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補救自己的職稱生涯,40歲升副高,也不是沒有可能

大家好,又到了張老師說職稱的時間了,有論文發表、期刊選擇和職稱評審方面問題的可以評論、私信老張

。上次老張說到了,有三種人堪稱毒瘤,卻輕易評上了副高,我們還要不要繼續評職稱?沒看過的朋友,可以關注老張,去主頁找到這篇文章,也可以翻到文章末尾,點擊閱讀原文即可。

我們先複習下,哪三種人是職稱毒瘤

1、非技術崗出身的部門領導

2、水平一般的關係戶

3、專研漏洞的混子

這些人業務不見到有多熟練,升官發財第一名!

如何補救自己的職稱生涯,40歲升副高,也不是沒有可能

如何補救自己的職稱生涯

對於這些人,大家既不要全盤否定,也不要完全認可去成為這樣的人。他們評職稱像是坐火箭一樣快,其必有訣竅。老張建議可以去研究學習他們技巧,在夯實自己業務的能力的前提下,快速提高自己的職稱。老張並不是要大家去溜鬚拍馬、阿諛奉承,而是希望大家取長補短,給自己搏一個光明未來。

如何補救自己的職稱生涯

1、研究職稱政策,把握單位動向

利用自己的業餘時間,關注當地的職稱評審政策,市裡的省裡的都要搞清楚。再結合單位對評職稱的態度,不要讓自己成為政策上的“盲人”,單位裡的“盲人”。通常中級職稱,單位基本不會有名額限制,很多工程單位甚至鼓勵大家去評中級,有的還有補貼。

評副高開始,一些單位就開始有了名額限制,例如學校等事業單位。這個就是把握單位動向的好處了,若單位有意向放出名額,我們自然是要爭取的。

如何補救自己的職稱生涯,40歲升副高,也不是沒有可能

如何補救自己的職稱生涯

2、適當經營與領導的關係

為什麼要說經營關係?因為如何領導相處,一直是一個難題。處的太近,容易成為領導的私人秘書,啥事都要你幹,還容易被同事罵狗腿子。處的太遠,除非你業務能力十分突出,不然啥好事也輪不到你。最好是不卑不亢,處成生活中的朋友關係,業務上的好幫手。

經營與領導關係的好處在於,可以在爭取副高名額時在關係戶中殺出一條血路。關係戶的數量總是有限的,那我們的機會就是無限的。

3、積極參加各項活動、研討會議

一方面,我們經常與同行交流經驗,和行業大拿學習,可以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另一方面,參加的這些研討會議,就是日後可以寫進申報材料的業績,也是增加自己行業內知名度、權威度的一個方法。

當我們單位內部競爭名額時,參加多項權威研討會議的記錄,自然可以大大提高我們的競爭力。而且多與同行交流的好處不止於此,能參加各項會議的其中不乏有副高職稱的人,我們可以多請教評審細節,也可請教職稱答辯技巧。

如何補救自己的職稱生涯,40歲升副高,也不是沒有可能

如何補救自己的職稱生涯

以上就是張老師所有的注意事項了,總而言之,不要做職場的悶頭娃,要保持積極活躍的工作態度,多刷臉,做單位的“熟人”。

我是南京工程師職稱評審老張,有論文發表、期刊選擇和職稱評審方面問題的可以評論、私信老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