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佛莫尔1939年做空小麦期货,结果价格暴涨,他破产自杀,期货为什么如此残酷?

瓜太郎


在期货市场生存,小利加复利才是制胜法宝。

所以,优秀的期货选手,永远都只用极少的资金,加极大的杠杆在市场中搏杀。每次都抱着九死一生,或者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想法,即使这一次失败,还有后面的巨大的后援部队,也就是资金可以重新回来。

但是人很难克服恐惧与贪婪的反复,总会有过度自信的时刻,这是失败的内因,利弗摩尔也是如此。


期货由于杠杆和保证金制度,只要错误一次,就可能破产。而股票如果不融资,不采用杠杆,即使你错误100次,也还会保留东山再起的本金。

是否成就梦想,并不是看您有多聪明多能干,而是看您能否笑着渡过难关。这是赢家的共识,跟您承认与否没半点关系。


从外因来说,自从罗斯福入主白宫,是采用凯恩斯的政府调控手段,部分解决了资本主义十余年一次的严重经济衰退。1933年后没有出现大的经济危机,而1933年前,美国基本每十年就出现一次较大的经济下滑。(来自于美国货币史)所以,杰西·利弗摩尔最辉煌的时刻就是他前半生几次做空,最后一次摩根请他放弃做空。他的最后破产,我认为就是因为他固守了做空的思路。而凯恩斯的经济学,罗斯福的国家资本主义,政府采用社会主义的计划与调控手段,和大作手最后的失败有一定关系。因为没有十年一次的大衰退了,股市回调的时间与幅度也不比从前。从中期来看,做空就成为风险大于机会,赔率不好的交易,做多才是主流与正确的方向。

有人总结为什么期货投资者大多数是要被打败出局的,很是入味:

做趋势的人多数死在震荡里;

做盘整的人多数死在趋势里;

做短线的人多数死在暴拉里;

没方法的人多数死在乱做里;

有方法的人多数死在执行里;

靠主观的人多数死在感觉里;

靠消息的人多数死在新闻里。

如此看来,真是死法多多,活着就是奇迹!经历这些劫数都没能被整死的,才是金刚不坏之身,是少之又少的真正王者。

成功的操盘手应该有高“盘商”,意思就是,有理解和洞察投机市场的能力以及面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应变能力。我们经常说的盘感,基本上是“盘商”的一部分,盘感只是对行情研判的层面,盘商还包括了执行层面。

优秀操盘手的某些特质可以经过锻炼得以强化,但是无法在成年以后开始形成,这是因为这类特质一部分来源于脑组织的先天结构,另一部分则来源于蒙昧未开时就已形成的基本习惯。


行中衡财经


在《股票大作手回忆录》中,利佛莫尔提及了对商品交易,尤其是棉花和小麦交易的心路历程。利佛莫尔1877年出生于马塞诸塞州。一生三次婚姻,数次大起大落,被誉为投机之王。

需要更正地是,1925年,48岁的时候,在市场上升过程中,他买进500万蒲式耳小麦,并在市场顶部转而看空,卖空了5000万蒲式耳,此役获利1000万美元。他于1029年大萧条中做空,获利1亿美元左右,达到人生的顶峰。1940年,用左轮手枪对着头部自杀身亡。因此,并非是1939年做空小麦期货,而后破产自杀。

至于,利佛莫尔为什么最后选择自杀,请参考:

利弗莫尔经历了三次破产都挺过来了,为什么最后选择放弃?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676686085935857927/

利弗莫尔在做股票的同时,也一直在做期货。早在空壳公司时他就开始做期货了,只是研究期货不像股票那样刻苦,但相比较而言,他更喜欢做股票,在他的交易中尤其是股票买卖比较多,商品期货也有一些交易。

他觉得期货交易像商品生意。不管是小麦、玉米还是棉花,只需要了解供求的现况和前景,用不着像做股票那样对许多情况进行猜测,也用不着防范内线集团,不会有增发或不发红利的突发事件。他做的有玉米期货,小麦期货和棉花期货。棉花期货做的一直非常成功。


利弗莫尔很坚决地告诉他,合作不可能。但是如果有资金需求的话,可以为他提供帮助。托马斯表示不会接受他的借款

然后,托马斯问起他七月份棉花的事情,他和盘托出,还详细说明了自己是如何交易的,买了多少棉花,价格如何。

在这个特殊时期,他本该保持谨慎的,可是,碰到一个自己心目中的偶像,他完全忘记了自我保护。

他在做棉花的同时,还做了大量的小麦,小麦的操作很漂亮,给他带来了可观的利润。但是他却早早的抛出了,抛出后小麦价格一路飙升,每包上涨了20美分,如果当初不是过早的抛出,应该能盈利800万美元。

当时的情况是,他预计冬春小麦收成基本跟往年持平,但是考虑到工人罢工,运输会受到影响,当罢工停止,以及冬春小麦同时“向市场倾倒巨量的小麦”的时候,那么价格肯定下跌。

于是开始买进小麦期货,随后又在高点卖出期货。市场也完全按他的预判在进行着。但是他糊涂的把盈利的小麦抛掉,却坚守着亏损的棉花。想想以前做安钠康达的时候,他止损多么坚决呀!可是现在,他任由账面的亏损扩大,不但不止损,还不停的加仓。

虽然他对股票研究很深,有自己的一套原则,然而,这次在期货市场上他犯了个错误,没有让盈利的奔跑,反而放大了亏损,以至于“此生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

尽管如此,他随后在市场上东山再起,而且还是从股票市场上大幅获利,并在大萧条中做空而获利1亿美元左右,达到人生的顶峰!



海龟财经


首先声明一下,如果只看题目好像是利弗莫尔因为破产了才自杀的,其实不是如此。作为期货市场最著名的“大空头”利弗莫尔的一生可以用跌宕起伏来形容,他出身平民家庭,带着借来的钱去炒期货,有过一贫如洗,也有过富可敌国,最辉煌的时候个人资产累积到1亿美元,当年的美国一年财政收入才43亿。因为期货的杠杆性,利弗莫尔的一生至少经过3次重大破产,如果因为破产就自杀,那就算是有猫的9条命也不够用的,还有一点,他自杀的时候账户上还有几百万美元,这足够普通人生活几辈子了。至于利弗莫尔自杀的原因,更多的是因为和妻子的感情问题。


下面聊聊期货的问题

期货的婴儿期–避险

把期货的字面意义拆开来看,期,就是未来的意思,货,当然就是货物。最早的期货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举个例子来看。假设某农场生产水果,大量供应到国外出口。那水果的价格会受很远因素影响,比如日照、雨量、温度、需求量等等,可能去年是5元/斤,今年就成了1元/斤,但是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是很弱的,一年收成不好家庭可能就破产了。同样的,可能农民也不指望一夜暴富,如果价格稳定在3元/斤,我就满意了。期货的避险功能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既然害怕交易时价格跌了赔钱,那我就在期货市场做一次买进的交易,两者对冲,最后的收益就基本能锁定在预期值。

期货的投机属性–炒期货

以现在比较通行的12.5倍杠杆为例,只要你有1万元,就能在期货市场买入12.5万元的商品。如果标的物涨了10%,那你可能赚了1.25万,同样的也可能亏1.25万,这就是杠杆的作用。现在的期货大部分是用来投资的,比如原油期货,决定原油价格的是产油国中东国家吗?不是的。是中国这种进口大国吗?也不是。真正决定价格的在美国的期货交易所里。



期货之所以会造成大规模的损失,除了杠杆性之外,还有一点容易产生赌徒心态。利弗莫尔就不必说了,一开始就是借钱炒的,大多数人炒期货也是用负债。期货说到底和赌场上押大押小没本质区别,只有涨和跌两种结果,就算你有很多的经验,赚了10次,但是有一次亏损可能就前功尽弃了,不收手是赌徒的本性。


四大财子


股票市场是割韭菜,期货市场是绞肉机。


期货的残酷来源于保证金交易,他不需要你支付持仓商品的全部,只需要支付一定比例的资金就可以,打个比方,豆粕一手价值20000,保证金是10%,你只需要支付2000就能持有一手豆粕期货,如果你持有多仓,豆粕价格上涨1%,就相当于股票市场的一个涨停板,这就是典型的以小博大,用最少的钱撬动最大的利益,当然,收益和风险永远都是并存的,如果你持有的空仓,你也是吃了一个跌停板。也正是因为保证金交易,期货市场不像股票市场,只要持仓筹码在,还有可能涨回去(不退市的前提下),在期货市场里,不仅你的本金会血本无归,还有可能欠上一大屁股的债。当年巴林银行的李森在期货市场上赔掉10多亿美元,而整个巴林银行也不值这个价,导致了巴林银行的破产。

金融市场上,股票的风险小于期货,而期货的风险小于期权,各种金融衍生品放大收益的同时,也将风险同时放大,所以那句常说的时常被人忽略的话应是入市真理: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济宁胡落落


期货市场确实残酷,因此自杀的也不少,但这当中绝不包括利弗莫尔。

利弗莫尔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交易员。一生四起四落,跌宕起伏。大萧条的1929年,通过做空,甚至获取超过一亿美金的利润,不愧“华尔街巨熊”的绰号。顺便一提,那时候,全美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就40多亿吧。

利弗莫尔早就为自己和家人买了很多的信托基金,不会落到以后没着落,而死后清理财产,也有不少于500万美金。这也是相当大的一笔钱。

我时常反复的去读《股票作手回忆录》这本书。做交易的人,尤其是在市场上已经取得过重大成功的人,在市场上是无所不能的神,场外也可花天酒地的生活,然后其他的时间,我想应该是很空虚的吧。利弗莫尔,15岁还是个孩子时就进入了市场,都还没学会怎么独立的好好的生活的时候,就进入了市场。在往后的日子里,他学会了投机,却一生都没学会如何去生活。他曾四起四落,到了头生白发之时,仿佛一切又从头了。他再也没有勇气重来了,也许他也够了,也许他顿悟了。

他走了,而直到几十年后的今天,依然没有什么能掩盖,能比肩他那一生的疯狂。


野生交易浪人


《期货大作手风云录》 逍遥刘强


如果你爱一个人,就让他去玩期货吧,因为那里就是天堂。

如果你恨一个人,就让他去玩期货吧,因为那里就是地狱。

没有地狱,天堂安在?

没有天堂,地狱无存。


期货,不是针对谁残酷,而是对所有参与者一视同仁。


残酷这个锅,不该期货来背

每个行业都有自身的残酷性,并不是谁独有,期货由于其特殊的交易运作机制把这份残酷放大十倍百倍,而这残酷本身是人性贪婪的考量,是阿努比斯天平上羽毛的另一端。


在这个市场里,如果我做对了,我的还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所有人都是我的!对你爽快的,你得到了奖励,但对于其他人,你有多爽,他们就有多残酷。杠杆放大的不是利润,是人性的贪婪,这份贪婪连续放大就升级为癫狂。在天堂越久,距离地狱也就越近,往往只在一念之间。


何谓一念之间?绳子从中间剪断,一侧为一霎,另一侧为那,中间就是一念。


为何依旧会前赴后继

因为看上去很容易。不就是选一个方向,然后等着就能赚很多钱吗?那我只能说凡是这么认为的人把这件事想的太简单了,或者想的比较片面。选择什么品种,如何判断方向,建仓多少,止盈止损如何设定。。。这些问题你都想清楚了吗?要做多少研究,多少准备工作,为什么说股票和期货是天才的坟墓?没搞明白就进来参与,无异于飞蛾扑火。


心存敬畏 进退有度

我经常看到有些人春风得意的说:股市期货就是我的提款机。这种情况存在吗?好像只存在电视剧里。不论你参与哪个市场,技术有多好,赚了多少钱,如果你不修心敛性,再多的钱也是纸面富贵,如同水蒸气遇到冷凝水,瞬间化为乌有。


元英财经


李佛摩尔交易的高峰时期盈利一亿多美元,大概相当于现在的5000亿人民币,牛不牛😄!

期货之所以残酷是因为期货市场属于负合市场,创造不出任何剩余价值,你亏的钱不一定被别人赚走了(因为有高昂的手续费存在),但你赚的每一分钱必定是别人亏的。

说白了期货市场就是一个合法的“赌场”。亏钱的人多于赚钱的人是期货市场存在的基础!不足百分之一的成功率是其残酷性的体现,打算来此发财的大仙们且行且慎重啊


规则一致性守护者


其实livemore自杀主因就是对投机越来越严格的监督。1929年人生颠峰时影响整个美帝资本市场(也可以说影响全世界),就那一天做空可以赚1亿多。想象当时连公司发行股票的数量都可以随时变,就知道有多疯狂。他家长年party挥霍娱乐,全来自股市赢利的一部份。现在的股民能过那种日子?后来监管严厉后波动缩小,再难象以前一样风光。现实中全是不利因素,不想活就GG算了。这可能也证明,现实中他没一个真正朋友。


air79921487


根儿在保证金。

如果你有1000块,你做空900块钱的合约,那么你这900就被合约占用,你还有只有100块钱的保证金。这合约只要上涨超过11%你的保证金就用尽,就会强制平仓,俗称“爆仓”!!。

如果你参与交易的平台没有保证金耗尽的强制平仓制度,继续上涨,你就会负债,负债多少看合约拉升多少咯,自己算吧。多恐怖。


投资不着急


期货是金钱的加速器,金钱是最好的兴奋剂!

我估计,大家都玩过《极品飞车》这个游戏,这应该是80后集体的回忆。

记得读大学时,我最喜欢玩这个游戏,宿舍里几个人联网一起对战,激情程度不亚于世界杯比赛。

在这个游戏中,速度与激情被释放的彻彻底底,选择最好的赛车,选择最具挑战性的赛道,把车速加到极值,那感觉和自己在赛道上的飞驰太像了。

为什么市区里开车昏昏欲睡,赛道上开车激情满满?只是因为一个字:快!

任何事物,只要把速度提上来,变得快了,就一定可以变得极其刺激,也就变得极其残酷。


期货交易,就是把金钱的波动速度加快了!

日常生活中,我们的金钱波动速度最慢,如果是工薪阶层,每个月几千几万块钱的进出,这是正常速度。

如果进入股市,金钱波动就被加快了,一天最大波动理论上可以到20%(天地板),相当于很多人几个月的工资。

如果进入期货,那就是地狱级模式了,天然带有十倍杠杆,犹如我们开极品飞车的感觉,油门踩到底的时候,肾上腺素的飙升和多巴胺的分泌都达到了极致。

车速到了300,你说残酷不残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