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之下》:識時務者,在乎俊傑,職場上應懂得變通,順勢而為

儒生俗士,識時務者,在乎俊傑。——《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陳壽(西晉史學家)

職場上,我們都知道,成人年不問對錯,只談利弊。道理看似淺顯易懂,做起來卻很難。很多人因為較真的性格,工作總是吃力不討好。

曾在文章裡看到過很多類似的案例:明明自認為工作表現不差,相較於部門同事,談得上是領導的得力干將,可領導提拔的人卻不是我;有時甚至覺得,自己的能力遠要比領導強,卻不得不聽其差遣。

在一些問題的討論上,領導會偏向某些人,且未必站在道理這一端;就算我們給到更好的建議,領導也未必會採納。更有甚者,偶爾看到領導討好老闆的樣子,著實招人恨。

電影裡有句經典的旁白:你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而真相,你不一定看得到。職場上,倘若我們一味追求對錯,追求利己的道理,那麼我們得到的,往往不是他人的認可。識時務者,在乎俊傑。

《錦衣之下》:識時務者,在乎俊傑,職場上應懂得變通,順勢而為

01

識時務者,在乎俊傑

識時務者,在乎俊傑。三國時期,諸葛亮獨自隱居在襄陽附近的隆中。他才智超凡,胸懷大志,卻只有徐元直、石廣元等人瞭解他,賞識他。

他們經常聚在一起討論學術和時局。有一天,孔明對他們說:“憑著諸君的才幹,擔當郡刺史的職位是輕而易舉的,只當一名太守,就未免太大材小用了!”

孔明自己卻認為,天下之大,男兒志在四方,豈可依戀家鄉。當時,寄居在荊州劉表麾下的劉備,期望能得到一位幫助他完成一統天下大業的人才。

劉備便請教名士司馬徽,司馬徽表示,唯有識時務的俊傑能擔當大任。但哪些人堪稱俊傑呢?例如,伏龍和鳳雛。“伏龍”是指諸葛亮,“鳳雛”是則指龐統,除了他們二人之外,其他的人都俗不可耐。

後來,徐元直也對劉備提起,認為孔明是天下的奇才,建議劉備親自登門請教。於是,就有了劉備三顧茅廬的舉措。孔明為劉備求才的誠意所感動,答應出山輔助他。

孔明建議劉備以目前的局勢,必須先佔領荊、益兩州(湖南、湖北、四川三省),且聯合吳國共同對付曹操。在孔明的輔助之下,劉備最終建立蜀漢,與吳、魏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

英國劇作家蕭伯納說,聰明的人使自己適應世界,而不明智的人只會堅持要世界適應自己。職場上頗有作為的人,往往懂得變通,順勢而為。

《錦衣之下》:識時務者,在乎俊傑,職場上應懂得變通,順勢而為

02

懂得變通,順勢而為

這段時間,我把熱播劇《錦衣之下》刷了四次,有感於翟蘭葉的順勢而為。陸繹逼兇手現身,翟蘭葉自知無法糊弄過去,有意在眾人面前自裁,用假死保護自己。

她認為嚴世蕃的勢力,才是靠得住的人,願意替其辦事。但翟蘭葉是有原則的,任誰辜負了她都要付出代價。嚴世蕃多次因林菱而傷害到翟蘭葉,聰慧過人的她已看清局勢。

但翟蘭葉自認不是嚴世蕃的對手,唯有先將自己藏起來,靜靜等待時機。後來看到嚴世蕃失勢,於家中禁足,順勢而為,反過來幫助陸繹抓住嚴世蕃的把柄,讓嚴世蕃付出辜負她的代價。

雖說翟蘭葉並非正派角色,卻不失為江湖上有智慧的女子。她敢愛,敢恨,有自己的原則,且未曾傷害過好友上官曦。翟蘭葉處事沉穩又懂得變通,於亂世中總能很好地保護自己。

職場上亦是如此。保護自己的好方法,是變通。我們都知道,成長之路若順風,則能更快一些。逆風前進雖慢,但每一步都走得堅毅有力。

無論是處在順境或逆境裡,擅於變通,擅於調整自己的方向,即便無法快速達成目標,亦能走穩自己的職場道路。任何時候,宜順勢而為。

在《錦衣之下》的尾聲,陸繹為了給夏家一個交代,不惜鋌而走險,公然替夏家伸冤。他的做法徹底惹怒了皇帝,下令將其秋後處斬。

陸繹之父陸廷曾告訴過袁今夏,當朝皇帝十分自負,就算夏家有冤屈,也不會承認自己錯了,更不可能還夏家一個公道。倘若想為夏家平反,需等到新帝上位,再順勢而為。

袁今夏聽取陸廷的建議,隱忍下來,悄悄等待時機到來。她知道真正的仇人是嚴世蕃,雖與陸家有極其尷尬的過往,但她懂得變通,也就能放得下很多事情。

職場上的變通,有時是一種等待,有時又是一種放下。有時,即便我們的建議是對的,但與時局不符,自然也不會被領導所採納。

倘若我們仍想堅持自己的立場,或許只是需要短暫的等待,等待時機的帶來。又或許只是需要時間,慢慢看清時局,學會變通,且順勢而為。

《錦衣之下》:識時務者,在乎俊傑,職場上應懂得變通,順勢而為

03

職場上,如何變通且順勢而為

曾看到過一篇文章,作者講述自己被領導無故辭退的事情,字裡行間充滿怨氣。他的領導來自大企業,但作風不正派。每天上班戴著耳機聽音樂,就是不做事。

若要說他有所“為”,要麼就是批評下屬,要麼就是胡亂安排工作。沒有人真的認可這位領導,卻都默不作聲,只是偶爾私底下相互吐槽罷了。

但作者著實忍不下去,與他的領導發生過幾次衝突,不久之後,就被公司辭退了。經此一事,曾相互吐槽的同事,轉身刻意討好領導,把作者氣得牙癢癢的。

聰明人不爭對錯,亦無需覺得委屈。公司空降一位領導,有時是為業務上的需要,有時是為解決內部問題,領導的存在,總有他存在的意義。識時務者,在乎俊傑。

識時務者,當識勢之所趨,因時而動,順勢而為。常思世事之變,抓住趨勢,且找對自己的位置,再用對的方式做事。順勢而為的過程,離不開變通,且變通的目的,仍是為順勢而為,二者相輔相成。

1、識勢之所趨

職場上,升職加薪的好運通常降臨在“識時務者”。他們懂得站在老闆的角度看問題,甚至理解領導的做法,能從大局出發,做出超乎本職的成績。

換個角度來說,若我們只能做本職的工作,哪怕總是得到較高的成績,也只能是留守在崗位上。因為這些優秀的成績證明了,我們更適合待在現有的崗位上。

倘若想更上一層樓,則應該把眼光放在那一層樓上,看得更高,更遠。識勢之所趨,讀透宏觀形勢的發展,讀透行業的發展趨勢,更要發現公司的發展大勢。看得到趨勢所在,我們就知道該往哪裡奮鬥。

《錦衣之下》:識時務者,在乎俊傑,職場上應懂得變通,順勢而為

2、常思世事之變

優秀的人,懂得對事不對人。卓越的人,懂得不對事,也不對人。常思世事之變,能把自己置身於事外的人,更能獲得成功。

袁今夏得知自己是夏家後人,身份有了轉變,卻沒有把復仇看得太重。如果她要手刃仇人,單槍匹馬去找嚴世蕃算賬,估計還沒接近他,就又是被釘的結局。

若能跳出復仇一事,想著讓天下百姓能過上安心的日子,扳倒嚴家就不再是袁今夏自己的事,那便能獲得更多的力量。世事萬物都在變,我們需要在變化中思考,找對自己的位置,且思考如何變通。

3、整合資源(合力)

毋庸置疑,對於陸繹和袁今夏來說,翟蘭葉若不是敵人,也不會是朋友。但不得不說,在扳倒嚴家這件事情上,翟蘭葉是功臣。

就連皇帝都想嚴懲嚴世蕃,翟蘭葉看到時機,選擇與陸繹合力打倒嚴家。對於翟蘭葉來說,陸繹的力量是資源,而對於陸繹來說,此時的翟蘭葉也是資源。

競爭(敵對)關係或身邊的支持者,都會是能在關鍵時刻幫助自己的資源。因時而動,時機一到,就是整合資源出動的時候。

4、謀事在人(用對的方式做事)

用對的方式做事,這裡的“對”,並非指判斷正誤,而是“適合的”。我們當以“適合的”作為標準,去權衡利弊。

成事,離不開因果關係,選擇用什麼樣的方式做事情,必然會得到相應的結果。很多人擅於發現時機,卻不擅於謀事,就算時機成熟,也會失敗。

恰如陸繹當眾為夏家伸冤,這種方式有勇無謀,是在打皇帝的臉,尤其是當朝皇帝極其自負,怎會容他如此冒犯。最終伸冤無果,還把自己送到詔獄。

《錦衣之下》:識時務者,在乎俊傑,職場上應懂得變通,順勢而為

04

寫在篇末

職場上,我們應懂得變通,學會以退為進。識時務者,在乎俊傑。因時而動,順勢而為,莫因一時之氣而誤了自己的前程。

變通,有時是一種退讓,而不是委屈。領導的存在,有他存在的意義。領導的決策有時不在於對錯,或者超脫於利弊去顧全大局。

順勢而為,往往能保護好自己,能事半功倍。看似退讓三分,實則是在不斷前進。識勢之所趨,常思世事之變,跳出問題來尋求答案。整合資源,包括競爭者和支持者的力量,用對的方式做事,方能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