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背圖》-第五象:定於此處葬金環,葬的這個女人是誰呢?


《推背圖》-第五象:定於此處葬金環,葬的這個女人是誰呢?

第五象 戊辰(安史之亂)

讖曰

楊花飛 蜀道難

截斷竹蕭方見日

更無一史乃乎安

頌曰

漁陽鼙鼓過潼關

此日君王幸劍山

木易若逢山下鬼

定於此處葬金環

金聖嘆這樣解釋的:一馬鞍指安祿山,一史書指史思明。一婦人死臥地上,乃貴妃死於馬嵬坡。截斷竹蕭者肅宗即位,而安史之亂平。


《推背圖》-第五象:定於此處葬金環,葬的這個女人是誰呢?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祿山夥同部將史思明,舉兵反於漁陽。安史之亂爆發。安史之亂自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至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年)結束,前後達八年之久

蜀道難說的是李隆基避難跑到成都。

截斷竹蕭方見日說的是肅宗李享自立皇帝,肅宗是諡號,是在李亨死後才有的,在肅宗朝人們還是猜不到這被截斷的竹蕭是肅宗了。

更無一史乃乎安一句點出一個史字和一個安字,自然是安祿山和史思明瞭。

本象讖語是按時間順序寫的,末一句雖先寫史(史思明),卻是直接說明史在安之後。

漁陽鼙鼓過潼關 說的是安祿山漁陽(今河北薊縣)起兵並攻下潼關,

此日君王幸劍山 皇帝李隆基跑往四川成都避難。

木易若逢山下鬼 定於此處葬金環。

山下鬼馬嵬坡。金環當然說的是楊玉環,馬嵬驛兵變,把楊國忠殺了,那楊玉環不死李隆基自然也不會給亂兵一個很好的交待。政治家的事,人們總要往裡摻些女人禍水一類的東西。《推背圖》把整個人名都寫出來的象很多,且奇準,如第三象的武曌,如果木易指的是楊玉環則會在頌語當中找出個玉字,而不會借金來隱玉。

本象的讖語是從馬嵬驛兵變楊國忠父子被殺,楊玉環被逼自縊“楊花飛”開始,寫到肅宗繼位結束,並點出在安祿山之後又有史思明做亂。而頌語卻從安祿山叛亂開始到馬嵬驛楊國忠父子和楊玉環的死亡“木易若逢山下鬼 定於此處葬金環”結束。


《推背圖》-第五象:定於此處葬金環,葬的這個女人是誰呢?


《推背圖》是嚴格按照時間的節點來寫的,並且讖語和頌語寫的時間點也是相對應的,而在這裡是卻把兩段時間給調反過來,表面上是個大錯誤,實際上作者這麼寫實在大有深意。

歷史在馬嵬驛這裡出現了一個拐點,這就是太子李亨帶領一千多人北上塑州。這可能是在當時全國上下只有郭子儀打了幾場勝仗的原因。

《推背圖》的作者在這裡把這個拐點給空出來了,卻不肯深談,真真天機不可洩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