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

我是一名中學教師,也是2個孩子的媽媽,教學以來,不由得感慨現在的孩子 , 任性、嬌慣、懶惰、不守規矩、聽不進老師和家長的批評,總之 , 書是越來越難教了。這是我的感受。在感慨之餘我也靜下來思考過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呢?我又做了些什麼呢?當我面對學生不盡人意的成績時一味責怪他們貪玩不愛思考,責怪他們把本屬於自己的大好學習機會浪費。事實證明責備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這一切在拜讀了蘇聯當代最有名望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一書後,問題似乎有了新的眉目。

近期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感觸頗多,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這句話一直縈繞耳邊並影響了我的行動,蘇霍姆林斯基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用力用心用愛呵護每一個孩子的成長,用實際行動來詮釋“愛生如子”的真諦,這著實讓人佩服。讀了《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之後,被他對教育事業的愛、對孩子的愛以及對孩子實施愛的教育深深打動。令我感觸最深的是充盈於字裡行間的—愛。愛孩子,是教育工作的靈魂。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想給孩子們帶來快樂,而孩子們的快樂,對於我就是最大的幸福。”只有真正的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心靈深處,用真情的走進他們的情感世界,同學生一起歡笑,一起憂傷。讓孩子打心底裡喜歡你。

如何做孩子們的良師益友。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不僅要成為一個教導者,而且還要成為學生的朋友,和他們一起克服困難,一起感受歡樂和憂愁;要忘記自己是個教師,而這時,孩子才會把一切都告訴他。”在平時學校生活中,和孩子們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讓他們把我當知心朋友,今天媽媽怎麼批評他,週日去逛街買的什麼物品,誰跳繩跳的最多,努力讓孩子們樂意同我分享他們的歡樂與憂愁。

怎樣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陶行知先生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你別忙著把他們趕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輪、點電燈、學微積分,才認識他們是你當年的小學生。”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之間存在一定的個性差異,我們不能以學習成績來判斷孩子的能力,那樣只會挫傷孩子的積極性,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我們要肯定他們的長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以他們的長處帶動他們其他方面的發展。

師愛是人類複雜情感中的高尚的結晶。它既有人類關心幼小、愛護稚弱、促進新一代發展的自然樸素之情,更有對國家、民族的美好未來憧憬和負責的精神。而父母對孩子的愛,有著本能之愛的情感成份。這種愛往往較多地滲透著長輩對下一代的保護、支配的情緒色彩,甚至摻雜無原則的遷就和溺愛。師愛則具有完全不同於父母之愛的特徵。教師對學生的愛,包含了對學生中每一位成員的關心、尊重、理解和期待。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是教師高尚道德情操的體現。師生關係的和諧性,直接關係到教育過程的進展和成效。愛孩子就是要接觸孩子。

當一個學生受到教師的熱情關懷和愛護,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就會逐步學會用友好、合作的態度處理與他人、與集體的關係、獲得愛的能力。這正是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的基礎。師愛的本質,是教師對學生的主動給予,是奉獻,它表現為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尊重、負責和理解,而這些品質正是我們教育學生所希望塑造的健康人格的基本內容。教育實踐證明,師愛是教師美好心靈的一種表露,是優秀品質的一種表現,這是學生最現實的審美的感受,使他們親切地感受到教師心靈的美好,獲得真、善、美的薰陶,從而激起仿效的慾望。總之,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是一種激勵學生個性和諧發展的無可取代的教育力量。

沒有愛的教育,是失敗的教育,是蒼白無力的教育。這句至理名言道出了教育的真諦。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在工作中要用愛心感染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在愛的環境中成長為一個懂得付出愛、懂得感恩的人。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

在這本書中蘇霍姆林斯基所寫的教育實踐字裡行間流露出他的愛,這包括他對教育事業的愛、對孩子的愛以及對孩子實施愛的教育,讓他們擁有愛心、懂得怎樣去愛別人。他說:“要成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獻給他們!”作者深愛著這些孩子,他親暱地稱他們為“小傢伙、小鬼”,他認為教師首要的職責就是“愛孩子”。因為愛,他期望每一個孩子都有著健康的體魄;因為愛,他也竭盡全力去幫助孩子們學會學習。愛孩子,應該說是作為教師的最基本的條件,但如果是始終如一的愛,堅持不懈的愛,面向全體的愛,也是不容易做到的。愛孩子,很重要的一點是愛得要純粹。不是施捨,不攙雜功利。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想給孩子們帶來快樂,而孩子們的快樂,對於我就是最大的幸福。

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告誡教師們: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於事的。教師的愛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師愛是教師發自內心的對學生關心、愛護、尊重、信任、期望、賞識以及盡責的美好情感,我們上課時,向學生露出的親切笑臉,投去的友善目光;下課時,我們留在教室和學生們談心,講一個笑話,都是師愛的表現。當學生感悟到這種師愛後,便會激發出積極向上的熱情,從而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師有了愛,才會用伯樂的眼光去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對自己的教育對象充滿信心和愛心,才會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創新的精神。學生才會把我們當朋友,敞開心扉,讓我們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如果我們發自內心地向學生傾注真情,用真心、善意和語言去打動他們、啟發他們、感化他們、誘導他們,讓他們增強信心和勇氣,讓他們認識到問題的根源,奮起直追,最終他們會成為生活和學習的強者。

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不要吝嗇自己動人的微笑,由衷的讚歎,熱情的鼓勵,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它們是清香宜人的玫瑰,它們是哺育萬物的陽光雨露,它們是滋補孩子們心靈的靈丹妙藥。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當把關心留給社會,把熱心留給學校,把重心留給教育,把真心留給同事,把耐心留給自己,把愛心留給學生;讓我們真正做到:把整個心靈獻給每一個孩子!

教師的重要道德要求是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影響學生的內心世界時,不應挫傷他們心頭中最敏感的一個角落—人的自尊心。自尊心是人們希望別人肯定和重視以及自我肯定的一種積極情感,是不斷追求、進取向上的動力,是生活的精神支柱,有了自尊心,孩子才能自愛、自嚴、自重;做了錯事才能自責,才能自我評價和自我監督,自我控制及自我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告誡教師們:“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於事的。”教師的愛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師愛是教師發自內心的對學生關心、愛護、尊重、信任、期望、賞識以及盡責的美好情感,當學生感悟到這種師愛後,便會激發出積極向上的熱情,從而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師有了愛,才會用伯樂的眼光去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對自己的教育對象充滿信心和愛心,才會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創新的精神。

教師的重要道德要求就是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影響學生的內心世界時,不應該挫傷他們心中最敏感的一個角落 -- 人的自尊心。”我想作為一名體育老師,要想得到更多孩子們的愛戴,就應該學會尊重、理解、信任孩子,給他們信心,這應該是對所有孩子而言的。對一個靦腆的孩子、對一個木訥的孩子、對一個經常的表現平平的孩子,教師往往一句不經意的稱讚的話語,一個微笑,一個親切的小動作,就會溫暖孩子的自卑的心,給他們信心,同時也亮麗了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形象。

感謝書本給我知識與力量,通過讀這本書,讓我感悟到了很多道理。作為一名普通的中學教師,我要以蘇霍姆林斯基為榜樣,努力學習他的教育思想,傳承和踐行他的教育思想,用我無限的愛來溫暖孩子、教育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