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方族群是如何消失的?

鬼方族群是如何消失的?

《華夏民族擴張史》系列

NO.2 鬼方終結

上節說到,周康王後期,東夷方國反周,周人傾半國之力打敗東夷,魯東南沂沭河谷也正是從這個時期開始,第一次納入中央之國的版圖,並開始接收諸夏文明的同化。

東夷反周的同時,北方的戎狄也開始壯大起來,威脅周王國的北方邊境。

在講述商王國曆史時,我們分了多個篇章,講述了西北戎狄與商王國之間的征戰糾葛。

西北戎狄的最早歷史,可以追述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開始的後仰韶時代(前龍山時代)。

彼時,氣候略微轉冷,家羊與小麥從西亞傳來,經中亞、西域與河西走廊,進入陝甘地區。仰韶文化下說古漢藏語的古羌人一分為二,關中與晉中南東等適宜農耕的地區,形成以農耕為主的東羌族群,也就是唐、虞、夏、周等部族的先民。隴西、隴東、陝北、晉北等地區,農耕條件變差,形成半農半牧的古戎人族群。

鬼方族群是如何消失的?

時移世易,古戎人也因地緣而分化。以西安正北方的子午嶺、山西西部的呂梁山為界,子午嶺以西的隴西、隴東高原分化為犬戎(西部戎),夾在子午嶺與呂梁山中間的陝北高原與晉西山區分化為鬼戎(中部戎),又稱鬼方。而呂梁山東面的晉東南山區和晉中北地區,則分化為北戎(東部戎)。

鬼方族群是如何消失的?

在商人的話語體系中,鬼方指的是東部戎人中的某個方國,而在周人的話語體系中,鬼方則是對東部戎人的泛指統稱。

鬼方族群是如何消失的?

在後仰韶時代,無論是犬戎還是鬼方,都過著半農半牧兼漁獵的生活,他們的生存狀態,與今天青藏高原東南部的山地牧民非常相似。

進入到龍山時代,和農耕區的東羌、東夷各族群一樣,鬼方犬戎也進入了城邦時代。在一些環境良好的河谷地帶,他們建立了一些城邑。其中的鬼方尤其突出,他們在陝北修建的石峁古城,成為整個黃河流域規模最大的古城(400萬平米),超過古唐國的陶寺古城(200萬平米)。

鬼方族群是如何消失的?

由於石峁古城的名氣太過響亮,以至於對石峁古城內外居民的族群猜測眾說紛紜。有說是虞舜之國,有說是大禹的都城,更有說法認為是黃帝的都城。

但實際上,它只是鬼方在龍山時代崛起的一個小型王國的都城而已。我們在上部書裡已經分析過了,不再贅述。

公元前2000年前開始,鬼方終於試圖南下中原,他們進入河東,打敗了古唐國和古虞國。這一次族群遷徙,導致了陶寺文化的消失、古虞國霸權的失落,也間接促成了先夏國霸權確立。夏王國時代隨之開啟了。

鬼方族群是如何消失的?

夏王國中期,公元前1700年前左右,代表中央之國的夏王國西征河東與關中,臣服了河東的鬼方各部。此後400餘年,鬼方一直臣服於中央之國(夏與商),直到公元前1300年左右開啟的晚商時代。

鬼方族群是如何消失的?

晚商伊始,因家馬普及,鬼方獲得了強大的機動能力,因而頻繁入侵商王國的西北邊境,迫使商王國放棄在東南方的拓殖,並遷都殷原,重點防禦鬼方各部。

鬼方族群是如何消失的?

幾十年後的商王武丁時代,商國反攻鬼方,動員的軍隊超過一萬三千人,最終打敗鬼方,商王國的西北邊境得以安寧八十餘載。

經過祖庚、祖甲、馮辛、康丁、武乙三代五位商王八十餘年的時間,鬼方各部沒有再遭受商人的打擊,長期的和平讓鬼方各部再次壯大。最終,商王武乙聯合周國(季歷在位)攻打鬼方,取得了俘虜十二個鬼方首領的戰績。

鬼方族群是如何消失的?

經此一役,鬼方各部再度衰落。

此後十幾年,周公季歷繼續協助商國征討燕京、餘無、始乎、翳徒四戎,解決了山西境內的北戎之患。

鬼方族群是如何消失的?

不過從此以後,直到末代商王帝辛,長達五十餘年的時間,商周兩國都沒有再繼續合作對付戎狄。商國忙著打壓周國,並對付東方的夷人方國,而周國則忙著韜光養晦,試圖取代商國的天下共主地位。

武王克商之後,又經歷周成王37年,周康王中前期20餘年,周王國仍然沒有與鬼方爆發戰爭。

自武乙、季歷聯合討伐西落鬼戎以來,鬼方與北戎得以安寧一百餘年,再次壯大,並開始侵擾周王國的北部邊疆。

鬼方族群是如何消失的?


陝北高原與晉西山區的鬼方各部,會越過呂梁山或者黃龍山,劫掠河東的臨汾盆地,或者侵擾關中東部。

呂梁山以東的北戎,則利用燕、邢兩國在河北平原統治薄弱的機會,大舉向河北平原遷徙。他們穿過邢國的轄境,向東渡過黃河,進入到河濟平原的中北部,也就是現在的衡水、滄州、德州、聊城這幾個地級市一帶。

在商周時期,黃河下游的河道並沒有堤壩保護,所以河濟平原依然是隨著季節氾濫的黃泛區。因為是黃泛區,自然也就無法發展農業,所以這裡的人口極為極少,遍佈大片的無人區。

鬼方族群是如何消失的?

但對於半農半牧半漁獵的北戎來說,這裡卻是一塊寶地。枯水季時,成片的沼澤乾涸成草地,正好適合放牧。豐水季時,少量沒有被淹沒的崗丘可以成為他們安置家畜的地方,沼澤提供的魚蝦和水草,則可以幫助他們渡過豐水期的日子。

遷徙到河濟平原的北戎,很快適應這裡的生活。他們被周人稱為「鄋瞞」,到東周時期,又被稱作「長狄」。

而留在晉東南和晉中北的北戎各部,則被後來的周人稱作「赤狄」。



鬼方南侵與北戎東遷,自然也引起了周康王的高度重視。

可能在康伯懋率領東八師征討東夷的戰爭結束後,周康王又命人率領周王國西六師的部分兵力,從關中出發,北上征討鬼方。擔任這次北征的主帥,就是上一節文章末尾所提到的「大盂鼎」的主人——南宮盂。

南宮盂征討鬼方在史書中並沒有記載,但卻以銘文形式記錄在了「小盂鼎」上。銘文內容大多鏽蝕難以辨認,但仍然可以看出,這場戰爭的一些粗略的信息。

鬼方族群是如何消失的?

南宮盂北征鬼方是在周康王25年(約公元前983年)。跟隨南宮盂北伐的還有費伯、明伯,這個明伯就是上一節文章所說的,跟隨康伯懋征討東夷的明公,只見於銘文而不見於史書記載的周公之子。

周軍與鬼方軍隊打了兩場戰役。第一場戰役,周人俘虜了2名鬼方首領(酋長或君主),割耳(代表斬首)4802個,俘虜13081人,繳獲戰車31輛。第二場戰役,周人俘虜了鬼方首領1人,割耳237個,俘虜人數不詳。

鬼方族群是如何消失的?

可能大家對這些數字沒有什麼概念。簡單來說,周人斬殺了鬼方五千餘人,俘虜了鬼方超過一萬三千人,總計將近2萬人。要知道,商王國最鼎盛時,能一次出動的最大兵力,也就一萬三千人。武王克商時,傾國而出的兵力也就1.8萬人,加上盟友的兵力才超過2萬人。

也就是說,南宮盂的這次北征鬼方,相當於斬俘了一個商王國,或者相當於斬俘了一個滅商前的周王國。

經此一戰,鬼方族群中最強大的幾個方國、部落被周國攻滅,族人被周人俘虜遷徙到關中或河洛安置,融入華夏族群中。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鬼方這個族名從歷史上消失,不再專指陝北高原和晉西山區的鬼戎族群,而泛指西北方的異族,比如《後漢書》中,就把青藏高原東北邊緣的羌人也稱作鬼方。

鬼方這個族名的消失,並不代表鬼方這個族群實體的消失。鬼方中最強大的幾個方國、部落被消滅之後,剩餘的弱小部落臣服了周人,並被周人允許留在了故地。這些部落雖本是鬼方的一部分,但從此以後,不再被稱作鬼方,而是被稱作「白狄」,東周時期著名的「中山國」,就是這個白狄族群的一個分支遷徙到河北平原後建立的國家。

鬼方族群是如何消失的?


在任命南宮盂北征鬼方的同時,周康王又任命從東夷班師回國的康伯懋,再次率軍北征,北征的對象是正從太行山西麓向河北平原遷徙的長狄祖先——北戎。

此次康伯懋率領的軍隊,可能只是東八師的部分兵力,另外還有康國(衛國)的封國軍隊,以及邢國的封國軍隊。因為作戰的地點,就在邢國的北部邊境。

邢國配合王師作戰的過程,被記錄在「臣諫簋」銘文上。戎狄侵犯邢國北部的軧國,邢侯任命諫到軧國協助防守,與此同時,邢侯率軍與戎人作戰,銘文中稱作「邢侯搏戎」。

鬼方族群是如何消失的?

鬼方族群是如何消失的?

而康伯懋所率的北征軍,具體作戰過程沒有記錄,「師旂鼎」上只記載了征伐的對象是「方雷」,位於邢國北部一帶。另一個青銅器「呂壺」,則記錄了康伯懋的一個叫呂的下屬,北征結束後有所斬獲,可以間接反應康伯懋的北征,至少是勝利告終的。

康(衛)、邢兩國的「搏戎」之戰,雖然沒能完全阻止山西戎狄進入河濟平原,但是卻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北戎的實力,並且及時中斷了北戎大舉遷徙到河北平原的過程。

最終,進入河北平原的北戎只佔一少部分,他們進入不宜農耕的河濟平原黃泛區,形成長狄族群,對周邊的邢、衛、曹、宋、魯、齊等國也沒有構成大的威脅。

被兩國阻擋在太行山以西的北戎,形成赤狄族群,前文已經提過。赤狄族群被邢衛兩國打敗後,一直低調了二百多年,直到東周時期,才再次強大起來。

正北方的鬼方被滅,東北方的北戎被打敗削弱,而西北方的犬戎,則從周文王末期開始,就臣服於周了。對於此時的周王國來說,北方的異族威脅基本上都解決了,接下來需要解決的,是南方的麻煩。

南方又出現了什麼麻煩呢?周王國又能否順利解決這些麻煩呢?我們下節繼續解讀。

-END-

看更多歷史文章,請關注公眾號 寒山噴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