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诸葛亮跟了曹操会怎样?

不二斋


说到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相信很多人会说是诸葛亮,的确,在小说《三国演义》的渲染下,诸葛亮神机妙算、习阴阳、懂八卦,被誉为“智绝”,在真实的历史上,诸葛亮也是十分杰出的人才,维持了蜀汉后期的发展。此外,曹操也是许多人心目中的一大智者,他抓住时机在汉末称雄,占据了北方,并挟天子以令诸侯,一步步走上高位。

在历史上,诸葛亮被刘备多次拜访的诚意感动,不但为他谋划了著名的“三分天下之计”,还同意出山相助。此外,在曹操兴师南下之际,诸葛亮前往江东,说服了孙权与刘备联合,这才有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刘备在诸葛亮战略的指导下,成功据有了荆、益二州,拥有了和曹操较量的本钱。可以说,原本漂泊不定的刘备之所以能够和曹操、孙权相抗,诸葛亮功不可没。那么,如果诸葛亮跟了曹操会怎样呢?

我们大胆假设,将诸葛亮被刘备招揽的历史删除,改为他投奔了北方豪强曹操,这样一来,历史会怎样进展呢?一开始,刘备是以宾客的身份前往荆州依附刘表,并被安排到新野驻扎,这一时期,刘备漂泊半生,但始终没有对未来的清晰规划。后来,在荆州享有盛名的徐庶前来投奔,为刘备的谋士阵营增加了分量。

历史上,徐庶为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这才有了三顾茅庐、隆中对等历史事件,而如果诸葛亮投奔曹操,这些故事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了。于是,笔者推测,因为诸葛亮没有给刘备三分天下的建议以及具体的实施办法,刘备不会第一时间想到结好孙权、西取巴蜀。所以,当曹操举兵南下时,刘备会做的先是南逃,而后不一定会寻求孙权的帮助。

另一边,刚刚失去郭嘉的曹操急需一个顶级谋士,而按照他对人才的辨别能力、用人不疑的态度,诸葛亮的建议会得到相当程度的重视。在诸葛亮《隆中对》的谋划中,“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所以进攻荆州,掌握交通要地是当务之急,随后,“沃野千里,天府之土”的益州便是接下来的目标。

至于江东,因为“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所以留到最后攻取。于是曹操的进军路线便是先取荆州,再取益州,最后攻下江东。而刘备这边,因为曹操南下而随之南逃,到荆南地区,随后因为无人联系东吴而难以求援,或许会选择依附于占据益州的族亲刘璋。于是,刘备先是西逃,而曹操趁机占据荆州,和东吴对峙而不开战。

凭借刘备的雄才大略,区区益州还是不在话下的,从刘璋手中夺取益州后,刘备便占据了西南的险要之地,而曹操这时也将目光对准益州,二者的战争不可避免。笔者猜测,即使曹、刘、孙对峙的局面还是会形成,但刘备终会因为实力的差距而被更快消灭,取得西凉、益州后,曹操顺势南下攻吴,经历一番拉锯后应该也是能够将东吴消灭的。


邓海春


如果诸葛亮跟了曹操,我认为很可能就改变了历史。曹操一统天下。

为什么这么说呢,诸葛亮到了曹操阵营,那里人才济济,谋士之中有郭嘉、荀彧、荀攸、程昱等人,诸葛亮之谋,最多与这些人并驾齐驱,曹操手下多了一个智囊而已。而且,诸葛亮最擅长的是治理天下,以曹操的用人之能,知人善任,很有可能派诸葛亮治理已经打下的北方天下,足粮足兵,而诸葛亮也很有可能完美地完成这个任务。曹操当时统治着天下三分之二的土地,整个北方为他所有。如果这些地方被诸葛亮治理好了,其实也是诸葛亮的奇功之一件,比他在刘备阵营与曹操、孙权争夺天下,更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更有利于人民的生活。

但如果刘备得不到诸葛亮,对他来说就是灾难性的。因为事实已经证明,在没有得到诸葛亮之前,刘备打了半辈子败仗。没有隆中对,刘备就是一个寄人篱下的丧家之犬。他的志向很难实现了。很有可能,在长坂坡之战中,就已经被曹操消灭了,没有刘备的联合,孙权也并不是曹操的对手,所以赤壁之战,胜利的很可能是曹操;退一步说,如果没有诸葛亮,既便刘备占据了益州,也并不会是曹操的对手,他死后也没有托孤之人,蜀汉最终还是早早灭亡。没了诸葛亮,天下还有谁是司马懿的对手吗?所以最后的胜利者,一定是曹操。

春秋史社,专注于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喜欢历史的小伙伴请关注“春秋史社”,有问题欢迎留言。


历史春秋网


这个问题答案很明确,诸葛亮如果追随曹操,他的成就肯定会低很多很多,官职和历史地位也会低很多很多!

诸葛亮投靠曹操,时机不对。

诸葛亮年纪比曹操小的多,等他出山的时候,曹操早已统一北方,功成名就,志得意满。他的身边,围绕着一大群文臣武将。谋士如云、战将千员。所谓物以稀为贵,曹操手下这么多谋士,又怎么会稀罕一个诸葛亮?

如果诸葛亮此时投靠曹操,曹操怎么会重视他,又怎么会重用他?完全没有必要嘛。

诸葛亮投靠曹操,没有人脉。

诸葛亮虽然祖籍山东,但却是在荆州长大的。他与荆州世家大族关系极为密切,属于荆州士族集团。他在荆州人脉极广,是地地道道的强龙+地头蛇。

有句话说的好,人抬人,人上人;人踩人,踩死人。加入诸葛亮到了北方,两眼一抹黑,举目四顾尽是外人。在那个门阀严重的年代,诸葛亮作为外来户,被打压被排挤是必然,被人处处掣肘,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几乎是不可能的。

其实徐庶的遭遇,就是最好的说明。

徐庶与诸葛亮是好友,曾经一同求学。刘备吞并新野时,徐庶毛遂自荐。刘备很器重他。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结果曹操大军一来,抓获了徐庶的母亲,徐庶为了母亲的安全,只好投奔曹操。

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

终曹操一世,徐庶都不被重用!

直到二十多年后,曹丕当皇帝的时候,徐庶才做了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魏略》:至黄初中,韬仕历郡守、典农校尉,福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不过是些无权无势的闲职罢了。

北伐中原的诸葛亮得知徐庶的处境后无限感慨:难道是魏国的谋士已经多到这种程度了吗!连徐庶和石韬这样的人才都不重用?

《魏略》:逮大和中,诸葛亮出陇右,闻元直、广元仕财如此,叹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一声叹息,道尽了多少辛酸呢,要知道以徐庶这样的人才,本该是一世之人杰。

假如诸葛亮投靠曹操,大概也是这样的结局吧。

选择大于努力,古人诚不我欺!


上将嗳福斯


如果诸葛亮跟了曹操会有什么结果?首先要说,诸葛亮遭遇曹操肯定是小概率事件。俗话说,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郭嘉死于赤壁之战前一年,此时此刻曹操已经战胜袁绍,统一中国北方,手下人才济济、战将如云,是一个准帝王级的大人物。而此时的孔明,虽有卧龙之名,但毕竟还是乡野一普通群众,完全没有实战经验,更没有通过过硬实绩证明自己。两个人地位相差十分悬殊,不可能走到一起。而诸葛之所以愿意跟随刘备,一方面是看中这个人的潜力,一方面也是基于团队初创,自己投入其中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平台。因此曹操即使征召孔明,后者也大概率不会愿意。

好嘛,就如楼主所说,诸葛亮就是投到了曹操帐下,那么会发生一些什么事情呢?

我认为,首先是孔明不会得到重用。历史上真实的孔明最大的才能在于治国理政,就像汉初的萧何,搞内政是一把好手。抛开演义不谈,就纸面实力而言,孔明战略规划不过荀彧,战场谋划不过郭嘉、荀攸,识人用人不过荀彧,而且出身寒微,在讲究门庭的中原士族集团中,诸葛亮毫无优势可言。在这样的团队中,而且是后来者,诸葛亮纵有绝世才华也很难有充分展示的空间,更不可能遭遇在刘备集团那里得到的极大恩遇。如果投入曹营,诸葛亮至多获得许攸那样的待遇,很难高到哪里去。君不见,徐庶到了曹营不也是暗淡收场吗?

退一步讲,假设诸葛亮屌丝逆袭,得到曹操极大重用,那么他又可能发挥什么作用呢?第一肯定是随曹军下江南了。那么,孔明到了曹营,刘备自然是很难做大,孙刘联盟当然也就不复存在。但是又怎么样呢?赤壁之战时,孙刘联盟的实质是东吴和荆州的联盟,没有刘备诸葛亮,人家刘表集团为了自保难道就想不到与东联盟?诸葛到了曹营,难道江东周郎就不会据长江天险而自保?周瑜和黄盖难道就想不到演苦肉计?赤壁之战事实上是以周瑜为主江东诸豪杰的杰作,与诸葛亮关系没有演义中那么大,更不会因为他的“转会”而发生实质改变。反观诸葛亮在曹营,他也不一定会比曹操带去的其他谋士高出很多,至多发挥在荆襄地区的人脉关系,为曹操招揽更多人才,但于天下大势的影响很难达到在刘备阵营那样的高度。所以,假如真如题主所设,那么我们的三国历史大概率会失去一位星光熠熠的巨星,而多出一位成色普通,循规蹈矩的曹营诸葛亮,仅此而已!这不得不说是我们的巨大损失,所以就历史的本色,挺好的!




周周说古今


蜀失孔明,如丧考妣。魏得孔明,多一徐庶。

虽然此消彼未必长,但蜀国没有像样的一等谋士,会很快被魏国和吴国蚕食,关张出师未捷身先死,马超出走西凉继续当土匪,赵子龙壮烈殉国,老黄忠气的吐血,魏延兵变杀刘备,在西蜀地区当了几年军阀后被曹操部将曹真一举扫平。


三国鼎立局面将马上失衡,魏吴南北对峙,当然吴国灭魏的可能性要小,魏国灭吴的可能性大。如果后一种局面出现,曹操一统天下,会马上称帝,而不必等到曹丕才篡位。魏武帝雄才大略,南征孟获,北击乌桓,绥靖西域,大魏帝国重复汉朝雄风。

如果吴国不出昏君,还有可能提前出现南北朝的局面。由于诸葛亮退出历史舞台,对手司马懿也歇菜了,长期在老家种菜,安享晚年。培养出两个儿子,成年后到朝廷做官,能发展到哪个高度全凭个人造化。 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魏武帝大宴群臣,笑问席间安乐公孙权:汝思吴乎?孙权对曰:此间乐,不思吴!魏武帝大笑而气急,卒。


董狐笔


没有什么太大改变。曹操手下良将如云、谋士如云,诸葛亮不过是诸多谋士中的普通的一个罢了。并且曹操手下是以曹氏家族和夏侯家族为基本力量的,诸葛亮不要说当军师,就是想进入核心层恐怕都很难。当时刘备非常缺乏谋士,而且刘备没有宗亲势力,只有关羽和张飞两个结拜兄弟,搞定他们基本就可以进入核心层了,所以诸葛亮才能在刘备手下发挥最强大的作用。

我就不信诸葛亮在曹操手下能让曹氏家族和夏侯家族都心服口服。


所以诸葛亮如果跟随曹操的话,恐怕是竞争不过郭嘉、荀彧、程昱等人的。最有可能也就是贾诩的下场,明哲保身没有问题,当个几朝元老也没问题,但是很难有大放异彩的机会。


象眼观天下


既然前提是演义,而且还是如果,那样就发挥想象力呗!诸葛亮在演义中的人设是一等的!1是智慧正义的象征!如果他跟随了曹操!应该是和刘琮(cong忘了怎么写了)!就是跟随刘琮,毕竟按照关系他是刘琮的表姐夫…?然后,进入许昌朝廷!结交什么人,会影响他的未来走向!荀彧或者贾诩!估计会是贾诩,因为荀彧根红苗正,结交不易!然后帮助曹丕或者曹植又是选择?诸葛亮谨慎从事,选择谁也不管!后来,赤壁之战,有周瑜,照样还是火烧赤壁,这段期间,历史上也没有孔明什么事儿!还是孙刘联盟!没有隆中对,刘备没有未来规划!只能是孙权的小弟,或者说妹夫!这样就是南北对立形势!诸葛亮的性格趋向决定命运,如果他不是自比管仲乐毅!他不会选择刘备,如果他安于现状,投降曹魏,就是一个庸庸碌碌之辈!推理半天也是浪费!诸葛亮不跟刘备,跟曹操或者孙权,都难出人头地!因为,人家那边都是人才辈出,实力雄厚!之所以解释,去许昌,其实是想说他无处显露身手!如果他性情淡泊名利!或许会隐于江湖!只是,他不出山,对于刘备影响大!刘备或是成为孙权的跟班儿,或者被杀!


萌大叔来了


俗话说, 良禽择木而栖,是金子到哪都会发光的,诸葛亮 27岁以前 居住在湖北襄阳的乡下,以耕田为生,他虽然隐居乡野 ,但他绝不是淡泊名利之人,他自比管仲,乐毅,他是在静静的等待, 等待一个伯乐的出现,他好比是一匹千里良驹,碰到好的伯乐,他可以一展抱负,这个时候,正值刘备创业之初,诸葛亮的老师水镜先生 ,便向刘备举荐了诸葛亮,在刘关张三兄弟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出山了。



诸葛亮对蜀汉可谓是尽职尽忠,死而后已,我们开始假设 ,诸葛亮跟着曹操又会如何?会不会名垂青史,会不会一展抱负?

诸葛亮出生在北方,十几岁以后跟着叔叔去了襄阳,后来就一直隐居于此,诸葛亮和刘备可谓是邻居,他跟着刘备可谓 很多便利的条件 自从跟着刘备以后 ,诸葛亮可谓是一路高歌猛进 如鱼得水,刘备向来以仁义著称于世,不管他是真仁义还是假仁义,反正他对待诸葛亮可谓是 推崇备至,什么大事小情都由诸葛亮来做决断,诸葛亮的前期只是一个出谋划策的军师,后期直接带兵打仗,但是我觉得诸葛亮如果跟着曹操,两人会有很多意见相佐的地方,曹操也不会听命于他,诸葛亮在蜀国被抬得很高,如果一旦到了魏国,曹操也只能把他放在一般谋士的位置上,我详细的分析了一下 ,有以下几点,诸葛亮在曹操那儿不会那么顺风顺水:



第一,曹操被称之为枭雄,而且当时曹操身边的能人义士也不少比如: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曹操当时为东汉末期丞相,也就是说他的创业已经很具有规模,刘备 是刚刚的创业之初急需人才,所以我认为 ,诸葛亮跟着刘备比跟着曹操要吃香。


第二,诸葛亮隐居南方, 曹操雄居北方,当时三国 不像现在这样通讯发达,曹操离诸葛亮比较远,诸葛亮出山以前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功绩, 引不起曹操对他的注意,曹操真的用了诸葛亮,也不会给他很高的官职,甚至不会有 和曹操议事的机会。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刘备半生寄人篱下 没有自己的一个根据地,是诸葛亮告诉刘备 要有自己的一方土地,后来取得荆州,刘备总算有了个落脚点,直到后来的三国鼎立, 就属蜀国相对弱小,弱小的蜀国同样给了诸葛亮展示的机会,就好比是诸葛亮在春天撒下了一粒种子 秋天结出蕾蕾硕果一样,对诸葛亮有存在感 ,有成就感,但当时的魏国就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诸葛亮再去施肥松土,也不会有什么巨大成果。



总结:诸葛亮跟着曹操未必比刘备要好,曹操虽然爱财,但他绝不屈服于别人,他更不会放权 让一个 去统领三军,诸葛亮在曹操那儿 也会特别的憋屈,这也讲究的是一个默契 曹操 和诸葛亮没有默契,甚至还会影响诸葛亮的发挥。


佳宁姐姐说历史


如果诸葛亮跟了曹操,那么我们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谈论。

第一,三国鼎足前夕的整体局势。

《隆中对》作为诸葛亮报答先主三顾草庐之恩的见面礼,成为了三国鼎足前的主要战略思想。《隆中对》的主要思想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诚不可与其争锋,东吴以立三世,人皆能为其用,只可与其联合亦不可图,荆州刘表,益州刘璋,汉中张鲁皆非命世之才,可以取之。”直到219年7月,曹刘汉中之战结束,刘备基本实现《隆中对》的整体战略,刘备自称汉中王,三足鼎立的局势趋于明朗。但是,如果在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前,也就是曹操入驻荆州时,曹操闻诸葛亮的大名,并发生了类似于三顾茅庐的事情,以曹操当时的名望,诸葛亮很难不屈服,所以,就不会有与刘备的隆中对。当然如果诸葛亮进入曹操阵营,当然不会对赤壁之战产生比他在刘备阵营中所产生的影响大。因为当时刘备加上江夏刘琦的军队也就两万人,诸葛亮作为使者联合孙吴,为赤壁之战胜利后夺取荆州立了大功劳。对于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主要在水战,在周瑜身上,诸葛亮支持的刘备陆军的影响很小更不用说他在人才济济的曹操阵营了,曹操连贾诩的意见都没听,更不用说一个新人了。所以,诸葛亮如果在曹操阵营,只会随大军败逃,而不会对整个战局产生太大的影响。

第二,曹操阵营当时的情况。

曹操伐吕布,征张绣,官渡一战名震中原,用兵如神的他,所向披靡,荆州闻风而降。并且曹操手下谋臣武将,人才济济,像谋臣有:荀彧、荀攸、程昱、贾诩、陈群、钟繇等;武将有: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及五子良将等。只有27岁的诸葛亮进入这样一个人才济济阵营是很难有所作为的。他能做的只有像荀彧、陈群一样,治理政务,像参与赤壁之战这样决定命运的大仗,在曹操阵营他是没有机会的。陈寿评价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善于治国理政,抚育百姓,是管萧之亚匹。

所以,根据诸葛亮的能力特点以及曹魏的情况,诸葛亮进入曹魏阵营后,曹操安排他跟随比他年长的荀彧、陈群等内政型人才,作他们的副手,有朝一日,也许会位列三公。


读史思辨


诸葛亮如果真的跟了曹操,那就没那么容易混出来了。

刘备集团,那时候算是创业之初的小团队,几个人合伙商量事,苦点累点没关系,也不计较这么多。诸葛亮在刘备集团的作用大,因为这是一个相对“单纯”的团队。

但是,如果三顾茅庐的时候诸葛亮没看上刘备(当然,这仅仅是假设),而是转而投奔了曹操。那他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完全不同脾气的大老板。

刘备对诸葛亮,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捧得很高很高,你说啥就是啥,我都听你的!

但是曹操呢?他尊重人才,但是也不会只听一个人的。所以诸葛亮需要明白,他的建议很有可能不被采纳。


曹操集团,就像是一个已经初具实力,蓬勃发展中的大公司。在这个公司里,不仅仅是人才多,关系网也复杂。曹操集团实际上是个门阀集团,宗族集团。以诸葛亮的出身,想受到重用,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

更关键的时候,诸葛亮如果进了曹操集团,就要面对一大批幕僚。就算是郭嘉死了,还有荀彧、程昱等人,智力谋略也都是绝对在线的。没有什么仕途经验的诸葛亮,想出彩确实不容易。


最后,抛开小说的虚构成分,诸葛亮最牛的地方不是军事计谋,而是政治眼光和管理能力。真看看诸葛亮的生平,一大半的功绩,其实是刘备死后,他治理国家,征讨曹魏,富国强兵。

客观来说,如果诸葛亮投奔了曹操,前期的升迁不会太快,熬到魏国统一天下,他的治国天分就会显现出来,那时候肯定能位列三公了。


以诸葛亮的眼光,他肯定不会选曹操的,个人的才华展现,理想实现,只有刘备集团最适合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