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合理栽利用紫花苜蓿,進一步發揮“牧草之王”特性

紫花苜蓿是優良的多年生草本牧草作物,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豆科飼料作物之一,其乾草產量居多種豆科牧草之首,營養成分全面,富含蛋白質,享有“牧草之王”的美譽。研究表明,紫花苜蓿的粗蛋白含量高達18.9%,粗脂肪含量高達3.37%,無氮浸出物含量大29.96%,粗纖維含量達到26.80%。它不僅營養豐富,產量高,而且還生存適應性強,飼草適口性也很好,生長壽命可達20-30年。在農牧業生產和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科學合理栽利用紫花苜蓿,進一步發揮“牧草之王”特性

紫花苜蓿草,正值生長旺盛期

一、紫花苜蓿的生物學特性

1.紫花苜蓿的生長特性

紫花苜蓿的生長髮育隨氣候、品種和播種時間而異,種子出苗隨土壤水分、土壤溫度、播種深度深不同而異。若土壤水分適宜,播後2-3天則可發芽,4-5天即能出苗,兩週後齊苗,出苗後1月內生長緩慢。一般經歷3-4個月就會進入初花期,就可以刈割利用。

2.紫花苜蓿的根系特性

紫花苜蓿是豆科多年生蓿根草本植物,根系非常發達粗壯,直根系,主根上有側根,側根上生長大量毛根,毛根上能生長根瘤,根瘤內有大量的根瘤菌,根瘤菌可以固氮。主根頂部有膨大的根莖,根莖上長有很多根芽,根芽上可以長出很多紫花苜蓿的地上莖。由於根系的趨水性,在黃土高原乾旱地區,苜蓿根系可達30米以上。苜蓿喜溫暖半乾旱氣候,莖葉生長最佳溫度為25攝氏度左右。紫花苜蓿具有強大的再生能力,一年可以刈割2-3茬。

科學合理栽利用紫花苜蓿,進一步發揮“牧草之王”特性

3.紫花苜蓿的產草量

紫花苜蓿的產草量與土壤水分、土壤溫度、生長年限等均有關係。其中,種植年限與產量之間有明顯的相關性,第一年產量較低,第二年產量稍高,第3-8年產量達到最高,第七年後產量逐漸降低,若能加強施肥與田間管理,高產期還可延長2-3年,作為人工草地建設,為了保持高效益,利用年限最好不要超過8年.旱地、陡坡地產鮮草1.5-3.0萬千克/公頃,水平梯田當雨量充沛時,可達4.5-6萬千克/公頃,灌溉的川臺地可高達7.5萬千克/公頃。

二、紫花苜蓿草地建植

1.苗床準備

由於苜蓿種子較小,播種深度宜1-2釐米,播種前要精細整地,播前徹底清除雜草。在上一年作物收穫後,要淺耕滅茬、除雜草、保墒,深翻耕,再耕耙打耱,適當鎮壓,使土壤細碎。

科學合理栽利用紫花苜蓿,進一步發揮“牧草之王”特性

紫花苜蓿種子,腎形,金黃色


2.品種選擇

苜蓿的品種要根據當地的氣候、土壤條件,科學選擇適宜的品種。主要應考慮無霜期的長短、降雨量高低、土壤的酸鹼度、抗病蟲害性能、田間管理能力等。在甘肅地區種植的紫花苜蓿品種主要有隴東苜蓿、新疆大葉、金黃後、阿爾岡金和甘農系列(甘農1號至甘農9號)。這裡主要介紹甘農系列的品種。

甘農1號雜花苜蓿:它是從黃花苜蓿和紫花苜蓿的多個人工雜交組合和開放傳粉雜交組合的後代中選育而來,母本以內蒙古呼倫貝爾盟野生黃花苜蓿為主。甘農2號雜花苜蓿:它是從國外引進的9個根櫱型苜蓿品種,經多 年抗寒篩選和根系鑑定,從中選出7個無性繁殖系形成的 綜合品種。

甘農2號雜花苜蓿:它是從國外引進的9個根櫱型苜蓿品種,經多 年抗寒篩選和根系鑑定,從中選出7個無性繁殖系形成的 綜合品種。

甘農3號紫花苜蓿:株型緊湊直立,莖枝多,高度整齊,葉片中等大小,葉色濃綠,花紫色,莢果螺旋形,種子腎形,千粒重2.2克。春季返青早,初期生長快,在灌溉條件下產草量高,每公頃乾草產量為12-15噸,為灌區豐產品種。

甘農4號紫花苜蓿:從歐洲引進的6個苜蓿品種中選育而來。株型直立,花紫色,無雜色花,節間較長,生長速度快,是灌溉條件下的豐產品種,也適宜在黃土高原降水量400-650毫米地區種植。

甘農5號紫花苜蓿:作為我國第一個抗蟲(高抗蚜蟲、兼抗薊馬)且高秋眠級(在內蒙古表現為非秋眠型)的苜蓿品種,其在多地表現出適應性強,生產性能高的特點,多名學者認為此品種具有較強的發展潛力。

甘農6號紫花苜蓿:運用多次單株選擇法進行甘農6號紫花苜蓿(長穗苜蓿類型)新品種的選育。從原始材料中選擇穗長8cm以上的優良植株,採取扦插繁殖建立無性株系產生種子,經多次單株選擇建立株系,並進行株系比較、品系比較和品種比較產生的新品種。抗旱性、抗寒性屬中等水平,和甘農4號相當,適宜在降水量400-800mm地區或灌區種植。

甘農7號紫花苜蓿:該品種主根發達、株型直立,花期株高80釐米-90釐米,分枝數約70左右,羽狀三出複葉,花紫色或淡紫色,莢果螺旋形,種子腎形、千粒重2.1克。適宜黃土高原半乾旱、半溼潤地區和北方類似主地區種植。

甘農8號紫花苜蓿:由甘肅農業大學曹致中,白小明,喬安海,仇亨,馬向麗等人培育而成,2014年甘肅省草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甘農9號紫花苜蓿:主要具有抗薊馬的功效,適宜在甘肅省溫熱地區種植利用。


科學合理栽利用紫花苜蓿,進一步發揮“牧草之王”特性

甘農9號紫花苜蓿,具有抗薊馬特性

3.播種

紫花苜蓿播種時,建議選擇燕麥作為保護作物,播前進行根瘤菌拌種,以每畝1.5-2.5千克的播量,採用條播的方式,在適宜時間進行播種。

4.田間管護

苜蓿常見的病害有鏽病、褐斑病、霜黴病、白粉病、黃斑病、春季黑莖病和葉斑病、苜蓿匍柄黴葉斑病、苜蓿尾孢葉斑病、白斑病、苜蓿花葉病等,主要的蟲害是薊馬危害。因此,要結合生物、化學、物理的防治措施,切實做好田間管護。

三、刈割利用

1.刈割時間

研究表明,苜蓿的最佳刈割時間為初花期。因為在農業生產中,要綜合考慮產量和品質,一般情況下,初花期是苜蓿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轉折點,過了初花期,營養會被消耗,因此苜蓿產量與品質結合的最佳刈割時間為初花期,刈割太早雖品質好但產量低,刈割過晚雖產量高但品質低。

2.加工工藝

苜蓿在牧草中素稱“牧草之王”之稱,只有適宜的加工技術,才能保證品質!

2.1刈割工具

我們在快手上可以看到,鐮刀終結者公司發明的刈割工具非常物美價廉,在刈割苜蓿時,可以將苜蓿排成整齊的行,然後用摟草機進行收穫裝車。

科學合理栽利用紫花苜蓿,進一步發揮“牧草之王”特性

苜蓿刈割晾曬

2.2晾曬方式

在苜蓿初花期時,隨時注意天氣預報,選擇連續幾日有天晴的天氣,在早晨早點刈割,儘量儘快失水變揉幹。根據經驗,晾曬的方式有自然乾燥、物理乾燥、化學乾燥和人工乾燥。牧草乾草化學成分在不同乾燥方法中表現較大差異,研究表明,人工快速乾燥方法為最佳失水方式,平攤曬乾為最差失水方式,風乾方式居中。

2.3苜蓿打捆

苜蓿打捆有諸多好處,一是縮小了體積便於貯藏,二是便於長途運輸,三是防止莖葉掉落。打捆時儘量在苜蓿柔干時進行,此時不易掉葉,不易折斷,又容易保存加工。


科學合理栽利用紫花苜蓿,進一步發揮“牧草之王”特性

圓形草捆


科學合理栽利用紫花苜蓿,進一步發揮“牧草之王”特性

方形草捆


2.4草粉粒加工

市場交易的苜蓿草產品主要有草粉、草捆、草塊和草顆粒等。產量低、丘陵地區可選擇生產草粉;土地比較平整、產草量較高地區可選擇生產優質苜蓿草捆;降雨量較大、企業化生產條件下可選擇人工乾燥方式,並生產高檔草塊和草顆粒。

科學合理栽利用紫花苜蓿,進一步發揮“牧草之王”特性

苜蓿草顆粒

苜蓿作為優質牧草,其產品的經濟效益相當可觀,我們要充分發揮它的經濟效益,讓“牧草之王”的名字當之無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