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军为何能坚守钓鱼城二十年之久?为何蒙古军困不死他们?

于无声处34


在南宋抵御蒙古入侵的蒙宋战争中,一座重庆地区的小城——钓鱼城,坚持抵抗蒙古铁骑长达36年之久,并让一位蒙古大汗丧命城下,它是如何做到的?



01 钓鱼城不是一座城,而是一道防御体系

1235年,蒙军大举进攻南宋,一路蒙军剑指四川地区。本来,蒙古铁骑不适合在四川的崇山峻岭中作战。但是,四川的地形又非常特殊,一旦蒙军突破了秦岭、大巴山,四川盆地中,将无人能阻挡他们。

因此,开战以后,疏于防备的宋军被蒙古铁骑轻易突破,他们很快占领了富饶的成都平原。此时,南宋几乎没有还手之力。正当蒙古人准备挥师东进的时候,蒙古大汗窝阔台于1241年突然病死,为了争夺汗位,蒙古人纷纷撤走,给了南宋以喘息之机。

这时,南宋兵部侍郎、四川宣谕使余玠临危受命,他到任后,将治所放在了易守难攻的重庆,同时广招川蜀豪杰,为抗蒙献计献策。这时,播州安抚使杨文献了保蜀三策,同样来自播州的冉璞兄弟,向余玠提出了依钓鱼山建城,构建山城防御体系的想法。

余玠听后大喜,数年之后,一座建立在悬崖峭壁上的坚城——钓鱼城,出现在了重庆的崇山峻岭之中。而且,余玠还依照钓鱼城的规模,建造了20多座其他的山城,这些山城相互呼应,成为了一道完整的纵深防御体系。



02 蒙军为何没能困死钓鱼城?

1258年,蒙古大汗蒙哥率领大军南下侵宋。此时,余玠虽然已经去世5年了,但担任合州知州的也并非等闲之辈,他就是南宋另一位悍将王坚。

为了加强钓鱼城的自给自足能力,余玠在设计该城时,已经将良田数千亩和四季不断的水源圈进了城中。

王坚守城时,另外凿了几十眼水井,这样就使得城内有了更加充足的水源,有粮有水,即便是蒙军常年围困,宋人也不怕。

而且,王坚还提前挖好了运兵的秘密通道,方便宋军趁蒙人疲惫之时,给予突然袭击,这样,南宋可耕可战、可攻可守,他们不是被动挨打,而是占据了一定的战略主动权。

03 蒙古大汗惨死城下,留下恶毒遗言

蒙古大汗抵达钓鱼城后,将这座山城围得水泄不通,并日夜命人持续猛攻。但钓鱼城的城门,很多都建在悬崖之上,只能通过栈道出入,因此,蒙军一时奈何不得。

更何况,王坚还用隐蔽的地道,对久攻不下、士气低落的蒙军进行偷袭,更让蒙哥火冒三丈。 蒙军先是想出了挖地道的办法,直接挖了一个地洞,直通城内,虽然开始阶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是被宋军给打退。此时天气转热,蒙军不适应南方炎热的天气,瘟疫不断,士兵减员大增。



蒙哥急于求胜,又在钓鱼城外构筑高楼,他亲自上楼,观察城中宋军布防情况时,这正好让城内的守军看见。王坚命令投石机一起发射,向蒙哥打来,这位蒙古大汗被石块击中,负伤回营,不久死于军中。临死前,他恶毒的说:“城破之后,屠城!”


04 钓鱼城如何沦陷?

王坚病死以后,接替他的张珏,也是一位宿将,几次力保钓鱼城不失。直到南宋投降时,蒙军仍然对无法攻克钓鱼城。

但是,此一时彼一时,这个时候的川蜀地区,除了个别像钓鱼城这样的坚城外,其他地区均以在蒙人的控制之下,原来所谓的山城防御体系,已经荡然无存。 而这时钓鱼城地区又经历了连年的天灾,城内粮食欠收,百姓甚至“易子而食”。

无奈之下,1279年,城内的宋军选择了向蒙古投降。而忽必烈也并未遵守蒙哥的遗言,他大度的赦免了城内军民。 毕竟,没有当年那一块大石头,忽必烈怎么能坐上大汗之位呢?


深夜聊斋


1259年7月,钓鱼山炽热难耐。战无不胜的蒙古勇士们有些焦躁不安,他们血战了大半年,眼前这座城依然巍然不动。

忽然,迷茫的蒙古士兵看到城头上的宋军热闹了起来,他们向城下抛下了包裹。宋军将士蔑视地说:“远方来的豺狼,辛苦了!我们送点鱼虾慰劳你们。鲜鱼二尾,蒸面饼百张,你们慢慢围,不急!我们城里吃的喝的都很丰富,你们再围个十年也没关系!”

这可不只是心理战,宋军并没有吹牛!


如果只是一般的心理战,了不起也就是一段佳话罢了。可是,钓鱼城战场模型,可是特意放在了中国军事博物馆里!

钓鱼城能长期坚持,既不被攻破,又不被困死,还真得从他的筑城说起了。

余玠临危而起,扛起救亡大旗

平江南,先平蜀,这几乎是历代北方发起统一战争的常规套路。

这个套路,蒙古人知道,宋人也知道,所以,蜀中防御极为重要!

偏偏,此时宋军在蜀中的防御基础十分薄弱。


1242年,窝阔台时期,蒙古军小试牛刀,随手一打,就攻破四川大片区域。

危难之际,朝廷以余玠为四川安抚制置使,兼重庆府事,准备抗蒙。

余玠上任后,招贤纳士,革除弊政。在招贤中,得到了来自播州的冉琎、冉璞兄弟。


播州,自唐末开始就依其山地之险,保持相对独立。因此,筑城、堵口子、造炮塔什么的,出身播州的冉家兄弟可都是一等一的人才!

余玠,采纳了冉家兄弟之谋,开始沿江河,选择要害之地,星罗棋布地打造了一套山地防御系统。

鬼斧神工钓鱼城

这个山地防御系统的核心,就是钓鱼城。


嘉陵江、渠江汇聚,山势险要,大家看图,我就不啰嗦了。此地,刚好挡住了入川蒙古军“绕道西南”的通道。

同时,因山依水,可以搭建起完整的山地江河防御系统。

最关键的是:你困不死他。


如图所见,在城西门内,有大量的良田。

原来,1254年,王坚再次修城。他在城西门内因沟为池,周长一百多步,“名曰天池,泉水汪洋,旱亦不涸,池中鱼鳖可调舟举纲”。同时,又开了小池十三处,井九十二眼,泉水不干,春夏秋冬足备!城中的居民春天可以出去中地,秋天就把粮食收回来备战!

因此,当年宋军请蒙古军吃鱼时,“再守十年也不怕”的豪言,是真的有底气!

铁打的钓鱼城

防御系统搭建好了,靠谱不靠谱,还得实战来检验!


1258年,蒙哥来了。他多路攻宋,但他依然坚持“取蜀则无江南”的传统套路,亲自坐镇西路,指挥蜀汉攻略。

蒙古军也确实猛,“蜀中之地,三得其二”,急吼吼地打到了钓鱼城下。

劝降无果,开打!

征战一生的蒙哥眼光很贼。他选定一字城墙为攻击重点。一字城墙,连结山城与水军,也是进行补给运输的通道。同时,攻破一字城墙,蒙军还可以绕到掉玉城城后,多面攻城!。

想法很好,问题是:打不下!


打关键点打不下来,就找薄弱环节!随后蒙哥又在各个门都打了一遍,寻找薄弱环节。

没有薄弱环节!

那就来硬的!

于是,蒙古健儿一顿猛攻···没用!

上炮灰!

千户董文蔚率领邓州汉兵上了。还就是这些汉兵给了同胞像样的威胁!

董文蔚激励士卒,履过险阻,挟云梯直扑城下···损失惨重败归。随后,董文蔚的侄子带病再战,居然登上了城墙!苦战良久,不支而退!

上帝折鞭

面对难以突破,术速忽里建议:不打这里了,赶紧东下吧!去会和忽必烈。

去找忽必烈?想法很好。问题是:蒙哥大汗不要面子是吧!不听!接着打!


重臣汪德臣可能打得昏了头。居然单枪匹马跑到城下劝降。宋军当然不会放过这样刷经验的机会,矢石招呼!汪德臣受伤,不久就挂了。

蒙哥汗也在这愤怒中患病去世(也有受伤去世的说法)。

上帝折鞭,南宋得救,欧罗巴得救!

持久战,政治混乱的南宋逐渐势弱

蒙哥死后,蒙宋在钓鱼城进行了一段长达20年的拉锯战。

蒙古军改变了急攻钓鱼城的方针。转为政治诱降+筑城封锁。


汪良臣等人积极接触宋军将领。此时南宋贾似道实行“打算法”,宋许多将领心不自安。守泸州的刘整就投降了蒙古,使四川抗蒙形势一度恶化。

刘整的投降,带来最大的恶果是:宋军的水军不再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宋军在四川依托山地和水师共同防御的套路优势遭到削弱。

筑城封锁。汪良臣以钓鱼山险绝不可攻,就近筑武胜城与武啸城,封锁钓鱼城对外联系。

随后,刘整与夏贵就钓鱼城的外围进行了漫长的激战。夏贵率战屡败,最终败走。

1267年9月,汪良臣立寨毋章德山,当钓鱼之冲,对钓鱼城的封锁基本稳定下来!

蒙古军以其国力的优势,趁南宋政治的混乱(余玠本人就含冤于内斗),逐渐占据了对钓鱼城的优势。

把握蒙古军的软肋,长期坚持

面对劣势,接任余玠的张珏极力以巧取胜,坚持长期抗战。

张珏亲自抓生产,派兵护田,保证自给自足的补给能力;

随后,张珏抓住了蒙古军的软肋,不失时机地发起反击。


耐寒不耐暑蒙古军多在夏季离开“火炉”,所做的工事,多留汉兵把守,力量削弱。

张珏把握规律,趁机周期性的喘息之机,骚扰元军,或加筑工事,或对生产进行调整。


尽管蒙古军在大势上占据了绝对优势,但钓鱼城依然巍然不动!

孤臣泪

元军修改战略,转为从襄樊方向突破灭宋。很快,临安沦陷,南宋灭亡。

此时,钓鱼成附近州县也多有投降的。

但张珏依然坚持作战!他居然还出兵收复了泸州、涪州,并派人去寻找出走的二王踪迹。

随后,他利用元军内部不合之机,连续击败元军,收复了涪州等地,并解了重庆之围!

解重庆之围后,张珏进入重庆,钓鱼城由王立守护。


可是,毕竟势力悬殊。很快,重庆城破,张珏巷战不敌后,找毒药自杀未成,于是小舟走涪,遇到敌人后,跳水自杀,又不成,被俘!

元军诈称张珏已降,劝降钓鱼城!

恰也是天亡钓鱼城。连续两年的旱灾,使得钓鱼城严重歉收,外援已绝,内存不足···

王立在得到保全钓鱼城百姓姓名的承诺后(蒙哥临死前曾令,一旦破钓鱼成,满城皆屠),举城投降!

最后,说一口张珏。1280年,被俘2年后,元朝廷押解他到安西时,张珏在赵老庵厕所里,解弓弦自尽!

钓鱼城古战场的模型安静地放在博物馆,任后人学习。


面对这段历史,更需要纪念的,难道不是这些英雄人物的气节与豪气吗?

技术有过时的一天,但气节和豪气,穿越千年,浩气长存!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合州钓鱼城是一个很奇特的地方,虽然地方不大,也不起眼,但是位于嘉陵江边的山崖上。以现代的军事科技,钓鱼城根本算不上军事要塞。但是在700多年前,这里曾经震惊世界。

不可一世,纵横天下的蒙古大军,就在这小小的城堡前,苦苦耗了30年,未能越雷池一步。嚣张不已,顽强固执的蒙哥大汗也战死在了这里。因为蒙古大汗的死,导致蒙古各王为争夺汗位放弃了继续征伐天下的步伐,收缩军队回去搞政治斗争了。要说一个小小的钓鱼城改变了世界形势,延缓了宋朝灭亡,一点也不夸张。

宋理宗嘉熙四年(1240),在四川制置副使彭大雅的派遣下,甘闰在合州东十里的钓鱼山上筑寨,这就是钓鱼城的雏形。淳祐三年(1243),冉琎﹑冉璞兄弟(今贵州遵义市绥阳县人,是同父异母兄弟)献策四川制置使余玠,将合州(今合川区)迁于钓鱼山依山建城,加固城池,原来的钓鱼山正式城市化。冉氏兄弟认为,“积蓄粮草固守,可抵十万大军,如是,西蜀可保”。

余玠同意了该方案并向朝廷奏报获准,封冉琎为承事郎、权遣合州,冉璞为承办郎、权通判州事,由他们二人筑城迁址,在此驻以重兵,控扼嘉陵江要冲。余玠坚守钓鱼城近十年,宝祐元年(1253)被朝廷猜忌要调走,含恨而亡。冉氏兄弟也因此失势,去职还乡,当年冉琎因病身亡。

扩建以后,钓鱼城成为合州行政中心,分内城外城,外城筑在悬崖峭壁之上,城墙系条石垒成,坚不可摧。城内有大片田地和四季不绝的丰富水源,周围山麓也有许多可耕田地,规模相当大。其实当时在川东与川北多山的地区,并非只有一个钓鱼城,还有如云顶城、运山城、大获城、得汉城、白帝城、青居城及苦竹隘等,当时通称为四川“八柱”。

宝祐二年(1254)名将孟珙的手下王坚任合州守将,在余玠病故后,镇守荆州的孟珙从京湖制置使司调拨六千精兵和十万石粮食入蜀支援,派去的主将就是王坚。王坚和副将张钰在余玠的基础上再次大规模扩建设防。陕南﹑川北民众纷纷迁来,形成军民达数十万的重镇。

当时的钓鱼城的情况,已经不是现在我们看到的钓鱼城景区的情况,现在的钓鱼城在山上,面积约为2.3平方公里,根本不可能供那么多人生活,也无法固守那么多年。当时的钓鱼城的格局,跟我们在水浒传中看到的水泊梁山差不多了,城外有城,寨外有寨,城寨互通联防。要知道,蒙古大军围城攻城时间长达三十多年,要守住钓鱼城,首先还不在于军队有多能打,而在于粮食、水源能不能支撑的下去。

1258年秋(宋理宗宝祐六年),蒙哥大汗率军四万从六盘山出发南下。蒙哥经陕西入川,加上在蜀中的蒙军及从各地征调来的部队,号称十万,相继攻克剑门的苦竹隘、长宁山城(今四川宜宾市长宁县)、蓬州运山城(今四川南充市蓬安县)、阆州大获城(今四川阆中市)、广安大良城等,进抵武胜山(今四川广安市武胜县城附近),快速逼近合州。

蒙哥的计划是速战速决,快速平定南宋。但是,蒙古军经过一番试探和勘察,已经有人发觉钓鱼城不好攻取,术速忽里就建议蒙哥避开这里,迂回夔州(今重庆奉节)直接东下。但蒙哥自视出动这么大阵势,兵力众多,不相信一座山城能够阻挡蒙军铁骑,坚持攻下钓鱼城,打破宋人顽强固守、对抗到底的信念。

从二月起,虽然在蒙哥亲自督战下,蒙古军队舍生忘死的进行攻打,也攻克了一些地方,但是遇上大雨,一下就是二十多天,攻克的地方又被王坚率军夺回。宋理宗闻讯下诏嘉奖,鼓励合州军民,蒙古军队的第一阶段强攻以失败而告终。

蒙哥虽然又组织了几次强攻并打败了从重庆率军朔江而上的吕文德援军,但是依然没有任何进展,而且守城将令王坚不但死守,多次劝降的人都被他杀死,还搞夜袭。北方的蒙古人受不了南方的湿热暑气,大量人员生病,攻城中,蒙哥也被飞石击中受伤,不久后因伤病死亡。

那么纵横天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蒙古大军为什么拿不下一个小小的钓鱼城?而且兵困30多年为什么没有把他们困死、饿死?

那是因为,当时钓鱼城的防御体系是依照山城原始地貌进行全面修建,相互间能够联动策应。钓鱼城不是一个孤立的城堡,以重庆为中心,南宋军队在东起夔门, 西至嘉定的长江上游, 以及在由北往南汇注于长江的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渠江等江沿岸,选择险峻山势筑城结寨数十座。钓鱼城地处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交汇处,由陕西翻越秦巴山区进入川北后,南下的水路汇集于此,扼守通往川东及三峡地区咽喉,如果蒙哥采用下属建议,跳过钓鱼城直接攻击下游的重庆,就很容易腹背受敌,蒙哥坚持攻打钓鱼城,一来是因为尊严,二来想借此摧垮南宋军民的抵抗信心,第三也是顾虑到怕陷入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

钓鱼城的城墙在冉氏兄弟初建时厚达1.5米,后来改扩建加固,城墙增厚达5米左右,在冷兵器时代,简直就是铜墙铁壁。钓鱼城通过南北两道一字城墙连接山体悬崖,外有环绕的江水,这样就构成了一个闭合的一字城墙。便于钓鱼山顶给养、兵力的运输通道,同时扩大战略纵深。

外围是外城,然后登山上去山顶建造的是内城。这种通过扩建加固的城防是把整个突出的山城半岛都纳入一体,因此可以有很大面积提供给军民生活。人们到处挖池塘养鱼,开垦一些土地种田,开凿水井,长期固守这里才能不被困死。

而且钓鱼城的地势只能从正面进攻,两边都是悬崖峭壁,由于地势狭窄险要,蒙古大军的大规模骑兵冲锋根本施展不开,回回炮也不好摆放,无法规模的架起来。但是守城军队还可以用投石机往下发射石头,蒙哥大汗就这样屈死在那些小小的石头下。

由于钓鱼城三面环水,一面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山上城区有大量人口、水源、可耕地面积,不缺吃少穿,有自给自足的生产供应体系,才能让不可一世的蒙古大军围城三十年不能越雷池一步,望城兴叹。


谢金澎


750年前,蒙哥大汗(成吉思汗的孙子)遵照成吉思汗的遗愿开始南征,企图灭掉南宋。他带领4万蒙古大军,千里迢迢穿过大漠草原,由陕西入中原,一路征召驻扎在川的蒙军,汇聚成十几万人马,准备进攻四川重庆。而钓鱼城,则是蒙古大军的必经之地。

钓鱼城位于重庆合川附近的山上,占地2.5平方公里,通过钓鱼城沿着嘉陵江顺江而下5公里就是重庆。而以王坚为首的宋军,在钓鱼城坚守了20年,创下了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以弱胜强的战例,钓鱼城因此被誉为"上帝折鞭之处"。

关于钓鱼城的历史,还有一些未解之谜,但根据现有的史料,以及钓鱼城遗址的特性,我们基本可以归纳出,宋军坚守钓鱼城20年的原因:

一、宋军占地利

1.地形和防御工事有利

钓鱼城要塞的设计者,充分利用了钓鱼山的天然地理优势,在2.5平方公里的城塞上,共设有8道城门,城门都修筑在悬崖峭壁上,峭壁之下是高高的陡坡,任何大型攻城器械都无法靠近。

每个城门前面没有路,都是由人工搭建的栈道,宋军在战时就把栈道收起来,敌人就上不来了。整个城塞有内外多道城墙,都建在绝壁上,内外城墙之间的区域又是隔绝的。攻进任何一个区域,都不能占领整个外城。


宋军大营在内城,内城修建有四通八达的马道通向外城墙。一旦城头告急,援军可以顺马道迅速调动。而外城墙内侧地面与城头齐平,在任何地方军队和守城物资都可以直上城头。

所以钓鱼城这样的地形,是极难攻上去的。蒙哥御驾亲征时,一共组织了三次大规模的进攻,但都以失败告终。

2.有水源,有田地

据史料记载,当年钓鱼城城中有14处天池和92眼水井。最大的一处天池,甚至可以撒网捕鱼,因此钓鱼城不缺水。夏秋之际,守将王坚组织百姓们抢种抢收,将粮食提前送进钓鱼城兼并清野,所以钓鱼城也不缺粮食。据说,王坚的副将张珏,曾经命人将大饼和鲜鱼抛下城墙,并附信说,你们再围10年也攻不下钓鱼城。这就能解释,为什么蒙古军困不死钓鱼城里的宋军了。

二、宋军占天时

重庆合川周围的早春,阴冷多雨,连续的阴雨让城下陡坡湿滑,会极大的迟滞进攻的速度,增加进攻的难度。

据史料记载,蒙哥从1259年2月初开始攻击,一直到5月初,此时合川的天气闷热潮湿,导致蒙古大军军中痢疾和霍乱流行,大大削弱了蒙古大军的战斗力。

三、守将王坚及其带领的军队作战给力

1.王坚和蒙古军作战经验丰富

守将王坚,十几岁就参军了,早年跟随南宋名将孟珙与金兵及蒙古军作战。据《宋史·孟珙传》记载,王坚曾潜入敌后,火烧蒙古军用来造船准备渡江的大批船载。

1240年入川后,王坚多次在四川境内与蒙古军激战,并大获全胜,战功卓著。

1254年,王坚晋升为钓鱼城主将,就任前后,曾率部击败敌军对钓鱼城的三次大规模进攻,蒙古都元帅带答儿殒命军中。

2.王坚的军队精锐,军民一心,作战气势高昂

王坚统领的钓鱼城守军,是川北失利后撤下来的四个戎司中的兴戎司,是四川宋军的精锐。作为主战派,他们宁死不降,与众多不战而降的南宋将领截然相反。

王坚的军队不仅很会打仗,还能团结逃到城中避难的百姓,让他们共同御敌,讲军民对屠城的恐惧,化作血战到底的意志!人人拼命,攻城谈何容易?

3.王坚有勇有谋

1259年5月,王坚亲自率领一支宋军的精英小队,趁着夜色悄然潜出黄洞(一条隐秘的污水排泄口),奔袭的目的地,竟是距离黄洞出口2.5公里处的蒙古大军大本营。

史料记载,被偷袭的蒙哥大汗十分震惊,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蒙哥强悍的宿卫们,拼死护驾,抵挡住攻击。然而王坚的死士来势汹汹,就在这关键的时刻,驻在那附近的蒙古林兆甫都元帅赵阿哥潘,带领他的将士及时赶到。王坚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只能撤退。

若是无勇无谋,王坚哪里敢这么做呢?

正是有了上面这些因素存在,钓鱼城才能够坚守20年之久。真正让蒙哥无计可施,灰溜溜撤退的人,并不是杨过,而是王坚。


渭水徐公


我是鹏正!我来回答!我是喜欢军事和历史的小学弟鹏正。

钓鱼城可真可谓用老话讲:“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句话最能显出钓鱼城为何能坚守20年之久。钓鱼城乃是四川重庆一所重镇,重庆是什么?号称“山城”那么山体必定是连绵起伏,相辅相成。再加上其特殊的地理构造,那真是当时第一要塞。
(宋军 剧照)

宋军在钓鱼城一共坚守了几十年,历大小战役数百次次,蒙古军队是什么强大的战斗力?横扫欧亚大陆,连号称是“战斗民族”的俄罗斯都臣服于蒙古帝国,可见蒙古人强大的战斗能力。可是谁也没想到,誰也瞧不上的弱宋就硬生生的将蒙古军队挡在城外,而强大的蒙古军队看着这一小小的城却无能为力,要不是天意所归,钓鱼城面临大旱,再加上忽必烈对钓鱼城严重承诺,绝不屠城!可见,钓鱼城再守个百八十年不成问题。
(布防图)

钓鱼城特殊结构情况

钓鱼城坐落在今四川重庆的合川区的钓鱼山顶,山势险峻,山下南、北、西三面环水,分别为嘉陵江,渠江,涪江。 居于山顶的钓鱼城周长十二、三里,石墙高达数丈,南北各建一条延至江中的一字城墙。 这一座壁垒森严的钓鱼城,正处在水陆要冲之地,上可控三江,下可护卫重庆,是支撑四川战局的重中之重。也因其特殊位置,才能长达坚守如此之久。

钓鱼城不怕没补给吗?

钓鱼城内完全不用怕,里头的设施应有尽有,完全可以自给自足,况且巴蜀之地的天府之国不是白叫的,如果不是面临百年旱灾或者灾难的话根本不用慌。所以钓鱼城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对蒙军造成了严重的打击。
(钓鱼城遗迹)

总结:

1.钓鱼城建在山顶,居高临下,易守难攻。

2.由于宋军对钓鱼城的苦心经营,外有坚固的工事,内有充足的粮草,人心稳定,长治久安。

3.蒙哥(大汗)曾亲自率领大军征讨钓鱼城,结果战死钓鱼城下,导致蒙古帝国内乱。对南宋解了燃眉之急。

(蒙军)


鹏正


钓鱼城,一个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角落。当蒙哥带着数万蒙古军南下,准备强攻并一举拿下钓鱼城彻底摧毁南宋上下的抵抗信心时。当战斗展开,不但蒙古军的锋芒被挫,战事陷入胶着,连着蒙古大汗蒙哥都死于钓鱼城抛出的石头之下。而随着蒙哥的战死,蒙古军开始收缩战线,不但南宋得到喘息的机会,连着欧洲以及中亚地区的民族都得到重生的机会。



话又说回来,为什么在战斗中屡次失败的宋军可以顽强的守住钓鱼城,挫败蒙古强攻的军事计划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钓鱼城防御森严



我们仔细看钓鱼城之所在,其坐落在山林之中,以山为城,外城套内城,人工的防御技巧与天然的崇山峻岭完美结合。钓鱼城内诸山寨彼此呼应,互为犄角,够成了严密的防御体系。暂且不论钓鱼台的其他防御设施,光是其防御城墙便超过了五米之厚。

并且南宋为了加强钓鱼城的防御,从今天的陕西以及四川调来了大量的百姓,再加上南宋从各地征调的军队,钓鱼城的军民数量远远超过蒙哥带领的军队人数。

而且钓鱼城有着完善的补给设施,自给自足。

二:蒙古军无法发挥其战斗力



钓鱼城处于山丘地带,这种地形最适合宋军进行防御作战。但是向来讲究机动性的蒙古军在面对铜墙铁壁的钓鱼城时,也是有劲使不上。只能面对城墙不断叹气。

无论是骑术多么精湛,面对城墙时也只能下马作战,这对于不可一世的蒙古骑兵来说不能不算是一件非常窝囊的事情了。

总结:



南宋在战争几乎很少能取得进攻性作战的胜利,因为南宋马匹的缺失导致南宋骑兵战斗力的低下。当南宋发动进攻时,面对呼啸而来的蒙古骑兵只能素手就擒。


但是当南宋进行防御性作战时,南宋强大的步兵足够弥补骑兵的不足,而蒙古骑兵面对城墙时,骑兵的优势也变成了劣势。这便是钓鱼城能够坚持20多年的原因。

各位读者大大,如果您愿意的话能不能点开我的头像,给我点个关注呢! 不方便的话,感谢您能点开看我的回答!

弋北谈古今


宋军坚守钓鱼城20年的说法过于夸张——1259年钓鱼城之战后巴蜀再无大战

钓鱼城能够坚守除了钓鱼城三面环江的地形之外,最大的关键就在于重庆。钓鱼城最大作用是作为重庆的屏障。

要攻下钓鱼城,关键是攻下重庆。攻下了重庆,钓鱼城就毫无意义。

这一点,在钓鱼城之战后期时蒙哥想通了。只是因为蒙哥的死,导致蒙古军不得不放弃攻下重庆。《元史 宪宗本纪》:

“是月,帝不豫。秋七月辛亥,留精兵三千守之,余悉攻重庆。癸亥,帝崩于钓鱼山,寿五十有二,在位九年。”

蒙哥军兵力4万,3千防守钓鱼城,3.7万围攻重庆。蒙哥在钓鱼城之战后期相通了,钓鱼城的根本在于重庆。

如下图:

当时成都和川北地区已经被蒙古攻占,重庆是南宋在四川的大本营,钓鱼城是川北三条河流的聚合地。

一般来说,攻下钓鱼城,有利于蒙古利用三条河流进行输送粮饷军械,顺江而下攻打重庆、宜昌、荆州、武汉、建康等地。因此才有南宋降将杨大渊在晋国宝招降合州守将王坚失败后提议进攻钓鱼城的建议。

从1259年2月到6月,蒙古军围攻了钓鱼城5月之久。6月蒙哥生病后,7月才改为进攻重庆,12天后蒙哥去世,军事行动也就取消了。


忽必烈时期对重庆行动的记录

1、1259年,忽必烈攻打襄樊时南宋守将吕文德就是从重庆调遣:

“大将拔突儿等以舟师趋岳州,遇宋将吕文德自重庆来,拔都儿等迎战,文德乘夜入鄂城,守愈坚。”

2、1267年至元4年招降:

“又诏嘉定、泸州、重庆、夔府、涪、达、忠、万及钓鱼、礼义、大良等处官吏军民有能率众来降者,优加赏擢。”

3、1270年至元7年蒙古川陕兵和南宋作战:

“癸卯,陕西签省也速带儿、严忠范与东西川统军司率兵及宋兵战于嘉定、重庆、钓鱼山、马湖江,皆败之,拔三寨,擒都统牛宣,俘获人民及马牛战舰无算。”

当年12月南宋重庆制置朱禩孙劝降蒙古的南宋降将张大悦,但被张大悦拒绝:

“宋重庆制置朱禩孙遣谍者持书榜来诱安抚张大悦等,大悦不发封,并谍者送致东川统军司。”

4、1271年至元8年,蒙古所属四川兵进攻重庆等地,以配合蒙古进攻襄阳,牵制南宋救援襄阳:

“五月乙丑,以东道兵围守襄阳,命赛典赤、郑鼎提兵,水陆并进,以趋嘉定,汪良臣、彭天祥出重庆,札剌不花出泸州,曲立吉思出汝州,以牵制之。”

5、1275年1月招降南宋重庆等地守将:

“丁亥,枢密院臣言:“宋边郡如嘉定、重庆、江陵、郢州、涟海等处,皆阻兵自守,宜降玺书招谕。”从之……诏谕重庆府制置司并所属州郡城寨官吏军民举城归附。”

6月:

“戊午,诏遣使招谕宋四川制置赵定应:“比者毕再兴、青阳梦炎赴阙,面陈蜀阃事宜,奏请缓师,令自纳款,姑从所请。今遣再兴宣布大信,若能顺时达变,可保富贵,毋为涂炭生灵,自贻后悔。”庚申,遣重庆府招讨使毕再兴持诏招谕宋合州节使张珏、江安潼川安抚张朝宗、涪州观察阳立、梁山军防御马野。”

6、1277年蒙古四川兵进攻重庆并攻下重庆城:

“甲戌,西川行院不花率众数万至重庆,营浮屠关,造梯冲将攻之,其夜都统赵安以城降。张珏舣船江中,与其妻妾顺流走涪州,元帅张德润以舟师邀之,珏遂降。”

蒙哥死后,忽必烈从来没有大举进攻四川,攻打的重点都是在襄阳。对南宋所属的四川的战争只有1270、1271、1277三次战争记录,都是以陕西、四川当地兵力为主的中小规模作战的消耗战。

不管是襄阳,还是钓鱼城、重庆,这些地方蒙古军之所以难以攻下,主要原因是南宋水师对蒙古军的优势。南宋可以利用长江水系发挥南宋水师的优势,快速而低成本的输送士兵、粮饷和军械等到重庆、襄阳、扬州、两淮等地。而蒙古只能使用陆地输送的高成本而慢速的运输方式。

简单说,南宋的水师优势,可以让南宋实现东西快速部署;蒙古的骑兵优势,对于南宋水师,没有发挥的余地。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作为一个重庆人,钓鱼城之战也许是重庆地区有史以来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件事情了,虽然在重庆这块土地上尚武精神非常隆厚,袍哥文化也异常火爆,男的耿直女的漂亮,古有巴曼子提头借兵的举世壮举,今日更有上帝之鞭止戈于钓鱼城下而一战成名。


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灭亡西夏前不久死去,后三子窝阔台继任大汗。窝阔台于1235年派遣其兄术赤之次子拔都,率五十万大军再度西征。西征军很快就彻底灭亡花剌子模,杀札阑丁。



蒙哥汗画像

不久又大举征服俄罗斯,攻陷莫斯科、基辅诸城,并分兵数路向欧洲腹心挺进。

1241年,北路蒙军在波兰西南部的利格尼兹(Legnica),大破波兰与日耳曼的联军。拔都亲率蒙军主力由中路进入匈牙利,大获全胜,其前锋直趋意大利的威尼斯,导致全欧震惊,称为「黄祸」,欧洲人惊恐地认为,这是上帝的惩罚之鞭。

蒙古骑兵踏平欧洲路线图

与此同时蒙古大汗蒙哥亲率10万大军进入四川,蒙哥打算先取长江上游,然后挥师东下,直接平定江南。

然而,蒙古大军统一天下的脚步却在一座嘉陵江上面积仅2.5平方公里的小城意外地停止了。 1259年六月,蒙军大汗蒙哥被小城的少许守备官兵击成重伤,于七月死于军中,为了自己出口恶气其在临终前留下“若克此城,当赭城剖赤,而尽诛之”的遗诏。

而这座小小的城就是今天的钓鱼城。 南宋淳右4年,蒙古铁骑预备攻打南宋,已经向四川蠢蠢欲动,四川安抚制置史余玠,积极筹划备战,他接受部将建议,在钓鱼台构筑钓鱼城抗敌。他调集17万军民,巧妙运用地形特征,以山为垒,在绝壁上砌石建城,建好的钓鱼城地势险峻,气势雄伟,像一把尖刀刺在江面上。

蒙哥汗南侵路线图

重庆三江交汇,是四川盆地向东的关健节点,蒙古铁骑占据四川,若想东进,物资、军队必须依靠水运。要想安然享用水道,就必须拔掉钓鱼城这个钉子。

蒙古大汗蒙哥,亲率10万主力部队,进攻四川,不到十个月就占领成都、川西北。正是雄心勃勃之时,小小的钓鱼城根本不入他眼,他命令蒙军总帅汪德臣,带领数万军队十天拿下钓鱼城。

蒙哥大军攻宋路线图

宋开庆元年二月,蒙军由渠江鸡爪滩渡江,向钓鱼城东面的石子山发起进攻。可是刚一开打,汪德臣就傻眼了,无论从哪个方向进攻,都是面对悬崖峭壁,纵横天下的蒙古铁骑在此毫无用处,战场空间非常狭小,只能靠靠射箭,架云梯攀登。

钓鱼城守将王坚指挥高明,军民团结一心,英勇奋战,誓死抗敌,南宋军队的火炮、铁雷,滚木、擂石,像倾盆大雨,铺天盖地,蒙军死伤累累,云梯尽折,整整数月,没能前进一步。

双方交战画像

时至夏天,重庆高温,暑气炎热、潮湿,蒙军瘟疫流行,严重减员。谋士们都建议:暂时绕过钓鱼城,水陆东下,直扑南宋京城。 此时的蒙哥大汗已经输红了眼睛,他断然否决这种提议,当时的蒙军所向无敌,己征灭中亚、西亚、欧洲四十多个国家,节节取胜,他是大汗,怎能败在弹丸之地的钓鱼城。

蒙哥汗画像

他下令重振军威,发起总攻。 六月,蒙军总帅汪德臣,在镇西门被飞石击中至死。蒙哥痛心疾首,亲临前线,七月,在一次登楼暸望侦察中,被宋军主帅王坚发觉,命令炮火轰击,蒙哥当时身负重伤,而后王坚制作面饼,投掷城下,并致信说:“尔北兵可烹鲜食饼,再守十年,城亦不可得也”。

导致蒙哥汗受伤的钓鱼城

蒙哥汗听文后又急又气,新仇旧怨加上自己又受伤严重,一时之间竟然一口气提不起来,病死于军帐之中,蒙哥汗在钓鱼城下的败亡,导致蒙古这场灭宋战争的全面瓦解,使宋朝得以延续20年之久。

大帅以死导致进攻四川的蒙军全部被迫撤军,护送蒙哥汗灵柩北还。 东路军突破长江天险,包围了鄂州的忽必烈,为与其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也不得不撤军北返。从云南经广西北上的兀良合台一军,一路克捷,已经进至潭州(今长沙) 城下。

由于蒙哥之死,该军在忽必烈派来的一支部队的接应下,也渡过长江北返。蒙古的南北两支军队基本上是按预定计划进军的,只因西边主攻战场的失败而功亏一篑。

在西南亚方面,蒙哥在1251年即大汗位后,令其弟旭烈兀率兵西征。这次西征主要方向是西南亚地区,头等目标是消灭木剌夷国(Mulahida,在今里海南岸的伊朗北部)。

1257年,蒙军荡平木剌夷之地,并挥师继续西进,攻陷报达(Baghdad,今巴格达),屠杀八十万人,灭亡历时五百余载的黑衣大食(Abbasids)。

此后旭烈兀又率兵攻陷阿拉伯的圣地麦加,攻占大马士革,其前锋曾渡海收富浪(即今地中海东部的塞浦路斯岛)。



本来他还要进一步攻打埃及,因得到蒙哥伐宋阵亡的消息,便率主力班师。 蒙哥汗曾留下遗言,日后攻下钓鱼城,当尽屠城中之民。

后来蒙元以不可杀城中一人的条件,让守军放下武器,终止抵抗。


1279年守将王立弃城投降,钓鱼城才落入蒙古之手。 弃城后,守城的32名(一说36名)将军全部拔剑自刎,可谓忠烈千秋!

这次战争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这位令小儿夜啼止哭让全欧洲的人惧怕的人物居然在重庆这个叫钓鱼城的地方止弋于此不得寸进反而将命丢在了这里。


公子小可


一点个人浅见,还望不喜勿喷!

钓鱼城军民能够坚持几十年,到最后都没有被蒙军攻陷(经谈判后投降,蒙军承诺不伤军民一人)。最大的原因有两点:

其一,占了地利,钓鱼城三面环水,四周都是悬崖峭壁,在缺乏现代器械的古代可称为天险,蒙军从下往上进攻,只有被动挨打,而蒙军骑兵最擅长的穿插冲锋和迂回包抄战术又毫无用武之地,所以对蒙军来讲作战极为不利。而城内宋军可以时不时利用各种密道派出小股部队对蒙军进行突袭作战,一战即撤,这种疲劳骚扰战虽然对蒙军杀伤不大,但是可以起到骚扰蒙军的作用,挫伤敌人攻城斗志的同时又可以提高己方军民的士气!而钓鱼城虽然是个军寨,但是城内军民一切吃喝基本可以做到自给自足,所以蒙军封锁钓鱼城的效果并不好。(钓鱼城只是当时南宋为了抵抗蒙古侵略者而在四川地区修的众多军寨中的一个)



其二,占了人和,两宋时期,虽然常被后人诟病对外军事软弱无能(到底是不是软弱无能,这里不详谈),但是两宋朝廷统治者厚待士大夫几百年,所谓的“刑不上士大夫”。而民间经济繁荣而少酷刑,所以大宋子民从上到下都觉得大宋官家是仁厚之君,大家的幸福感满满,大家生活在一个礼仪之邦。而当时蒙古人被视为蛮夷之人,所以蒙军入侵钓鱼城时,全城军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抗击蒙军几十年。


上图就是那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洞口,当时宋军小股部队突袭蒙军就是通过此路出入。

最后补充一点,天时地利人和,钓鱼城占了两个,但是不得不承认蒙古人占了当时的天时,那些年蒙古人灭国如喝水,南宋最后灭亡也是时也命也,但是至少当年那些英勇奋战、浴血牺牲的英雄事迹流传了下来,久而久之成为了我们的伤疤,但是也成为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勋章


棒槌一挥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巴蜀地区地势险要,李白的诗里就写过“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蒙古人面对蜀道之难,却没放在眼里,他们全面攻打大宋之后,巴蜀地区曾成为蒙古进攻的首要目标。蒙古军肆虐横扫,四川守军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但是无敌的蒙古军,却在攻打一个小城时,吃了大亏,这就是钓鱼城。在这里,宋军竟然坚持守城二十年之久,靠的是地垫险要,军民一心。真是应了天时地利人和之说。


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后,率领铁骑四处征战,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蒙古军成了横扫欧亚大陆的无敌军队。

成吉思汗死后,他的后代继续扩张领土,灭掉金朝后开始伐宋。

当时,成都惨遭蒙古军焚烧屠城。时任重庆知府的彭大雅,带人巩固城防,深具战略眼光的他把目光锁定在嘉陵江上游的合州,这里有一座小山,地处三江汇流之地,虽然只有2.5平方公里,却地垫险要,是一个良好的防御要塞,这座山,就是钓鱼山。

彭大雅派人到山上修筑城寨,这是钓鱼城的雏形,后来彭大雅后遭人弹劾被革职,兵部侍郎余玠,被南宋朝廷派到四川,主持防务。


可谓英雄所见略同,余玠入川后,也很重视钓鱼城的战略地位。他请来隐居的建筑大师冉氏兄弟,在钓鱼山上筑城,把城寨扩建,还利用钓鱼城依山傍水的优势,在城里挖井取水,开垦荒地,囤积粮食。

所以,这一座小城从建成到陷落,经历了36年。即使在南宋灭亡之后,它还坚持了三年,这主要靠的是地势险要,城池牢固,更重要的是军民同心。


钓鱼城依靠城池牢固,地处天险之地,城里面能自耕自种,加上军民一心,共同抵御蒙古军多次围攻,在南宋灭亡后三年,1279年钓鱼城终因寡不敌众,最后一任守将王立,以不可屠城为条件开城投降。

这座小城从1243年开始建成,到1279年陷落,在数十年的抗蒙斗争中,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