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首個省級新區為啥設在宜賓?

3月8日,四川省發改委牽頭制定的《宜賓三江新區總體方案》正式印發,這也是我省出臺的首個省級新區總體方案。

四川首個省級新區為啥設在宜賓?

早在去年9月,省發展改革委就先後赴浙江、廣東等地考察學習省級新區審批設立和規劃建設經驗做法。在不少人看來,以往但凡出現“全省首個”大多會落在省會成都,而這一次卻沒有,那麼為何在此時要成立我省的首個省級新區?又為何將這個省級新區設立在宜賓呢?


省政府今年2月18日對新區的批覆中,對於三江新區提出的要求是要搶抓長江經濟帶發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大機遇。而此次省發改委印發的《方案》裡,則特別提出了要為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要增長極提供新支撐。從中可以看出在對宜賓三江新區的定位上,“接軌成渝雙城經濟圈”的意味是十分明顯的。

四川首個省級新區為啥設在宜賓?

其實,自今年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後,我省就已經把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為我省促進高質量發展、擴大開放、推動深層次改革的重大戰略機遇。所以此次首個省級新區的設立,也是在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這一大背景下推動實施的。


為何將這個省級新區設立在宜賓?


縱觀過往,但凡設立新區,大多是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遇到瓶頸期後,需要探索一種新的模式,也就是要找到一個發展新空間,帶動整個區域經濟發展。


比如國家設立雄安新區,目的是要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成立浦東新區是為了滿足改革開放,資金、機構、資產、人口流入上海的亟需。設立兩江新區是為了帶動重慶發展成為名副其實的國家中心城市,帶動周邊城市形成強大輻射效應的城市群。


但要成為新的增長極、增長帶、增長面,是需要具備一些基礎因素的,例如交通區位優勢、產業發展基礎、生態資源環境等。而宜賓恰恰具備了這樣的獨特優勢!先說區域,宜賓地處三江交匯處,是“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節點。


生態環境方面正不斷牢固長江上游生態屏障,交通方面鐵公水空立體交通體系形成,產業發展上在智能終端、軌道交通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迅猛,此外大學城、科創城的建設也為新興產業發展找到產教融合的支持。

四川首個省級新區為啥設在宜賓?

更重要的是,現在的宜賓發展尚屬於起步階段,開發程度還較低。換句話說就是發展空間充裕,承載能力強,這比起成都來,具備了高起點高標準開發建設的基本條件。所以在《方案》中提出,規劃建設的宜賓三江新區主要就是要拓展城市發展新空間,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力源。


全省首個省級新區設立後該如何建?


最為關鍵的就是要打破行政壁壘!對於不一樣的行政區域大多存在著缺乏跨區域的協調機制,公共服務均等化進展較為緩慢,不同行政體間財政能力的巨大差距等問題。要想做到思想與行動統一,統籌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是重點。


四川首個省級新區為啥設在宜賓?

從規劃範圍看,宜賓三江新區規劃範圍包括臨港經開區、翠屏區、南溪區,可以說橫跨了原來的多個縣級行政區域,那麼只有打破行政壁壘,做好合理分工、產業協同,才能夠提高新區的運轉效率。這也和成渝雙城建設,深化川渝合作不謀而合。據悉目前宜賓市發改委已專門成立了新區科,來協調統籌新區發展。


其次,要在空間佈局上做好規劃,《方案》提出構建“兩區一廊一新城”的空間佈局,即: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先進製造業集聚區、長江綠色生態走廊、濱江山水新城。這其實是在宜賓目前的總體規劃基礎上,又在各區域主導產業上進行了繼承和提升,這樣一來也確保符合宜賓市自身的戰略定位。


所以方案中提出了新區發展目標,到2025年,地區生產總值力爭突破600億元、常住人口突破55萬人。到2035年,地區生產總值力爭突破1200億元、常住人口突破80萬人。

四川首個省級新區為啥設在宜賓?

2019年宜賓市GDP2601.89億元。宜賓市的幅員面積是13283平方公里,而三江新區的面積是389平方公里。也就是說三江新區5年後要以佔全市三分之一的面積,創造出全市近四分之一的GDP。那麼這個目標能否實現呢?


四川首個省級新區為啥設在宜賓?

就目前來看,全國的一些新區新城呈現出了兩極分化,一些新區新城,功能定位和目標模糊。這樣一來既不符合區域發展的客觀需要,也不可能獲得所在區域的支撐。而另外一些區域,由於找準自身定位,其發展的就非常成功。例如上海的浦東新區,目前就以占上海20%的面積,創造了上海26%左右的GDP。

四川首個省級新區為啥設在宜賓?

所以,新區能否在打破原有行政壁壘的同時,找準自己的優勢和產業分工?把潛力發揮到最大是關鍵!毫無疑問,誰找準了自己的優勢,誰就找到了區域經濟科學發展的“金鑰匙”。


相信通過自身努力,再加上國家和省級政策逐漸傾斜,作為四川目前唯一的省級新區,要實現這個目標還是非常有希望的。

(據《四川觀察》任昌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