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和老媽吵架回孃家自己要陪著老婆去嗎?

老霍新鮮事


老婆和老媽吵架你該搞清楚原因,老婆生氣回孃家先讓她冷靜下來休息一下。

你在家可以和媽媽好好溝通,勸說母親一番,媽媽不恰當的地方應該說出來,需要調整的咱注意!

媽媽氣消心順了,再去接老婆回家,和老婆好好溝通,家和萬事興。


雪嶼曉


老婆是調教過來的,而不是天生的。就拿我老講 ,老婆對我媽真的很不錯,自從我結婚開始,媳婦就開始給老媽買衣服,甚至在懷孕期間就給我媽織了個帽子。

平時更是關心有加 ,父親去世後,她不時就叫我開車送她回家陪老媽生活。陪老做飯,陪老媽上街賣菜,給老媽洗衣服。

後來孩子上小學三年級時,老媽病重了,我就接到我這裡住了四十天(時間是老婆告訴我的)這段日子現在回想真是幸福無比。下班了就忙著給老媽做飯,老媽得病很稀奇,還要每天吃激素藥,吃飯不要有腥辣,所以我儘量避免,兒子放學回來,就給奶奶念課文,講故事。朗朗的讀書聲與老人家的歡聲笑語,充澈著家裡每一個角落。一次我們包了餃子,給老媽送到床頭,當老媽吃完餃子,習慣的把餃子湯倒在了木地板上,這一動作,打破寂寞,她咧生道你媽怎麼這樣,我連忙拽到我們的房間說,老媽可能習慣了,因為老家的房子沒有裝修,是水泥地所以不要大驚小怪。在我的極力阻止下她沒有了話語。後來老媽病加重了,我們不得已把老人送回當地治療。沒想到這個離別就面對老媽的離世。

後來,在火化廠在給老媽燒遺物時,看到了好多衣服鞋帽,是老婆給買的,雖然姐姐們也有但少的可憐。可每次和老婆爭吵時,她總能把老媽倒餃子湯來說老媽不是。我總是毫無謙讓的懟回去。因為老媽已經去世10年了,你還能把這件事牢記心中,太不應該了!但我很感謝老媽在我這裡住的一段時間,這段時間比我任何時間段都重要,因為我們姊妹八個在我這住的時間最長,也是最有回憶。老媽我很想您...



燈火輝煌125330261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回答一下問題之外的問題,那就是,老婆和老媽吵架後,老婆回孃家合不合適的問題。我覺得,儘量不要回孃家,理由有兩點:

一,吵架後回孃家的女人,多數會主動和父母講吵架的原因,通情達理的父母會分析著聽,然後指出雙方的過錯,再給出正確的對待方法;不通情達理的父母會將所有的錯或是大部分錯都怪在婆婆頭上,如此,非但不能熄滅女兒心中的怨氣,還加了把柴,往往使事態往嚴重裡發展。

之所以會如此,首先是人都有趨利避害的本能,也就是女兒在敘述吵架過程時,很少能做到實事求是,而是給對方添油加醋,或是歪曲事實,加之父母幾乎沒有不偏向自己女兒的,結果可想而知。

二,老婆和老媽吵架,老婆也許只是回到孃家想靜靜,等男人去叫,給個臺階下,回家後日子接著過,過幾天就跟啥事沒發生一樣。

但別以為婆家沒事兒了,父母就也沒事了,他們會很擔心,怕再吵起來,老兩口沒事坐下來,會將女兒和婆婆吵架的事情反反覆覆地掛在嘴上,所以,吵完架孃家,就是給父母添堵,非不得已,請別吵架了就往孃家跑。

分析完老婆和老媽吵架時,老婆儘量不回孃家的原由後,下面才是對提問者所提問題的回答,那就是,男方可以到孃家陪老婆,也可以不去,理由如下:

一、如果吵架的原因錯全在婆婆時,男方可以跟老婆到孃家,這樣,對老婆是個安慰,對岳父岳母是個交待,對自己的老媽也起一個警醒的作用。老婆及其父母會不看僧面看佛面,住幾天或一段時間,再回家,那時,婆婆的氣兒也消了,這一頁就翻過去了。

即使錯在婆婆身上,當兒子的也不能一味地住到岳父岳母家裡,將母親晾起來,而是要經常回來,好好和母親溝通,指出母親的錯誤所在,以及老婆的不當之所在,更應當替母親向老婆及岳父岳母道歉,這樣,有利於矛盾早些化解,小夫妻才能早日回到婆家團聚。

二、如果吵架的原因錯全在老婆時,男方不可以跟老婆到孃家。當然也不是說自此就任老婆在孃家常住,而是在過段時間後,再去岳父岳母家。

去的時候,不主動說吵架的事,看岳父岳母怎麼說,如果岳父岳母不是一邊倒地向著自己的女兒,那就別再挑事兒,只是請老婆回家,回家後自己再和老婆說。

如果老婆做得很過分,而且是經常性行為,男方應該將老婆多晾幾天。沒有幾個父母希望子女離婚的,如果女婿不上前兒,岳父岳母就會著急,也會相對公正地看待女兒和婆婆的關係。

總之,當老婆和老媽吵架時,有著雙重身份的男人,處境會很尷尬,一味地偏向誰,都不合適。如果不能照顧好兩邊的情緒,不妨受受夾板兒氣,只要你生命中的兩個最重要的女人都開心,受氣就受氣。

切不可不分青紅皂白地在老婆和老媽吵架跑到孃家時,也顛兒顛兒地跟過去,先穩住腳,自己先靜靜,然後再根據老婆和老媽的對錯程度,來選擇相對正確的方法。


暖玉


婆媳矛盾自古就是個難題,男人夾在中間確實為難。

我是主張先陪同媳婦,因為婆媳吵架後老媽有她的丈夫也就是您的父親開導,而妻子自己回孃家的話,沒人發洩會更加委屈,加深她在你家是孤獨一人的感覺。

作為男人應該明白,妻子一人嫁到你家,肯定是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和婆婆之間也會有磨合的過程,這個過程對於妻子來說是非常艱難的,所以,遇到矛盾時就需要你多一些包容和“偏愛”。

在婆婆這裡的“不滿”,能夠通過你的“偏愛”得到補償,她才會更積極的對待婆媳關係。

而對於另一方的母親,作為“孝順”的兒子,可能又看不得母親被媳婦“欺負”,那麼,能否通過平時的談心,說明她在你心裡不可撼動的位置,讓母親覺得你依舊是她“貼心”的兒子,同時也要跟母親說說妻子的不容易,作為長輩能否包容一些。

可以說,男人夾在中間,既為難,又重要。

在陪媳婦的同時,多打電話關心下老媽的情緒。老媽和你的感情是割捨不掉的,而一次次吵架後你不管不顧的態度,卻是會讓媳婦兒一點點心涼的,長此以往的結局也是顯而易見的,想必也不是母親樂意見到的。

無論如何,婆媳矛盾可以調和就儘量調和,調和不了,就分開單過吧。


家庭關係李子木


僅代表個人意見

我認為婚姻中的關係應當是這樣的,夫妻關係是首位,其次是親子關係,最後才是父母關係。

心理學家說:在我國很多家庭裡,親子關係是凌駕於夫妻關係之上的。很多孩子一出生就成為了家裡的絕對焦點,兩人對孩子傾注的感情遠遠超過了夫妻之間感情。

甚至有不少喪偶式婚姻,爸爸做起了甩手掌櫃,只剩下媽媽與孩子相依為命,媽媽只能把全部的愛都投入到孩子身上,時間長了,妻子對丈夫越發不滿意,對孩子的期望也越來越高,這個家裡,誰過得也不幸福。

除了親子關係,父母關係也是一個家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與父母的關係凌駕於自己的夫妻關係基礎之上,這樣的婚姻也是畸形的。

現在很多婚姻的現狀是:一邊是不懂得推出的父母,一邊是不知道拒絕的子女。原本兩個人的婚姻,硬生生變成了六個人的角鬥場。

在我看來,真正的父母之愛,是一場適時得體的退出。

對於父母來說,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給你真自由,你的人生你做主。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把自己的生活過得精彩,有自己愉快獨立的人生,才是真的讓我們安心。

題主的問題,我想你最應當做的是解決母親與愛人之間的問題所在,一點一點開導母親,讓母親懂得你的成長,可以放心讓你處理自己的事,你的人生應當由你自己做主,同時讓愛人對你重拾信心,相信你。我相信,你對愛人好,她也不是榆木疙瘩,不懂感恩之人。


樂齡家


導致現在這個情況最主要就是你這個當老公做兒子的沒處理好,你現在陪老婆去孃家那你老媽怎麼辦?你媽在家裡會覺得兒子娶了媳婦忘了娘,她不會抱怨。她只會把仇恨放在兒媳婦身上,以後只會變本加力對你老婆。而且你們都這樣走她只會覺得兒媳婦不懂事,所有的錯在你媽眼裡最後都是你老婆的錯。

如果你老婆自己回孃家你沒去,你老婆會覺得在你心裡你父母比她更重要,你就自己和你媽媽過去吧。

所以你現在不是糾結去不去丈母孃家的問題,而是怎麼緩解你老婆和你媽關係。你在中間起決定性作用,希望你看清楚儘快處理好!


園林盡染


不要第一時間去,把家裡處理好了,再去陪她幾天,然後接她回來。您現在過去陪著會讓事情越來越複雜,讓您媽媽跟老婆關係越來越差。

清官難斷家務事,但肯定有一方道理稍微強一點

婆媳吵架肯定不是一次兩次了,非要理出可頭緒來也很難,您現在只能就事論事,搞清楚這次吵架是誰的錯。然後分頭做工作吧。

先搞定媽媽。媽媽多半是心疼孩子的,現在搞成這樣她心裡肯定也不舒服。說幾句好話,讓她有個臺階下。然後跟媽媽說清楚,您要去吧老婆接回來,搞不好還得再她家住幾天。

搞定媽媽後再去接老婆。去了老婆哪裡後,跟她理親關係,說明您的難處。讓老婆體諒一下您,理解一下您。如果您媽媽這次確實有錯,也得給老婆道歉。

婆媳吵架得看您的本事了

婆媳吵架多半受罪的是您,夾在中間,誰也不能得罪,誰也不敢得罪。大多數時候您得充當和事老的角色,但是遇到一方無理取鬧的時候還是得當一次法官。畢竟和事老當多了他們也會煩,覺得您沒原則。下次在想當和事老就滿了。

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跟一家人說清楚家裡的情況,一家人努力朝著一個目標去努力才是比較好的辦法


哲學的小和尚



鴻運當頭的兔子


婆媳吵了架,老婆賭氣要回孃家,我不贊成陪老婆一起去。好好把問題解決了再說,一個男人要有擔當,是媽媽做的不對的要指出來,是老婆做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當然老人要愛護和關心兒媳,要起到榜樣的作用,做到為老自尊;兒媳也必須尊重老人,稍不滿意就做相給老人看,或與老人吵架。如果老婆是無理取鬧,容不下老人,只找老人的不是,那就不要慣壞了她的油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