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亮的星》:看似悲剧的爱情却闪烁着最耀眼的星光

《明亮的星》是由简·坎皮恩执导,本·威士肖、艾比·考尼主演的一部浪漫爱情影片。它改编自英国诗人济慈生命最后三年真实的感情生活,讲述了穷困潦倒而又疾病缠身的浪漫天才诗人济慈,和他的邻居芬妮,一个懵懂而又痴情的少女之间悲剧的爱情故事。

本片的导演简·坎皮恩出生于新西兰的惠灵顿。在1993年,她曾经用一部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和奥斯卡最佳剧本奖的《钢琴课》征服了无数观众,而她本人也一跃成为了世界上屈指可数的顶尖女性导演。

《明亮的星》拍摄于2009年,上映之初即入选了第6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提名第82届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在本片中,导演简·坎皮恩以英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诗作《明亮的星》为片名,把诗人生命中最后一段的生死绝恋搬上了荧幕。她从女性角度出发,以独特的电影美学视角和情感内涵使这部影片充满了令人窒息的诗意美感。

影片故事情节非常简单:年轻而又落魄的诗人济慈,遇见了出身豪门的邻家女孩芬妮,诗歌很快成了他们二人彼此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于是双方陷入热恋之中。可是在19世纪那个讲究门当户对的年代,两人的相爱遭遇到到了各方的阻力,无奈彼此相隔,只能用诗歌和书信表达内心的情愫,并私自定下终生。

后来,济慈不幸染上肺病与世长辞。得知消息的芬妮伤心欲绝,她在之后的每天夜里都会吟诵济慈的诗歌以此来怀念自己的爱人。

《明亮的星》是一部意境优雅而又充满诗意美感的电影。导演用摄像机仔细捕捉了生活中一个个美好的瞬间,然后用女性的直觉感受,把这些瞬间投射到荧幕之中,传达出一种古典和浪漫之美。这部影片的文学性很强,片中使用了大量济慈的诗,所以在欣赏这部影片时,如果全身心的沉浸在诗的意境中,用心去触摸、聆听、回味和感受,我想会是一种令人难忘的曼妙体验。

因此,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以济慈和芬妮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从女性视角的感观、剧中人物故事的代入、浪漫而又典雅的诗歌渲染以及导演对理想与世俗的无奈和思考四个方面来分析这部古典而又唯美的爱情影片的独特魅力。

《明亮的星》:看似悲剧的爱情却闪烁着最耀眼的星光

01、独特的女性视角、诗画般的田园风光赋予了爱情鲜活的生命

《明亮的星》,首先是一部女性电影,其次才是诗人的爱情。片中,简·坎皮恩以芬妮的视角为切入点,讲述了济慈人生最后三年的爱情与创作经历。同时作为济慈的恋人,她又是这段生活的主要参与者,所以芬妮对待爱情的感观作为影片的主线,自始至终都牵动着每一个观众,从而不知不觉就走进了她的内心世界。

①芬妮对济慈矢志不渝的爱情是整部影片最重要的情节推动力

美丽的富家女孩芬尼是一个独立、高傲的新时代女性,她精于服装设计和缝纫,对于时尚有独到的见解,并且能做出被奉为潮流尖端的高端服饰。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看到了隔壁穷小子济慈并不畅销的诗集,被诗中浪漫的字句吸引,于是便寻找一切机会接近那个忧郁的男人。在与济慈的深入接触后,芬尼被他的才华所打动,两人深陷情网。

随着热恋的风花雪月,他们的爱情也毫不例外的被老套的世俗观念所困扰。为了生计,为了他们之间的爱情能有好的结局,济慈无奈离开。没想到这一次分离竟成了永别,济慈去世的噩耗传来,芬妮手足无措,心痛的无法呼吸。

此后,无数的夜里,她游离于曾经和济慈漫步的树林间,一遍又一遍吟诵着济慈的诗歌,回忆着这份刻骨铭心的爱,这份爱也将会在芬妮坚定的信念中绵延下去直到永远。

这部影片虽然是诗人济慈的传记,可是导演却选择从他的爱人芬妮的角度出发。让观众仿佛是在聆听芬妮用一种安静、平和的口吻讲述她和诗人济慈之间那段悲情而又浪漫的爱情故事,并为芬妮对爱情执着的坚定信念而深深感动。

《明亮的星》:看似悲剧的爱情却闪烁着最耀眼的星光

②诗画的田园风光见证了爱情的伟大和浪漫

《明亮的星》是一部画面非常唯美的电影,导演把女性细腻的情感融入到大自然优美的田园风光中,艺术地表现了陷入热恋的情人之间的悸动心语。

· 济慈确认了芬妮的爱意,躺在开满鲜花的草地上,闭着眼睛感受着爱情的芬芳。

· 在布满了花草和植物的窗外,济慈和芬妮像两小无猜的情侣聆听着大自然的烂漫。

· 芬妮房间内的窗帘,常常被阳光映得通亮,随着风飘逸的卷起,掀起无穷的情丝和意蕴。

· 芬妮坐在一片美丽的蓝铃花之中,放松而又惬意的咏读济慈的来信。

这一幕幕静谧、温馨的画面,极具视觉表现力,把片中芬妮细致入微的情感渲染的玲离尽致。犹如一缕微风拂过心头,让观众沉浸在他们绝美的爱恋之中,尽情享受着那份古典而又浪漫的美。

③平铺直述的叙事手法于平淡中蕴含真情

在这部影片中,导演采用平铺直述的叙事手法,把剧中人物处理得情绪饱满而又细致温和。她撷取济慈生命中最具光彩的片段,完整记录了一对男女从相识,到相恋,再到最后生离死别的全过程。其中充满了男女热恋间所有的爱慕、试探、敏感、嫉妒、狂喜、悲痛等等行为和情绪。

通过这些细节的描写以及平淡而又直白的叙事,丝毫没有削弱济慈和芬妮两人之间的爱情给观众带来的温馨和感动,反而令整个故事充满了真实的质感和许多让人感触的生活情景。

所以说《明亮的星》拥有传统女性导演拍摄影片的所有特质。它没有跌宕起伏的激烈剧情,没有恢弘壮阔的特技镜头。只是以一种平缓的、满含温情的细腻感触,从更女性化的角度审视了一个关于诗人的爱情故事。不夸张不做作,于平淡中蕴含真情,于轻描淡写中饱含炙热。

《明亮的星》:看似悲剧的爱情却闪烁着最耀眼的星光

02、剧中人物故事的代入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更感性的伟大诗人

《明亮的星》是简·坎皮恩把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的故事搬到了荧幕,所以说这部电影其实就是济慈的传记。约翰·济慈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与华兹华斯、拜伦、雪莱、柯勒律治一样,并肩为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但是无论从年龄、门第、命运、机遇来讲,相比其他人,济慈的人生都颇为不幸,他一生穷困潦倒,为了生计四处奔波,25岁便因疾病与世长辞。回顾他短暂而炽烈的一生,用“春逝”来形容毫不为过。他的人生就像他的那首诗歌《白天消逝了,一切甜蜜消逝了》中描述的那样,筵席散场、戛然而止、莫名悲伤。

在济慈短暂的一生中,他曾经经历过三个女人,但是唯有芬妮才是他最终的挚爱。导演简·坎皮恩执导的这部《明亮的星》,就是描写了济慈与芬妮这段“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悲情而又浪漫的爱情经历。

众所周知,拍摄人物传记是比较有难度的,毕竟是公众人物,他的事迹大家都耳熟能详。如何把一个大家都熟知的人物故事搬上荧幕,重新引起观众的兴趣,同时又能让观众深刻体会到该人物所怀有的种种微妙情绪,是非常考验导演功底的。而简·坎皮恩不负众望,她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如画的田园风光和精心雕琢的剧本把一个平淡如水的故事演绎成了一段荡气回肠的浪漫经典。

《明亮的星》:看似悲剧的爱情却闪烁着最耀眼的星光

03、浪漫而又典雅的诗歌为爱情赋予了生命的意义

“我要把芬妮守望济慈的爱情故事,写成一首诗,朗诵给世界听”——简·坎皮恩

清风微拂的窗帘;白雪皑皑的冬日森林;风信子点缀的田园风光;卧躺于河边草坪的情侣;紧握的双手以及恋恋不舍的眼神。这些唯美的场景,在诗意的渲染下,似乎更具有了生命的意义,同时,电影艺术的所有魅力也都在这部影片中凝结。

①诗歌作为影片的灵魂,见证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这部影片是简·坎皮恩为纪念诗人济慈和芬妮的伟大爱情所拍摄的,因此片中引用了大量济慈的经典诗句来衬托他们的爱情故事。从济慈和芬妮开始相识的《恩底弥翁》到他们热恋期间的情诗《夜莺颂》,再到济慈去世后,芬妮因思念济慈而不停吟咏的《明亮的星》。

诗歌作为影片的灵魂,把济慈和芬妮的生命牢牢的串联在一起,让他们徜徉在爱的长河里,共同品味相聚的温暖和离别的苦痛。一首首诗歌、一幅幅画面,缠绵悱恻,动人心魄。这些浪漫、古典的诗歌头至尾完美印证了济慈与芬妮的爱情经历。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饱满的色彩感和立体感使影片具有无以复加的纯净,让观众不知不觉间就随着影片一起吟诵着这首关于浪漫爱情的悲情长诗。

《明亮的星》:看似悲剧的爱情却闪烁着最耀眼的星光

②用诗作为片名,使观众更能品味出影片诗意的内涵

电影的片名取自济慈的一首诗,这首诗是他献给芬妮的情诗。诗中炽热且充满无限温柔的语句写满了济慈对芬妮的绵绵不绝的情意,表达了济慈对芬妮那种难以割舍的深厚感情。

整部影片的故事情节都融入到了这首诗中,观影时那种充满了古典而又唯美的情感始终萦绕在观众心头。但是,遗憾的是,这段让人羡慕的爱情却没有持续很久,因为济慈的病亡,他们的爱也陷入绝境。虽然济慈永远的离开了,但是芬妮对济慈的爱一刻也没有停息过。她在这之后的每一个晚上都要漫步于树林间,轻轻地吟诵着济慈《明亮的星》这首诗歌,以此来怀念那个心中永远无法割舍的爱人。

诗因情而生,爱为星而亮。正如片名,他们绝美的爱情就仿佛一颗“明亮的星”在寂静的夜空中散发出煜煜生辉的耀眼光芒。

《明亮的星》:看似悲剧的爱情却闪烁着最耀眼的星光

04、理想与世俗冲突下的无奈引发了我们对爱情和人生的思考

电影中济慈和芬妮悲剧性的爱情结局可能让很多观众无法接受,可是,不管怎样,这的确是无法改变的事实。纵观整部影片,其实导演在剧中描写人物性格时,就已经用很多微小的细节暗示出了理想的爱情和世俗的冲突必然会有悲剧性一幕的发生,这或许就是导演对世俗的一种无奈和反思吧。

①美丽燃烧的爱情,绝望枯萎的生命,是理想和现实的两个极端

济慈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溢满了对爱情浪漫而又典雅的憧憬。亦如她和芬妮的爱情,情之初起时,充满了理想的浪漫主义色彩,可是,再伟大的爱情也逃脱不了世俗的羁绊和命运的残酷。

他们看似圆满、温馨的爱情最终被命运这个不和谐的残酷带来了悲情的结局。温馨和残酷在这部影片里诡异的共存,两个不同的极端并不融洽却又各有存在的理由让人不得不接受。

就像影片中,与美丽的温暖相伴的是无处不在的尴尬和不适。芬妮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济慈贫病交加的窘迫时时刻刻并存交织,或许早都已经预示了济慈是一个在现实与理想中挣扎的悲剧人物。他虽然敏感、弱小,但是却又很执着的对世俗进行着顽强的努力和抗争,从中,我们能深刻体会到他面对现实的绝望和无力。

②命运虽然无法抗拒,可是爱情却永留心中

在《明亮的星》中,不被接受的现实和被欣赏的爱情之美,是纠缠着这部电影的矛盾所在。济慈和芬妮两个相爱的人都是值得彼此去爱的人,他们所面对的困难是命运使然,是无法克服的。济慈在去世之前,他认为自己的诗歌成就一文不值,但是在后世,他却成为了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同时,相对于芬妮,她起先对爱情懵懂无知,后来在济慈诗歌的影响下,她沉醉于浪漫的爱情之中无法自拨。虽然最后以悲剧终结,但是她的爱却是伟大的,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她尽一切努力冲破了世俗的束缚,虽然最终无法抵抗命运的劫难,可是,却为世人谱写了一首对爱情坚贞不渝的诗篇。

《明亮的星》:看似悲剧的爱情却闪烁着最耀眼的星光

③被世俗所禁锢的理想永远是夜空中那颗最“明亮的星”

《明亮的星》是导演简·坎皮恩为济慈和芬妮谱写的一首爱情诗篇,它既有诗意的唯美和浪漫,又充满着世俗的禁锢和无奈。这种禁锢和无奈让济慈和芬妮的命运始终都透露着一种近乎残酷的哀伤。

片中,芬妮在得知济慈的死讯后,她的悲痛没有出现面部特写,整个画面都被门框死死的围在一个狭窄的空间里。那种悲痛欲绝,却又无法挣脱的困境,直击观众内心。仿佛现实和命运操控着所有的一切,禁锢着他们的理想,也吞噬着他们的自由与爱情。

影片最后,当芬妮剪去长发,穿上黑衣,一个人冒着风雪,颂吟着济慈为他写下的那首《明亮的星》,走入曾经满地蓝铃花的幽暗密林时,那份对爱的坚贞不渝和执着深深的震撼了每一个观众。爱人虽然已经逝去,可是芬妮却用吟诵济慈诗歌的方式来感受他的温存,这一近乎癫狂的举动或许正是她对济慈爱到极致的表现吧。

在这里,导演使用了大量的画面,一方面表达了对济慈和芬妮悲剧爱情的无奈和同情;另一方面,也揭示出导演要努力冲破禁锢,放飞爱情的一种渴望。同时,也让观众深深感受到他们的爱情就像夜空中那颗最为“明亮的星”,永远闪烁在人们心中

《明亮的星》:看似悲剧的爱情却闪烁着最耀眼的星光

总结一下:

《明亮的星》与其说是一部电影,不如说是一首浪漫而又凄美的爱情诗。剧中迷人的摄像、诗意的田园风光、优美的配乐,伴随着一首首轻轻吟诵的诗歌,让观众在如诗如梦般的氛围里沉醉在对美和爱情的眷恋之中。

这部电影片如其名,和济慈的诗一样幽美而动人。看这部电影就像是在欣赏璀璨夜空中那颗最“明亮的星”,虽说没有惊天动地、山崩地裂的冲击力,但还是会被它异常的自然与平静所呈现出来的美所震撼与感动,并会永远闪烁在我们心中。

“电影已经散场,但男女主人公之间所产生的化学气味却愈发浓郁芬芳,我们知道,那就是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