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幅古畫一開始被當成贗品,朱家溍經過分析,說道:它真的是國寶

在故宮博物院中,收藏了一幅國寶級別的畫卷,即《聽琴圖》。但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聽琴圖》曾一度被當成是贗品,還差點被丟進垃圾桶。後來,一位專家經過研究,才讓《聽琴圖》從“垃圾”變成國寶。究竟這背後有什麼鮮為人知的故事呢?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

這幅古畫一開始被當成贗品,朱家溍經過分析,說道:它真的是國寶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事情還得從上世紀三十年代說起,當時發生了一件轟動全國的事件,即故宮盜寶案。在審理案件過程中,故宮博物院收集到了大量的證據,使得案件成功被偵破。後來,又因為種種原因,還就留下了一個大箱子,箱子貼上法院封條後,就一直保存在故宮博物院庫房裡。一直到1949年,故宮博物院在整理庫房時,院長馬衡先生就無意中看到了當年大箱子,而且早已落滿了厚厚的灰塵。馬院長經過一番瞭解,確定箱子裡的東西,是當年法院判定的贗品文物。

這幅古畫一開始被當成贗品,朱家溍經過分析,說道:它真的是國寶

如此一來,馬院長心裡也犯嘀咕了,箱子裡的文物,真是都是贗品嗎?畢竟,馬院長自己就是文物專家,因此他有這樣的疑惑也很正常。為了進一步確定這批塵封文物的真偽,馬院長決定將它打開看看,同時他還喊來了另外一位文物鑑定專家——朱家溍。在當時,朱家溍的大名在學界內可是響噹噹的,因為他曾從數百件的走私文物中,一眼就發現了3000多年前商周時期的青銅饒,故此,馬院長對朱家溍的鑑定能力也是格外的佩服。

這幅古畫一開始被當成贗品,朱家溍經過分析,說道:它真的是國寶

經過一番準備,朱家溍先將箱子上的灰擦拭乾淨,接著再小心翼翼地取下封條,然後將箱子打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幾件青花瓷和青銅壺,然後將上面的大件拿出來後,下面還有十多件玉器和鼻菸壺。不過讓朱家溍眼前一亮的,則是最下面的一件卷軸,長約50多釐米,看起來就像是一卷字畫。對朱家溍來說,他自幼就接觸過大量的古籍字畫,因而對其的真偽鑑定十分有信心。

朱家溍將卷軸打開,發現原來是一幅畫,長約140多釐米,而且還是難得的絹本畫。此畫的內容並不複雜,一共有四個人物,其中一人在樹下撫琴,另外三人在旁邊聆聽。很快,朱家溍就陷入了沉思,因為他在卷首右側看到了三個字——聽琴圖,而且還是北宋徽宗標準的瘦金體。另外,在卷首中部還有一首七言絕句的小詩,最後的題名竟然是蔡京。不僅如此,畫上還有嘉慶御覽之寶等八個印記,可見它曾是嘉慶皇帝的藏品。朱家溍經過深入研究,百分之百確定,畫上的“聽琴圖”三個字是宋徽宗的御批,因此《聽琴圖》應是北宋的一件真跡。

這幅古畫一開始被當成贗品,朱家溍經過分析,說道:它真的是國寶

朱家溍看到《聽琴圖》之後,暫時也顧不得其他的文物了,於是就立刻找到馬院長彙報,並將自己的判斷和依據都陳述了一遍,最後得出的結論就是,《聽琴圖》不是贗品,而是一件貨真價實的國寶。馬院長一聽,心裡先是激動,然後又有一些疑慮,畢竟他對字畫方面不是很精通。於是,馬院長就召集了其他專家一起開會討論,但開會的結果,專家們卻對這幅古畫的真偽產生了很大的分歧。

這幅古畫一開始被當成贗品,朱家溍經過分析,說道:它真的是國寶

有的人依然堅持《聽琴圖》是贗品的觀點,理由是宋徽宗的親筆御批,通常格式都是“什麼什麼御製”,同時還會畫押,但是在《聽琴圖》上卻都沒有,而且整個畫卷的風格和運筆,也都和宋徽宗傳世的其他畫卷不相符。但也有一些人卻支持朱家溍的觀點,理由是宋徽宗當時信奉道教,而《聽琴圖》所反映出來的風格,就有一種很濃郁的道教文化特點。另外,從畫卷的絹本來分析,也不可能是近代以來偽造的,因此綜合來看它就是北宋時期的絹本。

一直到現在,對於《聽琴圖》還有頗多的爭議,不過爭議的焦點卻是作者問題,到底是不是宋徽宗的親筆畫呢?答案還有待研究。不過毋庸置疑的是,《聽琴圖》確確實實是北宋時期的絹本畫,而且現代科技也能做鑑定和證明。因此,《聽琴圖》最後也還是成了國寶。

這幅古畫一開始被當成贗品,朱家溍經過分析,說道:它真的是國寶

對於朱家溍來說,他憑藉著自己豐富的學識,以及敏銳獨特的觀察力和鑑賞力,為國家的文物保護工作,立下了一件奇功,俗話說,“業精於勤荒於嬉”,朱家溍能有如此的成就,與他幾十年如一日的苦心鑽研是分不開的。如果沒有他的努力,或許《聽琴圖》早就和其他贗品一樣,被扔進了暗無天日的地下倉庫中去了。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