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拳中規矩即為練拳訣竅


拳中規矩即為練拳訣竅

在內家拳中被反覆提到的雙重和單重,薛顛其實說得很全面,雙重可以練得周身似鐵,力大無窮,但缺乏靈動,故取單重而舍雙重。其實雙重的功夫在單重裡頭一樣可以實現,只是方法手段的問題。單重的妙處在於用時硬如鐵,平時軟如棉,好像薛顛說你是重如千斤還是輕如鴻毛,不過是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而已。 對於普通的內家拳愛好者,只是衝著健康身體強健體魄去的,可以用雙重的方式,也即是把身體重心放在兩腿中間,但是雙掌一定要立起來,而且六合九要、特別是對四梢的要求,差一點都不行。規矩就是法門,就是關竅,入門找規矩,就怕後面因為規矩不到練拐了。配合渾元樁和劈拳,身體也會快速強壯起來。

規矩就是關竅。六合九要,就是行氣的法門。虛領頂勁與塌腰坐胯是一對勁,做到位了大龍才出來。虛領頂勁我看許多人是百會穴往上,其實是腦後高骨虛虛上領;塌腰坐胯主要是尾椎,要往下往前一兜,則上下齊備,大龍就較上了勁,也即所謂“頭尾豎立”,則下頜自然微收,十二重樓直下膻中,任脈才會暢通。 身備五弓,大龍是最主要的一個。較上了勁,尾椎骨就是周身運動的起點,所謂“命意源頭在腰隙”,又所謂“時刻注意在腰間”,都是說這裡。如果比喻為搭弓射箭,扣弓弦的地方就是尾椎骨,兩頭一個是腦後,一個是腳後跟。懂了這個,再去看看老虎豹子的跳躍竄蹦,其後胯高高聳起的發力點,登時明澈!

拳中規矩即為練拳訣竅

最容易犯錯誤的就是含胸。含胸並不是兩個肩膀往前送把胸口含住,那就成拘僂背了,氣血會阻滯在膻中一帶不得下行,日子久了還會駝背。那什麼才是真正的含胸呢?一定要打開了肩關節,兩個肩膀鬆開了,兩片肺葉就解放了出來,如包含在胸腔中一樣。而打開肩關節必須先開胯,胯開則全身關節皆開。 還有就是百會穴往上頂,以為是虛領頂勁。百會穴往上頂,下巴頦一定會上仰,就把任脈從十二重樓處斷開了,氣血不得下行,就會阻滯在上丹田,小心得腦血管病。人後腦勺左右各有一塊對稱的骨頭高出表面,是為“腦後高骨”,此處似有繩從虛空領起,才是“虛領頂勁”。這裡一吊,任督二脈才上面才會接通。

塌腰坐胯,尾椎骨整體往下往前去,二陰會自動閉合,會陰穴自動上升,任督二脈從下面接通,是所謂“龜尾上升、督脈之意”。此處有練成尾巴骨往後撅的,不但體現不出腰胯的核心催動作用,而且斷開了任督二脈。所以說練拳入門重規矩,哪個地方差了都不行,差一點全局上就不完整,功夫就會偏差。 練拳很重要的一點是松肩,前提是開肩,肩關節打不開肩膀松不下來。人成年後肩關節長死了,是往前去的,就封閉了肺的大部分功能。打開之後肺部就完全解放了,兩個肩膀能往後來。鬆開了往兩頭一放是扣肩,往後去是縮肩,但前提都是要打開肩膀。開胯開肩是通過專氣致柔的方法打開,而不是通過拉筋。 拉筋的練法是打不開關節的,只是把關節之間的筋脈拉鬆了。真正把關節打開之後,封閉在關節裡頭的筋才會鬆開,是所謂“筋長一寸壽長十年”。如果僅僅論拉筋,沒有拉得過體操運動員和游泳運動員的,人家兩個肩胛骨都能靠在一起,所以說不是這個道理。所謂專氣致柔就是嬰兒狀態,所有的關節都是鬆開的。

拳中規矩即為練拳訣竅

內家拳三弊,一曰努力,二曰努氣,三曰挺胸收腹。努力就是肌肉做主,用門裡的話是筋肉做功,是後天造作功夫,我們應該是意氣君來骨肉臣,神氣為主筋肉為輔,所謂內家拳不練肌肉,也不練負重,我們練的是本能。但是易骨易筋之後力氣增長了用負重檢驗一下倒未嘗不可,但也僅僅只是檢驗而已。 努氣,就是造作後天呼吸,比如深吸一大口氣憋住使勁抬東西,或者憋住氣不呼吸,又比如呼吸不夠了強自支撐,都屬於努氣。內家拳要返先天,轉化後天呼吸為息,呼吸會變得若有若無,也即“至人之息以踵”,身心永遠處於休息放鬆狀態,而努氣會損傷肺功能,嚴重了會崩裂毛細血管,俗稱炸肺就得不償失了。

拳中規矩即為練拳訣竅

挺胸收腹,這個動作會把氣血引領到膻中穴以上,造成上實下虛。腳下無根不說,心火不將,腎水不升,水火不能交匯,永遠做不到煉精化氣。且氣血長期處於身體上半步,會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真正的練法是上虛下實,把上半身鬆鬆快快地放在下半身上,肩膀一鬆則氣血自然下行,任督自然接通,水火自然交融。

功夫沒上身,是人找功,是為練拳。功夫上了身,是功找人,是為作拳。

功夫上身是一種什麼表現呢?易筋易骨這些都是後天有形有相上的變化,體能速度力量體質等等,會有脫胎換骨般的變化。最主要其實還是精神層面,身心內部像藏著一頭豹子一樣,隨時會一躍而起,總是有這種勁頭。到這種程度就不是你練功夫,而是功夫來煉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