的成熟,水泥價格作為過去企業競爭的唯一手段重要性將逐步降低,而緊隨其後的則是以智能製造、超低排放為代表的綜合實力較量。更重要的是,過去價格戰的實力並不會對企業的存續造成致命性打擊,但是未來的競爭或將引起新一輪行業洗牌。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