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查出来宫颈糜烂,要不要治疗?

“宫颈糜烂”在中国是个知名度非常高的词,不少成年女性可能都有在某次体检中被诊断为宫颈糜烂的经历,更有说法称,宫颈糜烂如果不治疗会导致宫颈癌。

在百度,宫颈糜烂的搜索展现量达到了8960万次。

体检查出来宫颈糜烂,要不要治疗?

事实上,宫颈糜烂真有这么可怕吗?更切确的说,它到底是不是病呢?

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关于宫颈糜烂的科普。

体检查出来宫颈糜烂,要不要治疗?

绝大部分的宫颈糜烂都不是病!

省二医·宝瑞国际医学中心妇科专家表示,宫颈糜烂是对“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一种错误表述。实际上,宫颈糜烂这个词在 8年前就已经从医学教材中删除了。

很多女性都会以为,健康的宫颈就应该是光溜溜的,而一旦检查出糜烂就是代表宫颈出了问题。其实对于年轻女性来说,“宫颈糜烂”并不是真的糜烂,只是颈管内的柱状上皮在雌激素作用下向外侧延伸出来,形成的一种外在生理现象。只不过有的人糜烂面积大一点,有的人糜烂面积小一点,而有的人没有糜烂罢了。

体检查出来宫颈糜烂,要不要治疗?

大部分的宫颈糜烂是生理性的,但也有病理性的。

比方说,有些宫颈炎症,就以宫颈糜烂的形式表现出来,还有些宫颈上皮内瘤变甚至宫颈癌,也是以宫颈糜烂的形式表现出来。

因此,发现宫颈糜烂以后并不能笼统地说要不要治疗,而应该做进一步检查。如果是病理性的问题,就需要治疗了。检查包括病原学检查和宫颈细胞学检查,如果细胞学检查有问题,那么就需要进一步的阴道镜检查。

宝瑞妇科专家强调,需要治疗的不是宫颈糜烂,而是表现出宫颈糜烂这种症状对应的疾病,比方说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宫颈癌

体检查出来宫颈糜烂,要不要治疗?

宫颈糜烂会导致宫颈癌吗

宫颈糜烂并不会导致宫颈癌。目前的研究认为,绝大多数宫颈癌变的原因,是长期 HPV(一种病毒)感染。

HPV 是一种病毒,就像感冒也是病毒感染一样。人一生中很容易会被某种病毒侵袭,而且大多可以自愈。因此,如果只是短时间感染,也不必太紧张。宫颈癌需要 HPV 的长期侵袭,才有可能会导致。

如果体检发现有宫颈糜烂,大可不必过多担心,前面也提到了,导致宫颈癌的原因是长期 HPV 感染,与你有没有宫颈糜烂没有直接关系,长期HPV感染即使宫颈表面光滑,也可能已是宫颈癌中晚期(内生型宫颈癌)。

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

虽说宫颈癌是宫颈最可怕的敌人,但我们也可通过有效的方法来防治它,那就是宫颈癌筛查。各年龄段的女性如果按照我们推荐的筛查指南进行相关检查及处理,则完全可能防微杜渐,将宫颈癌扼杀在摇篮内,最终像消灭天花一样消灭宫颈癌。

各年龄段宫颈癌筛查指南:

体检查出来宫颈糜烂,要不要治疗?

接种过HPV疫苗的女性也不可掉以轻心,需要遵循的筛查建议同未接种疫苗的女性一样,遵照年龄段进行筛查。

HPV及细胞学联合检测进行宫颈癌筛查

联合筛查的起始年龄为30岁,终止年龄为65岁。

对于65岁及以上女性,如过去20年没有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及以上病史,同时已充分接受筛查且结果阴性,则可停止筛查。联合筛查可使用分型及不分型的HPV检测方法。

体检查出来宫颈糜烂,要不要治疗?

①联合筛查结果均阴性:则每5年联合筛查1次。

②HPV阳性且细胞学为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直接行阴道镜检查。

③HPV阳性且细胞学阴性:则12个月时重新联合筛查,或者进行HPV16和18的分型检测,若HPV16或18阳性,应行阴道镜检查,若HPV16和18阴性,则12个月时联合筛查。

④HPV阴性、细胞学检查为ASC-US:每3年进行1次联合筛查。另外细胞学为宫颈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以及鳞状上皮细胞癌女性,无论HPV结果如何,均直接行阴道镜检查。

以上,就是宝瑞国际医学中心关于宫颈糜烂和宫颈癌的相关知识科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体检查出来宫颈糜烂,要不要治疗?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 宝瑞国际医学中心

宝瑞国际医学中心,由三甲医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广东省应急医院)与A股上市公司粤泰股份(证券代码:600393)联合创办,是一家集医疗、科研、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于一体,全面引进国际品质医疗标准和先进诊疗技术的综合性医疗机构。宝瑞国际医学中心,也是国内首家公办民助的医生多点执业平台,汇集国内各科室知名医师以及国际名医,致力于为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随着国内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的发展,和国内市场对医疗服务新需求的逐渐提高,就医难,就医体验品质感差等问题也越来越多,高端医疗带着强烈的必然趋势性出现。作为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一体两翼”建设引领医改的新概念型医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宝瑞国际医学中心”顺势而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