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圭法旨——薛顛


金剛圭法旨——薛顛

薛顛

手打者注:本書共輯錄了兩個版本的《五禽經》,其中,本文檔的前兩頁是薛顛先生輯錄了民間的五禽經版本,即《華佗五禽經》,而後面所有的部分則是靈空禪師版的五禽經,是薛顛先生從靈空禪師處繼承而來,介紹了道家簡要而高效的靜功練法及靈空禪師版的五禽經動功,本人認為這才是《金剛圭旨法象》,《金剛圭旨法象》與“象形術”關係密切,修習象形拳法的朋友可以多多參考。以下為正文:


審定五禽圖引

南朝陶弘景所撰《養性延命錄》載華佗五禽戲曰:譙國華佗善養性,弟子廣陵吳普、彭城樊阿受術於佗。佗嘗語吳普曰: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人身常搖動,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不朽是也。古之仙者,及漢時有道士君倩者,為導引之術,作熊經鵄顧,引挽腰體,動諸關節,以求難老也。吾有一術,名曰五禽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亦以除疾,兼利手足,以常導引。體中不快,因起作一禽之戲,遣微汗出即止,以粉塗身,即身體輕便,腹中欲食。吳普行之,年九十餘歲,耳目聰明,牙齒堅完,吃食如少壯也。佗傳所云如此,此五禽圖乃餘從萬壽仙書摹出,說亦原書所載,荊門蔣刺史則先謂:嘗得一湖南人口傳與此不同,餘細考其所傳,與易筋經十二式內頗有相合(餘在江寧見一張姓,年八十餘,以易筋經授人治病,曾為餘演數式,式與湘人所傳頗合也),知必有所授,精審於萬壽仙書所載多矣,爰倩其筆述,附於各圖之後,以備演禽者有所考焉。

虎戲者,四肢距地,前三擲,卻二擲,長引腰,乍卻仰天,即返距行,前、卻各七過也。

鹿戲者,四肢距地,引項反顧,左三右二,左右伸腳,伸縮亦三亦二也。

熊戲者,正仰,以兩手抱膝下,舉頭,左僻地七,右亦七,蹲地,以手左右托地。

猿戲者,攀物自懸,伸縮身體,上下一七,以腳拘物自懸,左右七,手鉤卻立,按頭各七。

鳥戲者,雙立手,翹一足,伸兩臂,揚眉鼓力,右二七,坐伸腳,手挽足距各七,縮伸二臂各七也。

夫五禽戲法,任力為之,以汗出為度,有汗以粉塗身,消穀食益,除百病,能存行之者,必得延年。

金剛圭法旨——薛顛

薛顛

附錄 《五禽舞功法圖說》(原勢並審定皆錄於後,以備參考)

第一 虎形

訣曰:如虎形,須閉氣,低頭,捏拳,戰如虎發威勢,兩手如提千斤,輕輕起來莫放氣,平身,吞氣入腹,使神氣上而復下,覺腹內如雷鳴,或七次如此運動,一身氣脈調和,精神爽快,驅除萬病矣。

[審定]

立定,兩足靠攏(左右足趾足跟相齊),以兩手(掌向外)抵足背如託重物徐徐舉起,平胸,收回,平腰,向上伸至頂(指向左右掌向上)交手(手掌向下)翻轉(手背向下,目向上望手背),兩手(仍交手以掌外向)由頂下抵足背,由足背翻轉至丹田(據云,虎形用天蓬罩式),各三次。每兩手所至,目光隨之,各式皆然。

第二 熊形

訣曰:如熊形,閉氣,捏拳,如熊身側起,左右擺腳,要前後立定,使氣歸於兩旁,夾脅骨節皆響,能動腰力,除腫脹,或三五次止,亦能舒筋骨,而安神養血也。

[審定]

立定,兩手平腰伸開(掌向上指向前),向上翻轉伸至肩(指向後),上伸至頂(掌均向上),左右下平肩(指向上掌向外),收回(捏拳),推去(指向上掌向前),捚zhāi拳至丹田(據云,熊用掌),各三次。凡兩臂左右外伸骨節自響,亦不必勉強令有聲也。

第三 鹿形

訣曰:如鹿形,須閉氣,低頭,捏拳,如鹿轉頭顧尾,平身,縮肩,立腳尖跳,腳跟連天柱通身皆振動。或三次。每日一次亦可,逢下床時演一次更妙。

[審定]

立定,右手握拳至左脅下,引左手握拳隨之向右,右手向右向後抵尾尻骨,左手抵右肩,目左顧右手(項向左磨,頭向下向後,目不能到,以意送至而已)復以左手握拳至右脅,引右手握拳隨之向左,左手向左向後抵尾尻骨,右手抵左肩,目右顧左手(項向右磨,頭向下向後),兩手握拳至丹田(據云,鹿顧命門),各三次。

第四 猿形

訣曰:如猿形,閉氣,捏拳,如猿爬樹,一手如捏菓(guǒ),一腳虛抬,起腳跟,轉身後,握固神氣,運神氣吞入腹內,覺有汗出方可住功。

[審定]

立定,右手握拳,平胸(如扳枝式,臂宜曲),左手握拳向上(如右手扳下枝,左手扳上枝),左足隨左手向上提(膝曲足翹如上樹),左足放下,以左拳平胸,右手握拳向上(如左手之枝已扳下,右手扳更上之枝),右足隨右手向上提,右足放下,兩手握拳至丹田(據云,如猴子上樹),各三次。

第五 鳥形

訣曰:如鳥飛形,閉氣欲起,吸尾閭氣,朝頂上,虛雙手,躬身向前,頭要仰起,迎神破頂,又疑入禮拜,此乃五氣朝元,六腑調和,元氣無損,從此百病不生。

[審定]

立定,兩手握拳平腰,伸開左右平肩,兩手各向後伸(掌均向外,指均向上),頭向前低,以足尖抵地(足跟向上起),足跟落下,兩手握拳至丹田(據云,如鳥飛式),各三次。凡作各式均須斂氣,作畢收氣歸丹田,亦不必過於著力也。

金剛圭法旨——薛顛

薛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