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人的高考,作文滿分、保送上海交大、因志願錯失清華……

有人說,高考是中國孩子的成年禮。從這個意義上出發,隨著2018年高考的結束,中國的00後算是“成年”了。

在走出考場的那一刻,他們是怎樣的心情?今天晚上,他們會繼續保持過去三年的作息“晚睡早起”,還是與家人同學開啟通宵達旦的高考狂歡?

高中三年,老師家長們都一臉嚴肅苦口婆心地告訴你,“知識改變命運”、“高考就是人生的分水嶺”、“今天的拼搏是為了明天的勝利”……殷切的眼神讓每一位參加高考的考生,都感覺自己像是在參加一場生死大戰。

高考到底是什麼,真的那麼重要麼?

今天早晨,丘丘在朋友圈看到這樣一句話,“高考,無非是很多人做同一張卷子,然後決定去哪一座城。最終發現,錯的每一道題,都是為了遇上對的人。”細細讀來,竟有些道理。

所以,高考確實挺重要,也的確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個轉折點,但是之後的人生軌跡究竟如何,還真未必是高考決定的。從創投圈這些大佬們的高考經歷中,或許可以為我們帶來一些啟發,從不同的視角看待高考。

01

熊曉鴿:1977年高考就像早晨第一縷陽光

投資人的高考,作文滿分、保送上海交大、因志願錯失清華……

1977年,國家在“閉關”多年之後恢復了高考,向求知若渴的莘莘學子們敞開了大門。這扇知識大門所透出的燦爛陽光,照亮並改變了一代人的命運,熊曉鴿便是其中的幸運兒之一。

高考前,熊曉鴿在湖南湘潭鋼鐵廠當了三年電鉗工,在馬達轟鳴鋼花飛濺中無知無畏地虛擲著寶貴的青春年華。

雖然在做電鉗工,但是大學夢在熊曉鴿腦子裡一直揮之不去。他學英語、讀夜校,努力地做師傅們眼裡的好青年,期待機會眷顧。

熊曉鴿記得,那天是1977年10月21日,工廠廣播裡傳來一條振奮人心的消息——高等院校招生考試正式恢復。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本能地覺得機會終於來了,一定要試一試。

他向師傅請假回家複習功課,父母也為他騰出了房間。房間裡一張大床,擺滿了複習資料,床頭還放了一筐父親專門買給他的橘子。他撿回闊別多年的課本,開始以拼命三郎的方式夜以繼日地複習備考。甚至有一個多月,熊曉鴿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備考,停電了,就點起煤油燈,常常通宵達旦。

那年高考是冬天進行的,經過兩個多月的備戰,他終於如願拿到了湖南大學的錄取通知書,迎來了自己人生的春暖花開。拿到通知書那天,熊曉鴿從幾十米高的工廠樓梯飛跑下來,跨上自行車,再飛一樣地騎回家,將湖南大學第一屆外語系的錄取通知書遞給母親。

1977,是扭轉熊曉鴿自己人生的年份,熊曉鴿說自己像一個縮影,代表著被時代無情碾壓又幸運地被時代托起的青年學子。這一段心路歷程,是一代人以知識改變個人命運的彌足珍貴的集體記憶,也是一個民族重新煥發生機、開啟智慧與創造的原動力的歷史見證。

他曾用這麼一句話形容高考對自己的意義“如果我真的是一隻早晨的鴿子,那麼1977年高考就是早晨那第一縷陽光,驅走了一切命運的陰霾,照亮了精彩人生的前路。”

自此,熊曉鴿一展羽翼,沒有辜負時光。從湖南大學畢業以後,走南闖北,繼而飄洋過海。1986年,他赴美留學,就讀於波士頓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並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獲得碩士學位,然後考入塔夫茨大學弗萊徹法律與外交學院攻讀國際經濟與商理博士學位

1991年,熊曉鴿加入IDG。1992年,在IDG麥戈文先生的支持下,IDG資本在美國波士頓成立。次年,熊曉鴿率IDG資本進入中國,同時也將風險投資業務引入中國。IDG資本成為首家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投資機構。

有人說,他是一位被新聞事業耽誤的經濟學家,幸好沒耽誤太久。

02

閻焱:用投資的方式實現自己年少的“飛行夢”

投資人的高考,作文滿分、保送上海交大、因志願錯失清華……

1957年,閻焱出生於安徽。

1975年,他在潛山縣插隊。農忙時,會從早上五點忙到晚上九點。身體上的勞累倒是其次,一想起將來的日子,閻焱就會感到一陣恐懼,這種恐懼更多是來自在這個陌生的地方待一輩子,由此產生的對未來的無法掌控感。

人生過成那個樣子,已經很絕望了,更絕望的是根本看不到頭。不過,與很多知青自拋自棄不同的是,閻焱白天搞生產,晚上則在煤油燈下自學高中數理化。“黑夜給了我一雙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

1977 年,恢復高考的消息傳來,閻焱看到了改變命運的希望。憑著過硬的學習功底,高考時他考取了安徽省第二名的成績。年輕時,他的理想是做一名飛行員,駕駛飛機在天空翱翔。他誤以為南京航空學院教的是開飛機,於是他選擇了南京航空學院讀飛機設計。結果發現,這裡學的是怎麼造飛機。

大學畢業,閻焱被分配到某飛機制造廠。他一來就成了主管工程師,一干就造了當時中國最先進的“殲八Ⅱ改”戰鬥機。但他很快發現,這個職業沒有做決定的權利。

當時他正好讀到費孝通老先生(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的書,1984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研究生,成了一代宗師費孝通的學生,開始跟著費老先生做研究。

兩年後,他被普林斯頓錄取為國際經濟政治學的博士研究生,而且是全額獎學金。要知道,普林斯頓是美國8所著名的常青藤之一,雲集了41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閻焱的任課老師中,有曾經的美聯儲備主席伯南克、1992年諾貝爾獎獲得獎加里貝克。正因為頭頂普林斯頓博士的頭銜,閻焱得以先後進入世界銀行、哈德遜研究所工作。

1994年,閻焱踏入投資圈。幾年後,他飛到美國,拜訪常春藤名校、華爾街,募回6.5億美元;2006年,李嘉誠主動表示向閻焱投資3億美元,最後,他只接受了1000 萬美元……進入投資圈已有20多年,閻焱經歷了創投啟蒙期、黃金時代、寒冬,戰績不菲。

如今,他是中國著名基金公司賽富基金的掌門人。作為投資人,他為中國的企業注入了資金——就像為他們插上了一雙騰飛的翅膀。眾多中國的民營企業正是在他的助推下,脫胎換骨,飛向納斯達克。這也算是實現了他年輕時的“飛行夢”。

03

徐小平:坐在養豬場的卡車裡去參加高考複試

投資人的高考,作文滿分、保送上海交大、因志願錯失清華……

很多人眼中的徐小平,是一位優秀的天使投資人。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他其實也是一位專業的音樂人?

從小音樂細胞就特好的徐小平會拉二胡、小提琴、手風琴,高考恢復前在江蘇泰興文工團工作,經歷了“上山下鄉”。

“我當時在拉小提琴賣藝,最大的理想就是到工廠做個工作輕鬆的宣傳幹部,25歲的時候結婚生孩子,過完我的一生。”在1977年恢復高考的消息出來之後,徐小平曾這樣規劃自己的人生。

1977年,聽到恢復高考消息的那一瞬間,徐小平感覺到時代在變了,學習知識的大門再一次打開了。熱愛生活和音樂的他,填報了音樂界的最高學府——中央音樂學院。

當時,這所只招收兩百多人的學校有幾萬人填報,其中音樂系全國就招十個人,但他還是義無反顧地報了,因為參加就有機會——哪怕不大,不參與就完全沒可能。

之後徐小平奔赴上海,歷時三天,考了六門課。

“初試之後是複試,我根本不認為我有機會能考上。”徐小平把家裡的地址留給了一起考試的朋友。“我跟他說,放榜的時候如果看見我的名字就通知我。”

放榜那天,徐小平從下午一點開始坐立不安,等到下午五點終於來了通知他去複試的消息。“當時沒有汽車了,我爸就去找了輛養豬場的卡車,然後到江邊坐了船,五等艙,我身邊左邊一群鴨右邊一群雞,前面還有一群豬娃娃。徹夜不眠趕到上海,總算沒有遲到。”

1978年,徐小平考上了中央音樂學院。那一年,他22歲。

“我們的命運被‘那三屆’改變了,而中國的未來也因為這代人而改變了。”回憶高考往事,徐小平感慨不已。“希望能夠在未來的三十年,能夠繼續推動中國的改革開放,最終不負這個時代。”

1987年,“出國潮”興起,徐小平輾轉到美國、加拿大留學、工作、生活。繞了一圈,好山好水好寂寞,於是有了後來“中國合夥人”的故事。

2006年斯坦福之行,徐小平找到了音樂、留學以外第三件“好玩兒的事”——做天使投資。如今,徐小平活躍在線上線下,傳播對年輕人創業的信心和期待,成為投資圈知名的天使投資人。

04

沈南鵬:實力+運氣,數學神童被保送上海交大

投資人的高考,作文滿分、保送上海交大、因志願錯失清華……

在創投圈中,沈南鵬是數理思維見長的投資人代表。與絕大部分歷經高考大戰的人不同,沈南鵬沒有經歷過折磨人的高考,被譽為“數學天才”的他,當年是保送進入上海交大數學系的。

沈南鵬從小就是一個成績優異的小神童。中考滿分是600分,沈南鵬竟然考了594分!學生時代得到的獎項包括全國數學競賽一等獎、美國中學生數學競賽海外賽區冠軍等。

15歲時,沈南鵬遇見比自己小一歲的的梁建章,兩個懵懂少年一起參加了1982年第一屆全國中學生計算機競賽,兩個數學“神童”也都同時獲獎。“那時候,我一點不覺得苦,就是喜歡遨遊在數學世界的感覺。”

1985年要上大學的時候,他趕上了第一屆高考免試,很幸運地進了上海交大的試點班,成為上海交通大學數學系的一名學生。

四年後,他赴美攻讀哥倫比亞大學數學博士。到了美國,他忽然明白了一個道理:中國人是誤把熟練當成了天才。“以前我拿獎,可能是因為我很熟練。” 在哥大讀博一年,他認為自己並不能成為一個傑出的數學家,於是把興趣轉移到商業、投資。

有人說,他是創投圈“完美型”男人。聰明,帥氣,學歷從中國名校到美國常青藤;職業履歷從上世紀90年代初在華爾街起步,然後到香港為國際投行開拓中國內地市場。

沈南鵬說,自己確實是很幸運的。後面有很多路走對了,有一些是自己選的,還有些是這個時代的大潮推著自己做了一些非常正確的選擇,包括留學、回國、創業,是這些很幸運的選擇幫了自己。

“我想每一個人的成功都來自於幸運的軌跡,也有自己的努力。”沈南鵬說。

05

倪正東:曾因填報高考志願不當,與清華失之交臂

投資人的高考,作文滿分、保送上海交大、因志願錯失清華……

倪正東出生於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一個普通的農家。

倪正東從小成績優異,18歲剛參加完高考的他,跑到老家山坡草地上躺了很久,看著久違的藍天白雲,享受久違的涼風、聞著久違的泥土和芳草的味道。那一刻,他體會到了真的自由,真的放鬆。

18歲,倪正東收到的第一份“成年禮”是——挫折。這年夏天,他高考取得622分,卻因填報志願不當,與理想中的清華大學失之交臂,這讓他一度在整個暑假中懊悔不已。在哥哥的鼓勵下,倪正東到湖南大學力學系報到。入學第一天,他就在心裡打定主意:四年後報考清華大學研究生,感受那裡的學習氛圍和思想方法,和第一流的老師、同學交流學習。

湖大92級迎新大會上,倪正東作為學生代表發言,他當眾表達了自己的決心。在走下臺階那一瞬間,他對自己說:“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心情很快平靜下來,有了清晰的目標,接下去要做的就是安心讀書。

大學上課時,倪正東總坐在第一排,給老師擦黑板。下了晚自習堅持收聽英文廣播,看英文版本的《簡愛》和《飄》。每天早上一睜眼,他想到的第一件事是立即起床去圖書館佔座。早上六點宿舍鐵門還鎖著,他就從三舍的牆頭翻過去,書包裡帶著漱口杯和毛巾。在圖書館門前排隊,佔到一個位置再去洗手間收拾自己,去外面買幾個饅頭填飽肚子。

東樓和北樓的小小教室,如今路過他還能清楚地記得曾屬於自己的課桌。在當年,他算得上湖南大學最勤奮的學生之一。

在讀大二時候的某一天,倪正東看了中央電視臺《十二演播室》的一期節目,正好在介紹剛獲得第二屆全國十大青年科學家稱號的楊衛教授,看完那期節目,倪正東忽然產生了一個衝動,給楊老師寫一封信,表達自己希望報考他的研究生的願望。懷著忐忑的心情,倪正東寄出了這封信,沒想到不久楊衛真的給他回信了,信中鼓勵他要不斷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

得到這樣的鼓勵,倪正東更對前途充滿了希望。由於大學四年一直在努力學習,數學、英語的基礎打得很紮實,因此在研究生考試準備時,倪正東將更多的精力用在了專業課的複習上。

儘管清華大學固體力學專業的考試競爭異常激烈,但倪正東最後還是以350分的成績脫穎而出。1996年,倪正東終於實現了4年前的願望,邁入了清華園的大門。

回顧自己的成長曆程,倪正東說大學時代是人生中的黃金歲月,這個階段培養出刻苦鑽研的習慣,不怕競爭的韌勁,嚴謹又變通的思維方法,這些是成功成才必備的素質。

“大學生的天職就是學習,大一到大三,把該讀的書讀掉,該掌握的知識都掌握好。那時是最好的讀書時光!”

06

龔虹嘉:高考作文是當年全省唯一的一篇滿分

投資人的高考,作文滿分、保送上海交大、因志願錯失清華……

1982年,龔虹嘉考入華中工學院計算機專業,他說,這其實十分偶然。

龔虹嘉中學時代很喜歡文科,尤其擅長寫作。高考時,龔虹嘉的作文拿了滿分,是當年全省唯一的一篇滿分作文。“當時我的理想是去做記者、做律師,或其他與人文相關的工作。但當時非常喜歡和器重我的一位老師一番語重心長的話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

後來,憑藉運動健將(國家標槍三級運動員)和優秀學生幹部等加分,他考入了華中科技大學,學習計算機。

在工科院校,龔虹嘉的文科優勢變成了劣勢,但熱心腸讓他找到一方天地,成了學生頭和關係王。讓他走上投資這條路的是這個熱心腸。讓他把這條路走得更好,得到福報的,也是這個熱心腸。

如果沒有從事投資,他極有可能是一個優秀的作家,相對於其他投資人,他的每一筆投資都帶著溫度。

龔虹嘉不追風口,不愛湊熱鬧,沒有高科技天使投資人慣有的名氣,也沒有投資什麼風口上的時髦企業,一些天天泡在創業投資圈找資金的人,甚至都不知道他的名字。

但若以投資業績和回報論,很多大名鼎鼎的投資人在龔虹嘉面前也只能甘拜下風,單就海康威視這一筆,他的投資回報就比他們管理的總資本還高。這讓龔虹嘉成為投資界一個特殊的存在。

07

雷軍:擁有清華北大的實力,卻因為一個男人選了武大

投資人的高考,作文滿分、保送上海交大、因志願錯失清華……

雷軍從小就是個學霸。

從小學開始,他就扛著“品學兼優”的評價,成為很多家長眼中“別人家的孩子”。9歲那年,全家遷入仙桃城區。作為一個典型的好學生,在建設街小學讀五年級時,他各門功課成績均名列前茅。

初中畢業後,雷軍考入沔陽中學(現仙桃中學),而且還是重點班。在這所全省示範高中裡,雷軍依舊是公認的品學兼優的學生。

1987年高考,他憑藉學霸的實力考出了非常出色的成績,完全可以去清華北大。但是,他沒有去北上求學,而是選擇了自己家鄉的武漢大學。原因據說是因為他的一個好友學了計算機,而他為了能夠和好友有更多的話題,所以去學了計算機。當時學計算機的學校也很多,但是當時武漢大學是全國最早建立計算機科學院系的大學之一,出了很多電腦牛人,因此他就選擇了這裡。

在武漢大學長達4年的計算機專業學習中,作為一直品學兼優的優秀生,雷軍非常渴望利用大學的機會證明自己的優秀。甚至在剛入學的第一天晚上他就去上課了。而這一堂課叫“怎麼上好大學”,後來,雷軍覺得這堂課讓他受益終生。因為他明白了上大學的目的是學會怎麼學習,而不在於你學的東西。在創業後,同樣因為明白這一道理,讓雷軍克服了每一個專業之間的差距,去適應新的崗位,把握新的機遇。

當武大學子忙著賞櫻、東湖湖畔卿卿我我之時,雷軍依然繼續著學霸模式,忙著趕課刷學分,在機房呆的時間比宿舍還長。

由於雷軍的勤奮,在他大二的時候,他大一寫的程序被編進了大一教材裡。他用兩年的時間學完了大學四年的課程。更誇張的是,他的彙編語言得了滿分,據他的學弟學妹說,他是最近那20年中兩個得滿分的其中之一。而且他進武大的時候是全校24名,出來的時候是第6名。

很多人都很奇怪,雷軍這種勤奮型的學習狂人,多數都在脫離教育制度的嚴酷之後,進入社會上變的碌碌無為,是什麼讓雷軍一直保持著優秀呢?後來雷軍把這一切歸咎於自己的不自信。因為一直以來,他是別人眼中的好學生,就跟武俠中的人物一樣,贏得久了,就害怕輸。

他說:“我特別害怕落後,怕一旦落後,我就追不上,我不是一個善於在逆境中生存的人。我會先把一個事情想得非常透徹,目的是不讓自己陷入逆境,我是首先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然後再出發的人。”這無形之中已經成為雷軍在同樣嚴酷的商場之中的制勝法寶。

長江後浪推前浪,中國的新生代青少年正在崛起。未來的新一代大佬,也許今天剛剛走出考場。

最後,還是要祝願所有的考生都能夠金榜題名。

投資人的高考,作文滿分、保送上海交大、因志願錯失清華……

沙丘學院2018秋季班報名通道:https://jinshuju.net/f/A3YT53?x_field_1=jrtt

瞭解沙丘學院更多詳情,報名2018秋季班,請關注“沙丘學院”一點資訊,或者關注微信“清科沙丘學院”(ID:sandhillcollege)/“沙丘投資實驗室”(ID:sandhillv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