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箱基礎知識掃盲(非專業)

音箱基礎知識掃盲(非專業) 音箱有那幾部分組成?

喇叭單元(揚聲器單元),箱體和分頻器

喇叭單元為什麼要裝在箱子裡?

準確地說低音單元必須要裝箱,高音則可裝可不裝。

有兩個原因使得低音單元必須裝在箱子裡: 一是為了消除“聲短路” 現象;二是為了抑制喇叭單元的低頻諧振峰。因為高音的波長短,繞射能力弱,不存在“聲短路” 現象,也不象低音單元那樣需要抑制低頻諧振峰,所以,對於高音單元,音箱的作用只是一個支撐。

箱體一般用什麼材料製造?

一般用木質材料製作, 因為木材容易加工, 表面處理之後能得到和傢俱一樣的質感,容易跟居室環境協調一致。

最常用的是人造中密度纖維( MDF)板,這種材料強度高,而且不易變形,不開裂,表面還非常平整,無須打磨就可以直接粘貼木皮或 PVC裝飾。

刨花板不易變形開裂、 表面平整,強度也可以, 不過受潮後容易損壞, 通常只用於廉價的低檔音箱。

天然實木質感比較高級, 但成本比較高, 而且處理不當容易開裂變形, 一般只用於高檔音箱。

箱體用塑料、 用金屬甚至用石板都可以, 但這些材料製作的音箱並不普遍。


實木音箱的聲音比人造板音箱好嗎?


箱體只要足夠堅固不發生振動, 用什麼材料都沒有區別。 音箱的聲音主要是由喇叭單元、箱體結構設計、分頻器這三大要素決定,而 跟箱體材料用實木還是人造板,甚至用塑料、用金屬都沒有關係。

音箱的主要性能指標有哪些?

客觀衡量音箱性能的技術指標有很多, 我們在產品目錄或音箱的說明書上經常看到的有:頻率響應、阻抗、靈敏度、最大承載功率以及最大輸出聲壓級。

頻率響應表示音箱輸出聲壓級隨頻率變化的關係,如果畫成圖, 就是一條以頻率為橫座標、以輸出聲壓(或者聲壓的分貝數)為縱坐 標的函數曲線。 這條曲線在中頻段的總體趨勢是水平的, 當然中間可能有很多因為系統不夠完美造成的小波動。 在低頻端和高頻端, 曲線出現下跌的趨勢, 音箱的輸出會減少, 通常把低頻端和高頻端的輸出相對於中間水平段下跌 3dB 的那兩點成為低頻截止點和高頻截止點, 這兩點之間的頻帶就是該音箱的頻響範圍。 顯然,頻響範圍越寬越好, 這樣就能還原音樂信號更寬廣的音域。 對於目前的音箱來說, 高頻端不是問題,早已達到音頻的上限 20kHz,有的產品還遠遠超出,困難在於低頻端,一般書架箱達到 50- 60Hz 左右、落地箱達到 30-40Hz 左右就很不錯了。另外,頻響範圍內的曲線越平坦、波動越小越好, 這表示該音箱對頻帶內的所有頻率信號都能一視同仁地重現, 不會出現平衡度的扭曲。


阻抗通俗地說,就是對輸入電流信號阻力的大小,單位為歐姆( Ω)。音箱最常見的阻抗值有 8Ω 、4Ω 和 6Ω 三種,當然還有 3Ω 、5Ω、10Ω 等其他值,但不常見。需要特別說明一點:音箱的阻抗只

是一個標稱值,音箱的實際阻抗大小是隨頻率變化的,譬如標稱 8Ω 的音箱,只有在某些頻率點上阻抗才為 8Ω,在其他頻率可能為 10Ω 、 20Ω,另一些頻率又可能低至 6Ω 或 4Ω。阻抗隨頻率變化的特性, 在音箱的阻抗曲線圖上可以看得很清楚, 這種變化增加了放大器驅動 的難度。

靈敏度是衡量音箱電 - 聲轉換效率的指標,單位是 dB/W/m,含義為輸入 1W的功率時, 距音箱軸向 1m遠處能獲得的聲壓級大小, 比如靈敏度 90dB/W/m 的音箱,表示輸入 1W的功率,在音箱正前方 1m遠處就能夠得到 90dB的聲壓級。靈敏度高的音箱比較節省放大器的功率,應該算優點。不過,有時靈敏度和其他性能指標不易兼顧,權衡 之下,往往寧可犧牲一點靈敏度來換取更好的其他性能, 這是因為目前大功率的放大器很普遍, 價格也不算太高, 靈敏度低一些不算很大的問題。

最大承載功率是音箱的安全指標, 表示該音箱能夠長期承受的輸入功率大小, 低於此值的輸入顯然是安全的, 如果長時間都超過這個極限,就容易使音圈過熱燒燬。 最大承載功率這一指標為我們安全使用音箱提供了參考, 但也應該注意到“長時間”這個前提, 短時間超過最大承載功率是允許的, 例如音樂信號中有許多短暫的峰值, 其功率強度超過平均功率的數倍甚至數十倍, 但持續時間都非常短暫, 也就是轉瞬即逝, 播放這樣的信號, 只要平均功率不超過音箱的最大承載值,則完全沒有問題。

最大輸出聲壓級表示在失真不超過某一標準的情況下音箱最大的輸出能力,通俗的說法就是這隻音箱最大能夠放多響。通常,家用音箱的最大輸出聲壓級在 100dB~110dB左右,少數高輸出音箱可達120dB左右。顯然最大輸出聲壓級越高越好,如果這一指標過低,就容易出現動態壓縮。

音箱基礎知識掃盲(非專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