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兩大生存哲學:《孫子兵法》和毛澤東思想

俗話說:“男兒出門一步,就有七個敵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競爭可謂無處不在,也是不能避免的,魯迅先生在其著作《草》中寫到“野草,根本不深,花葉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陳死人的血和肉,各個奪取它的生存。當生存時,還是將遭踐踏,將遭刪刈,直至於死亡而朽腐。但我坦然,欣然。我將大笑,我將歌唱。”。更是深刻的揭露了生命的競爭本性的一面。

中國的兩大生存哲學:《孫子兵法》和毛澤東思想

在千年的戰爭浸泡下,中國的競爭哲學非常發達,古有孫子兵法,今有毛澤東思想,都可謂登峰造極。現代商業活動中,大量企業家、管理者從中汲取養分。比如,任正非很喜歡讀《毛澤東選集》,華為的價值觀、戰略、組織處處有毛澤東精神,近期華為的“反圍剿”可謂精彩;毛澤東思想強調實事求事,群眾路線,獨立自主,軍事上,毛澤東提出了“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戰略防禦階段的“論持久戰”和“採取恰當的作戰形式,實行運動戰、陣地戰、游擊戰相結合”,“力求主動,力避被動,執行有利決戰,避免不利決戰,應慎重初戰”,不打沒有把握的戰爭;組織文化建設上“發揚勇敢戰鬥、不怕犧牲、不怕疲勞、連續作戰、勇於近戰夜戰的優良戰鬥作風”等思想。


中國的兩大生存哲學:《孫子兵法》和毛澤東思想

再說《孫子兵法》,其影響亦是是深入中國人的骨髓,遠播全球,曹操、李世民、毛澤東、武田信玄、拿破崙等都是資深讀者,其中“兵者國之大事”,“知己知彼”,“兵者詭道”,“順勢而為”,“主孰有道”,“先勝後戰”,“守正用奇”,“道天地將法”,“慎戰”等諸多思想都被證明是最樸實的大道。不過,現在很多人都對孫子的思想有誤解,常常有人把《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混為一談,首先《孫子兵法》更多的是談戰略,是道,強調以多勝少,用投資的角度來看更像價值投資,而三十六計則是強調用計實現以少勝多,這裡面就有了更多的投機成分。

中國的兩大生存哲學:《孫子兵法》和毛澤東思想

同時,值得肯定的是中國在不斷地競爭中更領悟到了“和”的重要性,這是歷史的進步,中國是愛好和平的國家,但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中國是打了幾千年架錘鍊出來的,怕是把中國人從“和”逼到“鬥”,是要搬石頭砸自己腳的。中國走的是公平正義的王道而不是霸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