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做了一輩子的官,告老還鄉之後有沒有退休金呢?

古時候,做了一輩子的官,告老還鄉之後有沒有退休金呢?

根據《周禮》的記載,官員是70歲退休,到了明清時期這把官員的退休年齡改為了60歲。

但不管是70歲還是60歲,對於壽命相對較短的古代人來說,基本上就算一生都在為官,就算能熬到正常退休的年齡,安享晚年的時間也不會太長。

古時候,做了一輩子的官,告老還鄉之後有沒有退休金呢?

古代的官員退休一般稱為“致仕”,意思就是把官位還給皇帝。

由於官員在位時的府邸都是朝廷提供的,所以在退休的時候也會連同官位一起還給皇帝。

既然官位和住宅都還給了皇帝,那麼官員們退休之後大多都會選擇告老還鄉。

一方面是因為官員們為官的時候會把自己的一部分俸祿用來在家鄉置辦田產,這些田產就是他們將來退休之後維持生計的來源。

古時候,做了一輩子的官,告老還鄉之後有沒有退休金呢?

另一方面,中國人講究孝道和落葉歸根,所以為官者退休後都會選擇回到家鄉頤養天年,同時也是為了躲避為官多年累積下來的恩恩怨怨。

那麼,官員們退休後的生活除了靠多年來在家鄉置辦的田產之外,還有沒有退休金呢?

其實在唐朝之前,官員退休後就沒有俸祿了。

古時候,做了一輩子的官,告老還鄉之後有沒有退休金呢?

到了唐朝,五品以上的官員在退休之後會得到一半的俸祿。

但是到了宋代,官員退休後的待遇提到了一個臺階,有明文規定文武百官退休後可以按其俸祿給予一半的退休金。古代官員的退休金制度就從那個時候開始了。

古時候,做了一輩子的官,告老還鄉之後有沒有退休金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