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上墳燒紙的問題?

用戶50255577498


上墳燒紙是中國千年的文化傳承,是對先人的懷念,是一種對“孝”的表達方式。

但是這種文化在外國人看來就是封建迷信,我們看看美國人如何評論中國人祭祖。

100多年前美國人阿瑟·亨德森·史密斯在《中國人的性格》一書中這樣描述我們的傳統,簡直就是鬼扯!“中國人祖先崇拜正是那些死氣沉沉的保守思想的最佳狀態和保證。只要逝去的幾代人仍然被中國人奉若神明,中國怎麼可能真正向前邁出一步呢?”。

這裡不明白了,懷念祖先就不能進步?這是什麼道理?再說當時一個把漢語都翻譯的詞不達意的西方傳教士,如何能理解中華民族的家國情懷和厚重的歷史使命感呢?你懂中國嗎?懂什麼是禮儀之邦嗎?就胡說。

不過就是看到中國人不僅信仰道教等諸神,還對祖先的祭祀與崇拜,奉若神明。他感到傳教異常艱難、束手無策,發出的一聲聲哀鳴罷了。你們的上帝是神,我們的道祖就是迷信?你們的經文是聖經,我們的經文就是胡說?信仰都是信仰是一個人的精神支柱。

下面說一下我們清明節祭祖的正確方式,祭拜黃帝炎帝,也祭拜自己姓氏的先人,就是繼續一代代傳承先人遺留的智慧積澱。海外僑胞、華裔、臺灣同胞都有清明祭祖習慣,以示不忘先人,不忘故土的愛國之情,也使整個民族有著強大凝聚力,生生不息。

清明節祭祖燒紙之前的禮請順序

清明節祭祖擺好貢品後,需要焚香禮請順序為:

第一位焚香禮請的是:當方城隍,城隍爺是守護城池、護國安邦、、統轄亡魂、調和風雨之神,這是首先禮請的道教的神

第二位焚香禮請的是當方土地。一般死者家人要稟告死者姓名生辰等資料,以求土地神為死者引路,掌管著鄉里死者的戶籍,是地府的行政神。希望他們做證明,護持你的祖先前來受供。

當方土地,就像我們當地的郵局和快遞公司,城隍就像公安局一樣,它能起到外鬼不敢亂搶亂佔。當地的城隍和土地爺,把這個錢送給你的祖先。

第三位焚香禮請的是自己祖先。這是我們要祭祀自己的血脈,有直系血脈的親屬,你像爺爺、太爺爺、太祖。

綜上所述:上墳燒紙是中國千年的文化傳承,是對先人的懷念,是一種對“孝”的表達方式。

金吾文化與您分享!


金吾文化


清明節快到了,雖然很多城市已經出臺了相應的法規,不允許在道路兩邊、城鎮區域露天燒紙,但是在監管不嚴或者開放的地區還是不少民眾會去墓地或者十字路口等地給故去的祖先親人燒紙錢。一般燒紙錢多選在農曆節日或死者祭日,如清明節、中元節、十月初一以及春節之前等,人們普遍相信自己燒的“紙錢”可以達到已亡故的親人的手中,使其“衣食無憂”,或者享受與凡間相同或更好的生活。

其實我國各族基本都有祖先(靈)崇拜,種種信仰與儀式體現的是民間對亡故的先人的敬奉,可以歸為亡靈崇拜的一種,因此人們一方面希望得到亡靈的祝福與幫助,另一方面也怕因為自己的疏忽或不敬而遭到其報復與懲罰。所以民間總會有諸如“夢見某某先人,說在下面過得很苦”或“某某人來託夢跟我說,要什麼什麼”之類,這些超自然經驗敘事其實代表著人們對生與死、凡世與來世、陽間與陰間等二元對立卻又彼此交融的態度與認知。

至於紙錢,還要從歷史發展的脈絡上看,錢幣在民俗中有多種意象,其中亦有象徵生命、繁殖等符號特點,最早的貝殼類錢幣再到銅錢,在墓葬中多有使用,似乎也因為其帶有某種具有溝通能力的“中介”物,使其在喪葬習俗裡成為不可獲取之物。因此到現在還有用銅錢做“鎮物”,而用紙錢則是來代替流通的貨幣,人們普遍認為它們可以起到賄賂、買賣和交換的作用。

只要能在保證公共安全與環境整潔的情況下,在當代社會中這樣的傳統民俗還是應當予以一定的尊重的。


Word隔壁王同學


上墳燒紙的來歷

關於上墳燒紙的來歷有很多,核心思路都是一樣。就是最開始有一個造的紙又黃又粗糙,結果就沒有人買,可是賣不出去掙不到錢。

最後家裡老人想出一個主意,就是假死。

然後故事就開始了,兒子給老人辦理後事,然後就在墳頭燒自己做的黃色的紙,就這樣燒了三天三夜。

然後第四天,老人就回到家中,村裡聽說就趕緊都過來了,然後問怎麼死而復生了?

老人說:“還好我兒子孝順,給我送了那麼多錢,我把這些錢全都送給閻王和那些小鬼手裡,然後他們運作了一下,我就又多活二十年”

村裡人就問:“我就看你兒子給你燒紙了,也沒看到送錢啊?”

老人回道:那個黃色紙,燒完到了陰間了就是錢了,而且金額特別大。

結果一傳十,十傳百大家就都過來買紙錢了。

上墳燒紙的意義

南北朝開始就已經流行燒紙錢,古代大多都是銅錢的形狀,最早就是白紙,後來才變成了黃紙。

人們人為陽間需要錢,陰間也肯定需要錢,尤其子女不希望過世的長輩在陰間受苦,所以清明或者過年的時候,就燒一些紙錢給陰間的人。所以這個特定的紙也就代表了陰間貨幣。

還有燒電視、冰箱、汽車、馬、僕人等等的,當然都是紙做的。

現在的冥幣種類越來越多,而且數額巨大,動不動就幾十億,搞得陰間通貨膨脹。老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所以錢多送點,在那邊日子也好過一些,還能打點打點閻王、鬼差,爭取早點投胎。

從情感上來說,這是一種對亡者的思念與關懷的表現,但是這種感情完全可以用其它的方式來表達,比如掃墓、敬獻鮮花,或者也可以放一些喜歡吃得物品與菸酒,都是可以的。

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去燒紙,逝者已去,當如煙消雲散,又怎麼會存在需要送錢這一說法。而且對於對於他們而言,活著的人能夠好好活著,才是最大的心願。

歡迎大家關注老王!


老王說文化


如何看待上墳燒紙問題?


上墳燒紙其實就是活著的人對逝去的親人一種緬懷、沒有忘了逝去的親人。當然還要分看各地方的風俗。在南方上墳燒紙一年可能三、四次,正月初一(去給拜年)、逝者生日、在農曆七月十四、五(俗稱鬼節)。可一般出了嫁的女兒不會去孃家給逝去的親人上墳燒紙的,如果那樣孃家哥嫂或弟媳他們不會高興的,他們的意思有他們就不用嫁出去的女兒去墳上燒紙了。


在北方有些地方一年分四、五次去墳上燒紙。過年(正月初一)、清明節、農曆七月十四(又稱鬼節)、農曆十月初一(農曆十月初一上墳燒紙又稱寒衣節,說是給逝去的親人送去寒衣紙,冬天了給他們保暖)。這些地方出嫁了的女兒是允許回孃家給逝去的親人上墳燒紙的。平時清明節很注重,清明節不只是上墳燒紙,還要在墳頭上增添一些土,說是給逝者抹"房",清明節過後愛下雨了,這樣他們的"房"也就不漏雨的緣故吧。

可人們常說人死如燈滅,死了死了,死了就了了。

我們活著的人能忘得了嗎?

家人平安147354958


不請自來,今天我來談談我自己的想法吧。

關於上墳燒紙這一行為,爭議頗多,現代青年們,大都認為這是一種陋習,這種做法毫無意義。你說燒紙是陋習,這樣做會對大氣環境造成汙染,的確說得沒錯,無可否認不恰當的燒紙行為的確會造成大氣嚴重汙染。

然而,這一風俗習慣已經存在了上千年之久,人們長久以來養成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被輕易改變的,存在即合理。

說到底,上墳燒紙,實際上就是生人對祖先的一種精神寄託。燒紙,一方面,是對已故先人的懷念與尊敬,另一方面,是想祈求先人的保佑。燒掉的紙錢也許僅僅只是化成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空氣汙染物,黃泉之下的先人未必能收到這些錢。但是,我相信這樣一句話:“心誠則靈”。你的信仰、你的心意,定能被收到,信仰給人帶來什麼,可不是一言片語能說得清的。

上墳燒紙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但說的並不是這一行為,更多的是它承載的歷史習俗,它背後包含的意義。


清綏姑娘


上墳燒紙,並不屬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含,它是道教為人類舉辦的一個方法,至於起到了什麼作用,也許在道教上會給與你任何解釋的。我們總認為給亡靈燒紙,燒錢,燒花草,燒房子,燒汽車,燒的東西太多,總認為亡者一定會收到的。如果亡者能夠收到活人為它燒(稍)了哪麼多的財富應該收到的話,哪就不是亡者,哪是假裝死亡,那就是一個哄人的把戲。

世間人認為的東西永遠也會給中國傳統文化上加些內容,中國傳統文化內含一在地強調‘‘八榮’’與‘‘八恥’’的精神,又有那一樣與八榮與八恥是相應的呢?可想而知,沒有一個是與八榮八恥相乎相應的。我們總認為自己永遠做的對,做的正確,總認為是古人留下來的是寶貴遺產。就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去否定一下古人留下來的遺產完全是對的的?啊?我們總是給古人添加此無用的財富,問問古人,你為後人傳下了什麼財富?天下又有那個古人告訴過後代應該怎麼做才否合科學條件呢?

道教的立場永遠執著一個目標,他們怎麼做,我們不過問他做的是否合適。他們所做的一切是否對亡者得到益處,又有誰能有他心通,天眼通,神足通去亡者的地方去看個究竟,看看亡者它得到了什麼?看看亡者的靈魂怎麼說???


微盂縣weiyuxian12


不知道這些年為什麼總是把民俗和環境問題扯上關係,請問是上墳燒紙汙染環境嚴重,還是汽車尾氣汙染環境更嚴重? 請問是上墳燒紙汙染環境嚴重,還是工廠的廢氣不經處理肆意排放汙染環境嚴重?請問是上墳燒紙汙染環境嚴重還是各種化工廠廢水汙染空氣汙染環境嚴重?

我只聽說工廠廢氣導致空氣致癌物增加,沒有聽說過,誰家上墳燒了一頓紙,全城空氣致癌物增加的。我覺得治理環境應該先從工業汙染和汽車尾氣汙染開始,而不是緊盯著民俗和農民。


千百年來上墳燒紙,是中國人對祖先的寄託和懷念,是民俗的一種,我覺得上墳燒紙最重要的不是環境衝突,而是安全問題,往年很多上墳燒紙引起森林火災的,這種安全問題是首先值得注意的。有小房安全隱患的地方,必須消除,而不是一刀切全面取締,一有環境問題不是歸咎於農民燒麥稈就是歸咎於燒紙的民俗。


現在的人,動不動就民俗創新,很多人已經忘了傳承,只曉得嘴裡喊創新,有些人說上墳燒紙應該改成網絡點蠟燭,安全環保,可是親愛的們,您家祖先不會上網,您的爺爺也不會上網,對於老一輩的人來說,六十歲以上的人,他們對祖先和老一輩的懷念和悼念都在每年一次的祭祀中,您讓他們上網點跟蠟燭,我能想象他們一臉的不明覺厲中......

很多民俗,在傳承中教會了我們很多做人的道理,中華民族在一代一代的傳承中明白了孝義二字,如今我們連這些形式都要廢除,那我們給後輩講孝義講道理的時候,都是靠嘴上說的嗎?


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江天824


上墳燒紙這件事,和環境扯上關係未免太牽強了一些。節日為祖先上墳,燒紙,自古有之。再倒退30年,農村幾乎家家燒柴火,地裡燒秸稈,不還是碧水藍天,草青花紅?所以說祭祀先人上墳燒紙造成的環境汙染,估計抵不上一個偷偷排放超標的企業吧?好了,言歸正傳,我們說一下上墳燒紙的意義。

首先,上墳燒紙是祭祀祖先的一種行為。這種行為自古流傳至今,愚以為不是為了祖宗先人們在另一個世界的生計著想,而是為了一種精神的流傳。這種精神就是--孝。我們知道孔子的儒家學說最重“禮”,而“禮”的最終基礎是“孝”。對於祖先的祭祀,就是“孝”精神的一種表達。通過種種祭祀行為,直觀的告訴身邊的人“孝”的重要。我認為這是上墳燒紙行為的的一個依據。比如現在有人說,白事的操辦就是擋一下活人眼,這話聽著直白,實則說的透徹。實際上上墳燒紙等諸行為就是給別人看,為的是傳達“孝”這種精神。這是有意義的。

其次,上墳燒紙等祭祀行為是可以換一種方式的。祭祀是自家的事,你想怎麼來,只要是表達出了自己的感情,那你就怎麼來。比如可以在先人去世後,認養一棵樹,逢年節或空閒時間就去打理這棵樹。我相信這棵樹肯定會茁壯成長的。既美化環境,又有了精神寄託。當然,方式是自己的選擇,上墳燒紙也無可厚非,這個必須理解。

最後希望一些人不要誇大一些事情,怎麼就民俗和環境出現矛盾了呢?你可以不理解,可以反對,這是你的自由,但是請尊重老百姓的樸素思想觀。謝謝!


淡塵煙


不須看待,記得有祖宗的就應該不失祭祀之禮,燒點紙汙染空氣環境就是扯犢子,

某些專家借環保之名,實滅我民族禮儀傳承文化,祖宗輝煌人類幾千年那能慫從與此,

堅守東方文化,東方雄獅一定會再度引領世界文明,🌹🌹🌹🙏


探索三界1


上墳燒紙,這是一個流傳千年的民間傳統文化,同時,也是中國傳統孝道對逝去親人的一種緬懷之情。當這種民俗與環境保護之間出現矛盾的時候,筆者的看法是,不能搞一刀切的絕對禁止,只能逐漸地引導大家提高環境的保護意識,改變祭奠先人的方式,比如電子祭拜等等。

為什麼這麼說呢?

現在城市中,每當清明節或者鬼節到來的時候,基本上都已經禁止了燒紙這種行為。但是,從城市的執行狀況來講,並未達到意料中的結果。原因很簡單,強制打斷燒紙這種行為,非常容易造成肢體衝突並引發比較嚴重的後果。

有些民俗實際上早已深入國人的骨髓,不是那麼簡簡單單僅靠一紙行政命令就可以取消的了的。對於絕大多數的人們來說,他們實際上並不知道燒紙對祖先的意義何在,只是隨大溜,人家這樣做了,我也要這樣做。

燒紙這種祭奠祖先的行為,在筆者看來,絕大多數都不會有什麼作用,只是人們心裡的一種自我安慰而已。至於燒紙對於祖先到底有沒有作用,怎麼樣做才能有作用,筆者在這裡就不做過多的闡述了。

總而言之一句話,對待這種燒紙的行為要理解,並逐漸引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