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地方出現“用工荒”,一天幾百的工資,卻沒人願意幹

毫無疑問,今年是很不尋常的一年。從春節至今,全民都處在抗擊疫情的緊張氣氛中,一晃已是過了元宵節。但病毒危機終將會解除,我們的生活還是會繼續。然而,重新開始也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受疫情疊加效應的影響,很多地方都出現了“用工荒”的問題。特別是一些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即使一天的薪資多達幾百元,也很難招到人。那麼,工人們為什麼放著高薪不賺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很多地方出現“用工荒”,一天幾百的工資,卻沒人願意幹

其一:城市消費太高,賺的多花的也多

以房價為例,近些年我國一二線城市的房價上漲太快,基本上都達到了幾萬元一平米的地步。在高房價的帶動下,大城市的房租也開始快速上漲。雖然說打工的薪資也會上漲,但漲幅明顯跟不上租金的漲幅。所以對於很多外來務工人口而言,不是他們不想去大城市打工,而是無力承擔大城市的快節奏和高生活成本。

很多地方出現“用工荒”,一天幾百的工資,卻沒人願意幹

其二:年輕人不願意打工,年齡大的不好找工作

對於很多90後甚至是00後而言,他們大多不願意幹一些看上去不體面的工作,即使這些工作的報酬很豐厚。大部分年輕人認為,靠體力打工是沒有前途可言的,所以寧願幹一些低薪光鮮的工作,也不願意做一些高薪不體面的工作。而一些上了年紀的民工,他們雖然不計較這個,但卻不好找工作,因為很多用工單位都不收。基於這個原因,現在很多製造業和建築業都面臨著“用工荒”的問題。

很多地方出現“用工荒”,一天幾百的工資,卻沒人願意幹

其三:很多外出務工人口被坑怕了,不敢出去打工

眾所周知,近些年的創業環境和實體經濟環境比較嚴峻,很多新企業甚至是老企業,經濟收益都不是太好。比如曹德旺就經常說:現在做實體企業的,辛辛苦苦一年下來賺到的錢,還沒有炒一套房賺的多。事實上,現在很多實體企業確實面臨著這樣尷尬的情況。企業效益不好,民工的收益自然得不到保障。欠薪的事情多了之後,很多勞動者就不敢去大城市打工了,寧願找一份薪資低但卻穩定的工作。

很多地方出現“用工荒”,一天幾百的工資,卻沒人願意幹

還有不少用人單位,本身沒有資金上的壓力,但卻喜歡搞資本剝削那一套。例如延長員工的工作時間和上班強度,本來說好的白班改成夜班,說好的8小時改成十幾個小時。以上這些還都是家常便飯,更有甚者連勞動者應得的工資也不好好發放。比如說好每月23號發工資,結果卻是發上個月1到31號的工資。也就是說,很多新入職的員工,要幹53天才能領到一個月的工資。

很多地方出現“用工荒”,一天幾百的工資,卻沒人願意幹

其四:今年很多人留在了當地務工

受疫情影響,今年很多人都留在了當地工作,這在一定程度上讓大城市減少了很多外來務工人口。更嚴重的是,如果很多人感覺在家鄉工作不錯的話,那麼他可能會把短暫工作修改成長期工作。

很多地方出現“用工荒”,一天幾百的工資,卻沒人願意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