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欲望是怎样产生的?

顺子40271791


你是想从生物上解释么?从自然选择的角度来说,物质上有较高水平的人类更容易受到异性的青睐,因为他们会被认为携带了更好的基因(其实在原始社会以前,应该是体质和样貌取胜的)。而要获取更多的资源就必须有欲望,没有欲望去得到的个体通常就会得到比较少的资源,因此被异性选择的机会就会变少。欲望,不管是生存欲望还是对物质的欲望都是为了活得更好,从整个种群上来讲,欲望的存在是有利于种群的繁衍的。这么说的话确实人类本能没有错。。(其他动物也一样有生存欲望,较高级的也会有对物质的欲望)如果要说到生物化学水平的话,就要涉及到我们的大脑,研究大脑的研究有很多,不过研究欲望的产生。。貌似还没见过。。。


Qinside


欲望是本能,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获取是人生存本能。

就好像我想吃饭,我想穿衣服,口渴了我想喝水,都是一种本能的诱发。就算是对钱的欲望,或者是对女性的欲望,也是本能。女色有欲望,食欲是欲望,我们做一切事都是因为本能在主导。

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萧伯纳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告诉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控制得住我们的欲望,我们就会容易有满足感,觉得生活的幸福。

而有些人,就是欲望膨胀,最终变成无尽的贪婪,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这是欲望没有被控制的现象。不管是烟瘾还是酒瘾,或者赌瘾等,都是一个人欲望被放大了无数倍造成。

欲望可以是我们向上的动力,就看我们自己的控制能力。

萧伯纳还有一句话:“生活中有两个悲剧。一个是你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另一个则是你的欲望得到了满足。”


purelove


近来有朋友问我,欲望是什么,为什么明明已经有了不错的物质条件,却依然总是感觉得不到满足和幸福?

没能马上说出什么,这同样是困扰我的问题。说起欲望,种类繁多,看的欲望、听的欲望、吃的欲望、性的欲望、控制支配的欲望、表现模仿的欲望等等。其中最基本的,也是最困扰的应该是食欲、性欲和权力欲。西方二元论说,光明的神的对立面就是黑暗的撒旦,纯洁的灵魂总是与光明的神相伴,为了吸引灵魂,撒旦就用食欲、性欲和权力欲来控制物质世界,以此反复禁锢灵魂。佛陀说,人有六识,眼是色识、耳是声识、鼻是香识、舌是味识、身是触识,意是分别识,含藏识,阿赖耶识,这应该就是欲望的来源。古人说,食色性也,人生的巅峰就是权力的巅峰。在这方面,古今中西倒是殊途同归。

欲望的沟壑自古难平,用无底洞来形容欲望,已经注定了欲望的黑洞属性,无限吞噬好像才是欲望的终点。但我并不这么认为,让欲望坐上秋千,在满足与不满足之间来回摆动,才是欲望的欲望。

曾记得99年,刚刚接触网络,6元一小时的上网时间显得迷住珍贵。每次上网前,都会在记录本上详细写好要干的事儿,不管是QQ聊天也罢,浏览新闻也好,都无比兴奋。然而随着低价包月包年,不限流量,即使网速从10M提高到了1000M,上网逐渐变得索然无味。欲望的秋千被弹簧椅替代,摆动变成了振动,兴奋便成了麻木。

中国古典园林在入口玄关处竖立一道屏风,名曰先抑后扬。欲望同样需要一道屏风,分隔开满足与不满之间的空间,压缩欲望的浓度,才能让满足更加醇香。

有人说,不管是基督、伊斯兰,还是佛教,都提倡让世人禁欲。但我猜,历经饥饿、寒冷、日晒、雨淋、跋山、涉水种种禁欲苦楚的悉达多,坐在菩提树下七七四十九日思考的一定不是如何彻底断绝五感。他与自己周旋了那么久,最终与自己讲和,让自己坐上欲望的秋千随风摆动,才是道法自然,如来不可思议之处。



半边鸦


人类的欲望是怎样产生的?

有一个传说,香港有一位非常知名的企业家,九十多岁了,品偿美食的欲望巳经不强了,但仍要到大酒店餐厅大堂,看热闹的吃饭场景,感受生命阳光的欲望依然在。人类的欲望从开始的动物欲望,满足吃饱穿暖,到精神的欲望促使去实现某个物质欲望或情感欲望。从最低的动物欲望吃饱到实现人生价值最高欲望,再到百岁老人生命终结时没有欲望,安静的走完人生。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幼儿到读书。大概2岁右边就完成了动物生存吃饱穿暖的生存欲望和学习欲望阶段。因为人类有学习能力,比较能为就有了精神欲望,对衣食住行玩游等都有了欲望。幼儿园开始到大学,研究生,博士生阶段,受环境,社会影响,主要欲望读好书,上名校。

第二阶段。人到中年成家立业欲望。首先找工作欲望,成家欲望。赚更多钱,买更大房,升更高职务,更高社会地位和培养小孩的欲望。

第三阶段。达到人生顶峰的欲望,然后走向年迈之后没有欲望。也可以理解,当年迈之后没有了欲望,也就没有了痛苦。

因此,人类欲望产生一开始是动物生存欲望。由于人类善于学习,打开眼界后又善于比较,比较即产生欲望,对未来有追求的精神欲望。正能量欲望,使人进来,使人实现自己的梦想,为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负能量欲望,贪得无厌,做了皇帝还想登仙,则被欲望害死了。人类欲望是双刃剑,每个个人要把握好,弘扬正能量。





华仔之薪


一切欲望的产生源于生存的需要和繁衍后代的需要:幼崽会自动寻找乳头,会自主的吸母乳,母乳不够的时候,会争抢,到了成年期,需要划分和保护自己的狩猎区,发情期则要战胜其他雄性获得交配的权利繁衍自己的后代。反应在人类身上,本质上并没有区别,形式上复杂了一点而已:从生存的角度来说,人类需要一份好工作,需要升职加薪,需要努力做老板或者是群体里面的那个头,也就是要努力获取更大更多的资源,在这个过程里,人类和动物的不同,大概就是人类会用理想啊,奋斗啊,不屈不挠啊这一类的情感心态来包装“我要占用更多生存资源”这个本质,然后,在占用更多资源的同时,男性或者女性会为了繁衍后代的需要向异性展示自己的优势:比如,我比其他人帅,我比她美丽;比如,我有钱,我是高管,我可以让你获得更多资源等等——这些其实就是发情期雄性动物之间的决斗——嗯,好吧这么一解构,好像我更加陷入一种LOSER的虚无世界了,更加想进入道教的状态……


Knight老周


相信在大部分人的眼里,欲望是罪恶的深渊。

佛家认为:欲望其实是由于对事物的执著、贪爱而生起的一种无明思维,所以说是爱欲。爱欲是烦恼痛苦的因,苦是爱欲的结果。

道家认为: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其实欲望本来的形象应该是一种生命力的表现。它本身并非善也并非恶。欲望是一种力量,是比善恶出现更早的东西。这才是欲望的本体,欲望的真谛。

欲望是生命力的表现,而生命力是为了使人活下去的动力。

自由与责任是人被赋予的特色,尤其是对待欲望上,这二者的作用更加明细。

那如何判断欲望的好与坏呢?如果在满足自己欲望的同时对大家共同的欲望有助益就是好的欲望,如果在满足自己欲望的时候对别人产生了影响或者损害,这样的欲望就是自私的。

既然欲望是生命力的发泄,那么任何一种好的欲望以及任何一种好的发泄欲望的努力都是宝贵的形象,也是所有人类共同的愿望

欲望的产生和来源是复杂的。

每个活物都有欲望,不论它是有意识的生物,亦或是无意识的生物,他都有欲望,只不过是欲望的种类不同罢了。

生命的产生时间就是欲望的产生时间,欲望是生命特有的。40亿年前,无机物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原始的氨基酸,原始的氨基酸再经过复杂的相互作用,通过蝴蝶效应,一系列巧合,终于产生了原始生命。

生命是什么,是在非生命世界中能自主的改变自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随波逐流的个体的集合。

生命个体的运行是有一定的活动机制的,非生物界的巧合恰好创造出来这种活动机制,并且将这种原始的运行机制的活动空间限制在一个与非生物界相对隔离的范围内。我们现实生活中可以找出类比此系统的例子:内燃机,想必再熟悉不过了,虽然很少见到他,但对它的结构和运作方式应该比较了解。我先简单介绍一下,它由几个气缸组成,汽缸中有活塞,活塞能来回移动,并驱动轴的转动进而驱动车的运动,气缸的另一侧有火花塞,喷油嘴(当然有的没有火花塞,例如柴油机)。当活塞压缩的时候,喷油嘴往其中喷入油气混合物,同时火花塞放电,使油气混合物在汽缸中发生小型爆炸,推动活塞运动。如此往复,内燃机将持续运作下去。

当然,原始生命的运行机制,以我所想,也类似于上述。自然界不断地相互作用,巧合中的必然,必然中的意外,逐渐产生了一种运作系统,当然首要条件是这种系统的运作要相对独立与自然界,这种运作系统就像内燃机的结构一般,但是光有结构是远远不够的,当然得需要动力去维持它的运作。内燃机的动力之源是油气,而原始生命的动力之源是非生物界的无机物,到后来发展到一定程度,生命利用生命来维持自身运作,这就逐渐产生了一种食物链,原始生命在内部用这种运行机制进行无机物的加工,释放出能量,维持生命的运行及存在。当然,如果不存在无机环境了,或没有迎合这种机制的特定无机物了,生命便会消亡。

由此可得,最原始的欲望便是维持生命运行机制的周期性活动,他没有意识,没有感觉,也会没有痛苦的运行下去。

写到这里,用可能会产生诸多的疑问。

没有意识,没有感觉,怎么能算是欲望呢?诚实的说,我之前也产生过这个疑虑。欲望不是想要达到的目的,或想要得到某种东西的一种精神取向吗?既然是想要的,怎么会是无意识的呢。

“欲望是想要达到的目的或想要得到某物的一种精神取向。”这句话是商务印书馆字典的原话,我觉得它定义的不完整,它是从欲望的发出点定义的,当然欲望不完全是一种精神取向,若从它的出发点定义的话,必然会有多种定义法,要把这多种定义整合到一块显然是不容易的,所以我另取了一种角度,即用欲望产生的结果定义。

欲望是一种抽象的事物,只能亲身去体会,亲身去感受,其实每个人都在无时无刻的经历着欲望的变化,与转换,只是没有发现罢了,只是没有深入思考罢了。

无论是无意识的还是有意识的;不管是精神取向或非精神取向;不管是原动力或非原动力,只要是让某一系统运作下去,是个体自身发出的,让个体进行某些活动的驱动力便是欲望。

若没有意识的欲望,绝大部分是本能。其实在原始生物身上严格意义上讲并不算是本能,只能叫做一种内部驱动力,我称为为“本欲”。

原始生命的生命活动机制有一定的容错性,因此便会进化,若没有容错性,生命刚诞生便消亡了。容错性指的是这种运行机制可以外部环境的某一范围内运行,就像一个圆,在越靠近圆心的地方,这种机制越容易进行,越接近边缘,这个系统就越不容易进行,停止运行的风险就越大。但是只要在这一个范围内,这个系统就会持续运行下去。容错性可以算是衡量生物与非生物的一个重要指标了。简单地说,容错性就是在某种意义上就是适应性。当外部环境发生改变时,为了维持这个运行机制的持续运作,便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其实按我的理论,这也是一种欲望。

随着生物由低级向高级进化,由简单到复杂进化,这种最原始的欲望也经过发展,融合了生物个体的肉体变化,(本能就是为了让生物的肉体更不易停止运作。)便演化成了生物的本能。

本能也是一种欲望,是在本欲的基础发展起来的。用人举个例子,人的两大欲望,也可以叫做本能——求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这是一种完全潜意识的欲望,它不受意识控制,对于人来说,它完全游离于意识之外。人的肉体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当这个系统受外界环境压迫和扰乱时,这个系统就会趋向于停止,也就是人快死了(非正常)。此时,为了维持这个系统的继续运作,求生的欲望便会被激发出来。在一般情况下,会随着机体活跃程度的逐渐消沉,这种欲望便会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这种增长当然会反应到机体身上去,会力求让这个系统回到周期性的运作状态去,因为机体一旦停止运作,即使之前这种欲望再强烈,瞬间也烟消云散了。这种欲望会让人产生一些自救活动,对水的渴望,会促使人去找水;快饿死时,见到食物也会从堕落转为兴奋,就算是不能得到它,见到欲望所聚焦的点,也会使生命更不易死亡。

有些人临死前,有可能是正常死亡,也有可能是非正常死亡,会有一个惊骇的表现,那就是死前会爆发一次,身体和大脑会极度兴奋。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临终前一小段时间,在床上安静的躺着,呼吸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变弱了,但没有任何征兆,没有任何预备期,他突然从床上跳起来了,并说了一些话,言辞激烈,铿锵有力,呼吸急促,让仆人大吃一惊,仆人知道他将会安静的,无声的,缠绵的死去。但没想到,他会出现这种状况。我想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本能使然,是求生的欲望导致的。

拿破仑的死颇有争议,但此处不作探讨。他死前有胃病,内部器官的病变让他非常痛苦,这同外部刺激因素是一样的,会在濒死的情况下让人产生极大的求生欲。这是一点,还有另外一点,就是生前有某种强烈的欲望未得到满足,或有某一精神指向,在这些情况下,求生的欲望会显现的更多一些。生的本能显现是对人来说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就是上述,倘若还没有感觉就死了,那么这种本能就不会显现,因为它的显现是要根据外界环境做出判断的。当然在生的欲望没有显现时,有可能会是另一种欲望在发挥作用,即死的欲望。

死的欲望,这听起来骇人听闻,人如何有死的欲望呢。

死亡本能,又称毁灭冲动,攻击本能或侵犯本能;这是一种要摧毁秩序,回到前生命状态的冲动。

由此看来,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趋向毁灭和侵略的冲动,而这冲动起初是朝着我们自身发出的。

死亡的本能设法使个人走向死亡,因为那里才有真正的平静。只有死亡,个人才有希望完全解除紧张和挣扎,生命有无机物演化而来,人人从黑暗,温暖而平静的自宫来。睡眠与死亡的境界与人所来自的地方相似,故生命一旦开始,一种意欲返回无状态的倾向随之而生,此即死亡本能的来源。

平常所说的攻击驱力,可以说是死亡本能的衍生物,只不过只是将毁灭的对象从自身转移到他人而已。当指向外界的攻击驱力受阻,便会转向攻击自己(例如自杀)以图自我毁灭。它是促使人类返回到前生命状态的力量。死亡是生命的终结,是生命的最后稳定状态,生命只有在此时不为满足理性欲望而斗争。只有在此时,生命不再焦虑和抑郁,所以所有的生命的最终目标是死亡。

死亡本能(欲望)派生出的攻击,破坏,战争等一切毁灭行为,它有时候转向机体内部,导致个体自责,自伤甚至自杀。有时当它转向外部世界时,导致对他人的仇恨,攻击,谋杀等。

其实,死亡本能并非将个体导向死亡,而是将个体导向对现实世界对世俗生存的超越,也就是导向对生与死的超越,进入那个佛学意义上的“涅槃”。(涅槃:梵语音译,义译为灭寂、圆寂。佛教超脱一切烦恼,进入自由无碍的境界为“涅槃”,也称死为涅槃。)

这样看来,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是相对的,是不能同时存在的,在一定程度上讲是相对独立的。

死亡本能在生活中所产生的例子也屡见不鲜,但它很隐蔽,在暗处,却对人的生命活动会产生重大影响,像一个隐形人,来也无踪,去也踪迹难寻。并且总是披着其他事物的外衣。

当一个人的欲望得到极大的满足时,他会极度的快乐(并不是幸福,快乐并不是等于幸福),有人常说,欲望是不能完全被满足的,而我认为,欲望不能完全被满足,并不是欲望本身不能被完全满足,而是因为当一个欲望被满足时,它导致了个体所处环境的变化,也可以说是人的内心心境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导致了欲望的再产生,就会导致机体为了满足这个欲望而行动,从而形成了一个连续不断,越滚越大的雪球,倘若雪球要滚过的路线一直有雪的话,也就是说,上述过程会重复出现,欲望不断的产生,不断地被满足,而且速度越来越大,若这个过程一直持续的个体的自然死亡,那么,在临死前更多的表现出来的是生的欲望,而非死的欲望。

当这个过程进行到如火如荼的时候,仅依靠自身的力量或许已经不能阻止它的运行了,但若如果有强大的外力强加在此种状态下的个体上时,就像飞奔的人被足挡一样,就像水坝决堤一般,不可阻挡,来势汹汹,后果不言而喻,那么人就会遭受难以想象的打击。此时,人的死的欲望便会产生,也就是死的本能。它会派生出攻击,谋杀等一切毁灭行为,这种状态下的个体是极度危险的,但也有可能产生另外一种情况,承受欲望阻绝的个体将死的欲望转向机体外部时,会受到强大的阻力而不能实现时,那么死的本能变会转向机体内部,导致自残、自杀的行为。

其实还有一种情况也会导致上述结果的产生。当一个人以满足的欲望被釜底抽薪时,即将以满足的欲望又变为了为满足的欲望,若这种欲望越基础死的本能显现的也就越明显。

现实中绝大多数的自杀行为都可用上述来解释。

战争,战争让人极其疯狂,泯灭理性的人性。因为人类最原始的欲望被激发出来了。当人类原始欲被大规模激发出来时,那是可怕的,因为会产生或产生了让人类难以承受的大事件。

杀人会让人上瘾,倘若没有外力的制止,就像毒品你一般,吞噬人的肉体和精神,让人堕落不堪。很显然,这时人的死的本能在作怪,当人的死的欲望被满足时,所带来的快感甚至比力比多原欲还要强烈。这当然是可怕的,也是令人吃惊的,人的本能怎么会这么的厉害,让人无法控制,又不得不为它屈服。

还有一点,人的死的本能和生的本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当人(在上述几种情况下)临死前一段时间时,死的欲望异常强烈,但当他落入水中,真正地去感受死的时候,这时候求生的欲望又被勾了出来,人会不由自主的寻找求生的机会,会奋力的挣扎,因为人所处的环境变了。

当人的欲望被完全满足时,便会及其的快乐,但这快乐之后,死的本能便又显现了出来,因为他的生活已失去了意义。

人活着就是欲望的奴隶,即使是死也要通过满足死的欲望才能达成。而若当欲望完全被满足时(虽然这只是一种假想),对个体来说,生活已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本能是最基本的欲望。它在生物产生时就已经初具雏形。它游离于意识之外,意识不能控制它。它也不能被意识得到,因为它是无意识的。

本能有多种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与不同个体的不同的生命运行机制有关,但其根本上是为了维持生命本身的运行机制的运行。

欲望就这样的产生了,之后所有的更高级的,不同的欲望都是在本能欲望的基础上产生及发展起来的。


十一书


人的所有欲望来自对自身的肯定,诸种人性都证明我的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我考察了人性的根源,发现所有的人性都指向一个根本的人性,就是:人要肯定自身的存在。

孟子说“食、色,性也”,饮食男女是人性中最重要的表现。

饮食,是生存的必要条件。

男女,是基因遗传的必要条件。

饥寒起盗心即是为饮食,

饱暖思淫欲即是为男女。

另外,敛财是为保障存在,好名是寻找存在,虚荣是浮夸存在,爱美是炫耀存在,交友是帮助存在,争权是宣示存在,而自私,则更能体现人们为了自身的存在是如何漠视他人的存在与利益的。

可见所有的人性的本质就是人要肯定自身的存在。


神驰


人,生下来就有欲望,年纪增长,欲望就会越来越多。人的一生,总是被欲望推拉着去做很多事情。

欲望,出自人的本性。人的本性一是求生存,二是求发展。人为了生存和发展,就产生了欲望,人类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因为欲望的推拉牵引,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有了欲望才有不断向前的动力。从这方面来讲,人有欲望不是什么坏事,没有了欲望,离过“奈河桥”也不远了。但是,人的欲望就像洪水,一旦缺堤,后果就很严重。所以,怎么控制自己的欲望,是每个人必须要面对和思考的现实问题。

小说《七真传》上说:

天也空,地也空,人生眇眇在其中。

日也空,月也空,东升西坠为谁功。

田也空,地也空,换了多少主人翁。

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

这听起来很消极、很悲观、很虚无,好像人活着没有什么目标,没有什么要求,没有什么意义,这种不思进取、不求有成的思想也要不得。但话说回来,从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对一些东西尤其是金钱物质上不要大过于执着,太过于看重,更不要为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不择手段。人来自尘土,也归于尘土,赤条条来,也赤条条去。有时候,谈然一点,平谈一点,也不见得是什么坏事。








何际铭


“祸难生于邪心,邪心诱于可欲。”《韩非子·解老》

大致意思是:祸难往往是邪心造成的,邪心是从私欲诱发而来的。

反过来看,个人私欲能诱发邪心,然后就可能引出祸难。但私欲可诱发的不全是邪心,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全看人为满足私欲而做出的是何种行为,如果行的是正道就会促进社会发展,行的是邪道就会阻碍社会发展。

所以欲望是每个人都有的,源于本能,但欲望是不是邪恶,要看人为满足欲望而产生的行为是促进还是阻碍社会的发展,为钱财努力工作是正打砸抢烧就是邪了。

欲望分为精神的欲望和物质的欲望。

  精神欲望包括交往的欲望、尊重的欲望、自我实现的欲望,它是一种感觉,是一种体验,是哲学中的形而上,是宗教中的灵;

  物质的欲望有食欲、性欲、温暖欲,它是一种客观的,能看得见的,是哲学中的形而下,是宗教中的肉。

  在人的欲望当中,性欲是最复杂的一种欲望,它给人带来的欢娱最强烈,也给人带来的困惑最多。它是人类最想得到的东西,也是人类最爱隐藏的秘密。在人类灵魂的深处,渴望讴歌性欲的神奇,在人类道德的法庭,性欲是最不光彩的丑角。因为在生活当里,性欲总是不想安分守己的待在婚姻中。 性欲到底是什么?在动物的王国里,性欲是本能的、直接的、杂乱的。人类因为有了语言,有了文明,所以,人类的性欲在动物的基础上,多了一层精神的享受,多了一层道德的枷锁,任何人的性欲离不开社会的价值体系,从此性欲被套上了手铐,带上了脚镣,进入了人类精神王国的地狱之中。

  社会的体系是庞大的,壁垒森严。其中有审美价值体系、道德价值体系、宗教价值体系、政治价值体系,每个体系都有着自己的评判标准,诸如,美与丑、善与恶、正与邪、是与非,性欲在这庞大的价值体系中,被五花大绑后又锁在了悬崖绝壁上,犹如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人类始终在等待着解放性欲的救世主出现。当美丽的蛇飞到夏娃面前后,人类被驱除出了伊甸园,蛇是性欲的第一个救世主,也是人类灾难的开始,人类需要获得新生。

性欲——情欲——性友谊。“性友谊”怎么实践呢?这是摆在人类面前的又一次挑战。从红颜知己、蓝颜知己到“性友谊”,性欲是在进化。情欲尤如碳火,如果不加以克制,它就会将你心儿烧焦。人有七情六欲,只是有的人克制的层次不同,有的人是受道德伦理,受金钱地位,受良心人格,受法律法规的约束影响而循规蹈矩。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只是有时候当自己的能力满足不了自己的欲望时,就会表现一种无奈,一种消极,去用一些行动,语言来伪装,来隐瞒,来给人以错觉,又有多少人放得开,肯为自己潇潇洒洒的活一回?

其实,食色性也。但再放荡的女子也不会想到要去勾引孔子,再淫邪的男人也不会动菩萨的念头。人都有庄重的一面,将这一面从人格里提出来放到爱情与色情中去,便可与人的原始欲望相融合,使人不过于刻板也不过于不安分,心平气和怡然自得的体味人生的乐趣。


我在蓝天白云下


欲望有褒贬之分,从上学第一天起,就对学习产生了认真、积极的欲望,他的学习成绩稳步上升,否则学习不长进。走上社会参加工作,树立正确人生观,加强世界观改造,欲望在正确轨道上,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事业兴旺、家庭和谐幸福,偏离了方向,就会走向反面。人类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为人民乐于奉献是光荣,愿人类的欲望,朝世界和平方向迈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