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平陽縣南雁蕩山景區簡介

  

浙江平陽縣南雁蕩山景區簡介

  南雁蕩山位於浙江省平陽縣西部,是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屬山嶽型風景區,分東西洞景區、順溪景區、明王峰景區、碧海天城景區、赤巖山景區五大景區。景區以山得勢,因水成景,山因水活,水隨山轉,山光水色,相映成趣,以秀溪、幽洞、奇峰、景巖、銀瀑、石塹等自然風光六勝而聞名遐邇。其中東西洞景區景點最為密集,景色雄奇,蔚為壯觀。在半平方公里範圍內,有始建於宋代儒教會文書院、仙姑洞道觀和唐代的觀音洞寺院,三教薈萃,文物勝蹟眾多,民俗風情獨特。

  雁蕩山原為遠古火山噴發區。景區山嶽由浙閩邊界的洞宮山山脈延伸而來,山峰多在海拔500米以上,主峰明王峰,海拔1077.7米,山頂有泥塘沼澤,秋科時節有大雁在此棲息,且與北雁蕩山遙望相對,故名南雁蕩山。

  人云“北雁好峰,南雁好洞”,所謂好洞,僅以東西洞景區而言。其實從全景區總體分析,南雁溪流縱橫,灘潭四布是構成山明水秀的根本原因。故就自然景觀而言,可以概括為“南雁六勝”;就人文景觀而言,其特色就是“三教薈萃”。總體說來,“三教九溪” 就是南雁蕩山風景名勝的主要特色。

  景點:

  1、東西洞: 東西洞景區是南雁蕩山的精髓所在,是南雁蕩山的核心景區,開發歷史最早景點最為密集。景區“雄奇幽秀”兼備,“以山得勢、因水成景”,山水交融,美景迭現。

全景呈現出“雙獅搶球”隔溪對峙的局面——東山如雄獅嘯天,銳不可擋;西山如雌獅蓄勢,以逸待勞;溪邊的仙甑巖(東洞)正如兩者所爭奪的繡球,玲瓏剔透。而東洞頂端的會文書院又與觀音洞、仙姑洞形成儒、釋、道三教薈萃的人文奇觀。特別是始建於北宋末年的會文書院,千年來名震遐邇,賦予景區深厚的文化底蘊,故而清末著名學者孫鏘鳴盛譽“兩雁(北雁蕩山與南雁蕩山)並靈區,百廿峰中無此壇席”。又有雄偉壯觀的雲關、移步換形的玉屏峰、三峰爭奇的化龍崖,映日成虹的梅雨瀑等景點。

  東西洞景區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兼勝,尋幽覽勝與休閒度假咸宜,綿綿詩情,融融畫意,令人流連忘返。

  2、碧溪遨遊: 溪對岸的石壁上鐫刻著“碧溪渡”三個大字,這就是歷史悠久的碧溪古渡。相信大家遊覽過許多名山,可有哪一座名山是用乘坐竹排的方式進入景區的呢?這就是南雁蕩山與眾不同之處——在感受一番山的況味之前,先要領略一段水的風情。南雁九溪縈迴,自上而下,郭溪、懷溪、疇溪、順溪、青溪、嶽溪、雁溪、碧溪、蒲溪,匯入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的鰲江,然後浩浩蕩蕩地向東海奔去。水因山而嬌柔,山因水而嫵媚,山與水纏纏綿綿,結合得多麼完美!聽一曲《南雁竹排歌》,竹排悠悠,人在畫中游。碧溪渡碧藍如染,清澈見底,岸邊青草;瑟瑟,與溪流聲共唱。

  3、石天窗:渡過碧溪潭,行數十步就到四角的愛山亭,亭子純系石柱石樑石屋頂構成,風格古樸。亭前有聯:“開天窗說涼(亮)話;有大石當中流。”指的是兩處景觀:一是以往溪流中有塊巨石,像躍起的癩蛤蟆,如北雁顯聖門的“中流砥柱”。另一處就是石天窗。

  石天窗,隔溪與石亭對望。原是塊峙立溪邊山上的大懸巖,中間有一方洞通透,彷彿是架在半天的窗口。宋時已有盛名,宋人項桂發詩云:“深遊南雁見名山,石洞天窗夜不關。”1918年《中國名勝》第十種裡,石天窗被列為主要景點之一。近旁還有相傳雁群雲集的群雁峰,形似天馬行空的天馬峰。

  4、東南屏障: 南雁蕩山主要景點之一,開發於唐代中期,宋時稱石門樓。全峰由三塊巨石構成,呈“品”字形。身處峰下,大有泰山壓頂之勢,這就是南雁眾多奇峰怪石中出類拔萃的錦屏峰,又名石屏風、石門樓。宋代陳有功有“百里周遭雁蕩山,石門天設不須關’詩句,清代黃青霄有“拔地嶙峋列畫屏,瀠洄水抱數山青”詩句。此峰高33米,寬50米,厚約4米。主峰下一洞門,高4米,寬6米,門楣上有“東南屏障”四字的摩崖石刻。穿過洞門往南看,有兩巖相連,一如蛇頭,一如龜,稱為“龜蛇會”。又有兩巨石,一似獅,一如虎,為“獅虎鬥”。從山嶺上看此峰,宛如頭戴方帽的“知客僧”,正向遊人垂袖恭迎,與北雁的“接客僧”競獻殷勤。 東南屏障上還鐫刻著數學泰斗蘇步青教授的詩——《詠玉屏峰》。

  5、仙姑洞: 唐時稱石室,宋時稱仙姑洞,奉祀遁居的朱氏仙姑。如今建築物前殿有1276平方米,後殿336平方米。內殿一半有屋頂,一半以洞頂為屋頂,洞高2~10米,深24米,寬14米。前殿大門外牆有篆刻家方介堪篆書“無量福地天尊”。
   仙姑洞內有十八進士洞、月牖、連環洞、獅舌洞、仙姑浸苧盂等景觀與勝蹟。洞外還有九曲嶺珍珠泉、石斧巖、玉液池等景緻。南雁諸洞內,更有一種“野海棠”,無需泥土與太陽也照常生長,為他處所少見。

  6、梅雨瀑: 又稱霧瀑雲潭,在杜鵑林西邊。與杜鵑林一樣,在宋代就已知名。此瀑集施嶺之水,瀑高30米,寬2~3米。瀑底有梅雨潭。瀑潭三面環山,朝東,每當清晨七時許,朝陽透進山谷,潭角便出現五彩虹霓。梅雨潭右邊陡坡上有倒插花巖。“植物本乎地,胡為花倒開?雲根分種異,假手自天栽。”明代陳應人曾作詩詠它。上游施巖,傳為唐代詩人施肩吾煉丹處。從梅雨瀑下山,過矴砸,到南端橋邊轉折處,可見金雞回頭峰。但只能在傍晚夜色蒼茫時才能窺見她的倩影。

  

浙江平陽縣南雁蕩山景區簡介

  7、匯文書院:原是北宋末年陳經正、經邦兄弟讀書處,朱熹曾率弟子多人在此講學。題額與對聯“伊洛微言持敬始,永嘉前輩讀書多”,皆系清末學者孫衣言手筆。這裡是南雁儒教處所。近旁有聽詩叟、洗硯池,摩崖石刻“雁蕩第一泉”等景點。聽詩叟在會文書院東大門外,站在輝萼院前抬頭向左看,便見一塊高約二三米,像正在聆聽吟哦老人的怪石,這就是“聽詩叟”,跟北雁的“聽詩叟”相映成趣。清人華棟有詩云;“此叟善聽詩,長向路邊峙。過此不敢吟,聽之恐洗耳。”

  

浙江平陽縣南雁蕩山景區簡介

  8、觀音洞:在會文書院右側山上懸崖下。開發於五代,宋時已是主要景點。現有慈雲古剎是清同治年首建;僧徒顯明重修,1982年又大修。是釋教所在地。洞高21米,寬41米,寺院殿宇依洞而築,布屬緊湊。主次分明;真是仙山樓閣,巧奪天工。寺中有聯珠瀑,由巖頂飛灑人池,終年不斷,池底有塊“獅舌巖”。洞頂有凌霄峰、普陀峰,卜有淨瓶巖、鸚鵡峰,附近猶有罕見的五色杜鵑。

  

浙江平陽縣南雁蕩山景區簡介

9、化龍崖: 東洞頂端由三塊巨大懸巖組成。渾圓、正直的為華表峰,一名石華表;最妖嬈的是右角峰;最形象的為仙冠峰。三峰底部都連綴在一起,共名日:化龍崖。

浙江平陽縣南雁蕩山景區簡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