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壇兵器譜第七期:歐洲足球最強進攻核心克魯伊夫的盤帶技藝


足壇兵器譜第七期:歐洲足球最強進攻核心克魯伊夫的盤帶技藝

改變足球歷史的克聖

從這期開始,我們的兵器欄目將告別長傳,來到一項全新的兵器,盤帶過人!足球最大的魅力,最英雄的時刻莫過於盤帶,盤帶也是足球比賽最激動人心的一刻。在整個足球歷史中,盤帶高手幾乎盡出不窮,或許盤帶的震撼力有所相同,但是每個球星的盤帶風格幾乎找不到一模一樣的風格,而且足壇歷史上的盤帶高手都會有自己賴以成名的技術動作,例如貝利的“海豚過人”,克魯伊夫的“克魯伊夫轉身”,齊達內的“馬賽迴旋”,伊涅斯塔的“油炸丸子”等等,太多的經典動作值得我們回憶,太多的經典鏡頭值得我們去銘記。

本期的盤帶系列,將介紹歐洲足壇的傳奇,被譽為“飛翔的荷蘭人”—克魯伊夫,在球員時代,他獲得三次歐洲金球獎,榮膺世界盃最佳球員,在俱樂部他帶領阿賈克斯三奪歐冠冠軍,徹底扭轉了歐洲足球對南美足球的劣勢。球員時代的克魯伊夫身體素質出眾,盤帶風格大開大合,視覺衝擊觀賞性滿分,下文將從克魯伊夫盤帶風格以及在比賽中通過盤帶影響局面來分析克魯伊夫的盤帶技術。

獨特的雙足觸球盤帶:

克魯伊夫有著眾多的經典語錄,例如:“現在的球員只能用正腳背射門,而我可以用內腳背、正腳背、外腳背射門,注意是左右雙腳哦。換句話說,現在的球員,我一個頂六個。”拋開他這句近乎開玩笑的語錄,其實他真正想要表達的意思是球員雙足需要更加全面,克魯伊夫在盤帶時可以用雙足觸球,雙足觸球與單足觸球沒有明顯的優劣之分,區別在於球員的身高。觸球頻率是指在盤帶中的觸球的次數快慢,單足觸球指的是利用慣用腳觸球,每次觸球有一定的時間間隔,因此例如梅西,馬拉多納,伊涅斯塔等盤帶大師身高不到1.7M,但是他們擁有更快的觸球頻率,能搶先在防守球員出腳攔截時率先觸球躲開攔截。

足壇兵器譜第七期:歐洲足球最強進攻核心克魯伊夫的盤帶技藝

逆足盤帶,是克魯伊夫的招牌技巧

而對於達到1.75M以上的球員,他們的觸球頻率明顯有劣勢,因此雙足觸球讓他們擁有更快的觸球頻率。克魯伊夫的身高在1.76-1.8M之間,這個身高單租觸球的頻率顯然沒有身材矮小的球員更快,因此雙足觸球能讓他擁有更快的觸球頻率,也難以讓防守者預判盤帶的節奏。除了克魯伊夫外,以前的卡卡和現在的登貝萊都是雙足觸球的球員,他們都以盤帶犀利而著稱。

出色的球感:

球感好的球員不一定是盤帶高手,但盤帶高手球感必然是球感出眾,縱觀貝利,馬拉多納,巴喬,梅西,齊達內等盤帶大師,他們都是以出眾的球感為基礎,球感出色,能在盤帶中保持對球的控制,而且還能做出與眾不同的過人方式,例如連停帶過這種過人的方式就需要出眾的球感。

足壇兵器譜第七期:歐洲足球最強進攻核心克魯伊夫的盤帶技藝

完美的球感讓克魯伊夫能經常完成連停帶過

克魯伊夫這次經典的過人,典型的連停帶過,在邊線接高空球時不直接停球,而是在球下落時用腳背順勢一彈,完成挑球過人後射門得分。良好的球感保證了應對高空球時,觸球的瞬間能完成吃準球的部位,同時球感也保證了挑球的距離能在自己可控的範圍內,不會出現用力過猛而失去對球的掌控。

爆發力與速度:

爆發力和速度是球員身體素質的硬性條件,硬性條件與球感這類型的天賦最大差異在於,硬性條件是可以量化的,例如百米速度多少,瞬間啟動速度多少。利用爆發力和速度是盤帶過人時兩個重要的方式,球員時代的克魯伊夫被稱為“飛翔的荷蘭人”,身體素質相當勁爆,爆發力和速度都是一流水準,能利用兩個硬性條件完成過人。

足壇兵器譜第七期:歐洲足球最強進攻核心克魯伊夫的盤帶技藝

強大的爆發力給了克魯伊夫過人的基礎

足球場上速度的指標不在於百米而是在於前30米和前10米,一般而言與防守者的對抗,特別是與後衛的對抗的縱向空間只有10米或者30米,在10米到30米的空間內就絕出了勝負。克魯伊夫這次的突破,在10米到30米之間就已經能決定這次突破的成效,先是用速度正面超車成功,但是突破路線不是正對球門,因此在突破後被後衛追上,但是克魯伊夫的這個速度確實一流,能利用速度生吃後衛群。

足壇兵器譜第七期:歐洲足球最強進攻核心克魯伊夫的盤帶技藝

克魯伊夫的二分之一球過人能力在他的年代可謂非常強悍

克魯伊夫完全打開身體完成極限停球后幾乎脫離對球的控制,這時對方球員準備上搶,在做完大幅度的動作後克魯伊夫能馬上銜接第二個動作,體現了他出色的身體協調性,隨後用腳尖一捅過掉防守球員,同時驚人的爆發力體現出來,在瞬間立馬完成加速。

步頻和步幅的控制:

步頻和步幅是盤帶技術中向前推進的兩個重要細節點,特別是長途奔襲過程中步頻和步幅的控制尤其關鍵,不同的球員其表現方式和給球迷的視覺感受也不同。梅西和馬拉多納這種矮個子球員在長途奔襲時步頻快而步幅小,卡卡和年輕時期的克魯伊夫這種個子較高的球員步幅大但是步頻低。

足壇兵器譜第七期:歐洲足球最強進攻核心克魯伊夫的盤帶技藝

克魯伊夫的過人,經常給人感覺大步流星

年輕時期的克魯伊夫身體處於巔峰狀態,盤帶中由於自身速度優勢,因此帶球步幅大,由於雙足都能觸球,因此帶球步頻快,例如這次的突破,直接向前推進利用速度和步頻活生生殺出一條血路,左右腳隨意觸球看起來帶球有種連綿不斷的感覺。

足壇兵器譜第七期:歐洲足球最強進攻核心克魯伊夫的盤帶技藝

連續過人信手拈來

克魯伊夫在費耶諾德效力的過人場面,這也是他職業生涯的最後一個賽季,36歲的克魯伊夫完全沒有了年輕時期的爆發力和速度,身體素質大幅度下滑,但是人球結合的能力爐火純青,在這次長途奔襲的過程中連續過掉了對方四名防守球員,盤帶過程中步頻和步幅控制令人拍案叫絕,球彷彿黏在腳下一般。

足壇兵器譜第七期:歐洲足球最強進攻核心克魯伊夫的盤帶技藝

即使在中路防守最密集的區域,克聖的步頻+雙足控球依然能輕鬆過人

同樣是費耶諾德賽季的一次過人表演,克魯伊夫持球后強行從中路切入,與上面的突破相比,這次他利用了步幅的變化完成提速,面對兩人的夾擊突然大幅度趟球,隨後用較快的頻率搶先在後衛攔截球觸球完成過人,可惜最後的射門打中立柱。

連續過人,長途奔襲:

論盤帶對於比賽的影響,最孤膽英雄的時刻莫過於連續過人和長途奔襲,其中有些名場面成為了球迷心中永遠銘記的英雄時刻,例如86世界盃馬拉多納對陣英格蘭的連過五人,98-99年足總盃吉格斯長途奔襲一劍封喉,06-07賽季歐冠卡卡60米千里走單騎絕殺凱爾特人,2013-2014年國王杯貝爾加時賽邊路生吃巴爾特拉決定比賽勝負,這些都是在足壇上青史留名的名場面。

克魯伊夫在職業生涯中留下了眾多連續過人,長途奔襲的表演鏡頭,年輕時期的克魯伊夫控球技術細膩,但是過人風格大開大合,視覺衝擊力強。克魯伊夫之後的球員中以卡卡的帶球風格與克魯伊夫最為相似,都是大開大合,而克魯伊夫相對於卡卡而言,強在無論是陣地戰,攻防轉換或者反擊,他都能依靠盤帶完成長途奔襲,而卡卡較為吃比賽環境。

足壇兵器譜第七期:歐洲足球最強進攻核心克魯伊夫的盤帶技藝

連續過人,大開大合

這次盤帶先是用一個大幅度的反來勢撥球過掉上搶的防守球員獲得啟動空間,隨後利用變向過掉補防球員後面對兩名後衛來了一次人球分過,可惜被後衛成功堵截,這次是對方防線在完全落位的陣地戰下,克魯伊夫在靜態強行利用個人能力創造突破機會,難度相當大。

足壇兵器譜第七期:歐洲足球最強進攻核心克魯伊夫的盤帶技藝

高速衝刺中依然可以逆足過人

這次是一次反擊中的連續過人,己方禁區防守定位球成功後,球被後衛頂出禁區外,克魯伊夫停球時輕巧切球完成連停帶過,隨後高速變向,利用速度和爆發力強吃後衛,對方被迫拉人犯規阻止克魯伊夫繼續突破。

足壇兵器譜第七期:歐洲足球最強進攻核心克魯伊夫的盤帶技藝

高難度連續變向,防守隊員手忙腳亂

克魯伊夫這次連續過人把他一切的身體天賦展露無疑,在這次連續突破中先是大幅度變向躲過第一名防守球員的滑鏟,強大的平衡杆保證他在有強烈的身體接觸情況下不倒地,隨後面對第二名防守者利用扣球完成變向,體現了連續做動作所需要的身體協調性,隨後的加速趟球體現了爆發力和帶球速度,整個過程過人如麻。

點對點突破的方式:

點對點的突破也就是1V1,點對點突破也是以往衡量個人盤帶能力的重要指標。在區域防守未普及的年代,點對點突破是球星能力的的重要體現,因為當時的足球多數的防守是點對點的防守,因此點對點的成功突破累計起來既是大量影響比賽的因素,同時也是利用盤帶影響比賽全局的延伸,前者表現在巴西球員利用個人能力贏得大量的點對點,從而形成對比賽走勢的影響,後者表現在馬拉多納和巴喬等利用一己之力摧毀整條防線,這些都是以點對點突破為基礎延伸。

足壇兵器譜第七期:歐洲足球最強進攻核心克魯伊夫的盤帶技藝

1V1輕鬆扣過對手,給自己創造射門空間

巔峰時期的克魯伊夫點對點突破能力在世界足球史上處於第一檔,無論在高速行進間還是靜態正面的單對單都能利用盤帶完成過人,這次行進間克魯伊夫持球后先是內切帶動防守者的防守姿勢,當防守者調整防守位置後立刻利用扣球完成二次變向,防守者的防守重心立刻被晃掉,導致身體調整不過來被過掉。

足壇兵器譜第七期:歐洲足球最強進攻核心克魯伊夫的盤帶技藝

弧頂的1V1的扣球過人屬於克魯伊夫的看家絕活

這次突破正面持球面對已經站住身位的防守者,防守者的防守重心明顯更靠近內側,防止內切,克魯伊夫通過觀察對方防守重心後順勢一扣,導致防守者失掉重心狼狽攔截失敗,突破高手都有一個特徵,就是特別注意觀察防守者的防守重心,以晃掉重心為主。

足壇兵器譜第七期:歐洲足球最強進攻核心克魯伊夫的盤帶技藝

南美球員擅長的插花過人,克魯伊夫也信手拈來

36歲的克魯伊夫在費耶諾德的一次底線附近的單對單過人,教科書級別的馬修斯假動作,慣用腳右腳配合上半身的假動作先是往右側跨步虛晃,騙過對方後左腳一撥完成過人,對手完全被晃掉重心倒地攔截,標準的馬修斯假動作教學。

突破中節奏的變化:

在盤帶中節奏變化可以打亂防守者的防守預判,因為當防守者與持球者有一段距離時,防守者可以通過持球者帶球步頻和步幅作出預判和防守選位,因此節奏的變化就顯得很重要。

足壇兵器譜第七期:歐洲足球最強進攻核心克魯伊夫的盤帶技藝

中路突然加速+突然變向,防守隊員根本反應不過來

克魯伊夫這次盤帶從靜態開始起速,在高速過程中可以看到他的帶球方式是雙足觸球,因此觸球頻率和帶球速度很快,在面對身前的防守者時突然再次提速,改變了盤帶節奏,利用大幅度的扣球變向打了對方一個措手不及,造成犯規。


足壇兵器譜第七期:歐洲足球最強進攻核心克魯伊夫的盤帶技藝

連續的加速,降速,變向,過人,撕裂對手防線

36歲的克魯伊夫在費耶諾德貢獻的一次精彩突破鏡頭,優勢從中圈開始的長途奔襲,先是變向過掉對方放剷球員,隨著面對回追的防守者突破改變節奏,往內側加速內切徹底晃掉對方的重心,導致根本扭不過腰進行防守。

突破—傳球結合:

克魯伊夫被譽為歐洲足球第一人,他在進攻端的威脅和手段幾乎涵蓋所有的技術環節,不僅能突破造殺傷,而且還有這上帝般的視野和大局觀,突破和傳球結合導致他的突破威脅更上一層樓。

足壇兵器譜第七期:歐洲足球最強進攻核心克魯伊夫的盤帶技藝

在突破的基礎上加入上帝視角,讓克魯伊夫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歐洲足球第一人

克魯伊夫先是變向過掉第一名防守球員,隨後人球分過解決第二名防守者,對方中後場的防線被克魯伊夫一人利用突破完全沖垮,注意力和防守重心都在克魯伊夫身上,面對貼身的第三名球員,克魯伊夫利用傳球為隊友創造射門機會,從長途奔襲沖垮對方防守體系到傳出威脅球,以一己之力主導了這次進攻。

足壇兵器譜第七期:歐洲足球最強進攻核心克魯伊夫的盤帶技藝

在複雜環境下依然擁有頂級視野,並且做出精妙傳球

36歲的克魯伊夫在費耶諾德扮演Playmaker的角色,這次在禁區前沿,利用個人的盤帶擺脫吸引防守注意後幾乎以上帝視覺的視野找到另一側的隊友,製造射門機會。

強行突破,撕裂區域防守:

區域防守和區域聯防是兩種不同的概念,區域防守的表現出現的很早,但是概念形成在薩基時代成熟,而區域聯防是區域防守最早的體現。

70年代開始有區域聯防,球員之間的相互補位概念的出現,球員在攻防中的活動範圍增大,並開始淘汰僵化的對位盯人防守體系,但是當時區域防守的防守理念還沒有成熟,區域聯防僅僅限於一條防線之間的聯防,例如中場線的相互聯防,後衛線的相互聯防,克魯伊夫時代的荷蘭就是率先執行,後續到80年代中期形成系統應用,但是到後期被淘汰,因為隨著球員體力的上升,一條防線之間的互補開始不夠用,慢慢演變成兩條防線,橫縱向之間的聯防,再到後來薩基完善區域防守。

在區域防守未成熟之前,球員往往能通過極強的過人能力強行打開局面,這是擁有超強單兵能力的體現,而克魯伊夫正是這類型球員,最著名的莫過於74世界盃決賽獨闖龍潭,製造點球,靠單兵能力強行打開局面。

足壇兵器譜第七期:歐洲足球最強進攻核心克魯伊夫的盤帶技藝

獨闖龍潭,單騎救主

克魯伊夫從中圈開始利用超強的單兵能力製造機會,奔襲的距離超過60米,連續過掉對方四名防守球員最後為隊友製造機會,活生生用單兵能力製造威脅。

足壇兵器譜第七期:歐洲足球最強進攻核心克魯伊夫的盤帶技藝

原地突然起速+一條龍破門

又是一次利用單兵能力的無中生有,從中圈附近左右腳釦球+拉球過掉兩名防守球員後殺入禁區邊緣,利用速度突襲,從對方兩名後衛中間穿過,完成進球,最後的過人神似巴薩大羅從兩名防守者中間奔襲而過。

名震天下的克魯伊夫轉身:

以克魯伊夫名字所命名的“克魯伊夫轉身”,這個過人方式經典程度無需多言,比起正面的扣球,這個動作更加順暢,而且受到慣性的作用更小,而且能順勢轉身,流暢無比。

足壇兵器譜第七期:歐洲足球最強進攻核心克魯伊夫的盤帶技藝

華麗無比的過人動作

36歲的克魯伊夫利用自己成名動作晃過防守球員獲得傳中的空間。

足壇兵器譜第七期:歐洲足球最強進攻核心克魯伊夫的盤帶技藝

一個扣球就騙過防守球員

這是“克魯伊夫轉身”最經典的鏡頭,整個動作晃掉對方的防守重心,導致對方差點滑倒,完全騙掉防守者。

作為歐洲足球史上最強的進攻核心,克魯伊夫在進攻技術上完全無死角,找不到任何的缺陷,是歐洲足球史上至今為止沒有任何進攻短板的球員,他在進攻端的能力全面均衡,身體素質出眾,左右腳都能完成傳球和射門,無論外腳背還是內腳背都能處理球。在進攻方式上,除了能用超強的單兵能力打開局面外,還有著上帝般的傳球視野和大局觀,而且傳球無論長短傳都是大師級別,這點在他最後一個賽季,費耶諾德時期擔任後置組織者體現的淋漓盡致,全能、均衡,克魯伊夫是現代足球進攻核心的最佳模板,無愧於歐洲足球第一人的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