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要耐得住寂寞和非議


HR要耐得住寂寞和非議


前幾天,看到一個HR朋友在群裡轉發的《雲南某企業CEO罵HR的郵件》,我反覆看了3遍,其閱讀量超10萬,評論也十分熱烈,我感受頗深。


我關注該文,一是本人長期從事人力資源工作,從HR經理到HR副總經理,是深入思考當下HR面對的環境。

我不知道,文中的楊總經理是不是僅僅就馮總監的這個《報告》而不悅,我一直認為,做到總監這一級以上的,和上司的關係,不僅僅是上下級關係那麼簡單了,這個層次的關係更多的是事業的合作者,事業同向,目標一致,我猜想如果總經理非資本方,你可能更會關注董事長的態度,而保全自己了,你也知道董事長几天沒睡好覺了,你關心過HR系統員工的辛苦嗎?你可能眼睛是朝上看的,我想作為HR也很糾結吧。

我一直認為,企業高管的去留和能力關係不是很大,卻和理念關係密切,有些企業高層鬥爭很激烈,然有些董事長、總經理對業務不專業,喜歡在人力行政方面投入更多的關注和精力,這樣不同程度地會對人力行政工作進行干預,矛盾產生就避免不了了。有的HR抱怨,他們的總經理挺有個性,對採購很“熱心”,大到生產主輔材料,小到辦公用品耗材,就連簽字筆都親自聯繫供應商,其用心路人皆知,心照不宣罷了。

今年我們遇到了“疫情”,HR系統的夥伴們忙壞了,網上也有HR吐槽,要崩潰了。員工休息在家,HR們每天要統計他們的體溫,要制定復工計劃,疫情防控方案,組織視頻會議,反饋員工訴求,有的甚至還要購買消毒水、酒精、口罩等防控物資,HR太累了!一步做不到位,老闆就發飆,有HR說,累成狗,也得不到老闆的肯定,認為HR就應該去做。


其實在很多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的老闆們對HR的定位上不僅急功近利而且非常糾結,一方面老闆們期望HR的價值發揮最大化,促進公司管理水平的提升,改善經營效益,但另一方面老闆們對HR的定位卻完全不同。

一項調查顯示,39.6%的企業中HR是“後勤管家”,26.4%是“參謀”,22.6%是“服務員”,只有11.3%的是“合作伙伴”,大部分HR承擔的是後勤打雜的工作:沒人了招人,領導要培訓就培訓,領導要考核就考核,領導要求寫崗位說明書就加班加點、閉門造車來寫崗位說明書;一會兒接個要求核查出勤的電話,一會兒接個諮詢保險事宜的電話,一會兒有應聘者來面試,或者有員工過來哭鬧著說工資算錯了等等。定位不清導致HR的價值和貢獻比較模糊,在企業管理中就很容易被邊緣化。


HR要耐得住寂寞和非議


還有,很多老闆嘴上強調人力資源最重要,但在實際工作中企業對人力資源管理的做法卻是:說起來重要、用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縮減成本往往先從HR部門開始。很多企業雖然設有人力資源部,但其實還是以前的人事部,只是換了個名字而已,人力資源部的設置成了擺設,看別的公司設了,自己也跟著設置,但是在部門人員配置和工作推動上沒有給予足夠的支持。

HR總監或經理一般是中層,不要說參與公司戰略規劃和高層會議,就連一些很基層的人事安排也不一定有話語權。HR部門的人都是從其她部門抽調的非專業人員,或者把被公司發配的落後分子留到HR部門,或者找幾個人力資源專業畢業的大學生裝點門面。另外,相對業務部門來說,HR的整體薪資待遇也偏低。


當然,HR自身存在著專業不強,影響力弱,替代性強的短板。HR系統存在著外行多、年輕人多、女性多。也有人說,在一些外資企業中很多HR靠外語吃飯,在一些傳統的國企一般靠關係靠背景,而民營企業的HR則大多來自業務和後勤部門,這話雖然說得過了點,但也反映了很多HR在專業能力上不足的現狀。

因為HR的門檻較低,業務經理學習HR知識相對容易,HR學習業務知識要耐得住寂寞,方能守得住繁華。

要成為一名合格的HR,既要有服務於員工、服務於企業的情懷,又要有紮實雄厚的專業功底撐腰;既要創新求變,又能坦然接受失敗。相信,所有的經歷和閱歷都會讓我在奔向成功的道路上展示更好的自己。(塗懷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