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雨紛紛……


清明,雨紛紛……


中國人講究傳承,當然對有血脈淵源的列祖列宗,更是尊重與膜拜。這樣的因,就衍生了清明節,寒食節,臘八節,鬼節……許許多多特定的果。

特別是清明節,被國家確定為法定假日後,更是上了層樓,一次比一次隆重,一年比一年熱鬧,一家比一家闊氣……

清明,雨紛紛……


就拿我黎姓氏來說,在全國人口排名勉強進入前百,但宗族活動,卻遍佈全世界,只有有黎姓子孫後代的地方,就會有"家祭無忘告乃翁"的舉措。在老家湖南華容縣,已逝600多年的明朝天順年狀元黎洵,也被濃墨重彩出來,翻修狀元墓,復修狀元坊,出版狀元書,成了我黎姓族人的頭等大事,黎姓子孫出錢出力,終使老祖宗之光輝形象得以重見天日,為華容縣的文化建設添磚加瓦,盡職盡責。

桃花山楊樹港的

清明,雨紛紛……


一小群黎姓族人,根據現存家譜,追根溯源,是正宗黎狀元后裔,是黎氏三房。

不過,傳承到如今的二十五、六代孫,卻鮮有如老祖宗這樣的名人、名仕。更別提有名作、名篇了。

從我出生到現在,五十多年光景,也就出了幾個大學生,幾個政府工作人員,其餘的都和我差不多,面朝黃土背朝天,真真正正的農民。所幸,曾祖父在解放時期,因為革命而犧牲,被評為烈士,這為我們這些農民後裔臉上增色不少,常常聊起而驕傲。

清明,雨紛紛……


老家俗語:正月親人,二月親墳。只要過了正月,就可以不按國家規定的法定假日,來過清明節,插青祭祖了。

今年的正月,因為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影響,幾乎在外務工的家族男男女女,回到老家,就只能乖乖的的呆在家裡,。不得外出。不知不覺,正月就悄悄咪咪的過去了,呆在老家的幾個堂叔一商量,定於二月初九日,同小清明會,沒出五服的一家人,插青祭祖。並且一致推舉久未祭祖的我,來料理此事。

說來慚愧,在外二十多年,年年的清明節,只是 朝北,有故鄉,有祖宗的地方,來個眺望,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穿山越嶺插青祭祖,似乎我是一個數典忘祖的孽子,被認為大不孝。

祖宗似乎也懲罰了我,在外幾十年,一事無成,現如今,兩鬢斑白,卻還是兩手空空。

雖然受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影響,祭祖的規格、動靜大大瘦身,不能大操大辦。但一些必要的步驟還是要走的。香紙鞭蠟,三牲祭品,清明白旗。不過,如今的插青祭祖,政府禁鞭,也就免了。白旗改為插花,也就接受了。男人上山插青祭祖,女人在家燒菜煮飯。

清明,雨紛紛……


提前幾天開始關注老家天氣,提前幾天開始上街採買祭祖用品,提前幾天開始通知分散在外的族中男丁,感覺萬事俱備,只待初九這天來臨。

古詩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似乎,不管何時何地的清明祭祖,都與雨有關。好像離開了雨,少了落雨,清明祭祖就失去了氣氛,沒了意義。

本來查看天氣預報,初九日是一個豔陽高照的好日子。先天晚上,也是滿天星斗,一切都是按預期的進行。

可初九日,拉開窗,打開門,應了一句老話:春雨綿綿不絕於耳。看架勢,似乎是一發不可收拾,短時間不會停下來。

幾個堂叔,雨衣雨靴雨傘,鐮刀鐵鍁鋤頭,全副武裝在么爸屋前集合 ,幾個本來要來的家人,也只能退出祭祖隊伍,來個朝拜列祖列宗。

我是久不在老家,雨衣雨靴雨傘都沒有 只能從隔壁姑父家裡借得。

清明,雨紛紛……


一路出來,雨下不停,一路走去,春雨紛紛。世祖墳, 么爺墳,父母墳,堂哥嫂墳,伯父墳,么曾租母墳,曾祖母墳,奶奶墳,爺爺墳,二爺爺墳,小姑墳,曾祖父墳……黎姓列祖列宗,擺好三牲祭品,篩滿清酒三杯,燃上紙錢,插好白花,一叩首,二叩首,三叩首,一跪,二跪,三跪……

雨繼續下……雨不斷落……一行五人,成了落湯雞,淋溼了衣裳,打溼了頭髮……么爸年近古稀,年老體衰,大堂叔年近花甲,一身病痛,二堂叔五十有多,也是高血壓多年,三堂叔最是年輕,不過也快知天命,我就不必說,雖然年紀不大不小,但可以說是百病纏身。

近三十座至親的墳,方圓幾里遠的路程,一直沒有停下來的雨,讓五個飽經滄桑的黎姓男人,精疲力竭,超過三個小時的插青祭祖,讓久未爬山越嶺的我,是苦不堪言,也不知道,泉下的列祖列宗,是否感覺到我們的虔誠?

清明,雨紛紛……清明,我心誠……願列祖列宗保佑,疫情早日過去,他的子子孫孫繁榮昌盛……

插青祭祖,爬山涉水,所受的苦,所遭的罪,所淋的雨,所生的病,權當我人生的一次歷練。

一生一世,斷然不敢忘記。

不過,唯一的遺憾,就是七歲去世的姐姐,曾經知道的墳頭,已經夷為平地,雜草叢生,沒有一絲痕跡,哪怕插上一樹小白花,也找不到一個點……

清明,雨紛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