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帝王之術

《雍正王朝》中,康熙對國事並不是特別用心,晚年倦於朝政,以至於國庫空虛,連救災之錢財都沒有,史傳的“康乾盛世”不過如此。

康熙不怎麼關心糧食生產,但特別關心權力的掌控,特別害怕大權旁落。故對身邊的人多防備之心,而這些人中數太子最嚴重。胤礽自出生以來就被冊立太子,這種事情之前很少有。康熙之所以這樣出於同情胤礽的遭遇,也難忘皇后赫舍裡的感情。太子之位早早地定下,斷了朝堂之內其他人的想法,維持了政局的穩定。但是過早的立太子,讓胤礽難免被孤立,因為位高權重,身邊又無親人指點,難免會養成孤傲性格,這使得身邊缺乏股肱大臣幫扶,一旦出了問題,難免會出現孤掌難鳴局面。太子就是在這樣的狀態下亦步亦趨地跟在康熙後面,打理大清的江山。皇帝一般來講壽命都不是太長,三四十年就差不多了,可是康熙卻不同,歷史在位最長的皇帝,胤礽就成了待位最長的太子了。時間長了,難免會出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又引發了康熙廢不滿,康熙的不滿又給別有用心的人機會。

康熙在行宮發現太子與自己妃子偷情,而在此時剛好又截獲太子密謀造反的手諭。偷情都是小事,但造反那是大事。這對權力慾極大的康熙來講,簡直是大逆不道。在處置完一切後,康熙在張廷玉的提點下才發現,手諭並非太子所為,而是另有其人。雖然太子亂倫,但是與造反相比,這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也就是太子有錯,但錯不至廢。不過,康熙還是廢了太子。康熙此舉有這麼幾層意思:第一,讓胤礽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面壁思過,藉機敲打廢太子及其勢力;第二,太子被廢,必然涉及新太子人選,陷害太子之人必定會有所行動,可以看看誰才是真正的兇手;第三,新太子之爭一定牽涉到朝堂,看看誰的勢力最大。誰的勢力大,一定是優先選擇攻擊的目標。否則,威脅自己的皇位。

因此,康熙回京後,在佟國維的要求下,同意搞新太子選拔,下令地方二品大員,在京四品官員都可以擇賢舉薦。康熙放新太子人選這個誘餌出來就是為了釣朝堂中的大魚。佟國維得到皇帝的授意後,在下開始積極聯絡,共同保舉八阿哥為新太子。在之前,康熙同佟國維有番對話,就是希望佟能退下來。康讓佟退下來,那麼在新太子選拔中,他就能看清楚朝廷內誰是八阿哥的死黨。如果佟國維參與,如何區分哪些是他的人,哪些又是八阿哥的,這會有難度。佟國維似乎沒有完全領會康熙的意思,那頓飯吃的也不歡而散。或者佟國維假裝糊塗,他還想參與新太子人選,為未來的皇帝保駕護航,以保佟氏永久富貴。

新太子選拔還是如期進行,結果朝堂之內兩百多名官員基本都選了八阿哥做太子。雖然康熙也知道結果如此,但是他還是有點意外,想不到八阿哥勢力如此龐大,整個朝堂基本都成了他的。康熙大為不滿,於是痛斥佟國維,說他結黨營私,聯絡底下官員造假。佟國維強力抗爭,力證自己並無過錯。後來,康熙將他的侄子隆科多叫上堂對質才讓他啞口無言,最後不得不脫頂回家養老,康熙本來已經給了佟國維體面退休的機會,但是佟沒有接受,最終不得不以丟老臉的方式退出官場,雖然不夠體面,但是性命還是保全了。

經過此次推薦風波,太子人選,八阿哥及其黨羽以失敗而告終,並且失去了朝堂之中的強力之援佟國維,實力大損。康熙借這次新太子人選狠狠地打擊了八阿哥的囂張氣焰,但沒有完全打垮,對八阿哥的懲罰有限。康熙希望朝堂大臣明白,誰是皇帝,應該跟誰站在一起。為了維持朝堂的平衡,他後來再次復了太子的名位,希望借太子之手,與八阿哥繼續鬥,只有這樣,大權才不會落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