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李世民的十四子

1、李承乾(619年―645年1月5日),字高明,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太宗李世民嫡長子,母為文德皇后。

初以皇孫,封為恆山郡王。丰姿峻嶷,仁孝純深。唐太宗即位,冊立皇太子,時年八歲,聰明仁愛。身有腿疾,不良於行,不敬師長。得知同母弟魏王李泰奪嫡之念,兄弟日益交惡。貞觀十六年(642年),試圖暗殺李泰失敗後,聯合漢王李元昌、駙馬都尉杜荷、陳國公侯君集,圖謀不軌,事情敗露。在唐太宗的苦心保全下,廢為庶民,流放於黔州安置。

貞觀十七年(643年11月17日),去世,以恆國公之禮下葬。唐玄宗時期,其孫子李適之成為宰相,追贈荊州大都督、恆山郡王,諡號為愍,陪葬於昭陵。

2、李寬(619年一?),唐楚王,贏姓李氏,名寬,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二子,唐高宗李治二哥。武德三年(620年)被過繼給唐高祖李淵第五子李智雲承繼香火,加封涼州總管、司徒。早薨,貞觀初年追封為楚王。

3、李恪(619年-653年),字厶,隴西狄道(今甘肅臨洮縣)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太宗李世民與隋煬帝之女楊妃的兒子,排行第三[1]。

英武果敢,深得寵愛。武德三年(620年),封長沙郡王;武德八年(625年),改封漢中郡王。貞觀元年(627年),晉封漢王。貞觀二年(628年),改封蜀王,授益州大都督。貞觀十一年(637年),封吳王,授安州都督。

永徽元年(650年),拜司空,授梁州都督。永徽二年(651年),加授太子太師。拜安州都督。永徽四年(653年),牽連房遺愛謀反之案,為太尉長孫無忌所害,以國公之禮,葬於高陽原。

神龍元年(705年),平反昭雪,追贈司空,後恢復吳王爵。

4、李泰(620年-652年),字惠褒,小字青雀,唐太宗第四子(嫡次子),生母文德皇后長孫氏。史載寵冠諸王,是唐太宗最寵愛的兒子。按慣例皇子成年後都應去封地,不得長駐京畿,但李泰因太宗偏愛,特許“不之官”。

李泰才華橫溢,聰敏絕倫,好士愛文學,工草隸,集書萬卷,是當時的書法家、書畫鑑賞家。唐太宗允許李泰在府邸設置文學館,任他自行引召學士。貞觀十二年(638年),李泰開始主編名著《括地誌》,於貞觀十五年(641年)完成。

由於李泰寵祿過盛,屢次遭到眾臣的進諫。因父親唐太宗種種溺愛,讓李泰漸漸對皇位有了想法。貞觀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謀反,李泰涉嫌謀嫡,唐太宗為了達到目的,讓李承乾、李泰、李治三個兒子共存,只好採取隔離政策,改封其為順陽王,徙居均州之鄖鄉縣。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進封濮王。高宗即位後,優惠有加,永徽三年死於鄖鄉,高宗追贈其為太尉、雍州牧,諡曰恭。

5、李祐(?—643年),字為輔,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太宗李世民第五子[1],母為陰妃。

武德八年,封為宜陽王。玄武門之變後,封為楚王。貞觀二年,授幽州都督、燕王。貞觀十年,封齊州都督、齊王。

貞觀十七年(643年),舉兵謀反,事敗被擒,廢為庶人,賜死於內侍省,以國公之禮入葬。

6、李愔(?—667年),唐太宗第六子,母隋煬帝女楊妃。

初封梁王,授襄州刺史。廣制封建時,改封蜀王,轉益州都督。貞觀十三年(639年),賜實封八百戶,授岐州刺史。

李愔時常無故毆打官員,打獵不知收斂,多次非法,在太宗朝與高宗朝數度被貶官作為懲罰。

永徽四年(653年),因吳王李恪同母弟之故而被連坐,廢為庶人,流放巴州;不久之後又被改封涪陵王。乾封二年(667年),死於流放地。

咸亨元年(670年),追贈蜀王,陪葬昭陵。

7、李惲(622~ 674年),字號不詳,隴西狄道(今甘肅省臨洮縣)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太宗李世民第七子,母為王氏。

貞觀五年(631年),冊封郯王。貞觀八年(634年),出任洺州刺史。貞觀十年(636年),改封蔣王,出任安州都督,多造器用服玩,虛耗民力。

唐高宗即位後,歷任梁州、遂州、相州、箕州刺史。上元元年,遭到箕州錄事參軍張君徹誣告謀反,自殺於家中,追贈司空、荊州大都督,陪葬於昭陵。

8、李貞(627年-688年10月12日),字貞,隴西狄道(今甘肅省臨洮縣)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太宗第八子,母為燕德妃。

擅長騎射,愛好文史。貞觀年間,先後治理安州、徐州、揚州、相州和絳州刺史,封為越王。唐高宗即位後,歷任左衛大將軍、綿相蔡州刺史。唐中宗李顯即位,授太子太傅。嗣聖元年(684年),遷太子少保、豫州刺史。

垂拱二年,起兵反對武則天當政,失敗自盡,賜姓虺氏。開元五年(716年),重新陪葬於昭陵,追贈豫州刺史,諡號為敬。

9、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為善,祖籍隴西成紀,唐朝第三位皇帝(649年7月15日-683年12月27日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嫡三子,其母為文德順聖皇后長孫氏,與唐太宗嫡長子太子李承乾、嫡次子魏王李泰為同母兄弟。

貞觀二年(628年)六月,李治出生於東宮麗正殿。貞觀五年(631年)被封為晉王,後因太子李承乾與次子魏王李泰相繼被廢,他才於貞觀十七年(643年)被冊立為皇太子。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即位,是為唐高宗。

唐高宗在即位之初,繼續執行太宗制訂的各項政治經濟制度,李勣、長孫無忌、褚遂良共同輔政。由於他勤於政事,故而“百姓阜安,有貞觀之遺風,史稱“永徽之治”。高宗還在廢立皇后問題上堅持自己的主張,排除了元老派的干擾。顯慶五年(660年)以後,高宗經常頭暈目眩,影響處理政務。武皇后乘機開始參與國家大事。高宗的健康狀況不佳,政權由高宗向武則天手中轉移的趨勢逐步形成。

唐高宗在位期間先後滅西突厥(657年)、滅百濟(660年)、滅高句麗(668年)。高宗時期唐朝版圖為最大,東起朝鮮半島,西臨鹹海(一說裡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維持了三十二年。

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去世,享年五十六歲,葬於乾陵,廟號高宗,諡號天皇大帝。天寶八年(749年)增諡為天皇大聖皇帝,天寶十三年(754年),再增諡為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

10、李慎(628年-689年),唐太宗李世民第十子,生母韋貴妃。

貞觀五年(631年)進封申王,貞觀十年(636年)改封紀王,食邑八百戶。此後多次封秦州都督、襄州刺史,唐高宗即位後食邑加至一千戶。

垂拱四年(689年),越王李貞起兵推翻武則天政權,李慎受牽連下獄,後被流放領表,又說巴州,途中逝世。享年61歲。

11、李囂(?-632年),祖籍隴西成紀,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一子,唐高宗李治異母弟,生母燕德妃。631年進封江王,翌年去世,諡號殤。

12、李簡(?—631年5月9日)代王,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二子,唐高宗李治異母弟。生母不詳,史書記載後宮生簡。李簡封代王后同年薨,無子女。

13、李福(634—670年),字祐,隴西成紀(甘肅秦安縣)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三子,唐高宗李治異母弟,母為楊貴妃。

貞觀十三年(639年),進封趙王,出繼隱太子李建成。累加秦州都督、右衛大將軍、隰州刺史、梁州都督等職。

咸亨元年(670年)去世,贈司空、幷州大都督,陪葬昭陵。

14 、李明(?—682年),唐朝宗室,唐太宗第十四子,母親楊氏原是齊王李元吉之妃。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受封曹王,貞觀二十三年(649年)賜實封八百戶。高宗即位之後加滿千戶,先後被任命為授梁州都督,後歷任虢州、蔡州、蘇州三州刺史。

永崇元年(680年),因為和廢太子李賢通謀,降封零陵郡王,流放至黔州。永淳元年(682年),在武后的授意下,被都督謝佑逼迫自殺。

景雲元年(710年),將李明靈柩運回京師,陪葬昭陵,諡號”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