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榮的電影生命《霸王別姬》(1)

《霸王別姬》

FarewellToMyConcubine

導演:陳凱歌

主演:張國榮張豐毅鞏俐

首映:1993年1月1日

張國榮的電影生命《霸王別姬》(1)

《霸王別姬》對我來說,已經不僅僅是一部電影;張國榮對我來說,也不僅僅是一個藝人。正如有些原本普普通通的事情,發生在合適的空間,合適的時機,就成為生命中深刻的烙印,永遠永遠揮之不去。

第一次遇見《霸王別姬》,是在1992年,我大學二年級,在《大眾電影》的邊角見到一條寥寥數字的新聞:“電影《霸王別姬》開拍,張豐毅扮演霸王,張國榮反串虞姬,鞏俐扮演菊仙。”《霸王別姬》這出京戲我是知道的,但“菊仙”是什麼人物卻聞所未聞,想來既然有張國榮這位香港歌星出場反串,一定是一部裝神弄鬼的搞笑片,加進個把“菊仙”、“梅仙”之類的花妖不是什麼奇事。那時候作為大陸北方人,我對張國榮的瞭解也極其有限,雖然初中階段就聽得滿街的男孩子大唱“Thanks,thanks,thanks,Monica……”但誰知道原唱是他呢,就算知道了,又如何會喜歡那麼輕佻的歌,他的照片我也早就在雜誌上、貼紙上、音像店的廣告板上見過,但是那清秀白淨的形象,也實在不是我的“那杯茶”。

老祖宗告訴我們:“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話放在張國榮身上要反過來:“眼見為虛,耳聽為實。”某一天,同宿舍的女友買了一盤張國榮的磁帶,就是名為《英雄本色》的那盤引進版。磁帶的封面是年輕的張國榮最俊美的照片之一,但是再俊美的照片也沒有他的聲音對我的震撼力大,當我無意之中聽到那一首《倩女幽魂》,實在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怎麼長相這麼柔嫩的一個人竟然有這麼滄桑醇厚的聲音,令我對這個“奶油小生”刮目相看!同一年,令我刮目相看的還有《霸王別姬》:雜誌上刊出了《霸王別姬》的劇情介紹,讀了之後,如雷轟頂。一個對藝術迷戀,對愛情專注的人,終生代入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追尋著不愛自己的愛人和遺棄了自己的事業,歷經末代皇朝,中華民國,抗日戰爭,新中國,文化大革命……五十多年的風雨人生,滄海桑田,最後在圓夢之際,一把古劍告別紅塵……這麼波瀾壯闊,悽美迷離的故事,居然從來沒有聽說過,這真是讓我激動萬分,滔滔不絕地把劇情講給當時正在上高中的妹妹聽,預言這部電影一定會精彩絕倫,公映的時候一定要看,一定要看。

《霸王別姬》正式公映的時候,在我們學校裡連放了四場——幾乎相當於全校五千名學生每人都去看了一遍——創下了本校劇院最高票房記錄。當時我還不知道這部電影在校外,在國外的轟動效應有多大,我只記得它在我心裡的轟動效應。永遠都不會忘記小豆子在虞姬故事裡潸然的淚,不會忘記蝶衣舞臺上的風姿,師哥背影后的寂寥,不會忘記他在監獄中顫抖的雙手,法庭上驀然回首的面容,戒菸時的無助,風雨之前的純真,熊熊烈火中煎熬的靈魂,光影交錯間徹悟的一笑……一部電影可以懾人到這種程度,表演的感染力和穿透力可以如此之大如此之強,是我以前在國產電影中很少感受到的。我開始留意這部電影的有關報道、花絮,到處搜尋原著小說。當時《霸王別姬》這本書並沒有在大陸出版,先後買到的都是李碧華的其他作品:《生死橋》、《川島芳子》、《青蛇》、《誘僧》……華美、淒厲、醉生夢死的風格使我徹底成為李碧華的迷,一本不落地買來詳閱,收藏。

很久以後,當我又將電影看過若干次之後,終於買到了《霸王別姬》的原著。相比之下,原著比電影更加細膩,但是沒有電影的大氣磅礴,也缺乏那種文化和歷史的縱深感,個別細節上甚至有些流俗。個人以為,如果說電影《霸王別姬》能夠得一百分的話,原著只能佔五十分,陳凱歌的導演為其添加了三十分,張國榮的演出至少再加十分,成就了這樣一部史詩般的巨片。當年,《霸王別姬》在戛納電影節上獲獎的報道遍地開花,視線主要集中在陳凱歌、鞏俐和張國榮身上,尤其是張國榮,作為一名不太被內地重視的香港演員,近乎完美地演繹了一個如此高難度的角色,受到了前所未聞的讚譽和關注。

我們都知道,在那一屆的戛納影展上,張國榮僅因一票之差與戛納影帝的桂冠失之交臂,這一票對他的後半生有極大的影響,但是,《霸王別姬》為他帶來的已經是意義非凡的轉變。在《霸王別姬》之前,他雖然拿到了香港影界的最高榮譽——金像獎影帝,但更多地是一個電影明星,一個充滿港味的文藝小生;《霸王別姬》之後,他才逐漸升華為一名真正的藝術家,《霸王別姬》使他的視野豁然開朗,第一次接觸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第一次與大陸精英級的影界班底合作,第一次深入瞭解內地,見識了另一個社會的另一種人生,第一次打入國際電影節並且一舉震驚世界影壇……這個機會是許多香港影星至今都沒有得到的,他本人也完全沒有浪費這個機會。《霸王別姬》的劇組成員形容他像海綿一樣如飢似渴地吸取新鮮的知識,沒有他的戲份時也按時到片場去看別人工作,每天拍攝之後都纏著別人帶他去看京戲、拜見名師、逛衚衕、參觀博物館,在戛納電影節上抓緊一切機會與同行切磋交流……大家都驚歎一個香港明星怎麼會有如此強烈的求知慾和優雅品位,香港影界也發現他們的榮少的學識和胸襟與從前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另外,《霸王別姬》的成功使他的演技得到無可置疑的承認,日後他在經歷多次提名影帝而落榜的打擊下仍然能夠神采飛揚、充滿自信,或許與這一點也不無關係。

張國榮的電影生命《霸王別姬》(1)

1995年,我的妹妹考上大學,也來到了我在的城市。那時候我已經畢業一年,沒有宿舍,睡在公司會議室裡。同事們都很同情我,但是在我心裡,這是一段極其精彩的回憶,因為會議室裡有電視機、錄像機,一年的時間裡我和妹妹每個週末都要借四、五盤錄像帶徹夜觀賞。第一週,妹妹想借《霸王別姬》來做為開張電影,我說,借盤喜劇吧,來一個快樂的開端。音像店的老闆向我們推薦熱門電影《花田喜事》,拿出來一放,居然也是“程蝶衣”作品!這部電影帶給我們的開心至今猶在腦海,更加難忘的是片中高柏飛與周通對峙的一幕,張國榮的面部特寫,俊朗、端凝,風采逼人,在此之前我們並不知道,他竟是這麼英俊的,與通常照片中甜得發膩的秀麗模樣天差地別!

第二週我們借了《霸王別姬》,高柏飛又蛻變為那個傾國傾城的程蝶衣,在深夜裡黑暗的會議室中,在光影交錯的熒屏上,淒冷地徘徊,舞動,遊離於紅塵之外,也帶著我們的靈魂遠離了世界的喧囂。第三週我們借的五部電影裡,有一部是《金枝玉葉》,又是張國榮的作品,又是與高柏飛、程蝶衣全然不同的一個角色,那個音樂人符合我對一個男人的所有夢想:才華橫溢,專業上的權威,藝術氣質,率性,純真,執著,英俊,高貴,優雅,幽默,親切,善良……當他在林子穎身邊彈起鋼琴,悠然吟唱,我說,林子穎沒可能不愛上這個人,誰會不愛上這個人?第四周我們借的電影裡有《白髮魔女傳》,第五週,我們借了《東邪西毒》……

喜歡上他,實在不是我們的錯。我們並沒有刻意去發現他的好,我們甚至不是專門找他的電影看,我們只是很幸運,懷著對電影的喜愛在最有條件盡情看電影的歲月裡遇上了電影事業進入黃金期的優秀電影人。那幾年,香港影業繁花似錦,離開歌壇束縛的他肆意盛放,佳作層出不窮,音像店的暢銷榜上總有他的名字,每一部作品都不會讓我們失望。我們溯本追源,開始尋找他早期的作品,《鼓手》時期的青春美少年我們並不喜歡,但是《胭脂扣》的風華,《倩女幽魂》的純樸,《縱橫四海》的英武……總是讓我們忍不住一遍一遍地倒帶,一遍一遍地定格,一遍一遍地歡喜讚歎。

那個秋天,《寵愛》上市。對他本人的經歷並不十分關注的我們,不知道這張大碟在他藝術生命中的重要意義,不知道這張碟對等他開口等了五年的歌迷來說意味著什麼,我只知道這張碟收錄了我所喜愛的好多電影的主題歌,當然是毫不猶豫地買下來。《今生今世》、《追》、《紅顏白髮》……曲曲直撼我心,只有《當愛已成往事》讓我略感失望。我聽得出來他對這首歌的用心,喜歡歌前加插的那句嘹亮悠遠的京戲,但是聽慣了李宗盛和林憶蓮的抵死纏綿,我不能接受他的淡漠。我和妹妹閒話,說,也許,畢竟他已經年近四十,多半是唱不出那樣的激情了。不知道他在年輕的日子裡,有沒有那樣地激情過?還是一直都是唱輕淡的情歌?《Monica》那樣跳躂的舞曲,算情歌嗎?

我想我們是命中註定會成為他的迷,一路走來,我們總是能在最容易被打動的時刻遭遇他最為美麗的瞬間。《寵愛》聽到爛熟之時,我們在一家小店裡遇見了《張國榮告別演唱會》的磁帶。當時並沒有如獲至寶的感覺,我只是想,也許值得一買,聽聽他年輕的聲音。買到手裡,在路上我就和妹妹一人一隻耳機聽將起來,聽得面面相覷,驚為天人。原以為《寵愛》已經是最好,原來不是,原來他曾經好到這個程度,他曾經這樣地被人們寵愛過,曾經給過人們這麼美好的東西!不過這盤磁帶好像有質量問題,《風繼續吹》那首,中途時斷時續,是怎麼回事?回到家裡仔細一聽,原來是他哭了。……我們屏著氣,殘忍地,一遍一遍聽著他哭,聽著觀眾們不捨的狂呼,隨著他們,心潮翻湧,黯然長嘆。我和妹妹說,如果能看到現場,真願不惜任何代價!那會是怎樣一個動人的場面啊!

張國榮的電影生命《霸王別姬》(1)

兩星期後,我在新華書店閒逛,一片嘈雜之中,聽見了《風再起時》的前奏。循聲而去,在音像區的大屏幕電視上,看到了走過擁擠的人群,正在踏入紅磡大門的張國榮!樂聲漸隱,一身黑袍的他從舞臺中央升起,緩緩唱出:“為你鍾情,傾我至誠……”天哪,這是《告別》,是《告別》,是在放《告別》的影碟。我立刻跑下樓去給妹妹打電話。當時我們沒有傳呼機,沒有手機,妹妹的宿舍裡也沒有電話,要找她只有打到她們學校宿舍樓的樓下去,十次有八次都只能留口信,很難找到她本人。而這一次,電話鈴只響了一聲,就有人接了起來,隨口唸叨了一句我辦公室的電話號碼……是妹妹,正要給我打電話。

我只說了六個字:來書店,看《告別》。

在我們的記憶中,永遠留下那一幕:兩個女生,搭著肩膀,一動不動,站在喧嚷的書店裡,一個小時,目不轉睛地看電視。我們看到了一個最美麗的人最美麗的風華,從此神魂顛倒,萬劫不復。我花了一個月的工資買下了《告別》,那盤一直找不到機器來放的LD影碟。我們開始買他所有的磁帶、唱片、電影、寫真……買書,買雜誌,上網,看關於他的訪談,介紹,新聞舊聞。和所有喜歡他的人一樣,我們深切地體會到,這個人一直都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好,知道得越多越發現他的好,誰也別想靠了解他來厭憎他,越是接近,越是無法抽身。我們重新看了《霸王別姬》,更多地注意了張國榮的演繹,看到了他微妙的眼神,豐富的肢體語言,入骨的嫵媚,自然的風流,看到了許多以前沒有看到的東西。他實在是太天才,而且,太用心,陳凱歌說,張國榮是最好的演員、藝術家,電影的上半段是他在指導張國榮表演,到後半段,基本是任由張國榮自己表演了。而張國榮總說自己沒有刻意展現過什麼演技,他只是在演繹每一個角色時都把自己代入到角色本身,一切從角色出發,自然而然地就知道該怎麼做。他有沒有想過,這才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演技,水乳交融,無跡可尋,這不是每個演員都能做到的,不是每個人都有他那樣的敏感和悟性,有他那樣真摯的心,能夠感受到角色的喜怒哀樂;也不是每個人都敢像他那樣地全情投入,不顧一切,傷身也傷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