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唯一仅存的运茶快船151岁了,曾是中国的常客

记得上学学英语的时候,都要求熟读或背诵《新概念英语》,在第三册中曾经有一篇文章提到过19世纪最有名的帆船之一——

卡蒂萨克号(Cutty Sark)

世界唯一仅存的运茶快船151岁了,曾是中国的常客

在蒸汽机被船舶使用前,船舶唯二的动力就是人力或风力,小船靠手划,大船靠风帆,开启了人类历史上诸如麦哲伦环球航行、哥伦布发现美洲等一个又一个的壮举。都知道瓦特看到壶盖被水蒸气顶起来“发明”了蒸汽机,其实蒸汽机并不是他发明的,而是他改造了前人的成果。1807年美国机械工程师罗伯特·富尔顿(Robert·Fulton,1765-1815)第一个成功地用蒸汽机来驱动轮船,从此船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19世纪成了帆船与轮船“交接棒”的时刻,卡蒂萨克号,就标志着帆船时代的结束。

世界唯一仅存的运茶快船151岁了,曾是中国的常客

1869年,耗资16150英镑的3桅快速机帆船卡蒂萨克号在苏格兰邓巴顿下水,是英国建造的最后一批快速帆船之一。这艘船可是中国的常客,19世纪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放通商口岸,英国从中国运输的货物最多的就是茶叶。卡蒂萨克号就为往来于中英之间的茶叶贸易而造,每年将中国出产的新茶运到英国销售,获利颇丰。在当时的英国,茶叶是上流社会才能消费得起的舶来品,从而也催生了“英式下午茶”这一文化,成了英国美食“黑暗料理”界一颗璀璨的明星。

世界唯一仅存的运茶快船151岁了,曾是中国的常客

卡蒂萨克号把接力棒交给了轮船,退出了世界船舶的历史舞台。但作为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著名的帆船,又是“日不落帝国”全盛时期的标志,它从未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现任女王的丈夫菲利普亲王与卡蒂萨克号有多年交情,在1951年参与创建了致力保护这艘古船的“卡蒂萨克协会”。不幸的是,2007年5月21日,这艘珍贵的帆船发生火灾,几乎全部烧毁。

别看英国脱欧议会吵得沸沸扬扬,修复这艘船却出奇地达成了一致。政府斥资5000万英镑(当时约合人民币5亿元),整整用了5年时间将其修复。2012年4月26日,这艘重达963吨、世界上仅存的运茶快船经过玻璃纤维加固后,用液压千斤顶小心翼翼地被抬升到英国伦敦格林威治码头旁,正式对游人开放,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和菲利普亲王还出席了剪彩仪式。

世界唯一仅存的运茶快船151岁了,曾是中国的常客

我从格林威治码头一下船,远远地便望见了这个庞然大物的身影。我来此恰好是她150周岁的生日,高高悬挂起的船体上挂着“Celebrating 150 years”的字样。

世界唯一仅存的运茶快船151岁了,曾是中国的常客


世界唯一仅存的运茶快船151岁了,曾是中国的常客

船头上装饰的“船首像”被称为“破浪神”,既标志着船的精神气质,又能保佑一帆风顺,平安回家。船首像并不一定是神话故事中的人物,用流行偶像、文人墨客甚至可能是船主家族成员。卡蒂萨克号的船首像是一尊白色女神,她手拿丝带,似乎在召唤船员早日平安归来。

世界唯一仅存的运茶快船151岁了,曾是中国的常客


卡蒂萨克号长64.7米,挂起离地3.3米,船底板与地面间建造了一间玻璃屋子,是售票处和纪念品商店。

世界唯一仅存的运茶快船151岁了,曾是中国的常客

入口在船体底部下方,先进入的是古老的船舱,立柱上一个斗大的“茶”字扑面而来。1870年2月15日,卡蒂萨克号离开伦敦首航,开往上海。八个月后返回伦敦,带回了60余万公斤的中国茶,卸货码头就在船现在的位置约3公里处。

世界唯一仅存的运茶快船151岁了,曾是中国的常客


世界唯一仅存的运茶快船151岁了,曾是中国的常客

如果说格林威治皇家博物馆里的天文台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那么卡蒂萨克号就是这一天最大的惊喜。整个船舱内部非常有意思,用一块块仿造货箱的地板铺就而成,“上海”、“正山小种”、“武夷茶”、“屯溪茶”一个个中文字样直接向参观者介绍了这艘船的商务作用。

世界唯一仅存的运茶快船151岁了,曾是中国的常客


世界唯一仅存的运茶快船151岁了,曾是中国的常客


世界唯一仅存的运茶快船151岁了,曾是中国的常客

船舱里仿造的货箱上用中文和英文讲述了卡蒂萨克号的历史,还原了装载茶叶的过程。从1870年至1878年,卡蒂萨克号曾8次往返中英之间,主要运输武夷茶和红茶,前4次从上海出发,后4次从汉口出发。

世界唯一仅存的运茶快船151岁了,曾是中国的常客


世界唯一仅存的运茶快船151岁了,曾是中国的常客


世界唯一仅存的运茶快船151岁了,曾是中国的常客


世界唯一仅存的运茶快船151岁了,曾是中国的常客

在码头装船的工作就由熟练的中国工人负责,装载一万箱茶叶仅需2-3天。

世界唯一仅存的运茶快船151岁了,曾是中国的常客

在船舱正中央有一个用玻璃罩子罩起来的货箱,这是19世纪留下来的茶叶箱。可以想象,当时的茶叶就先装在这个箱子里,再运到码头装船,历经数月运送到英国。小小的一片茶叶,就这样连接起了东西方文明。

世界唯一仅存的运茶快船151岁了,曾是中国的常客


世界唯一仅存的运茶快船151岁了,曾是中国的常客

所以,当时的租界洋人横行,白花花的银子流出抵了战争赔款,极其不平等的贸易是中国的国耻,更能想象当时码头的装船工人是如何在洋人的皮鞭下不分昼夜的辛苦装卸。但开放通商口岸也 使得闭关锁国的清政府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才会有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和“洋务运动”。唯有国家强大,百姓才能安居乐业。登上卡蒂萨克号,就是一次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向上来到中层船舱,这里被改造成了一个小型博物馆,主要展示卡蒂萨克号的航线和当时船上水手的用品。

世界唯一仅存的运茶快船151岁了,曾是中国的常客

卡蒂萨克号模型

世界唯一仅存的运茶快船151岁了,曾是中国的常客

卡蒂萨克号离开英国的时候并不是空船,也装满了包括葡萄酒、啤酒、烈酒、手工制品等。这些在英国人看来是普通商品,可在当时的中国,也是奇货可居的的舶来品。

在中英之间航行的时候,卡蒂萨克号最快的一次记录是从汉口出发,抵达伦敦仅用了109天,被称为“顺风威士忌”。随着1869年苏伊士运河的开放,蒸汽轮船将中英之间的航程缩短到了60天。但由于红海和地中海风较小,不利于大型船只航行,所以帆船并不经过苏伊士运河,航行仍需要100余天。在这种情况下,帆船逐步退出了茶叶贸易。

世界唯一仅存的运茶快船151岁了,曾是中国的常客

从1883年开始,卡蒂萨克号往返于澳大利亚和英国间的羊毛贸易中,在这段时间里,它是世界上最快的商船。在理查德·伍德盖特船长的指挥下,只用了73天就完成了悉尼和伦敦间的航程。

万幸的是,2007年火灾发生时,船体封闭准备翻修,许多设施和物品早已转移,从而幸存下来。卡蒂萨克号基金会负责人理查德·道蒂不希望这艘船变成一个仿制品,所以在修复过程中尽量使用原来的材料。船上的许多木板仍是曾去过中国南海和东海的木板,这艘船仍然是真正的卡蒂萨克号。

世界唯一仅存的运茶快船151岁了,曾是中国的常客


世界唯一仅存的运茶快船151岁了,曾是中国的常客

今天在船舱里还可以看到许多货真价实的古董。船员们在海上的生活并不枯燥,有船员喜欢摄影,还把照相机带到了船上,记录下航行中的一切。

世界唯一仅存的运茶快船151岁了,曾是中国的常客

船上还曾有一架钢琴,可以想象在浩瀚的大海上,船员就依靠这些物品打发时间。

世界唯一仅存的运茶快船151岁了,曾是中国的常客

上层甲板还保留着桅杆和船舵,任何游客都可以想象自己是船长,操纵船舵乘风破浪。

世界唯一仅存的运茶快船151岁了,曾是中国的常客


世界唯一仅存的运茶快船151岁了,曾是中国的常客


世界唯一仅存的运茶快船151岁了,曾是中国的常客

在《新概念英语》中曾提到过卡蒂萨克号与“赛姆皮雷号(Thermopylae)”展开过一次航行比赛。两艘船于1872年6月18日同时从上海启航驶往英国,赛姆皮雷号率先抵达印尼爪哇岛,后在印度洋上被卡蒂萨克号超越。但不幸的是,8月卡蒂萨克号遭遇了风暴,失去了一只舵,船员用备用木板赶制了一只舵,虽然安装成功却大大降低了速度,最终比赛姆皮雷号晚到了一个星期。这次持续了4个月的比赛是帆船航行比赛的最后一次,标志着帆船伟大传统的结束和轮船新纪元的崛起。

世界唯一仅存的运茶快船151岁了,曾是中国的常客


世界唯一仅存的运茶快船151岁了,曾是中国的常客

站在船头,对面就是伦敦金融区高楼林立的天际线。

世界唯一仅存的运茶快船151岁了,曾是中国的常客

参观卡蒂萨克,重温历史上的巨型帆船时代,感受当年海上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太平洋贸易路线的历史。

Tips:

1、交通:火车至Greenwich,地铁到Cutty Sark站,或轮渡至Greenwich码头

2、开放时间:10:00-17:00,最后入内16:15,12月24-26日间关闭。

3、门票:成人13.15英镑,老人/16-24岁青年人及学生9英镑,4岁以上儿童6.75英镑,有免费中文语音导览。

====================

环球旅游达人,旅行体验师、自由撰稿人、嘉宾主持。已只身旅行过五大洲近50个国家,200余座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