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生意不做熟人,幹活不找親戚”何意?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李辰曉


"生意不做熟人"意思是熟人知根知底、你做生意的成本是多少他都知道,他(她)希望他能拿到最低的價格就能買到產品,他不會去考慮你也需要開支、他不會去考慮你也需要靠做生意的利潤吃飯,無論你賣給他多少錢,他都認為你賺了他的錢。他不會去考慮別人的投資風險和額外支出。



當向熟人買產品好,他希望也給他把的次品也帶些走,他沒有考慮你向他買產品是怕他賣不掉、如果把他的次品一起買去,就無法向上家買方交代、這樣就產生了拌嘴、讓雙方心理產生了尷尬。


"幹活不找親戚"意思是:當你是老闆時,你把親戚召到身邊做事,又不好管理,親戚心裡想的是你給他指派最輕鬆的活讓他去幹,這樣其他的工人就又會對比,就都在挑東撿西,當老闆的對其他工人就不好管理了。

人心都很容易產生猜疑,人又怕自己的付出不被理解,不被熟人認可、心理產生了煩惱、當心理煩惱,心煩意亂時、就無法安心把事情做好、還可能導致其他的事情出錯。


因為只有熟悉的人才會互相的攀比和嫉妒。

所以有了"生意不做熟人、幹活不找親戚"的說法。老祖宗講的話是從長期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人情心理,還是很有道理的。


武夷山獨行俠


“生意不做熟人,幹活不找親戚”這句話雖然不知流傳了多久,但我覺得還是非常有道理的。

我是一名職業養蜂人,剛開始養蜜蜂的時候甚至隔壁家都不知道我養蜜蜂,因為我明白熟人生意是最難做的,即使你優惠給他,他還會覺得你貴,覺得你的產品不好尤其是蜂蜜它沒有固定的形態,隨著採集的植物、溫度等不同的變化而變化導致98%以上的人都不認識蜂蜜(也包括大部分養蜂人)。所以我的蜂蜜都是珠三角為主。

我以前也在一個遠方親戚的廠裡幹過,一天12個小時,中午除了吃飯半個小時外其餘時間是連著上班的,那種累就不用說了。由於幫親戚忙自己不敢偷懶,相反那個遠方親戚反而看上我叫我做主管,我斷然拒絕後不久就辭工了。“懶”是人的天性,作為老闆考慮的是怎樣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更多的收益,這和打工的心態是完全相反、對立的。所以幹活不找親戚是對的。還有一種幹活就是一般的幫忙,即使是一般的幫忙也儘量不要找親戚,但凡幹活就需要支付工資,大家親戚一場很多會不好意思要錢,請幫忙那方看到對方不收錢自己良心也過去不去。從這點來說幹活不找親戚也是非常有道理的。

我是一名職業蜂農歡迎各位提供更好的見解!!


晉鵬


我們有時候到閱歷豐富了以後,才會發現,其實有些時候,很多道理我們的老祖宗早就做了總結,只是我們不知道,或者是我們沒有理解而已。

首先我們來看看第一句,“生意不做熟人”在我們中國就是有這種現象,很多時候買東西會找熟人,為什麼會找熟人?因為覺得有熟人好辦事,可以得到實惠,也就是說價格可以便宜點。在買東西的人來看,我買你東西是光顧你的生意,所以你要最低價給我,因為我們是朋友。在賣東西的人來看,因為你是朋友,我可以給你便宜些,但是我也是辛苦換來的,你從我這買總是比別人那裡便宜。當然不同的關係,給的價格都不盡相同,有的可以白送,有的可以進貨價,有的可以進貨價加上運費,有的可以賺那麼一點點。這樣如果圈子裡都熟悉,就把自己搞垮了,因為價格不一樣,那就是你對我有偏見嘍?所以生意不做熟人,容易得罪人。

然後再來看看,“幹活不找親戚”,對於這個我有兩個理解,第一個是小事情,比如家裡需要安裝個東西,需要搭把手,這個事情很簡單,找個人順手就幹了。那這種情況下,我覺得親戚一般都不會離那麼近,最好是找鄰居幫個忙,遠親不如近鄰嘛!這也是個老話,找鄰居幫忙是最快捷最聰明的方法,一來事情可以快速解決,而來可以促進鄰里關係,鄰里和睦是非常難得的。第二點理解,就是跟親戚在一起合作做生意,只要是有利息矛盾,就很難調解,因為親戚關係不可能不老死不相往來,所以只要發生矛盾,以後必定非常尷尬。就像很多企業家,不願意跟好朋友一起做生意,就是這個原因。因為不想失去這個哥們兒!



愛讀書的獅子


“生意不做熟人,幹活不找親戚”的意思是熟人的錢難賺,親戚不好管理。老祖宗的話是非常有道理的。

跟在老闆身邊十多年,見多了殺熟和錢難收的情況。

去熟人那裡進貨,一般是欠賬的。從熟人那裡拿來的貨總是參差不齊,有時候是品牌不統一,有時候是灰塵都沒擦乾淨的賣不出去的存貨,單價還比市面上的高。每每說起這事,老闆只是一笑了之。到了年底供貨方來結賬的時候,老闆會直接把比對市面價格後多餘的部分砍掉。儘管供貨方爭得面紅耳赤,說是這一年的利息該多少了。老闆一句我幫你清了庫存和垃圾,還給你市面價,這樣的好事你哪找去?噎得對方立即啞口無言。

每個廠裡都有老闆老闆娘的親戚。

這些親戚們幹活都是挑肥揀瘦,還經常帶頭與管理人員對抗。管理者為了不得罪老闆老闆娘,對他們都是網開一面。活隨便幹,快慢隨意。到了發工資的時候,老闆一句,錢緊張,你們的先欠著吧。還美其名曰怕他們亂花錢,幫他們存著,等他們需要用錢了一次性結清。親戚們除了搖頭就是瞪眼,只剩下了無奈與嘆息。

時間一長,老闆去熟人那裡進貨,就會被貨期拖得受不了了,只好去別處買了。

廠裡的親戚們過不了沒錢的日子,就都離開了,發誓再也不來這裡了。

歡迎朋友來互動一下,發表一下各自的觀點,謝謝!


行走天涯解讀人生


生意不做熟人,幹活不找親戚。似有理又無理,有理無理各半吧,因為凡人凡事都是一分為二的,有人說,生意專做熟人,幹活專找親戚,各都能說出一套理由來,就看人抱什麼心態,持什不觀點看問題了,這也關係是什麼樣的熟人,什麼樣的親戚及自己什麼樣認識。

有人說,越熟越騙,越熟越欺,越熟越坑,越親越奸,越親越懶,越親越邪,如果真是這樣,那就真是生意不做熟人,幹活不找親戚為好了。如果是越熟越誠,越熟越實,越熟越真,越親越勤,越親越正,越親越直,那就是越熟越做,越親越找最好了。

熟人親戚中,都可能分成兩類人,越熟越親對你越好的,越熟越親對你越不好的,這就要區別對待,不可一律一樣待之了。生意有做熟人的,有不做熟人的,不可一語否定生意不做熟人,這都不是真的商者與做人之道。幹活有找親戚的,有不找親戚的,一切都要視具體事,具體人,具體情況而定,不可因為一兩個熟人奸詐好佔便宜就一概否定熟人,不做熟人生意,那會因小失大,因瑕棄瑜的,也不可因三幾個親戚奸懶不實就否定全部親戚,有活不找親戚幹,這樣也得罪一大片,很不妥的。

生意不做熟人,幹活不找親戚,這種過於極端的說法做法我不贊同。一朝被蛇咬,永遠怕草繩的思想心態要改要變才對。不可因有殺熟詐親就完全否定了熟人親戚,那隻很不理智的。





樹德漢碩


我們這裡有句話人們經常說,是這樣的“買賣不服當鄉人”,意思說人做買賣,同本村本土的人做,是很難做的,因為本鄉本土的人來買貨,賣貴了會遭罵,說自己鄉里鄉親的,一點人情世故也不講,只會黑著良心賺錢,賣賤了又掙不到錢。而且鄉里鄉親的,低頭不見抬見抬頭見,有時提出說當時手頭緊失欠著錢,這也難以拒絕,不欠會得罪人,欠了有時收不回帳,去討要,遇到欠錢不還者還成了仇人。

所以過去人們做買賣,多到外地去,有的會到幾千裡以外的地方去。這也是為什麼過去晉商會走西口,福建廣東一帶人們會下南洋的重要原因之一。

“生意不做熟人,幹活不找親戚"

說的也就是這個理。意思是說,做生意儘量不要同熟人交易,因為生意有生意的規則,不能講人情世故,過分講人情世故買賣是難以興隆發達的。僱人幹活,也就是僱人來打工,儘量不要僱親戚,用親戚來打工,抹不開面子,使喚緊了,還易把親戚給得罪了,自己的生意也幹不好,親戚也成了仇人。

“生意不做熟人,幹活不找親戚”,這些話都是從人們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對現在人們做生意也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春日之虎


做真皮鞋批發生意也很多年了,我幾乎從來不主動叫熟人在我家做生意的,但這麼多年來親戚朋友幾乎都是自己上門找我買鞋,我做生意有自己的原則從不鬼迷熟人,不管對的自己朋友還是老顧客我都以誠相待日久見人心,做生意心態一定要放好也必須要有擔當講誠信,我的老顧客都說經常說你家生意每天跟過年一樣跑🔥做傳統生意沒有太多技巧也不需要太聰明我都覺得自己是個笨女人但我不蠢,做生意就是做人,人做好了生意就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