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吃棗莊糝湯

骨湯麥米雞蛋,

香菜胡椒白麵,

大料薑末蔥片。

朝陽燦爛,

吃貨們在猛咽。

說到棗莊,大家想到的也許只有臺兒莊、鐵道游擊隊和西邊就要落山的太陽!!棗莊唐宋時期形成村落,因多棗樹而得名。棗莊的特色美食品種很多,並且包容性極強,南北風味俱全。既有山珍海味、滿漢全席豪華典雅的筵席,更有百姓津津樂道、數不勝數的地方風味和民間小吃。


去哪吃棗莊糝湯


sa湯,是棗莊人最為傳統的一種早點。棗莊的糝湯館幾乎遍佈了大街小巷,只要是有早點的地方肯定少不了糝湯,尋常百姓家也會熬製糝湯,天冷不想出門吃早點就會自己給家人做上一鍋,味道可能比不過街上的滲館地道,但是裡面充滿了對家人關心體貼和濃濃愛意。糝湯,又名“肉粥”,一種傳統名吃,一說起源於臨沂,現為當地百姓的平常早餐。它的歷史悠久,是備受市民喜愛的一種傳統小吃。關於糝湯,也有不少的傳說。話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經過如今的郯城馬頭鎮時,想品品當地的名吃,當地的官員就把這種味道獨特的早餐獻了上來,乾隆爺一嘗,怎麼從來沒喝過如此可口的東西,隨口問了一句:“這是啥(糝)?”地方官員忙點頭:“這是啥(糝),這是啥(糝)。”因此,天子的隨口一問就成了它如今的名字---糝。


去哪吃棗莊糝湯


sa湯是一種非常好喝的糝類湯,山東各地都有流傳,它的歷史悠久,《說苑·雜言》中就有“七日不食,藜羹不糝”的記載,春秋時代的名著《墨子非儒下》載:“孔子窮於陳蔡,藜羹不糝”。《禮記·內則》稱:“糝,取牛、羊之肉,三如一,小切之。與稻米二,肉一,合以為餌,煎之。”這裡所說的“糝”,頗類今糝。清康熙年間《沂州志·秩》所列16種品中有“糝食”。相傳糝是古代西域人的早餐飲料,唐朝傳入內地。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路過古蘭陵嶧縣(今棗莊嶧城)時,喝了此湯大加讚賞,問當地人這叫“啥”?皇帝金口玉言,當地人也叫它“啥”湯。是早點的必選項。


去哪吃棗莊糝湯


如今的糝湯不僅僅是一種吃食,更成為了棗莊人的一種情懷。上到八九十歲的老人,下到四五歲的兒童,糝湯作為一種老少皆宜的美食,已經成為棗莊人的生活中的一部分。碗中打好一顆雞蛋,衝入滾燙的糝湯,撒上一些香菜,再配上一把饊子兩個包子,已經成為了棗莊人早餐的標配。糝味入口鮮鹹,湯味厚重。湯汁濃淡適宜,用筷子輕輕攪動,細細的,柔韌的,像母親紡成的棉穗,含在舌尖,依舊是肉味,沁入心底,依舊是肉香。各種味道都那麼香濃、綿長,都那麼耐品、耐尋味。一碗下肚,勞頓飢渴頓消,精神大振。


去哪吃棗莊糝湯


糝湯大致分為兩類,一種為臨沂地區的“黑糝”,在熬製的時候放入大量的黑胡椒,並添加進粉碎的大骨頭進行熬製,所以湯色偏黑、偏濃。一種為改用了白胡椒即另一種為棗莊、濟寧地區的“白糝”。臨沂與棗莊的“糝湯”,經營場所都差不多,但各有不同風味和特點。臨沂的表現為油、熱、辣、鹹、黑、稠,味道厚重,顏色不大好看,粘乎乎一碗下肚,得喝一上午熱水才能衝開;棗莊的糝湯則是清、淡、香、白,不稀不稠,不鹹卻辣,喝下去很暖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